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走紅
8月20日,在錘子科技堅果Pro 2S手機發布會上,一款名為「子彈簡訊」的即時通訊軟體正式對外發布,子彈簡訊主打高效溝通的即時通訊功能,通過操作流程優化提高用戶溝通效率,號稱「快如子彈」。軟體上線僅7天便獲得了1.5億融資;並在IOS系統應用免費下載排行榜中連續高居首位。8月30日,子彈簡訊宣布其總激活用戶量超過400萬。
「子彈」走紅傳播分析
1.傳播趨勢:8月27日成曝光增長關鍵節點
數據統計時間:8月20日至8月29日(單位:篇);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通過對子彈簡訊亮相後的十日曝光數據進行統計,子彈簡訊在前7日,除了8月21日受錘子發布會大量提及性報導帶動出現曝光量出現小高峰外,其他時間基本穩定在1000-1500篇次的穩定活躍狀態。曝光量增長的關鍵節點出現在8月27日,此階段,@羅永浩 在微博相繼發布支付寶即將接入子彈簡訊、子彈簡訊登頂蘋果App Store免費APP榜單首位、子彈簡訊6天吸引51家風險投資等重磅消息,隨後以網媒、APP與微信三渠道為主的科技類媒體與科技類自媒體號開始對子彈簡訊的快速躥紅進行集中關注,《連騰訊和支付寶都坐不住了,羅永浩力推的子彈簡訊能火多久?》等多篇分析類文章在多渠道得到廣泛傳播,子彈簡訊的火熱從用戶層面蔓延至輿論場。
2.傳播渠道:APP端為主力傳播渠道
數據統計時間:8月20日至8月29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通過對多種渠道進行曝光統計,此次曝光量渠道前三依次為APP、網媒與微博,微信渠道以輕微劣勢落後微博位列第四,信息共享現象在渠道傳播中表現明顯。客戶端中,以今日頭條、UC頭條為代表的資訊聚合類APP和以有媒體號入駐的搜狐、鳳凰等新聞資訊類APP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曝光。
3.核心傳播力:行業大V與科技媒體主導傳播
數據統計時間:8月20日至8月29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子彈簡訊官方微博@子彈簡訊 依靠內容豐富的更新吸引最多轉評,其中,來自@羅永浩 的多次轉發也起到了重要的二次傳播作用。作為投資方之一,羅永浩儼然成了子彈簡訊的發言人,其官方微博@羅永浩 在十日內共發布25條相關微博,與@子彈簡訊、@錘子科技、@堅果手機等官方微博號構成了效果良好的核心宣傳矩陣。此外,諸如「微博求助子彈簡訊因下載量太大被誤認為刷榜」「支付寶很快進入子彈簡訊」「子彈簡訊完成首輪1.5億融資」「回應『挑戰微信』言論」等看點十足的發聲也為網友與媒體提供了豐富的討論素材。
數據統計時間:8月20日至8月29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以36氪、快科技、CSDN等為代表的行業媒體與自媒體在微信與媒體兩渠道表現突出。其在微信渠道佔據發布量前三;在媒體渠道,儘管發布量上落後於搜狐、東方頭條等綜合資訊網站,但行業媒體在相關報導的傳播量上位列前四。依靠內容豐富與頻次密集的原創文章,行業媒體在此次事件的傳播影響力上取得優勢地位。
各方觀點
子彈簡訊在UI界面中設置了「對話流」「資訊流」「收藏流」以及通訊錄和個人中心五個功能模塊。「對話流」和「資訊流」作為軟體的核心模塊分別提供通訊和內容服務。
從網友的觀點抽樣來看,網民認為子彈簡訊走紅的原因主要集中於通訊功能高效、使用邏輯順暢與界面簡潔這三方面。
數據統計時間:8月20日至8月29日;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從用戶實際使用的反饋來看,網友們對於子彈簡訊的追捧主要來源於對目前市面上主流通訊工具所存在的一些「用戶痛點」提出了解決方案,通過對通訊流程的優化創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溝通效率。例如,針對其他軟體消息中存在的語音和文字兩種形式的轉換問題,子彈簡訊實現了二者的無縫銜接,用戶在收發語音消息時會默認轉換為文字形式。
同時,在語音消息中設置了進度條,用戶可自由選擇收聽語音消息的時間段落。
而針對通訊協同化方面,子彈簡訊也實現了多部手機同時登陸、聊天記錄自動雲同步等功能。
有媒體指出,子彈簡訊在功能和交互上的創新利用了語音+文本的雙重信息傳遞方式,試圖在提升信息傳輸效率的同時,增加其準確性。而在交互層面,子彈簡訊也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步驟。
圖:部分媒體觀點摘要
顯然,輿論對於子彈簡訊走紅的理解緊緊圍繞的一個基本點:其在設計上回歸了即時通訊的功能本質。甚至有部分網友呼籲子彈簡訊直接取消「資訊流」模塊,使軟體徹底服務於即時通訊功能。
「子彈」緣何起飛
從輿論觀點中不難看出,現階段的子彈簡訊更像是瞄準細分人群的一款以高效溝通為主打的社交軟體。與時下社交軟體霸主微信相比,在功能實現上子彈簡訊運用的是簡單高效的單渠道模式,輔以部分協同化功能。子彈簡訊走紅的背後,除了其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外,或許也蘊含著公眾對微信龐大內容與社交生態的觀感疲勞。
首先,微信圈群化的社交生態決定了其封閉式的信息傳播模式。用戶在以現實人際關係為主的朋友圈中形成一種強關係鏈,在封閉圈層的信息傳播中強化了私密性,形成基於人際傳播式的社會交往,增加了用戶的人際負擔。與此同時,微信這種傳播模式帶有的隱蔽性和私密性,也造成了傳播失序現象的發生。例如,某些謠言和虛假信息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在網絡中實現了「口耳相傳」,導致虛假信息出現指數級增長,為網絡輿論場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紛擾;伴隨微信社會交往特性產生的微商群體充斥著部分用戶的通訊錄和朋友圈,讓用戶不堪其擾。
其次,微信的內容生態助推了其自身的自媒體化。微信公眾平臺具有相當多元化的信息來源,任何人都可以註冊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不可避免地會呈現出信息傳播碎片化和淺閱讀的特點。過多的碎片化信息獲取往往會使用戶沉溺於自我感興趣的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中,形成信息繭房效應,被動地接受信息轟炸;同時,圈群化的社交生態帶給用戶更多的同質化信息,用戶每天在接觸這些信息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微信這種自媒體化的內容生態趨向,使得日常處理信息量較大的人群更傾向於選擇子彈簡訊。
「子彈」能飛多遠
子彈簡訊火爆背後反映的是部分群體對於簡單高效溝通的根本需求,但同時,我們也需注意到,子彈簡訊的走紅,除了其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外,與羅永浩自帶的流量屬性也密不可分。從輿情對子彈簡訊火爆的爭議角度來看,「流量屬性」的加持讓部分網民產生了「言過其實」的感覺。有網民認為,子彈簡訊的快速爆紅,是網絡輿論炒作的結果;也有網民認為,子彈簡訊的創新功能本身並不具備技術壁壘,通過新概念來炒作進而獲得融資才是它真正的目的。很多網民抱著跟風跟熱的心態下載子彈簡訊,卻產生對軟體使用體驗上的心理預期差距,在這種體驗差距和相關大V「流量屬性」標籤的助推下,使部分網民對子彈簡訊產生了「金玉其外」的品牌印象。
此外,有自媒體爆料,子彈簡訊平臺中出現了傳播色情和違禁信息的現象。誠然目前子彈簡訊並未刻意強化產品在社交生態上的功能,但這並不能為其對自身平臺的信息監管責任進行鬆綁。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用戶規模和產品影響力的擴大,子彈簡訊對自身信息平臺的管控壓力將不斷增加。
快速爆紅讓子彈簡訊成為「網紅」軟體的同時,也為其埋下了「曇花一現」的風險,如何排解輿論對品牌形成的刻板印象與完善平臺信息傳播監管制度,子彈簡訊還需更多思考。
(責編:王堃、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