《細胞骨架》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細胞骨架的概念、細胞骨架的結構及其特點、功能。
2.通過觀察和分析細胞骨架圖片,提高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
3.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骨架的結構及其特點、功能。
難點:細胞骨架的結構及其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人之所以有著一定的形態是為什麼呢?(有骨骼、肌肉等支撐著身體)
2.那麼一個細胞又是通過什麼來維持著一定的形態的呢?從而引出細胞的骨架,那麼究竟什麼是細胞骨架,它又有什麼功能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細胞骨架。
(二)新課展開
1.細胞骨架的概念
讓學生類比人體骨骼嘗試歸納細胞骨架的概念,出示細胞骨架的圖片,師生共同概括細胞骨架的概念(廣義的細胞骨架包括細胞質骨架、核骨架、膜骨架及細胞外基質。細胞骨架指真核細胞中與保持細胞形態結構和細胞運動有關的蛋白質纖維網架體系(包括微管、微絲、中間絲)。)
出示考馬斯亮藍R250染色後的細胞骨架圖片,提出問題:從圖片中能看到什麼呢?(細胞骨架被染成深藍色,呈放射狀從細胞核向周圍延伸。)
2.細胞骨架的類型及功能
①播放電鏡下微管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在自主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思考如下問題:微管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外徑、內經分別是多少?主要構成成分有哪些?
(微管是一種中空的管狀蛋白質纖維結構,其外徑平均為25nm左右,內經約為15nm,一般僅長几微米。)
②播放纖毛、鞭毛、神經突起、中心粒、紡錘體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圖片是什麼呢?他們都有什麼共同點呢?(纖毛、鞭毛、神經突起、中心粒、紡錘體,共同點是微管是纖毛、鞭毛、神經突起、中心粒、紡錘體的主要構成成分。)
③微管的功能是什麼?接著設疑:遇到高壓或秋水仙素等物理、化學因素作用時有什麼變化?(其功能是保持細胞形狀(如細胞質微管)、引起細胞運動(如纖毛、鞭毛)和協助細胞內的物質運輸(神經突起)、維持細胞內細胞器的定位和分布(中心體等)等。在高壓或秋水仙素等物理、化學因素作用下微管結構容易發生解體。)
2.繼續播放電鏡下的微絲及中間纖維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微絲的結構、主要成分和功能,並完善表格。
(微絲在電鏡下呈細絲狀,比微管短的多,但在細胞中微絲多數成束排列,主要成分是球形肌動蛋白,故又稱肌動蛋白纖維。微絲與肌肉收縮和細胞運動有關。中間纖維介於微管和微絲之間,又稱中間絲,直徑7-10nm,具有支持和抗張力的功能。)
3.繼續播放電鏡下的肌肉的組成,提問學生:肌肉組成成分包括哪些?(微絲、肌球蛋白、肌鈣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引出微絲參與肌肉收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