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行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有自己的引力和磁場?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地球有強大的引力,所以我們都站在堅實的大地上,不僅如此還有矗立的高樓大廈告訴我們引力絕非虛言,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比如月球就因為引力繞著地球轉!當然地球還有自己的磁場,使得我們可以用指南針來區分南北,但磁場的功能絕不止區分南北那麼簡單!

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有引力,但有磁場的行星卻不多,比如四大巖石質行星中只有地球有比較強的磁場,其它諸如水星、金星和火星不是沒有磁場就是只有一個誘發磁場,或者磁場極其微弱,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氣態行星,表面溫度也極低,所有只有引力與磁場完美合體的地球誕生出了高等文明!

引力和磁場對於生命來說,哪個更重要?

其實兩個都非常重要,因為在生命演化發展過程中,兩者分別在不同階段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比如生命所需的第一個環境是有一個依託,引力得以讓天體中的物質聚合成團,形成一個靜力平衡的天體,比如地球!那麼還需要哪些環境呢?

  • 一個氣壓適中的大氣層

  • 溫度合適的液態水

  • 需要有機分子的介入

大氣層需要有足夠引力的環境才能保持,比如水星就沒有自身的大氣層,火星則太稀薄,而金星大氣壓則是地球的90倍,似乎比高壓鍋還要狠!地球大氣壓則比較適中,但對於生命來說,一個大氣壓或者0.5個或者2個大氣壓這些都問題不大,關鍵是需要平衡與持續,切不可經常出現劇烈變化,這會造成生物難以適應!

溫度合適需要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當然火星也在宜居帶,金星則在熱邊緣,所以勉強有三個選手入圍,但只有地球出線了!

有機物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地球本身就有的,因為在宇宙中瀰漫的星際雲中都觀測到了有機分子的存在,因此地球本身就具備並不奇怪,另一個則是隕石所帶來,這些環繞這太陽系公轉的小行星被地球引力所吸引,進入了地球大氣層,帶來的物質成為了地球生命誕生最原始的種子。

  • 還需要有一個合適的磁場

磁場對於生命的出現非常重要,有兩個功能,第一它可以將帶電粒子偏轉,使得它避開地球方向!因為帶電粒子都都具有比較高能量,轟擊生物會讓分子鍵斷裂,簡單的說被轟擊多了,DNA斷裂無法修復,那麼這個生物就差不多掛了!

還有一個就是保護大氣層不會被太陽風剝離,因為偏轉了粒子,轟擊大氣的粒子使大氣逃逸比例就低了,得以讓大氣維持一個平衡!而大氣的功能就多了,無論厭氧性還是需氧性生物,都必須在大氣層內生活,即使如水熊蟲這種可以在真空下存活,但不能在真空中展開生命活動,簡單的說就是休眠了。

另一個功能是大氣層能阻擋大部分高能粒子和伽瑪射線,讓生命存活的機率大大增加!所以引力和磁場都是生命活動必須的!

引力和磁場都是怎麼來的呢?

牛頓在三百多年就發現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告訴大家,引力是質量彎曲周圍的時空,而質量在其中的運動方式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引力,當然質量不僅會對空間產生影響,而且對時間也同樣會產生影響,因此惠勒用一句很簡單的話就概括了:「質量告訴時空該如何彎曲,時空告訴質量該如何運動」!

因此我們所有人都在地球彎曲的時空生存,如果地球不再不彎曲這個時空,那麼大家都得玩完!不過這種事情大概率不會發生,除非希格斯場出現問題!

  • 那麼磁場是怎麼來的呢?

地球磁場的產生機制十分複雜,具體怎麼產生科學家仍然一頭霧水,但大家公認磁場有幾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

  1. 必須自轉

  2. 必須有液態金屬內核

  3. 地球內核必須有高溫來源

環環相扣,少一個都不行,因為高溫才能使金屬內核成為液態金屬內核,因此才能內外自轉一直,與誘發磁場一起形成自勵的發電機效應,成為穩定的磁場輸出,形成保護地球的地球磁場環境!

水星因為太小了,而火星則已經冷卻,金星儘管有液態內核,但它自轉極慢,這導致了它幾乎沒有磁場!也許是金星形成晚期遭受到了嚴重撞擊才導致它成為一顆自轉極慢的行星。

而地球內核高溫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引力坍縮能,另一個是地球內核放射性物質的衰變能,兩者產生的熱量都會通過地表向太空散失,而且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已過,未來產熱會越來越少,也就是地球內核溫度會越來越低,最終將冷卻無法形成液態內核,地球發電機效應消失,磁場消失!不過為時尚早,因為還有二十多億年,對於人類從茹毛飲血時期到現代文明,不過區區數萬年時間!

所以時間還長得很!

相關焦點

  • 人類已觀測到十幾顆具備「宜居」條件行星
    人類已觀測到十幾顆具備「宜居」條件行星 這種屢屢見於電影和小說的類地星球,表達了人類尋求新的棲息地和尋找宇宙生命的渴望。現實中,一些可能同時存在海洋和陸地,也更加符合生命繁衍條件的「超級地球」,也是科學家們研究探索的熱點。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與地球的成分構造和物理特徵類似,在較為穩定的軌道環境內圍繞恆星公轉。
  • 需要哪些條件?科學家道出真相
    前段時間,美國NASA表示,在天琴座中發現了一個名為克卜勒62的行星系統,這裡一共包含著5顆行星,其中2顆處於宜居帶中,不僅溫度條件非常的適宜,而且通過觀測分析,科學家們認為,在上面可能還存在著大氣層和液態水,這就表示,在距離我們1200光年之外的地方,可能還存在著2顆「地球」,它們是我們在浩瀚宇宙中的「同伴」。
  • 小個子行星水星揭秘:有大氣層和顯著磁場(圖)
    地面和太空的望遠鏡如果想對準水星,那就得時時提防太陽的耀眼光芒燒毀設備,而飛向水星的探測器又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燃料進行減速,以便防止太陽的巨大引力場將飛船一頭拽入萬劫不復,還必須使用高技術的隔熱罩,防止儀器在高溫炙烤和劇烈粒子輻射和磁場環境下失效。做到所有這一切,為的就只是能近距離的看上這顆遙遠角落中的小個子行星一眼而已。
  • 木星是氣態行星,如果一切條件允許,降落在木星上能否穿越過去?
    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同時也是一顆由巨量氣體物質包裹而成的行星。由於它的質量非常巨大,是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在強大的萬有引力作用下,來自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和彗星,很多都被它吸引過去,從而有效保護了包括地球在內其它近日行星的安全。可以說,如果沒有木星,地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不可能具備保障生命誕生和發展的穩定自然環境。
  • 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顆超級星球,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才能移民?
    關於人類宜居星球所要具備的兩大基本條件,科學家認為是充足的液態水資源以及適宜的星球位置。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在組成人體的眾多成分中,水絕對佔據了較大的比例,沒有了水,人類無法存活下去。而適宜的環境往往能夠起到貯水和存水的作用,在科學家對地外星球展開探索的過程中,其中很多星球都曾經擁有過豐富的液態水資源,但是由於星球的位置、星球周圍的磁場過強或過弱等因素,使得星球上的水分最終都被消耗和流失。雖然尋找地外星球任重且道遠,但科學家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最終定是能夠找到一個適合我們居住的星球。
  • 每顆恆星都有宜居帶,其中的行星都有生命存在嗎?還要看行星條件
    每一顆恆星幾乎都有屬於它的行星宜居帶,因為恆星都是可以發光發熱的星體,那麼在它周圍黃道面上一定的區域中,行星的表面溫度將會處於液態水可以存在的狀態,這一片區域就屬於恆星的宜居帶。恆星周圍常有行星位於恆星的宜居帶中,這樣的行星也通常會被叫做宜居帶行星,比如在我們太陽系,地球和火星就位於太陽的宜居帶中。我們地球上有著萬萬千千的生命物種,其首要的條件也是因為地球位於太陽的宜居帶中。但是火星卻不是這樣,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在火星上發現任何生命體,所以很顯然宜居帶行星也未必就一定宜居,它也很可能會是一顆毫無生機的星球。
  • 地球是珍貴的,生命是寶貴的:宇宙中生命的誕生條件太苛刻!
    今天本文就藉助這個機會帶大家了解一下宇宙中一顆星球想要出現生命所需的條件有多麼苛刻,同時也要告訴大家其他星球想要進化出高等生物更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單細胞植物出現又推動了單細胞動物的進化,植物和動物的原始體都具備後又經過30億年生物演變最終出現了人類。在此過程中由於天體引力、內部能量消耗等原因地球自轉時間也由6小時增加到了12小時,後來又增加到了24小時。
  • 地球經過嚴苛的條件篩選,只為這個世界有你
    在人類目光所及的宇宙範圍內,地球是一顆非常特殊的星球。從外觀來看,地球有山有水,白天生機勃勃,夜晚燈火通明,只要有外星人路過地球,立刻就能判斷地球上存在生命。繼續深入,你會發現地球存在大氣層、擁有磁場、有一顆健康的恆星、處於恆星宜居帶、擁有衛星和其他「守護者」......地球,就像是宇宙的寵兒,具有一切創造生命的條件!
  • 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需要擁有的條件,克卜勒452b不存在生命
    目前為止一直都以行星是否處於宜居帶這個條件來尋找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而實際上僅僅處在宜居帶這樣一個條件是遠遠不夠的。木星的位置也很重要,它就是生命的保護傘,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有著比地球大的多的引力,木星以強大的引力來清理太空的垃圾,如果沒有木星許多彗星和小行星將會直接撞向地球。
  • 尋找宇宙中的生命行星,要考慮很多條件。演化生命 需要很幸運
    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這樣它才能像地球一樣可以在表面儲存水,並有一定的地質活動。,行星表面的水和大氣需要保護,那麼磁場作為行星的保護傘也就必不可少了。高速離子在與中性大氣碰撞後,前者將它的動能轉換到後者,使得後者的速度也超過逃逸速度,如果是方向向上,中性大氣分子便會逃出行星。在金星和火星上,由於沒有磁場,太陽風和大氣層直接接觸,太陽風能量均勻散布到整個大氣層,通過離子拾取和噴濺驅動大氣中離子加速逃逸。但在有磁場的地球上,射到磁頂層的太陽風能量全部被集中到極區很小一部分的大氣層裡,這便極大的保護了大氣被太陽風吹走。
  • 其他的類地行星上如果可以誕生像人類的文明,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多少年來,地球人一直期望能找到自己的外星同類,科學家們為之付出了極大的辛勞。在沒有確認發現外星人之前,人們的想像力有很大的翱翔空間,而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便應運而生。然而,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這是一個嚴肅而又需深入探究的科學問題,首先要找到外星地球。那麼,克卜勒-186f稱得上是一顆「外星地球」嗎?
  • 太陽系有一顆縮小版的地球?擁有磁場和大氣,地位更是特殊
    但對於水星有著怎樣的特殊性,我們卻對此知之甚少,事實上,水星確實在太陽系行星中的地位比較特殊,而這種特殊性,恐怕與太陽對水星那特殊的「關愛」有關。這種關愛太過寵溺,畢竟它都被曬「禿」了。水星是一顆固態行星,與地球類似,它們都有著堅固的地表。
  • 行星出現生命要滿足哪些條件,地球或許是唯一適合人類的行星!
    雖然恆星存在一個宜居地帶,但觀察發現許多處於宜居地帶的行星環境依然很惡劣,像火星和金星這樣缺少磁場保護就不適合生命形成,因為磁場能阻擋恆星的粒子風和致命的宇宙射線,然而觀測到存在磁場的行星又往往不在宜居帶上,這就導致了這些行星都無法出現能形成生命的環境,而地球較為穩定的磁場和溫度保證了生命不僅能形成還有足夠的時間進化結構,並且生命形態還非常豐富
  • 文明的出現需要哪些條件
    這個科學界和科幻界都有很多猜測。不得不排除幾種情況,首先就是行星質量太小,這樣的話引力也會太小,行星表面就不會形成足以抵抗各種高能宇宙輻射的大氣,這樣的情況下任何生命形式都難以生存;其次行星所圍繞的恆星質量不能太小,質量太小的恆星,它的宜居帶就會距離恆星很近,這會造成行星受到恆星強大引力的作用,
  • 轉行做程式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隨著IT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好,待遇和就業前景廣闊,現在成為了很多職場人轉行的目標,那麼什麼人適合學習IT呢?很多轉行的人都會考慮這個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轉行做程式設計師需要具備的條件。一、注重細節如果做事情不注重細節,那麼最好不要做程式設計師。
  • 太陽系會有第九行星嗎?在太陽的背面,會不會有一顆「反地球」
    ,自從人類以投票的方式將冥王星投出了行星的行列,太陽系就剩下了八顆行星,那麼未來是否還有可能再發現一顆行星,補足九顆呢?會不會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就存在著一顆行星,只是由於它所處的位置特殊,所以我們未能發現它?比如在太陽的背面,是否存在著一顆我們永遠無法看到的「反地球」?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哲學家提出過類似的猜想,也獲得過很多人的支持。
  • 地球有磁場大護盾,能在幾萬公裡外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的破壞
    大氣層是一顆星球賴以生存的保障,在大氣層的保護下,星球表面的生物才能安居樂業的生活著,一顆星球誕生生命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要有大氣層。如果沒有大氣層,這顆星球就會暴露在宇宙射線的肆虐之下,生命將會不復存在。
  •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行星有多大?會存在和太陽一樣大的行星嗎?
    59.5千米/秒,所以不用擔心木星把自己給甩飛了!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能有多大準確的說即使沒有證據我們也能計算出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因為行星的質量是有上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有兩個原因,但造成的因素只有一個:引力!
  • 地球為何有生命,地球和其他7大行星比,擁有哪些有利條件?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一個,也是是個巖質行星中最大的一個,並且也是目前已知唯一擁有智慧生命的星球,雖然其他星球都研究了許多遍,但是卻一直都沒能夠發現有地外生命的存在。不過卻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就算是研究了幾十年的火星,科學家依然在探尋這上面存在生命的可能。
  • 行星探測器的旅程:霍曼軌道與引力彈弓
    昨天我們介紹了三大宇宙速度與行星探測器飛離地球所要具備的條件,今天,我們的探測器繼續往外飛,前往目標行星。顯而易見的是,探測器要想脫離地球的引力圈,併到達目標天體,肯定是燃料越多越好,不過,由於技術的原因,發射升空的探測器其大小和重量都是有限制的,而燃料無疑就會佔據大量的體積與重量,所以我們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消耗的燃料越少越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科學家就要藉助「霍曼轉移軌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