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SkydogVentures授權轉載)
一個完整的投資系統應該能回答三個基本問題:
買什麼?
怎麼買?
買入之後怎麼辦?
通常,價值投資是一個以估值為基礎的長期持股策略,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傳統的價值投資,是以足夠便宜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然後等待價值回歸,所以選股不是重點,估值才是,便宜就是硬道理。在市場越來越有效的今天,投資者發現撿便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司的質量可能更重要,追求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有些投資者認為公司貴一點沒關係,關鍵是公司要能高速成長。投資體系無好壞,適合與否最重要。
我們基金的目標是和引領時代潮流、推動社會發展的偉大公司共同成長,並享受時代發展的紅利。相應的投資策略包括三步:選股、估值(然後交易)、風控,對應開篇的三個基本問題。
1、買什麼?——選股邏輯
和大部分價值投資框架在選股的時候納入大量估值指標不同,我們的選股完全不考慮估值因素,單純考慮公司好不好,是否滿足我們的要求。那麼,何為好公司呢?我們認為是引領時代潮流、推進社會發展的公司。著眼未來,從把握大趨勢出發,先選行業再挑公司,我們將未來的趨勢分成三級:
第一級:已經形成的大趨勢。目前已經極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產生了一批偉大的公司,並且這個趨勢尚未結束,比如網際網路、電商。
第二級:未來3-5年可能形成的大趨勢。當下這個趨勢的苗頭已經十分明顯,行業正在高速成長,未來將形成第一級那樣的大趨勢,比如雲計算、流媒體。
第三級:更遠的未來,可能在5-10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後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比如自動駕駛。
對應這三級趨勢,採取不同的選股、估值和風控策略,這就是我們的三級價投體系。滿足一、二級趨勢的公司,我們在Skydog High Growth基金進行投資,專注股票二級市場。滿足第三級趨勢的公司,我們會在一級市場布局,爭取在早期介入。由於第三類趨勢的投資有許多特別之處,接下去主要聊聊第1、2級趨勢的投資邏輯。
選股通常有數據驅動和邏輯驅動兩種思路,我們屬於後者。因為我們認為歷史數據不總能預示未來。作為一家重視數據分析的基金管理公司,我們在選股中會搜集大量數據,但主要用於驗證我們的邏輯。在選股之初,我們完全從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商業邏輯和直覺出發,在能力圈範圍內去尋找第1和第2類趨勢裡我們有能力深入理解的細分行業,即先選賽道。我們每天專注於閱讀和思考,就是為了更加深刻理解未來,拓寬我們的能力圈,去發現新的賽道。接著,就是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和行業研究報告來驗證我們的選擇。
確定賽道之後,我們挑選賽道上最值得投資的公司。對於公司的挑選,商業模式和護城河的研究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是否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是否有深度商業護城河?護城河是否可持續?公司核心管理團隊如何?等
初步篩選出投資標的之後,我們通過各種財務指標、業務數據分析來驗證之前對公司商業模式和護城河的理解,並排除風險過高的標的。對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或者說處於大趨勢不同階段的公司,相應關注的指標也有所不同。對於正在發生的大趨勢,我們主要投資贏家,即通常說的「大白馬」,重點關注其盈利能力是否保持穩定,增長是否穩定。對於即將創造未來趨勢的公司,重點關注其業務增長和財務風險。
最終,我們的成長基金會將投資預算分配給符合這兩類趨勢的公司。作為一支追求長期穩健增長的基金,我們將大約70%投資於符合當前大趨勢的贏家,30%資金投資於未來3-5年的潛力股。
2、怎麼買?——交易策略
在確定了投資標的之後,我們將資金按每年投資規劃比例分配給每一支股票。每年年初我們都會集中檢查投資策略,同時對一年的資金分配進行規劃。這個規劃也會定期修訂。
對於個股,在確定資金分配之後,我們基於對公司的估值採取不同的交易策略。下面是一個簡要的框架:
對於價格合理的股票:
尚未完成建倉的:直接買入正股。
已經完成建倉的:持有。
對於價格太高的股票:
尚未完成建倉的:我們在目標價格附近Sell Put等待時機。價值投資需要耐心,sell put不會讓等待的資金浪費,可以讓等待更有耐心。
已經完成建倉的:如果價格很高我們不太有信心,我們會以略高於當前的價格sell call 50%倉位先套現一部分利潤。如果感覺價格貴得離譜或整個市場風險太大,我們會buy put做一下保護,鎖定一下利潤。
這些操作策略,都涉及到對當前股價的判斷,那就必須以估值為前提。估值是一個大課題,也很難做到精確。因此我們操作的時候都會對估值留有較大的容錯區間。我們的價值投資策略是一個超長期的投資策略,是允許比較大的估值誤差的。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把握對了時代的發展趨勢,選對了賽道,也充分理解了公司的商業模式。基於估值的操作策略只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投資回報和安全性,或降低波動。我們會針對不同類型的公司綜合採取不同的估值方法來判斷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最常用的估值思路是往後看5-10年,估算那時的公司的價值,再折算成當前的價值。關於估值的方法,我們後面會有更詳細的專題文章。
3、買入之後怎麼辦?——風險管理框架
價值投資是一個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一般我們投資的股票都會長期持有,不會做太多的交易。但是我們依然保持對投資組合的密切跟蹤和研究,為的是管理好各種潛在風險,降低波動率。
風險管理包含以下幾個層次:
宏觀經濟的風險。作為長期價值投資者,我們不太在意短期的宏觀經濟波動。我們主要關注利率的變化,這會影響我們的資產配置,或者說股票倉位的設置。當利率風險特別高時,我們會適當對衝利率風險。
行業的風險。我們挑選的都是符合未來趨勢的行業和賽道,因此我們需要時刻審視這些賽道是否符合未來的趨勢。當趨勢改變時我們需要立即做出調整。
公司的風險。對於我們持股的公司,我們保持密切跟蹤:
定期檢查其商業模式和護城河是否依然滿足我們的選股邏輯,當買入理由不成立時,及時更換投資標的。
每次公司發布財報的時候,也是我們檢驗投資邏輯和估值的時候,我們通常也會對估值做一下修訂。對於估值偏離很多的公司,我們會通過期權等衍生品來管理風險。
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計算公司的財務風險。
定期對投資組合裡進行再平衡,恢復每一支股票的計劃比例,這樣會被動地低買高賣,從而降低估值偏差的影響。
投資組合的風險。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對投資組合的每一支股票、每一類資產和整個組合計算各項風險指標,對於風險指標提示高風險的資產,我們會專門研究是否採取進一步措施。
匯率的風險。我們的投資以美元計算收益,但是投資標的涉及各主要貨幣。對於各種匯率的風險敞口,我們採用完全對衝的策略。
查理 芒格(Charlie Munger)說:「有時我們遇到經濟的順風,有時我們遇到逆風,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只是繼續遊泳。這就是我們的體系。」根據不同趨勢,採取不同的選股、估值和風控策略,這就是我們基金的三級價投體系。由於篇幅原因,很多具體細節還未展開,包括:行業與公司分析框架、估值、期權交易策略、風險計算、管理風險的金融工具等,以後會有更具體的專題文章進行討論。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