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人參製品多數以紅參、生曬參等幹品銷售,或以這些幹品為原料進一步加工成系列產品.直接使用鮮參的為數不多。隨著製藥、保健、食品、日化等行業的發展。鮮人參需要量越來越大。且不同季節都需要供應。因此研究鮮人參保鮮儲藏技術變成為熱門。長期以來採用防腐劑、酒浸、輻射處理、限氣充氮等方法比比皆是。然而這些「鮮人參」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鮮人參。本試驗,通過低溫冷藏、低溫冷凍、升溫解凍對鮮人參進行儲藏,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鮮人參,該技術方法是當前最為實用的一種儲藏方法。
1.材料與設備
1.1.材料
鮮人參:購自吉林省集安市財源鎮鑑定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 C.A.Mey.的根。
1.2.設備
臥式微凍冷凍箱: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型號XCD-235H。
2.方法篩選和工藝確定
2.1.方法篩選
2.1.1.人參生長特點
自然生長,地上部枯萎,逐漸進入冬季休眠,冬季越冬,逐漸進入春季解凍,春季人參萌發。
2.1.2.鮮人參儲藏工藝設計
鮮人參採收——分等——低溫冷藏——低溫冷凍——冷凍儲藏——升溫解凍——低溫冷藏——鮮人參產品。
2.1.3原料人參挑選
秋季,人參自然生長,地上部枯萎後,挑選主體健壯、無劃傷、疤痕、芽孢發育較大並完好的人參和西洋參做為儲藏原料。
2.1.4包裝材料和相關設備
選用無毒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為儲藏人參的密閉層,選用苯板箱為保溫箱,選用冷藏、冷凍冰櫃為冷凍、解凍處理設備。
2.1.5鮮人參質量評分設定
以質量評分作為依據,確定鮮人參儲藏質量,質量評分具體規定見表1。
2.1.6鮮人參冷凍工藝參數研究
本研究通過了單因素試驗,為確定最佳工藝參數提供依據。
2.1.6.1冷凍儲藏加入保溫層單因素試驗: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分別考察1層,2層,3層,4層,5層保溫層對儲藏鮮人參的影響並評價(每層2.5cm)。
2.1.6.2冷凍儲藏加入密閉層單因素試驗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分別考察1層,2層,3層,4層,5層密閉層對儲藏鮮人參的影響並評價。
2.1.6.3溫度變化率單因素試驗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分別考察溫度變化率在1℃/h、0.5℃/h、0.33℃/h、0.25℃/h、O.2℃/h,直至到-10℃時對儲藏鮮人參的影響並評價。
2.1.6.4儲藏時間單因素試驗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分別考察-10℃儲藏時間在lO天、20天、30天、40天、50天,對儲藏鮮人參的影響並評價。
2.2.工藝確定
根據單因素試驗所得到各試驗參數的基本範圍.以保溫層(A),密閉層(B),溫度變化率(C),儲藏溫度時間(D)四因素進行L9正交試驗設計,通過質量評分結果,確定最佳冷凍工藝參數。因素水平見表2。
3.結果與分析
3.1冷凍儲藏單因素優化結果
通過單因素試驗,對鮮人參的儲藏影響,可以得出保溫層、密閉層對鮮人參儲藏評分的影響呈先升後降的趨勢.降溫變化速度、儲藏冷凍時間兩個因子是逐漸穩定的趨勢。說明保溫層、密閉層在3層綜合利用率最佳,大於3層反而綜合利用率下降,溫度變化率在0.25℃/h最佳,溫度變化率小於0.25℃/h時對鮮人參儲藏比較平穩。儲藏溫度時間對鮮人參的影響並不大。
3.2冷凍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3.2.1冷凍正交試驗結果見表3
3.2.2冷凍正交實驗分析
按表2因素水平設計的L9正交試驗.按表l對試驗作出質量評價。設計方案及結果見表3,4因素對鮮人參儲藏的質量評價影響順序為A>C>B>D,最佳水平組合A:B:C:D,即保溫層為3層(0.75cm),密閉層為3層,溫度變化率為0.2℃/h,儲藏時間為40天,為進一步確定最佳水平組合,根據此工藝作出驗證試驗,綜合得分9.5分,此工藝路線穩定,儲存的鮮人參漿氣飽滿,人參黃白色有特異的人參香味,無破損腐爛,經濟成本低,人參栽培出苗率95%以上。
3.3.解凍工藝試驗
根據上述試驗設計,我們同時研究和試驗了鮮人參解凍工藝,通過試驗得出升溫變化速度為0.2℃、升至4℃,進行低溫儲藏。
4.討論
4.1鮮人參經過低溫冷凍、長期儲存、升溫解凍、低溫冷藏處理,仍然保持了鮮人參的色、形、味,並且不黴爛、不失重,保鮮率達100%,其主要有效成分人參皂苷和多糖含量無顯著性變化。用冷藏方法貯藏保鮮的鮮人參完全可以作為生產鮮人參製品或烹製鮮人參藥膳的原料,開闢了鮮人參保鮮貯藏的新方法、新途徑。
4.2冷藏時間低於100天的鮮人參在栽培時必須用赤黴素進行處理。否則出苗率低,一年以內用赤黴素進行處理可以加快出苗,儲存鮮人參的出苗率在95%以上,不出苗的基本都是人參芽苞受到機械損傷。
5.古代炮製方
法南北朝劉宋時代有去蘆頭(《雷公》),唐代有剉入藥中,焙乾(《外臺》)的炮製方法。宋代有焙制、微炒(《總微》),黃泥裹煨(《朱氏》),去蘆,上蒸(《瘡瘍》)等方法。元代有蜜炙(《世醫》)法。明代增加了生碾為末,不用銅鐵,捶碎,拍破,溼紙裹煨、鹽炒(《普濟方》);陳酒浸(《保元》);人乳拌,烘乾,人乳浸後飯上蒸(《醒齋》)等法。清代又增加了藥汁制:有五靈脂制(《新編》)、川烏煮(《從眾錄》)、煎膏(《金鑑》)等炮製方法。
6.現代炮製方法
6.1.生曬參:取原藥材(園參),除去蘆頭,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搗碎。
6.2.生曬山參:取原藥材(山參),除去蘆頭,洗淨,乾燥,用時粉碎或搗碎。
6.3.糖人參:取園參鮮根洗淨,置沸水中浸燙3~7分鐘,取出,人涼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曬乾,經硫黃燻蒸後,用特製的針沿參平行與垂直方向刺小孔後,浸入濃糖液中(每100ml水溶液中加冰糖135g),24小時,取出後暴曬1天,再用溼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二次刺孔,再浸入濃糖液中24小時,取出後衝去浮糖,乾燥。
6.4.紅參:取原藥材(同參)洗淨,經蒸製後,乾燥為紅參。用時除去蘆頭,蒸軟後或稍浸後烤軟,切薄片,乾燥。或用時粉碎或搗碎。
6.5.紅參須:紅參剪下的小支根,多順捆成小扎。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