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質GABA能細胞的整合形態和轉錄組分型

2021-01-08 科學網

皮質GABA能細胞的整合形態和轉錄組分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7:45

皮質GABA能細胞的整合形態和轉錄組分型,這一成果由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Gabe J. Murphy、Nathan W. Gouwens和Staci A. Sorensen研究小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12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為了更好地對神經元細胞類型進行分類,研究人員表徵了4,200多個小鼠視覺皮層GABA能中間神經元的轉錄組和內在生理特性,並重建了這些神經元中517個局部形態。研究發現大多數轉錄組類型(t型)佔據視覺皮層內的特定層流位置,並且對於大多數類型,映射到t型的細胞表現出一致的電生理和形態學特性。這些屬性表明t型神經元之間的離散和連續變化。

通過多模式綜合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28種met-type,它們具有一致的形態學、電生理學和轉錄組學特性,並且具有較強的相互可預測性。研究人員將特定皮層軸突神經支配識別模式作為區分不同met細胞類型的標誌。這些met型代表了皮質GABA能中間神經元類型的統一標準。該研究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網絡以實現對現有知識和將來跨不同模式分析的橋接。

據了解,通常根據結構、生理或遺傳屬性的差異將神經元分為不同類型。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tegrated Morphoelectric and Transcriptomic Classification of Cortical GABAergic Cells

Author: Nathan W. Gouwens, Staci A. Sorensen, Fahimeh Baftizadeh, Agata Budzillo, Brian R. Lee, Tim Jarsky, Lauren Alfiler, Katherine Baker, Eliza Barkan, Kyla Berry, Darren Bertagnolli, Kris Bickley, Jasmine Bomben, Thomas Braun, Krissy Brouner, Tamara Casper, Kirsten Crichton, Tanya L. Daigle, Rachel Dalley, Rebecca A. de Frates, Nick Dee, Tsega Desta, Samuel Dingman Lee, Nadezhda Dotson, Tom Egdorf, Lauren Ellingwood, Rachel Enstrom, Luke Esposito, Colin Farrell, David Feng, Olivia Fong, Rohan Gala, Clare Gamlin, Amanda Gary, Alexandra Glandon, Jeff Goldy, Melissa Gorham, Lucas Graybuck, Hong Gu, Kristen Hadley, Michael J. Hawrylycz, Alex M. Henry, DiJon Hill, Madie Hupp, Sara Kebede, Tae Kyung Kim, Lisa Kim, Matthew Kroll, Changkyu Lee, Katherine E. Link, Matthew Mallory, Rusty Mann, Michelle Maxwell, Medea McGraw, Delissa McMillen, Alice Mukora, Lindsay Ng, Lydia Ng, Kiet Ngo, Philip R. Nicovich, Aaron Oldre, Daniel Park, Hanchuan Peng, Osnat Penn, Thanh Pham, Alice Pom, Zoran Popovi, Lydia Potekhina, Ramkumar Rajanbabu

Issue&Volume: 2020/11/12

Abstract: Neurons are frequently classified into distinct types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physiological, or genetic attributes.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definition of neuronal cell types, we characterized the transcriptomes and intrinsic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over 4,200 mouse visual cortical GABAergic interneurons and reconstructed the local morphologies of 517 of those neurons. We find that most transcriptomic types (t-types) occupy specific laminar positions within visual cortex, and, for most types, the cells mapping to a t-type exhibit consist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These properties display both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variation among t-types. Through multimodal integrated analysis, we define 28 met-types that have congruent morphological,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ic properties and robust mutual predictability. We identify layer-specific axon innervation pattern as a defining feature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met-types. These met-types represent a unified definition of cortical GABAergic interneuron types, providing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capture existing knowledge and bridge future analyses across different modalities.

DOI: 10.1016/j.cell.2020.09.057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254-X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多模式綜合分析對小鼠視覺皮層GABA能神經元的重新分類
    這些MET-types代表了皮質GABA能中間神經元類型的統一定義,並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框架以跨不同形式捕獲現有知識並橋接未來分析。緊接著,作者對來自GABA能神經元Sst,Pvalb,Vip,Sncg和Lamp5子集的已完成轉錄組學和電生理學表徵的517個細胞進行形態分析,觀察到具有明顯樹突和軸突分布模式的轉錄組類型。
  • 科學家揭示整合單細胞和群體細胞轉錄組數據推斷細胞分化時間的作用
    該研究通過開發計算工具包(iCpSc)用於整合單細胞和群體細胞轉錄組數據,來預測細胞分化過程中單細胞的分化時間和路徑,並通過基因調控網絡分析尋找重要調控因子和信號通路。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作為強大的方法應用於分析發育和重編程過程的細胞異質性。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關鍵目標就是尋找未知的細胞狀態或重構細胞譜系的發育軌跡。
  • Mol Cell:整合子或能作為人類轉錄組的「守護者」
    2021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胡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特殊的細胞特性,其或能保護機體細胞免於基因表達的有毒副產物的影響。這種活性對於多細胞有機體維持一個強大的基因產物進化「庫」的能力而言非常重要。
  • GABA,神經細胞膜電位,顱壓、腦血流量等
    當電位正常,gaba起到安定的作用;當電位與正常狀態相反,補充gaba,反而會將更多的鈣離子導入神經細胞,導致更加興奮!神經細胞膜的電位是通過胞內胞外的鈉離子(Na+)的濃度差確定的。此時,利尿劑的作用就是,通過排,降低細胞外的鈉離子的濃度,以保證細胞膜的電位保持正常,不會出現異常反轉的情況。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2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émy Bosselut及其小組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 大腦皮質構築與功能定位
    據估計,人類大腦皮質約有26億-140億個神經細胞,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並組成一個整體。研究大腦皮質結構特點的科學稱為構築學(architectonic),包括細胞構築學、纖維構築學、神經膠質構築學和血管構築學等。一 大腦皮質的神經元    大腦皮質的神經元都是多極神經元,按其細胞的形態分為錐體細胞、顆粒細胞和梭形細胞三大類。
  • 清華大學磷酸化蛋白組學揭示組蛋白H3.3可增強刺激誘導型轉錄
    其中刺激誘導的轉錄可能被專用染色質調節機制與激活信號的轉錄因子合作控制。在染色質的刺激響應特徵中,組蛋白磷酸化是通過激酶級聯信號傳遞至刺激響應基因的有效信號傳遞手段,並有增強其轉錄的可能。組蛋白是真核生物體細胞染色質的主要蛋白質組分,和DNA共同組成核小體結構,並在基因調控中發揮作用。
  • 基因組與新興生物技術整合研究思路拓展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和向各方面的滲透,生物科學的各分支學科也經歷著興衰更替的變化。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在基因組研究中,利用常規研究技術及單一組學研究方法在衝擊頂級文章的過程中,對於技術的新穎性及物種生物學問題挖掘的深入性還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組學整合的前提下,可嘗試引用最新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以為衝擊高分文章「添磚加瓦」。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研究表明,以Oct4為代表的關鍵轉錄因子對於ES細胞保持未分化狀態至關重要;而Erk/MAPK通路對於ES細胞的分化是必不可少的。
  • 利用sci-CAR方法同時分析上千個細胞中的轉錄組...
    2018年9月6日/生物谷BIOON/---不同細胞類型的基因組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它們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不是相同的。表觀基因組由一組影響每個細胞的基因組發揮何種功能的標記組成,而轉錄組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條件下,細胞內所有轉錄產物的集合。轉錄產物經翻譯後會產生蛋白。
  • 如何從細胞核中移除不必要的細胞組分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如何從細胞核中移除不想要的組分。將細胞組裝成為特殊的區室/隔間對於細胞的功能而言至關重要,比如,通過將細胞核與細胞質分離,核被膜就能防止對不成熟的RNAs進行過早地翻譯。
  • 一個轉錄因子導致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報導了一個核編碼的轉錄因子ZmDREB1.7調控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orf355表達並導致不育的分子機制。在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CMS-S)材料中,一段長度為1.6-kb的線粒體基因組轉錄本被認為和花粉粒敗育直接相關。通過遺傳學分析,本研究證實了其中的open reading frame 355(orf355)是CMS-S的不育基因。
  • PNAS: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
  • 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
    2019年9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尿病呢?這就好比一個家庭如果被垃圾填滿就無法運轉一樣,一個細胞如果不丟棄所產生的垃圾就會變得不再健康,然而細胞可以講這些垃圾進行分解來製造能量,這一過程就稱之為自噬過程。
  • Cell 新工具|新型鈣整合器揭示驅動行為厭惡的大腦細胞類型
    然而,儘管實時成像技術能在亞秒的時程精確度下記錄一定的活動性範圍,但通常記錄視野範圍有限,有時需要通過轉錄組測序等其他方法來輔助尋找分子特徵。因此,我們亟需一種基於鈣信號、又具有時程精確度的技術對特定細胞進行活動性標記。
  • 單細胞轉錄組整合分析——seurat包
    Seurat是一個分析轉錄組數據的R包,我們之前的推文對其進行過描述:
  • ...清華大學報導新型介導果蠅脂肪細胞粘連和信號通路的細胞外基質
    細胞外基質IV型膠原蛋白被廣泛地認為是基膜獨有的組分。基膜是一種很薄且平坦的結構,用來支撐動物體的組織。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組織形態發育實驗室的成員在進行關於果蠅脂肪組織是如何整合的研究中發現,在果蠅脂肪組織中存在很多不連續的包含有IV型膠原蛋白的結構。這些結構與基膜不同,位於脂肪細胞之間。
  • 蜂王漿蛋白組分能維持幹細胞多能性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發現,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名為Royalactin的蛋白質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該研究同時指出,在哺乳動物體內發現了其結構類似物,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 抑制愛滋病病毒轉錄機制揭示
    在某些未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而能夠控制病毒複製的愛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病毒經常整合到人類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其中的病毒轉錄受到抑制。這一,26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只有不到0.5%的HIV-1感染者,能夠保持對HIV的無藥物控制。
  • 骨形態發生蛋白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
    多種途徑可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BMSCs)向成骨細胞分化,最主要的細胞因子是骨形態發生蛋白(BMP)。其通過何種途徑激活幹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及其採用何種途徑能使BMP誘導BMSCs骨化為臨床治療骨缺損提供更好的服務。本文應用計算機檢索近10年來國內外應用BMP誘導BMSs的相關文獻,並對其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性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