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離我們不遠了?專家提出建議,超過「免徵面積」要交錢

2021-01-09 房天下

2021年01月07日16:26 來源:不執著財經

中國社科院在12月21日住房報告就建議《力爭「十四五」期間(2021-2025)開徵房地產稅》。試點將首先設立在炒房現象嚴重的城市。房產稅也就是在未來的3-5年之內開徵。就在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出現,也讓很多人感覺到可能房產稅也要來了。因為這次的普查針對的不單單是人口,更是房子的普查。網友紛紛表示,這次人口普查是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摸底,將為未來房產稅徵收作鋪墊,這意味著開徵房產稅,離我們已經不會太遠。

而根據房產稅的徵收標準的制度,很多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多數專家認為,房產稅要有一個人均免徵面積,應該40-60平米之間,稅率在0.2%至1.2%之間。也就是如果你的房子低於60平米或者40平米,那就不需要繳納房產稅了,反之超出的部分面積,你就要交納房產稅。面對未來3-5年內將會開徵房產稅,多數受訪網友表示,房產稅的徵收並不可怕,只是為了房地產市場走向更加健康,在一般情況下,房產稅是不會影響到剛需購房置業。

而我們認為,要在未來3-5年內徵收房地產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如果房價年年上漲,會導致有房的人越來越富,沒房的人越來越窮,而且還會增加拆遷的成本。這是極不合理的。

第二,給地方政府增加新的稅源,分稅制改革之後,地方政府主要靠土地財政收入,如果開徵房產稅,可以增加他們的稅收。第三,調降國內房價。目前在房產持有環節方面沒有稅收,導致了大量房產囤積在少數人手中,這些人既不出租,也不出售,更不會自住,這樣社會資源遭到極大的浪費。未來若是開徵房產稅,將會對國內房價起到調降的作用。

不過,也有人會說,如果國家開徵房產稅,房東可以把房產稅全都轉嫁到購房客身上,所以越是徵收房產稅,房價越是會上漲,重慶、上海版的房產稅試點,不是對調控房價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嗎?事實上,房產稅對調控房價有沒有作用,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房價處於上漲,還是下跌周期。如果房價處於上漲周期之中,房地產市場處於賣方市場,一切都由房東說了算,那房產稅必會轉嫁到購房客身上。而如果,房價處於下跌周期中,房東要想把房產稅轉嫁給購房者就沒這麼容易了。

第二,之前重慶版的房產稅是對存量高檔別墅收房產稅,這點稅收對於有錢人來說,根本無所謂。而上海版的房產稅,是對增量房,超出人均60平米以上開徵房產稅,只對增量房,不對存量房徵收,根本無法起到遏制高房價的作用。更何況,試點房產稅的上海和重慶二地的稅基、稅率又很低,不足以對炒房者形成威懾作用,所以,上海版和重慶版的房產稅一年下來只收了2-3個億,但是,房產稅實際上並非對打擊投機炒作沒有效果,而是要看你具體怎麼操作。

第三,而對於專家所說的對於人均40-60平方米以上,超出部分的房子面積開徵房產稅,我們認為這種房產稅的調控方式是比較合理的,因為普通三口之家,人均40平米,也要有120平米,這個房子面積並不算小了,超過這個面積的家庭房產,肯定有投資或投機的意圖在裡面,適當徵收部分房產稅,可以起到遏制投機炒作的目的。這樣既不會打擊到剛需置業,又可以遏制投機性購房需求,可謂是一舉兩得。

精彩推薦:2020中國房地產大數據年會暨2021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報告會

相關焦點

  • 最新房產稅來了!房產稅按面積還是按套?
    關於房產稅的消息,早在多年前就傳出來了,但是一直未能實施,很多人也都非常關心房產稅,據說2020年房產稅來了,今年可能要開始徵收房產稅了,那麼這個消息是真的嗎?如果徵收房產稅的話,房產稅按面積還是按套?
  • 房產稅真要來了?專家提出征收方案,所有住房「平等對待」?
    10年的時間說短不短,各個家庭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國家也需要了解最為真實的情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人口普查與過去有所不同,因為此次是基於大數據之下的,不僅需要「查人」,還需要「查房」。所謂「查房」,也就是調查居民的住房情況。而此次「查房」的目的,自然也是為了更好的「查人」。
  • 兩部門:從事大型客機研製項目納稅人等免徵房產稅
    《公告》提到,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對納稅人及其全資子公司從事大型民用客機發動機、中大功率民用渦軸渦槳發動機研製項目自用的科研、生產、辦公房產及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公告》稱,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對納稅人從事大型民用客機發動機、中大功率民用渦軸渦槳發動機研製項目而形成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予以退還。
  • 2021年要大漲?連續多年「神預測」中國房價的社科院發文了!
    商品房銷售面積會同比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銷售面積可能再創歷史新高。房地產開發投資速度會呈現下降趨勢,年增速保持在7%左右。在十四五期間,有可能開徵房地產稅。《報告》中提了很多其他內容,唯有「2021年房價上漲5%」最為醒目。這也引發了輿論和媒體的熱議。那麼社科院的預測有沒有道理,靠不靠譜?我們不妨參考它過去報告的準確性。
  • 國家未提房產稅,有專家稱不適合徵收,馬光遠:5年內大概率出臺
    我記得2009年的時候我做房產稅專題就是空轉十年的房產稅,可見,不知道這個討論持續了有多久了。前段時間因為人口普查把房產稅的開徵再次推向了討論的熱潮,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範圍,是不是意味著要為收房產稅做鋪墊?」結果,人家統計局站出來回應說,以房「查人」是世界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裡。
  • 農村宅基地超標收費引發熱議,城市多套房產為什麼遲遲不收稅?
    按照這個收費標準,如果一個宅基地佔地面積300平米,每年要交的費用大概是1330元。 另外目前城鎮很多人都有多套房子,也沒有見到各地徵收房產稅,為什麼農村要先收費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什麼要對農村超額宅基地徵收費用。 實際上目前各地之所以要對超標宅基地進行收費,就是為了遏制農村亂建房、亂佔耕地的趨勢。
  • 重慶上調房產稅起徵點 超過這個價格得交稅
    (原標題:新年第一調:重慶上調房產稅起徵點!超過這個價格得交稅) 1月1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公告,調整房產稅起徵點。作為2019年樓市政策調整首例,重慶的此次例行調整政策亦引起廣泛關注。
  • 愛滋病離我們遠嗎?
    愛滋病離我們有多遠?這些與愛滋病相關的問題,市疾控中心愛滋病防控專家汪剡靈為我們解答。愛滋病是一種什麼病?1981年,美國首次在男男性行為人群(MSM人群)中發現報告了一種新發傳染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HIV主要經性、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通過體液交換,從感染者傳播給未感染者。
  • 上海繼續實施對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試點(附解讀)
    試點了10年個人住房房產稅政策繼續試點,2年延期一次……根據《上海市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規定》有關有效期的規定,規範性文件的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一般不超過5年。本市為實施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政策制定的規範性文件,有效期需要超過5年的,制定機關應當在起草說明中載明理由,但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10年。未明確有效期的,其有效期為5年。
  • 我們都錯了,珠穆朗瑪峰並不是離地心最遠的山
    珠穆朗瑪峰,是全人類公認的世界第一高峰,但是人們經過測量發現,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並不是離地心最遠的地方,離地心最遠的地方是在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的峰頂。世界最高峰的桂冠應屬欽博拉索山。真奇怪!這是怎麼回事?
  • 今年宅基地也要交錢了?三種情況必須交,一年收費上千元
    (註:本文為一天農業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今年宅基地也要交錢了?三種情況必須交,一年收費上千元。最近,國家一直在整頓農村宅基地確權的事情,不知道各位農民聽說了嗎?有人的宅基地有可能要交錢了,最高一年要交幾千塊,不了解的農民快來看看吧!
  • 專家建議:2020年買房別超過120平,有很多麻煩,這個面積最合適
    專家建議:2020年買房別超過120平,有很多麻煩,這個面積最合適 如今房價已經到了回暖期,對於很多剛需買房的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如今已經是2020年,又是一個新的年代,對於今年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可能又是一個新的改變,畢竟現在買房的主力軍是90後以及為00後買房的人,而這個年代的人,
  • 2020年買房超過120平就會有麻煩?專家建議再有錢也不買!
    在2020年買房的時候,超過120就會有大麻煩是真是假我們還是要抓緊看看吧!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為什麼買房不能超過120。專家都這麼建議有錢也不能這樣買。所以我們千萬要注意,為什麼2020年買房超過120就會有麻煩了,身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還是要謹慎的為好。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 今年大溫房產稅還要漲!各市漲幅一覽,哪市漲最多
    但也不是都下降,比如房產稅帶來收入最多的溫哥華市長Kennedy Stewart 就明確表態了:漲幅不變,繼續保持去年既定的7%。 這一漲幅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經確定,2020年溫哥華的地稅要漲7%。
  • 明年1月1日起徵收房產稅?官方回應
    這樣巨大的套利空間,催生了深圳「打新」一族各種魔幻操作,除了「眾籌買房」、高槓桿貸款外,請人「代持」買房的不在少數。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到有一位上市公司高管通過找人代持,搖中了3個號,一下要拿出1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