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振翅,飛向勝戰新高度——來自海軍航空兵部隊的一組實戰化訓練...

2020-12-06 新華社客戶端

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

海上長航鍛「鐵翼」

■馬亞洲 袁梓傑 本報特約記者 李恆江

「起飛!」仲夏時節,蘇南某機場,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組織的一場海上長航時飛行訓練拉開戰幕。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多架轟炸機依次升空,在空中完成戰術編組後,奔向預定空域。

長航時、遠距離海上飛行,對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和裝備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訓練展開前,任務機組針對海上訓練課目可能出現的各種特情,逐一進行分析、研究並演練處置方法。機務人員針對海上長時間飛行特點,研究制訂了相應的保障預案。

「發現『敵』防空火力!」開訓即聞火藥味。飛行員駕駛戰機立即採取反制措施,下降高度採用超低空飛行巧妙實施規避,繼續往目標方向飛去。

刀在石上磨,兵在險中練。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海上飛行,首架戰機順利抵達目標空域。領航員緊盯機載雷達顯示屏,在茫茫大海上仔細搜索目標。發現目標後,戰機迅速進入攻擊航路,抓住時機完成對「敵」攻擊,然後快速脫離。後續多架戰機依次對「敵」實施打擊。

夜幕降臨,完成晝間飛行訓練的戰機陸續返航,經過檢修、補給後轉入夜間飛行訓練。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聲響,飛行員駕駛戰機,趁著夜色直撲某目標空域。機艙內漸漸變暗,儀錶盤發出微光,飛行員通過儀表設備判定飛行姿態和位置,把握航速和航線。

隨著訓練的深入,對海突擊、編隊飛行、儀表飛行等多個實戰化課目交替進行。夜幕中,逼真的實戰環境、多樣的戰法,全方位磨礪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

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

暗夜激戰淬「利劍」

■鄧澤銘 傅金泉 本報特約記者 高宏偉

6月底,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連續兩天組織下半夜飛行訓練,錘鍊部隊夜間應急作戰能力,進一步挑戰人員生理和裝備性能極限。

23時30分,外場一片漆黑,隨著一顆信號彈劃破夜空,訓練拉開帷幕。

「起飛!」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數架戰機依次升空,橘紅色的尾焰「燒」紅了夜空。

這是一場硬仗。該旅領導介紹說,下半夜飛行訓練,人員生物鐘倒置,身體易疲勞、精力難集中,連續兩天開展下半夜大強度對抗訓練,實施難度大、風險係數高。

為保證訓練安全,他們針對夜間飛行特點,認真分析梳理安全風險點,加強特情預想預測,完善處置方法和技巧,制訂完善近10套預防措施。

片刻,記者從雷達顯示屏上看到,空戰對抗已展開。兩架戰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不斷進行攻防轉換,頻繁向對方亮出「致命」招數。10多個回合下來,雙方互有勝負,打得難解難分。

不多時,一束亮光由遠及近,漸漸靠近機場,首架返航的戰機在夜幕中輕盈地降落在跑道上。戰機滑進機庫剛停穩,機務人員就開始快速補油、充氧、通電檢查……一系列動作緊張有序,為戰機再次出動做好準備。

數十分鐘後,10餘架戰機再次升空,第二批訓練拉開序幕。

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

組合課目練「飛鯊」

■崔春超 史篇

渤海灣畔,「飛鯊」轟鳴。

近日,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數架戰機分批次飛向指定空域,進行一場多課目、大強度跨晝夜飛行訓練。他們將多個課目內容組合實施,實現戰機一次起飛,多套戰術戰法融合訓練。

升空即作戰,藍方飛行員在雷達屏幕上發現紅方戰機後,迅速下降飛行高度,超低空掠海飛行,試圖繼續向既定目標逼近。識破藍方意圖後,紅方飛行員迅速採取大角度機動,翻轉、俯衝……

海空之間,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多個實戰化課目「捆綁」到同一個飛行架次穿插實施。紅藍雙方飛行員使出渾身解數,展開攻防對抗。幾個回合下來,雙方各有勝負。夕陽西下,多波次高強度對抗訓練結束,一架架戰機歸航。

據該部領導介紹,部隊以往組織飛行訓練,大多是獨立批次訓練單個重難點課目,訓練效益不高,還容易形成固定「套路」。

為此,他們調整訓練思路,在訓練內容上科學安排、合理搭配,將實戰要求融入課目內容,推動飛行訓練由強化基礎向戰術運用轉變。

飛行訓練中,他們全程不設腳本、不設預案,臨機設置空中「敵情」,讓飛行員在實戰化條件下檢驗戰術戰法。

每個架次訓練結束後,紅藍雙方飛行員隨即圍繞空戰對抗、戰術協同、攻防效果展開復盤,分享戰術經驗,查找短板弱項,確保每飛一次都有新的收穫。「這樣的組訓模式飛行難度大、風險高,但我們的訓練積極性更高!」飛行員秦朋飛說。

編輯:楊茹

相關焦點

  • 海空雄鷹團: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1/3官兵「娘家」
    他們大膽捅破自由空戰訓練的「窗戶紙」,創新完善準備3小時、飛行1小時、評估3小時的「313」組訓方法,由飛行員根據戰場態勢自主決定攻擊時機、攻擊模式和武器選擇,從超視距打到最近距離,從高空打到最低允許高度,從超音速打到最小機動速度,突破了海軍航空兵沿用多年的空戰訓練模式。
  • 海軍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艦機協同訓練(組圖)
    海軍航空兵部隊立足複雜環境,緊貼實戰要求,積極探索實踐遠海機動作戰組織指揮、兵力協同和綜合保障等特點規律,不斷拓展前伸海空兵力戰備活動空間,穩步推進遠海訓練常態化,有效提升了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和組織指揮能力。
  • 空軍航空兵部隊湧現一批「金頭盔」「金飛鏢」
    空軍航空兵部隊湧現一批「金頭盔」「金飛鏢」彰顯空軍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推進戰鬥精神培育和實戰化訓練本報長春9月15日電 楊振、記者李建文報導:在吉林長春日前舉行的「追夢空天」空軍航空開放活動上,一幅幅「金頭盔」「金飛鏢」圖像,成為空軍新一代飛行員的形象標誌和文化符號。
  • 連線東南西北中五處訓練場,新年大練兵 開訓即實戰(記者探營)
    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護衛艦支隊組織艦艇編隊在某海域展開實戰化訓練。潘小員 張 彬攝影報導編者按:1月4日,習近平主席籤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全軍各部隊聞令而動,迅速掀起實戰化練兵熱潮。從北國邊疆到東部海空,從西北大漠到南海之濱,空中戰鷹呼嘯,陸地鐵甲滾滾,海上戰艦氣勢如虹……人民軍隊堅決執行開訓動員令要求,深化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依法治訓,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誓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裡,我們連線祖國東南西北中五處訓練場,聽聽官兵講述新年開訓的現場經歷。
  • 「星戰士「,德國海軍航空兵 F-104G 戰鬥機
    德國裝備的「星戰士」,在服役期間因為各種事故,總計墜毀了269架,另有幾十架因為其他原因報廢,損失了近乎三分之一的飛機,為此,被德國人稱為「飛行棺材」和「寡婦製造者」。其中,大部分的損失來自於空軍戰鬥轟炸機聯隊,德國海軍航空兵的 F-104 的服役記錄要比空軍好一些。德國海軍裝備 F-104 的是海軍航空兵第1 和 第2 聯隊。
  • 練兵備戰再出發——2021年全軍部隊新年開訓大掃描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題:練兵備戰再出發——2021年全軍部隊新年開訓大掃描新華社記者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鮮明提出「聚焦備戰打仗,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為新年度軍事訓練提供了根本遵循。
  • 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摒棄程式化組訓方法
    深秋時節,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組織實彈射擊訓練。飛行員宋偉連續突破「敵」多重封鎖,把握時機按下發射按鈕,某型空空飛彈頃刻出鞘,直撲靶標。返航後,宋偉大汗淋漓。他說:「訓練拋開預案,『敵情』接踵而至,不練就幾手硬功夫,很難在險局中贏得先機。」
  • 人民海軍:揚帆奮進70年
    先後經歷萬山海戰、解放一江山島、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西沙海戰等1375次戰鬥考驗,取得了擊沉擊傷和俘虜敵艦船418艘、擊落擊傷敵機574架、擊斃俘虜敵人7500多名的輝煌戰績,鍛造出「海上猛虎艇」、「海上先鋒艇」、「海空雄鷹團」等能打勝仗的過硬部隊,創造了「小艇打大艦」、「海上拼刺刀」、「空中白刃戰」等令人驚嘆的戰鬥奇蹟。  一路走來,人民海軍恪守宗旨。
  • 美國海軍又搞「航行自由」進入南沙美濟礁12海裡
    據路透社3月23日報導,美國官員透露美國海軍驅逐艦「馬斯丁」號(DDG 89)當天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任務,進入南沙美濟礁12海裡範圍內。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發表談話稱,中國軍隊對此堅決反對。 他介紹,3月23日,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軍570艦、514艦迅即行動,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 任國強表示,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美方一再派軍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其行為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危害地區和平穩定。
  • 中國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航跡遍及五大洲三大洋(圖)
    作為全軍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該團是一支讓對手膽寒的空中勁旅。  從岸基走向艦基  由於歷史種種原因,在中國海軍建立後的近30年裡,海軍航空兵在艦載機方面一直是空白。60年代初,艦載機部隊著手組建;70年代中期,中國海軍第一支艦載機部隊宣告組建。
  • 人民海軍70年:這些戰鬥精神,矗立海天之間
    海空雄鷹精神:    海空雄鷹精神,是海軍航空兵第10團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中,創造的一種體現海軍航空兵以劣勝優、敢打必勝的革命精神。1965年12月29 日,國防部授予該團「海空雄鷹團」榮譽稱號。
  • 海軍陸特戰部隊兵力投送創紀錄 空客320運兵運槍
    ,拉開海軍陸特戰部隊沙漠戈壁實戰化訓練的序幕。「這是海軍陸特戰部隊空中兵力投送距離最遠、時間最長、跨度最大的一次兵力投送行動,採取海軍建制運力、民用運力、聯勤加強運力相結合的方式實施聯合立體投送。」南海艦隊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處處長丘濤介紹,他們通過在深化軍民融合中提升海軍戰略投送能力,不僅拓展了部隊交通運輸新途徑,更為推進海軍陸特戰部隊全域作戰兵力投送積累了經驗。兵貴神速。全域作戰,兵力投送是一道必須跨過的「坎」。
  • 6年後,鏡頭再次聚焦殲-15艦載機:飛鯊方陣搏擊海空!
    飛鯊方陣搏擊海空,同心勠力向海圖強。今天,是人民海軍發展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此後6年間,這支飛鯊團隊不斷創造著人民海軍建設發展中的一個個首次,這群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海空驕子,如今,翅膀越來越硬。2012年11月23日,41歲的艦載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駕駛編號「552」的「飛鯊」,首次成功著艦遼寧艦。隨後,殲-15艦載機所有飛行員首次上艦飛行,均一次性成功。
  • 零式戰鬥機: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有「殺人魔機」之綽號
    零式戰鬥機,簡稱「零戰」,是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艦載戰鬥機;當初,憑藉零戰出色的空戰性能,以及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能,以及大無畏空中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真的是威名遠播,讓對方飛行員心驚膽戰。
  • 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開展反潛訓練
    狩獵「海鯊」 ——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反潛訓練掠影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組織數架反潛巡邏機分批次開展反潛訓練。「××海域以東30海裡,發現可疑目標!」反潛巡邏機剛剛抵達訓練海域上空,就發現「敵情」。指揮員立即調整原有作戰計劃,準備狩獵「海鯊」。任務艙內,雷達觀察員對「敵情」信息和水面目標活動情況仔細篩選研判,為偵別目標提供支援。
  • 陸航部隊新年首飛從難從嚴 真抓實訓真抗實練向實戰化靠攏
    從飛行課目到組訓模式,新年度的開訓都帶來了全新的變化,飛行調度、戰術謀劃、特情處置,全程自主指揮,一改以往重技術輕戰術的做法,實戰化意味愈加濃烈,達成作戰意圖,這才是實戰化訓練條件下一名指揮員應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