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動物入藥「三問」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這樣下去,將來可能就只能用很有限的幾味藥,來保障13億人民的健康了。」面對中藥發展中「能用的動物藥越來越少」的現象,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顯得很無奈。

    最新的研究資料顯示,中醫使用的植物、動物和礦物三大類藥物中,植物藥發展比較正常,動物藥從《本草綱目》記述種類到現在的實際應用種類,縮小得比較厲害。

    「能用的」動物藥越來越少,主要在於兩個限制因素。一個是動物資源本身在減少,瀕危動物更是如此;另一個是為了保護瀕危物種,一些動物藥要限制使用。「野外資源減少、枯竭,很多動物藥材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導致我們一些傳統經典、特效的國寶級中成藥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日益喪失。」中藥協會執行副會長王瑛說,同時國內外還存在一些對中醫藥瀕危藥用資源的誇大性負面宣傳,這也增加了動物藥發展的困難。

    瀕危動物需要保護,動物中藥也要發展,面對日益枯竭的珍稀藥用動物資源,如何既科學地保護動物,又合理地開發利用動物中藥?

    1 問:動物藥,能不能被替代?

    尋求珍稀天然動物藥的替代品,是解決動物藥源匱乏的一條途徑。動物藥能否被人工製劑或者類似產品替代,也是中醫動物入藥必須回答的問題。

    著名中藥專家周榮漢介紹,目前尋求天然動物藥的替代品,一個方法是用天然的相近動物來代替。在我國,處方中含有犀牛角和虎骨的中成藥,犀牛角往往以水牛角或水牛角濃縮粉代替,內服藥中的虎骨多暫時以等量相類動物骨代替。

    另一種方法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非天然產品來替代。據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龍致賢教授介紹,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黃的研製,並且取得了一些成績。周榮漢教授介紹,我們現在的非天然牛黃有三種。一種是人工牛黃,是從牛黃分析結果中研究出來的,用膽紅素、膽酸加以配置,但藥效不被認可;一種是在牛體內植入塑料物體,使其產生病態而得到牛黃;另一種是體外仿生培養。

    相近替代、人工合成,兩種方法存在著相同的問題,就是藥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道出了臨床上的問題:「近幾十年來,隨著天然動物藥的替代和人工合成化,中藥的藥效也在下降。」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周超凡教授以熊膽為例解釋說,天然熊膽的成分有五大類,其中包括膽酸類,而人工熊膽的成分「熊去氧膽酸」只是膽酸類中的一種,「其中有一些藥效熊去氧膽酸是有的,有一些藥效則不具備。比如熊去氧膽酸能治療帶狀皰疹嗎?能治療痔瘡嗎?治不了。」國外一些「天然藥完全可用人工製劑替代」的言論是站不住腳的,更有一些利益集團出於商業目的來反對中藥利用天然資源。

    「能替代當然是好的,但目前大部分天然動物藥的替代品都還沒有取得突破。當前的做法是,普通藥可以用替代品,精品成藥還需要使用天然的。」周超凡表示,在我國,像安宮牛黃丸、片仔癀等一些精品成藥,為了保證療效,還都是使用的天然藥源。

    2 問:瀕危動物藥源,會不會越用越少?

    現在我國一共記載瀕危物種358種,其中168種可入藥,佔到53%。那麼,瀕危物種入藥,會不會加劇物種的生存危機?

    針對這樣的疑問,周榮漢教授解釋說,天然動物資源入藥,並不是濫用。用野生動物是一種方法,但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會嚴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動物入藥的開發利用,與動物保護並不矛盾。

    動物保護專家黃乘明也認為,通過開發利用,可以有效地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那種「誰都不能動」的極端保護主義,在動物保護中是需要避免的。

    在福建惠安縣,由於熊膽的開發利用,歸真堂的黑熊養殖已經頗具規模。目前全國養殖的黑熊已經超過了野生黑熊,並成功實現了利益的替代,從而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有效地保護了野生黑熊種群。專家告訴我們,其實在日本、韓國用於藥用的黑熊養殖場也具有較大規模。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動物藥物的獲取方式也已經實現更符合動物保護原則的無痛化方式。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高學敏認為,保護動物種群的目的,是要保證其繁衍,同時要為人類健康服務。當年中醫治療骨質疏鬆、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使用以虎骨為原料的中成藥。這些優秀品種,現在為保護野生老虎,也基本停滯了,沒法延續了。「如果每個珍稀物種像老虎這樣,自己瀕危了,慢慢中藥也就萎縮了。」沒有一個完整的措施,瀕危物種的保護工作也難以有效支持下去。

    「像銀杏,最初是瀕危物種,但通過開發它的藥用價值,現在就不再瀕危。有些名貴藥材,比如人參,通過人工培育,使得價格大大降低,受益的是老百姓。」中國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學會專家李宜平教授解釋說,通過對珍稀藥用資源的開發利用,不但能保護這些物種免於滅絕,還能大大降低藥品的價格,普惠民眾。

    3 問:動物醫藥產業,怎樣突破困局?

    針對中藥事業發展的現狀,房書亭會長說:「現在能用的藥在減少,產業也在萎縮。」

    「為解決資源問題,發展動物醫藥產業,開展人工養殖、繁育和替代品研究是有效途徑。」王瑛表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野外資源也得以保護和恢復,像梅花鹿、黑熊的養殖,有的已經完全解決了商品問題,也取得了成功的案例。」

    資料顯示,在中國,動物藥中只有少數幾種如梅花鹿、黑熊、烏雞、白花蛇等進入規範化、規模化生產。但只有美洲大蠊通過了國家GAP(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大部分動物藥還面臨「弱、小、散、亂」的問題。對此,周榮漢呼籲,對那些藥用動物的養殖企業,國家要予以支持,在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動物藥用資源,實現產業化。

    周榮漢舉例說:「梅花鹿,它也是一級保護動物。現在吉林提出,以鹿養鹿,獲取鹿胎、鹿茸,把野生的梅花鹿換成家養梅花鹿,建立國家標準的家養梅花鹿飼養規範。如果有人問,你的鹿怎麼證明它是家養的而不是野生的?我可以給他提供充分的證明,包括種源登記,還有一個條碼也就是防偽條碼,耳朵上放一個晶片,都可以查出來,它確實是家養的。」

    專家呼籲,為了與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相協調,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藥用動物養殖的準入制度和評價體系,從而確保人工養殖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有效地保護動物,同時實現祖國傳統醫藥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發展。(本報見習記者 陳 恆 本報記者 郭麗君)

 鏈 接

  一些常見的動物中藥

    蛇蛻:又名蛇皮、蛇衣、龍衣。祛風,定驚,解毒,退翳。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翳障,喉痺,疔腫,皮膚瘙癢。《綱目》:今人用蛇蛻,先以皂莢水洗淨,纏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黃用。或燒存性,或鹽泥固煅,各隨方法。

    蟾蜍:俗稱癩蛤蟆。以其耳後腺及背上隆起的疣粉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乾燥成塊狀入藥。蟾酥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之功。《綱目》:蟾蜍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溼氣,殺蟲,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

    鹿茸:含有內分泌素鹿茸精等,有增強人體機能的作用。《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蟋蟀:利尿,破血,利咽。《綱目拾遺》:性通利,治小便切。以乾燥全體入藥。

    蜣螂:又名推糞蟲、屎殼郎等。以其乾燥體入藥。《本草經疏》:蜣螂,治小兒驚癇瘛瘲,腹脹寒熱。(張春雷整理)

相關焦點

  • 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珍稀動物上榜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5日,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珍稀動物上榜。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很多的珍稀動物,有很多野生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近日,動物協會盤點了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的的幾種珍稀動物都排在其中,下面小編帶你看下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
  • 你吃的中藥中,有這些珍稀動物嗎?
    入藥的珍稀動物,還有哪些像穿山甲這樣成為一味中藥材的國家保護動物,還有不少。《後宮甄嬛傳》中,不論是安陵容送給甄嬛使其第一個孩子小產的「舒痕膠」,還是皇上獨賜給華妃致使其始終無法懷孕的「歡宜香」,裡面的主要成分就是麝香。
  • 珍惜,因為它們珍稀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視頻:《珍稀動物:我們不想說再見》接下來隨小編一起認識幾個瀕危物種這種狼只會長到三英尺高,長得很像一隻有紳士風度的狗。由於人類的採伐樹木、汙染和垃圾,每年至少有196隻北極狼死去。
  • 保護珍稀動物 百度百科成野生動物大百科全書
    過去幾年裡,已經退休的於鳳琴依靠微薄的積蓄兩下東北、三下兩廣、四下江西、五下天津,行程兩萬多公裡,走訪了30多處溼地,調查了30多家鳥類市場,為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解救了4萬多隻鳥類。在於大姐的感召下,有2000多名志願者不計個人報酬參與到動物保護事業當中。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中華白海豚入藥研究?!建議加強科學倫理審查|...
    該《通告》第37頁,居然有將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擬支持開展藥用研究的相關表述,令人震驚。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映是:是不是筆誤?還是看花了眼?中華白海豚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嗎?用如此大資金力量去推動中華白海豚入藥研究,讓這麼多年舉國、舉地方之力的保護情何以堪?又讓全國新冠疫情後更加萬眾矚目的《野保法》情何以堪?
  • 保護珍稀動物 百度百科在行動
    過去幾年裡,已經退休的於鳳琴依靠微薄的積蓄兩下東北、三下兩廣、四下江西、五下天津,行程兩萬多公裡,走訪了30多處溼地,調查了30多家鳥類市場,為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解救了4萬多隻鳥類。在於大姐的感召下,有2000多名志願者不計個人報酬參與到動物保護事業當中。
  • 動物醫藥產業 怎樣突破困局?
    【天地網訊】   1、積極尋找珍稀野生動物的替代品   「野生動物特別是珍稀野生動物是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的,中醫師在臨床用藥中應該受到限制。」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全國知名老中醫侯士良教授說,「一些非常珍貴的野生動物藥材在市面上已經不再流通了。」
  • 保護野生動物 請摒棄穿山甲入藥
    這是一種常年生活在丘陵、山麓、平原的潮溼地帶,以白蟻與其他昆蟲幼蟲為主食的動物。它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堅硬的利爪、甚至沒有敏捷的聽力。一身鱗片也只是用來自保的工具。它就是穿山甲——一種喜歡獨居、卻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 十堰賽武當發現珍稀動物中華鼯鼠(高清組圖)
    原標題:十堰賽武當發現珍稀動物中華鼯鼠(高清組圖) 十堰賽武當發現珍稀動物中華鼯鼠 (中廣網發 葉桓 攝)  在十堰賽武當金頂,筆者一行三人發現並拍攝到了珍稀動物中華鼯鼠。早就聽說十堰賽武當多次出現過珍稀動物中華鼯鼠,只是很少有人到他的影像。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四種瀕危動物,最後一種全球僅存一隻!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是,地球上還有比大熊貓更加珍稀的動物,特別是最後一種,全球只剩下一隻了。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四種瀕危動物,最後一種全球僅存一隻!一、達爾文狐。一種體型很小的狐,截止2012年年底,全球總數量大約在320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極危動物。
  • 世界五大珍稀動物,國寶上榜!
    世界五大珍稀動物,國寶上榜!你喜歡動物嗎?你想了解一些有關珍稀動物的知識嗎?本文盤點了世界上這五大珍稀動物,最後一個真的是聽都沒聽過!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它們是一種喜溼性動物。麋鹿又名「四不像」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 中國最珍稀的魚,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不過由於數量稀少,中華鱘十分珍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下面小編帶你們來認識一下中華鱘!中國最珍稀的魚—中華鱘通常棲息在水底,主要捕食小的或行動遲緩的蝦、蟹、魚、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這條魚可以活到40歲。雖然中華鱘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但卻是現存最長的淡水魚。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請守護這些「國寶級」動物
    近年來,由於環境汙染、人類過度捕獵、棲息地減少等原因,一些動物瀕臨滅絕。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讓我們共同守護它們,讓人類不孤單。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現存的主要棲息地位於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等地的山區。
  • 中國珍稀動物大盤點
    中國珍稀動物大盤點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的珍稀動物都有哪些吧!麋鹿中國特有的溼地鹿類「四不象」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為中國特有的溼地鹿類,曾於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的,幸有少量存於歐洲,最後僅剩18頭,被養在英國烏邦寺,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
  • 三隻珍稀野生動物受傷路邊慘叫 獲警民多方合力救助
    鍾欣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昆明1月29日電 (趙曦 李關偉 葉炳鑫)記者29日從雲南省紅河州屏邊縣森林公安局獲悉,近日,屏邊縣灣塘鄉林業站工作人員在路邊發現了三隻受傷的珍稀野生動物,經多方合力救助,目前三隻動物均已得到妥善救治。
  • 科普「護照」打卡五大洲珍稀動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張紫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給幼年火烈鳥調製食料、近距離觀察犀牛寶寶……近日,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開啟科普課堂,讓小朋友深入了解來自五大洲的珍稀動物,樹立保護自然、保護地球的意識。
  • 同為珍稀動物,為什麼金絲猴名氣比大熊貓小?
    這句話講的是如果山裡面沒有老虎的話,那麼猴子就會稱霸,因為猴子憑藉著不可思議的智慧對其他動物進行統治。人類和猴子同屬於靈長類動物,智慧的力量在人類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國境內分布著多種不同的靈長類動物,其中有一種十分珍貴稀有的猴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它的名字,它就是金絲猴。說到金絲猴很多90後朋友就會想起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裡出現的金絲猴形象,卻不知道原來金絲猴也是珍惜的國家保護動物。
  • 珍稀,珍惜!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科普系列直播邀你關注……
    「古樸國寶」大熊貓、「仰鼻藍面」金絲猴,「雪域喋血」藏羚羊、「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由於環境汙染、棲息地減少、人類獵捕等原因,這些珍稀動物一度瀕臨滅絕。即將到來的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動物保護日讓我們的目光聚焦於這些珍貴的朋友國際珍稀動物動物保護日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 關於珍稀野生動物紀念幣,這些你了解嗎?
    1993年6月15日,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系列流通紀念幣開始發行,發行的第一枚珍稀野生動物流通紀念幣是大熊貓紀念幣,截至1999年7月15日,陸續發行了金絲猴、華南虎、白鰭豚、丹頂鶴、朱䴉、褐馬雞、揚子鱷、中華鱘、金斑喙鳳蝶共10個品類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紀念幣,該套紀念幣的材質為紫銅合金,發行面值是5元,發行數量是600萬枚。
  • 在金華,這裡的珍稀瀕危動物多達83種!來看看它們是怎麼生活的
    4月,動物們到了「結婚生子」的季節。 4月是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每年的4月10-16日是浙江愛鳥周。有很多珍稀動物和我們生存在同一片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