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星際迷航》硬核科幻!3D列印超高分辨物體僅需幾秒

2020-12-25 木木西裡

在《星際迷航》宇宙中,稱為複製器的設備可以在幾秒鐘內列印出固體物質。由於材料科學的進步,這些科幻小說裡的裝置可能比人類想像得更接近現實。一種稱為體積增材製造(VAM)的3D列印技術使用光來快速固化一定體積的液態前驅物。今日,德國布蘭登堡應用技術大學Martin Regehly和洪堡大學Stefan Hecht報導了VAM的最新研究進展,該技術允許以高達25微米的特徵解析度和55立方毫米/秒的固化速度列印固體物體。研究人員稱這個過程為X線攝影(Xolography),因為它使用兩束不同波長的交叉(x)光束來固化整個物體。相關結果以「Xolography for linear volumetric 3D printing」為題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研究內容

傳統的3D印表機有一個架臺,它可以在三個正交方向上操縱列印頭或列印對象,以將印表機的噴嘴定向到下一個位置以沉積材料。但是,最快的3D印表機使用光誘導整個液態起始材料的聚合,從而使固體以每小時500毫米的速度從液體中抽出。VAM消除了從原材料中繪製物體的需要,簡化了工藝流程,並加快了製造速度。與其他方法相比,它還可以生產更高質量的零件,並且無需列印後必須移除的列印對象支撐結構。

VAM之前的變體包括雙光子光聚合(TPP)和計算機軸向光刻(CAL)。在TPP中,飛秒雷射脈衝用於聚合納米級構造塊,可以將其分層以製造微結構。TPP速度很慢,每小時的列印速度僅為1-20立方毫米,通常用於製作毫米級的物體,但它具有100納米的解析度列印特徵。

相比之下,CAL通過允許快速固化釐米級的物體,將VAM的能力向另一個方向移動。在CAL中,使用算法控制在不同體素(3D像素)處的累積曝光量,將圖像以不同角度投影在液體前體的旋轉體積周圍。這與使用溶解氧防止自由基物質引發不必要聚合反應的系統協同完成,因此只有目標體積才能固化。CAL可以在短短幾秒鐘內實現100µm的特徵尺寸並製造釐米級的零件,但是它需要使用反饋系統進行計算機優化,這增加了設備成本和總列印時間。

Regehly及其同事報告了在VAM中引發聚合反應的新化學方法,該化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引發和聚合反應發生的液體體積。他們的技術可以將解析度提高到以前報導的宏觀VAM技術的十倍,而不會犧牲列印速度。

X線照相術的過程如下:一定厚度的矩形光照射一定體積的粘性樹脂(圖1)。選擇光的波長來激活被稱為雙色光引發劑(DCPIs)的分子,通過切割分子主鏈上的一個分子環來激活;這個反應只發生在光圈內。

第二束光投射出3D對象的切片圖像,將被列印到燈片平面上。第二束的波長與第一束不同,任何被激發的DCPI分子都會引發樹脂聚合,使薄片固化。然後,樹脂相對於光片的位置移動,光片是固定的。這改變了光片在樹脂中的位置,因此激活和誘發過程可以在一個新的位置重新開始,從而一片片地構建對象。

圖1:Xolography 3D列印技術

作者通過在直徑為8毫米的球形籠子中列印被捕獲為鬆散物體的球來證明其技術的有效性(圖2a-c)。使用常規的逐層3D列印,需要使用將球連接到籠子的支撐架進,並且之後很難將其取出。高解析度的X射線照相術還可以直接印表機械繫統,例如可以在液體或氣流中在軸上旋轉的刀片(圖2d-f)。

圖2:Xolography 3D列印技術生產的複雜物件

此外,Regehly等人用X射線攝影術列印了一種用於將雷射束轉換為直線,均勻光線的非球面透鏡 (圖2g–i)。在空氣中,鏡頭將一條狹窄的綠色雷射束拉伸成投影的直線。透鏡的光學性能表明,印刷材料的結構非常均勻,沒有缺陷。最後,作者列印了一幅非常詳細的人體半身像,直徑3釐米,有精確定義的內部解剖特徵,比如鼻腔和食道被挖空(圖2j-l)。

圖3:高解析度特徵物體的表徵

研究人員預測通過使用更好的光學系統(例如功能更強的雷射器),可以進一步提高X射線照相術的特徵解析度和體積生成率。該X射線照相術將激發從光引發劑和材料開發到投影和光片技術的研究領域,以及實現具有快速,高解析度3D列印的眾多應用,例如大規模定製列印跑步鞋鞋底等。

內容來源:微算雲平臺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探訪「星際迷航」飛船 虛擬實境幫你實現
    中關村在線消息:電影《星際迷航》裡的「企業號」飛船是很多科幻迷嚮往的地方。而近日一項龐大虛擬實境項目中推出了一部視頻可以幫你實現以下願望。通過這段視頻,你能夠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企業號」上迷宮般的過道,以及從舷窗向外眺望的景象。
  • 比《星際迷航》更精彩的10部星際迷航電影
    去年適值經典科幻系列《星際迷航》誕生50周年,派拉蒙推出了重啟系列的第三部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這部電影得到了積極的評價,許多影評人對其表演、動作場面、配樂、視覺效果,以及向安東·尤金和倫納德·尼莫伊的致敬大為讚揚。其全球票房收入達3.335億美元,但並不是票房最高的星際迷航電影。
  • 星際不僅迷航,還很迷人 碟調網看看屋
    一部沒有來頭的科幻電影自然不可能獲得這樣的頂配支持,實際上說《星際迷航》系列是美國人氣最悠久的科幻題材作品毫不為過,完全可以與地球人都愛看的《星球大戰》系列合稱「雙子星」。今天主推的2009年上映的《星際迷航》電影版,雖然只是「開爾文時間線」的第一部,但實際上已經是該電影大系列中的第十一部作品,經過了「原初系列」的六部,以及「下一代系列」的四部,在新時間線重啟的《星際迷航》電影版,完成了一記極其漂亮的重磅回歸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請查收這份《星際迷航》觀看指南
    但就在這時,好萊塢搶先一步,用《星際迷航》把人類帶入了二十三世紀的銀河裡。 從此《星際迷航》就成為無數科幻迷心目中的白月光,和「後浪」《星球大戰》並駕齊驅。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星際迷航》描述了二十三世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要想愉快的觀看《星際迷航》,二十三世紀銀河系小學生常識是必須掌握的。別害怕,此象限非彼象限,而是《星際迷航》中銀河系區域的劃分方式,相當於我們的東西南北半球。
  • 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的諸多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9月9日消息,據CNET報導,有關《星際迷航》的大多數故事都發生在23世紀和24世紀,當時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長足進步,有些甚至超出人類的想像。可是隨著現實科技的發展,這些技術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早成為現實,幫助人類更快步入太空時代。在《星際迷航》中,最重要的技術——曲速科技於2063年首次測試。你可能認為,在接下來的47年中,人類或許依然無法實現超光速的旅行。
  • 果殼周刊 |《星際迷航》中有趣的物理現象
    「《星際迷航》這類科幻作品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被賦予了另一個嚴肅的使命——開拓人類的想像力……其實科幻作品和科學發展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科學家有時會借鑑科幻作品中的一些設定,並把它們運用到真實的科學理論當中;有時則會發現一些比科幻作品還要奇幻的科學理論。」
  • 那些年,有一個經典系列叫《星際迷航》
    可能我們在盧卡斯影業的《星球大戰》系列中,早就將歌舞式科幻片的王冠戴在它的頭上,但是在硬核科幻領域的《星際迷航》系列像是銀河系中璀璨的星空,相比於前者,後者往往成為宏大星際觀、龐大外星種類和複雜人物線索的代名詞,第一部《
  • 《星際迷航3》主創探討科幻與現實
    時光網洛杉磯訊 《星際迷航》一直是美國最經久不衰的系列作品之一,而且不僅僅局限於科幻領域。《星際迷航》系列由吉恩·羅登貝瑞創作,早在1966年便推出了首部電視劇(遠早於《星球大戰》系列),經過50年的不斷發展,它已衍生出六部電視系列作品(最新的一部《星際迷航:探索號》預計將於明年播出),以及兩倍於此的電影作品,當然更不用提難以計數的官方小說以及在其宇宙世界之下的種種周邊作品。這一系列的主題是對未知星際的探索和冒險,人類和不同的外星物種之間實現和平共處。
  • 新型3D印表機遇光從液態變固態 被發明者比作《星際迷航》的「複製...
    一種新的3D印表機利用光線能在幾分鐘內將粘稠的液體變成複雜的固體。這種3D印表機被發明者戲稱為「複製器」(replicator),以《星際迷航》(Star Trek)中可以按需生產任何物體的設備命名。與傳統3D印表機相比,這種3D印表機可以生產出更流暢、更靈活、更複雜的物體。它還可以用新材料來包裝一個已經存在的物體——例如,在金屬螺絲刀軸上增加一個把手——這是目前的印表機難以做到的。
  • 《星際迷航3》劇情版中文預告
    vid=371931    北京時間5月21日上午,由派拉蒙影業、阿里影業、華樺傳媒聯合出品的硬核科幻冒險巨製《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在洛杉磯舉行的全球粉絲見面會上曝光了最新的劇情版預告。此次預告展現了柯克艦長開啟「五年探索計劃」和遭遇危難的前後經過。
  • 比全息更好的3D投影,僅靠塵埃就能實現
    如果你是一個科幻電影迷,一定不會不知道《星球大戰》這部經典的螢屏科幻大片。還記得那個萌萌噠的 R2-D2 機器人和美麗的萊雅公主麼?電影中有這麼一幕:R2-D2 利用雷射束炫酷地把萊雅公主的形象投射到了稀薄的空氣中 (「當時的我都驚呆了」),而今天科學家們把想像向現實又推近了一步。
  • 沙盒圓太空夢,大神遊戲中打造科幻經典星際迷航空間站深空九號
    沙盒圓太空夢,大神遊戲中打造科幻經典星際迷航空間站深空九號 說到星際題材代表作,《星戰》系列電影必定是大部分中國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 滬舉辦"星際迷航50周年展" VR帶你遨遊太空-科幻 星際迷航 企業號...
    原標題:國慶長假怎能少了科幻電影裡星艦的模型在展覽現場尤為壯觀。袁婧 攝  扣人心弦的冒險活動、超越現實世界的各式星際戰艦、精巧複雜的約克城空間站……電影《星際迷航》給觀眾營造了一個夢幻的未來世界。國慶黃金周期間,上海虹橋天地舉辦的「星際迷航50周年展」把這些電影場景搬到現實生活中,讓人們真實體驗了一把科幻的奇妙與魅力,也讓不少「死忠粉」零距離接觸《星際迷航》系列影片的很多珍貴場景。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提到星際旅行,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著名科幻電影《星際迷航》,電影中,有很多當時預言的先進的東西,最後都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比如:船長使用的可攜式電腦,就變成了今天幾乎人手一個的Ipad。當然,這些發展迅速的科技主要是在通信和顯示技術方面。然而,電影中提到的「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卻仍未實現,因此,人們感覺現實與電影中的那個科幻世界還是差距太遙遠。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的優點   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傳統製造而言,物體形狀越複雜,製造成本越高。3D印表機通過分層製造可以同時列印一扇門及上面的配套鉸鏈,不需要組裝。省略組裝就縮短了供應鏈,節省在勞動力和運輸方面的花費。供應鏈越短,汙染也越少。   4、零時間交付   3D印表機可以按需列印。即時生產減少了企業的實物庫存,企業可以根據客戶訂單使用3D印表機製造出特別的或定製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所以新的商業模式將成為可能。
  • 麻省理工發明新型4D列印技術:幾秒將艾菲爾鐵塔「掰直」
    據雷鋒網8月31日報導,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4D列印技術,可以讓列印出來的物體在幾秒鐘之內,由一種形狀「自動」轉變成另外一種形狀,而其中只需改變一點環境的溫度即可。所謂的「4D列印」比傳統的3D列印引入了一個新的維度:時間,指的就是物體外形隨著時間流逝,按照期望的路徑發生改變。
  • 1分鐘、2束光,3D列印出一座「柏林地標」,精度高於髮絲
    邊策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說到3D列印,你首先想到什麼缺點?速度慢、精度低、列印出來的物體看起來十分脆弱。現在,這些缺點在最新的3D列印技術面前都不是問題。來自德國的一組團隊,現在能在幾秒內完成一次3D列印,比之前最快的技術也要快上十倍,加工精度還很高,達到25微米(僅不到頭髮絲直徑一半)。只需要幾秒時間,就能列印出一個立體圖案:列印出柏林地標建築布蘭登堡門也只需68秒。甚至還能將輪子、輪軸一起列印出來,無需後期組裝即可運轉。
  • 《星際迷航》裡的政治觀
    《星際迷航:超越星辰》正在國內上映,距離1966年《星際迷航》在電視上首播,它已經在電視、電影的舞臺上延續了半個世紀的輝煌。《星際迷航》以未來世界的太空為舞臺,電影裡沒有純粹的視覺衝擊和殺戮鏡頭,但因其擁有龐大的世界觀和豐富的內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 1分鐘、2束光,3D列印出一座「柏林地標」,精度高於髮絲 | Nature
    速度慢、精度低、列印出來的物體看起來十分脆弱。現在,這些缺點在最新的3D列印技術面前都不是問題。來自德國的一組團隊,現在能在幾秒內完成一次3D列印,比之前最快的技術也要快上十倍,加工精度還很高,達到25微米(僅不到頭髮絲直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