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下午15時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援鄂疾控工作者代表回答媒體提問。在援鄂抗疫工作中,公共衛生人員落實防控措施,加強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指導單位、場所和人群做好防護,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請來了他們中的代表,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流行病學調查隊隊長、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先生,防控組駐武漢市環境衛生與消毒專家工作隊隊長、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姚孝元先生,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先生,請他們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來回答媒體的提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
5月5日0時—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陝西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上海病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58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17人,重症病例減少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78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現有疑似病例5例。累計確診病例1678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400例,無死亡病例。截至5月5日24時,據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39例,其中重症病例26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7791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883例,現有疑似病例5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35577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973人。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0例,其中境外輸入3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64例,其中來自境外輸入9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903例,其中境外輸入88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523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040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臺灣地區438例。5月5日,全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降至7000例以下,為最高峰時的3.7%。日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近一周來均在10例以下,但與我國接壤國家單日新增病例相比一個月前增長超過7倍,防境外輸入和疫情反彈的壓力仍在加大。要繼續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切斷傳播途徑,發現一起,撲滅一起。
我們很多人對流行病學調查不是很了解,流行學病調查在武漢這次疫情阻擊戰中起到什麼作用?如何能夠保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的全面和準確?
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流行病學調查隊隊長、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
確實,流行病學調查是我們疫情防控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鎖定並控制傳染源,及時隔離密切接觸者、精準切斷傳播途徑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流調排查隊在這次疫情防控當中也扮演了偵查員、情報員、戰鬥員和宣傳員,我們有時候稱「五員」的作用。在武漢工作期間,中國疾控中心的流調隊和當地疾控中心密切合作,建立了流行病學聯合調查機制。很多流調隊隊員下沉到一線,開展現場指導防控工作,堅持向上溯源、向下追蹤,必要的時候開展面對面的調查和患者面對面的調查。大多數的城鄉居民對於流行病學調查不太了解,其實有點像公安的破案工作,通過各種線索的排查、摸索,不放過任何可疑的蛛絲馬跡,了解病例的基本情況、掌握人員活動的軌跡、明確傳染的來源和傳播的途徑,以便於儘早採取醫學觀察和隔離等措施,阻斷疾病的傳播。
高質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要求早、快和全面,如果慢了、漏了,很可能就會導致一些感染的人沒有被及時發現,造成傳播。所以,要求流行病學調查人員要有臨床知識,要有公共衛生知識,還要有流行病學的基本功。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調查的技巧,更要有溝通、交流的技巧。做好流調,對調查員有幾方面的要求,包括有責任心和耐心,因為調查記錄不單純是一份記錄,更是一個調查檔案,為後續的防控工作提供決策奠定基礎。所以內容必須準確無誤。
曾經記得,我們對一個一歲孩子的父親進行流調的過程當中,開始這個孩子的父親不願意配合,因為他不相信他的孩子得了新冠肺炎感染。經過流調隊員們詳細解釋,耐心說服,後來終於同意了。後來幾天,這個小孩的父親還連續不斷地向流調隊員進行電話諮詢各方面的問題,包括他家裡的生活問題,孩子其他的健康問題,這說明他和我們調查隊員之間已經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友誼。通過大家的支持,才不會出現流調當中的誤差。
流行病學調查的調查員更要注意溝通的技巧,要平復受訪者的情緒,這時候流調人員就不是什麼「黑面神」,更不是「執法者」,要做鄰家的小哥或者知心的大姐,這樣更容易讓受訪者開口,多說家常。記得我們隊員在走訪一位有精神異常患者的妻子做流調的過程中,開始這位患者的妻子怎麼都不肯開口,後來我們通過了解患者精神異常的原因,從這個地方落手,通過拉家常終於打開了她的「話匣子」,她後來把家中各種各樣的不幸和患者的活動軌跡一股腦都給你說出來,臨走時候,她還拉住我們隊員的手說,非常感謝我們隊員聽她的嘮叨。就這樣,我們流行病學調查也獲得了非常準確和詳實的情況。
同時流調也要注重細節,要學會縝密推延,要調查了解受訪者與患者接觸時候的一些細節,比如有沒有戴口罩,有沒有揉眼睛、挖鼻孔等細小的動作,患者有沒有咳嗽、打噴嚏,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細節。同時,在調查當中也要學會質疑,尋找佐證。有時候受訪者存在回憶偏差,或者主觀上刻意隱瞞他活動的情況,獲取的資料就會大打折扣,要尋找其他證據來證實他們所說的情況。比如我們流調隊員在一次的流調當中,患者的兒子來回憶,說他的父親肺部檢查沒有異常,後來我們又從醫院的影像資料裡發現有異常,所以確定了他父親整體的臨床的情況。這些只是流調人員在現場工作當中掌握的眾多技巧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對流調人員實力的各方面的考證。
新冠病毒檢測目前主要是分為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兩種,它們各自有什麼用途?現在一些復工復產要求的主要是核酸檢測結果,我們普通人有沒有必要去做抗體檢測呢?
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
我們知道新冠病毒感染人體之後,首先會在呼吸道系統中進行繁殖,因此可以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斷人體是否感染病毒。在感染一段時間以後,一般是7-10天之後,人體會產生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最先出現的是IgM抗體,隨後會出現IgG抗體,所以使用免疫學檢測方法能夠檢測這些特異性抗體,判斷人體是否感染過病毒。兩者的區別,核酸陽性說明標本中存在病毒核酸,意味著感染者可能具有傳染性。IgM抗體陽性,說明患者處於感染早期,IgG抗體陽性說明感染過新冠病毒,但不能確定其是否具有傳染性。如康復者,一般檢測IgG抗體陽性,如果核酸檢測陰性,間隔24小時再測核酸仍然是陰性,那提示其不具有傳染性。與抗體檢測相比,核酸檢測更加靈敏,也是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當然無論是抗體檢測還是核酸檢測,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陽性和假陽性,所以由臨床醫生根據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綜合進行判斷。
在疫情發生的早期,曾經有過一些地方因為過度消毒導致中毒的事情發生,請問怎麼做到科學消毒,把消毒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防控組駐武漢市環境衛生與消毒專家工作隊隊長、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姚孝元
消毒是切斷新冠肺炎傳播途徑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也有人把消毒人員稱為「病毒殺手」。但是如何做好消毒,尤其是如何做到科學消毒、精準消毒、有效消毒,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消毒是一個技術活。針對不同場所和不同場景,需要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消毒要精準施策、分類指導。比如對收治病人的定點醫院的消毒和新去病人的消毒不一樣。對定點醫院的消毒很嚴格,要求病區裡的垃圾都要按照感染性醫療垃圾進行處置,病區裡面的一些生活汙水以及糞便都要求集中收集,並進行消毒以後才能派發。還有對病區裡面的物體和環境表面都要加強消毒。對於社區要求平時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就好,只需要對一些像卡口和電梯公共活動的區域進行消毒,還有一塊就是堆放垃圾的區域進行消毒,另外對小區出現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對病人家裡以及病人活動區域以及轉運場所進行消毒,其他消毒在社區可以不需要開展。
另外消毒還是一個體力活。大家可能也看到,消毒人員背著一個消毒桶,一般情況下裝20升消毒水,也就是40斤,再加上桶本身的重量,再加噴霧裝置的重量,大概有50多斤,每次消毒作業時間大概是4個小時,這4個小時消毒裡,消毒人員還要來回走動,還要噴灑作業,所以他們的體力消耗還是很大的,很多人員一次消毒下來所有的衣服都汗透了,還是很辛苦的。
消毒人員還要耐得住刺激、頂得住刺激。因為我們通常所用的消毒劑,比如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物消毒劑都是具有強氧化性、強腐蝕性,在用高濃度消毒的時候,對消毒人員的眼睛、呼吸道都有比較大的刺激性。另外,消毒場所很多情況下都是被病毒汙染過的,因此消毒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危險無處不在。消毒是防病工作的需要,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很多消毒誤區,比如對室外空氣的消毒、室外環境大面積的消毒、人體的噴灑消毒,還有消毒劑的濃度越高越好,消毒次數越多越好。這樣的話,對疾控人員來說,怎麼發揮專業引領和技術指導,保證消毒科學有效,這一點十分重要。
在解除離漢通道前一段時間,需要對武漢市的一些大型的像火車站、機場進行一些消毒,消毒工作量還是很大的,需要很多的消毒人員進行消毒,武漢的消防隊伍主動把這個任務承擔下來,保證科學消毒和有效消毒,另外還保證消毒人員的健康防護,在消毒工作開展以前,他們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因此,獲得這個消息以後,我們就組織專家隊伍上門進行消毒知識培訓,演示健康防護包括防護服的穿戴,指導他們制定一些消毒工作預案,和他們一起在現場開展消毒,順利完成了武漢火車站和天河機場的消毒任務。
4月9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會議提出了要擴大重點地區的核酸檢測範圍,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提供了什麼樣的技術指導?另外,現在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在核酸檢測當中操作的規範性很大地影響了檢測的準確度,在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
援助湖北隊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實驗室的檢測,另外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訓。在援鄂期間,我們通過現場演示、指導視頻教學進行很多場次對本地工作人員的培訓。3月22日,援鄂隊伍又進行了一次全省的大培訓,目的就是為了培養一支帶不走的疾控隊伍,整體提高當地疾控的防控能力。為了應對這次擴大檢測,我們也編制了手冊,拍攝了視頻,培訓工作馬上就要著手進行了。
關於檢測準確度的問題,我們知道,核酸檢測包括從樣品採集、保存、運輸、實驗室的核酸提取,以及擴增檢測多個流程。這些流程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得到很好的質控才能保證檢測質量。比如首先是樣品採集,如果樣品採集的質量不合格,那麼檢測質量就完全得不到保證。另外在實驗室檢測過程中,特別是核酸提取和擴增檢測兩步,一定要加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監控整個流程,也確保結果可信。同時,這次去湖北援助人員都是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每個標本檢測的時候,我們都是面對著一個病人、一個家庭或者一起疫情,所以我們對每個標本都做到認真對待,在檢測結果的時候,要經過多人核對,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
另外,在採集標本的時候,因為採集標本是整個檢測的第一步,採集標本的質量對整個檢測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對檢測採集標本人員進行多次培訓,我們要求現場採集人員要動作熟練,並且具有耐心和信心。在採集標本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告知被採集對象可能帶來一些不適,希望對被採集標本的對象要配合、要忍耐。同時還需要詢問被採集對象是否有鼻中隔偏曲或者是嚴重的鼻竇炎這些症狀,如果有以上情況,現場工作人員要根據現場情況及時改變採樣策略,比如採集咽拭子或者深咳痰液,以保證採集標準符合質量要求。
聚集性疫情往往是發生在人員密集的場所,所以說流調工作是不是面臨著更大的困難,能不能舉一個例子,你們在武漢所遇到的類似案例?
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流行病學調查隊隊長、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說流調人員是偵察員,也是情報員,因為要尋找病人和病例之間、證據和證據之間的關聯性,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就像公安人員破案一樣,當然公安人員抓獲罪犯,我們面對的不是罪犯,而是奔跑中的病毒。我舉一個例子,流調人員在梳理疫情信息時發現武漢某個商超收銀員、熟食銷售員共6人陸陸續續被確診,這6名患者的發病時間是1月28號到2月20日之間存在著關聯性的可能,為了明確這個聚集性疫情,我們進一步查閱了資料和實地走訪,發現商超2樓有4名發病工作人員區域比較相鄰,而且這個超市存在著通風不暢。綜合上述情況,可以判定這些聚集性疫情是存在的。同時,我們流調對該區既往病例的梳理,因為我們也要看看這6名確診的商超銷售人員到底對臨近的周圍的居民有多少的被傳染的可能,所以我們繪製了當地街道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地理分布分析圖,通過分析發現,該商超與附近街道的病例分布沒有明確的相關性,排除了該商超確診病例對社區居民的傳染。
根據該商超病例發病的時間、商超營業的時間的分析,我們流調隊就將該商超疫情傳播時間鎖定到四天。通過這個四天裡面到商超裡面進行購物,尤其跟六位銷售人員有接觸的購買消費的顧客經過多方查詢,包括購物的小票,還有商超的超市探頭尋找與6名患者的顧客,最後此次一共排查出相關的可能的人員是659名,這659名每一個都作了核酸檢測,也作了後續的醫學觀察,沒有一個人轉為確診和疑似病例。
這個案例,確實也給我們很多提示,說明我們流調在整個聚集性疫情判定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殺滅病毒的戰鬥員,當然我們流調人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流行病學調查以後,我們駐湖北和武漢的流調隊包括國家疾控中心、西藏、內蒙、湖北疾控中心的流調人員和各個區的疾控中心的人員一起,對這個商超又進行了終末消毒,終末消毒以後有效控制了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後來我們又多次實地查看這個商超整改情況,也確保了最後正常生活以後這個商超的安全、無疫情的開業。
武漢是有著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有幾千個社區,這些社區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怎麼開展的?
防控組駐武漢市環境衛生與消毒專家工作隊隊長、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姚孝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統一部署,全國疾控中心共選派了130多人的環境衛生消毒的專業人員支持湖北,與湖北本地的疾控人員並肩開展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社區環境衛生與消毒指導以及全人群健康防護的宣教。
疾控隊員深入街道、走訪社區、查看小區,開展環境衛生與消毒工作。從他們踏入小區那一刻起,他們基本上就是豎起耳朵、瞪大眼睛查找小區防控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問題。
首先,他們需要看一看小區疫情防控管理是不是很規範,要看卡口是不是有人員出入的登記制度,是不是有體溫檢測,另外是不是配置了相關的消毒用品,工作人員防護是不是到位。進入小區以後,要看看小區的環境是不是整潔衛生,尤其看看垃圾桶是不是有蓋,有蓋是不是蓋上了,另外還要查看一些低洼區有沒有一些殘存的水。尤其要查看一下電梯是否有消毒,消毒以後是不是有公示,主要是看這些方面。
另外,要去聞一聞,小區是不是有不良氣味,這些不良氣味可能來源於垃圾場所,也來源於我們剛才說的低洼區一些殘存的水,有些是公共廁所,這些都有不良氣味。
第三,需要問一問,問問社區工作人員,看看社區的一些防控措施是不是落實到位,並包括工作人員的配備是不是實行了網格化的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是怎麼開展的,每天對哪些區域進行消毒,消毒次數是多少,每天怎麼監測,對居民健康報告做到早報告,尤其是引導和教育居民開展防護相關工作。有時候我們隊員下去以後,工作也不是很順,因為有些社區隊員有些顧忌,不太願說很多,我們工作人員進行拉家常的方式進行溝通,以情感染,以理服人,解決我們社區防控當中的問題。比如三月中旬,有一天隊員到小區看到幾位消毒人員,眼睛紅腫了,充血了,剛剛開始問什麼原因,他們也不說,慢慢聊的時候就說了,他們小區這些居民對消毒特別重視,這些居民每天在樓道裡如果聞不到消毒劑的味道,心裡就不踏實,就向物業舉報。這些小區工作人員為了照顧這些居民的情緒,也起到一個安慰的作用,就把消毒劑的濃度擴大到10倍,10倍的消毒劑濃度對消毒人員的眼睛、呼吸道都產生了嚴重的傷害。我們社區隊員針對這個問題,也召集小區的工作人員跟他們講,咱們社區的消毒只要按照國家方案的要求進行消毒,就能夠保證我們的消毒效果,過度消毒不但沒有必要,同時也汙染環境,對健康造成損害。我們的隊員通過這次對具體的社區工作人員健康的關心,也拉近了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的距離,在以後的工作中也很好地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中國疾控這次為什麼派多支檢測隊伍到湖北,去了當地之後主要解決了哪些比較困難的問題?此外,疾控在湖北的工作對於全國的疫情防控起到什麼作用?
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
從1月30日起,中國疾控中心就從國家疾控和各省級疾控抽調骨幹力量,包括實驗室和流調的骨幹力量組成流調隊,參加湖北的援助工作,派往湖北像武漢、黃岡、孝感,結合當地疾控開展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還有各省的監控專家在這次國家需要的時候,紛紛踴躍報名,這其中既有剛結婚的年輕夫妻檔,有參加過2003年SARS,有2008年參加地震援助的人員,還有2014年參加援助伊波拉非洲疫情老疾控人員,像我們黃岡檢測隊員就有剛剛結婚的年輕的夫妻檔在工作,也有55歲老疾控專家在實驗室參加實驗室檢測工作。
檢測隊抵達湖北以後主要從事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實驗室的檢測工作,援助隊員與當地工作人員密切配合,很快在很短時間之內完成了大量的疑似病例和密接病例的實驗室檢測工作。二是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的工作。檢測隊收集了臨床標本運回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病毒核酸基因序列的分析,這些工作為我們診斷試劑的研製和疫苗的研製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三是通過檢測流程的優化,實驗室的人員培訓、流調的培訓,通過這些培訓工作提升當地疾控人員的應對疫情的能力,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疾控隊伍,整體提升檢測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以上就是我們三個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