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震勘探會對海洋無脊椎動物產生影響

2020-12-04 環球網

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的研究表明,當海洋生物暴露在用於海底地質勘探的地震反射波法的在氣槍信號下時,巖龍蝦的感官器官和翻正反射會受到損害。

研究人員在塔斯馬尼亞風暴灣進行實地試驗時,將石巖龍蝦暴露在地震反射波法的氣槍信號中,並研究了對關鍵感官器官、牡蠣囊和龍蝦反射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氣槍對鯨魚和魚類的影響已經相對完善,但對諸如龍蝦、螃蟹和魷魚等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影響仍然不太清楚。而我們選擇研究對巖龍蝦的影響,因為它們是一種高價值的漁業,是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前有研究表明,龍蝦頭部的感覺器官平衡囊在控制它們的翻正反射方面至關重要,使它們能夠保持協調並躲避捕食者。但是在將龍蝦暴露在100-150米範圍內相當於商用氣槍信號的環境中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動物的平衡囊和翻正反射受到了顯著和持久的損害。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損害是在接觸到氣槍信號的時候發生的,並且持續了至少一年。我們雖然沒有對損害的生態影響進行評估,但這種損害可能會影響龍蝦在野外的活動能力。」

這項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海洋無脊椎動物在人為噪聲的作用下,會受到生理影響,反應能力也會發生變化。

這些研究對於使政府、工業界和社會能夠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此類活動作出明智的決定,同時對儘量減少全球漁業和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海洋勘探添利器
    中國石油網消息 8月19日,國內第一艘用於地震勘探的專用無人艇——BGP Boy號下水測試成功。  自主航行巡線的無人艇將在項目前期踏勘、海洋節點定位作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降低作業風險,提高作業效率,是東方物探著力打造的又一海洋勘探利器。  此次無人艇各項性能測試均達到標準,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滿足東方物探海洋節點勘探作業要求,近期將進行生產試應用。  圖為技術人員調試設備參數。
  • 聚焦海洋:帶你探尋美麗的海洋無脊椎動物
    該物種是眾所周知的珊瑚捕食者,已知數萬人的爆發會對某些地區的珊瑚礁造成嚴重傷害。巨大的加勒比海海葵是一種大型海葵,生活在 整個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上。它是一種掠食性物種,具有移動(通過非常緩慢地爬行)的能力,以減少與附近個體的競爭或增加成功繁殖的可能性。海黃蜂是一種具有極強效和痛苦毒液的盒狀果凍,在極端情況下,它可以在短短三分鐘內殺死人。
  • 自然 | 看似寧靜的海洋,其實也有噪音汙染
    這些在海洋中運行的機器也會產生不同頻率、不同響度的噪音。海洋上來來往往的大型商船、承載旅客的郵輪也會產生噪音。最近的幾十年裡,某些海域的水下噪音的強度和影響範圍呈指數增長。相比於空氣,聲音在水中傳播得更快更遠。20世紀60年代,曾有人做過一項實驗,在澳大利亞的珀斯海灣製造一聲巨響,遠至美國的百慕達仍能檢測到,這意味著巨響傳播了兩萬多公裡!
  • 自然|看似寧靜的海洋,其實也有噪音汙染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利用聲吶進行導航和捕魚,利用勘探船進行海洋地質勘探,使用各種機器對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進行勘探,就像陸地上施工一樣。這些在海洋中運行的機器也會產生不同頻率、不同響度的噪音。海洋上來來往往的大型商船、承載旅客的郵輪也會產生噪音。最近的幾十年裡,某些海域的水下噪音的強度和影響範圍呈指數增長。
  • 海洋「發燒」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發燒」 熱帶魚「出走」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已因原始棲息地海水變暖而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中漂浮著3800個大型溫度計,這些讀數不會說謊:超過90%的由人類造成的溫度上升都被海洋吸收了。理所當然地,許多海洋生物感受到了高溫,它們的選擇是:搬家。
  • 海洋無脊椎動物血淋巴分化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團隊在無脊椎動物牡蠣血淋巴的分化機制、吞噬細胞激活和自噬免疫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近期分別發表在《免疫學前沿》《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前沿》。血淋巴細胞是無脊椎動物最核心的免疫器官,解析其分化和吞噬細胞激活的調控機制是理解細胞免疫的關鍵。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大力發展海洋油氣產業,提升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既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工作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海洋油氣資源豐富,但總體勘探程度相對較低,海洋油氣是我國長期、大幅增產的重要領域。研究分析當前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形勢及發展特點,對進一步發展我國海洋油氣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再鑽南海可燃冰—聚焦中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
    記者前不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今年該局共安排了「海洋六號」等4艘調查船,在南海北部西沙海槽等3個海區展開7個航次的綜合調查,對我國南海北部的「可燃冰」資源開展了地質取樣、海底攝像、淺層剖面、多波束調查,並採用了高解析度二維地震、準三維地震等調查手段,以及海底地震儀、水下機器人、海底可控源電磁等新方法和新手段。
  • 「脊椎動物」是怎麼在寒武紀海洋中崛起,並且成為海洋霸主的?
    在近代生物的演化中「脊椎」的出現至關重要,現代動物學中,可以簡單地把生物分為兩種「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並且我們普遍認為,「脊椎動物比無脊椎動物更加高等」。這是因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上有巨大的差距,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是由網狀神經系統進化而來,但是這些網狀神經系統最初是為了適應「輻射對稱」生物的身體,而生物演化的趨勢卻是兩側對稱,在隨後的演化中,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逐漸落伍,無法滿足智力的發展和身體運動能力的提升,而脊椎動物卻圍繞脊椎塑造出了龐大的
  • 用地震測量海洋變暖
    圖片來源:Pixabay氣候變化正使海洋不斷變暖,因為溫室氣體積聚了過多熱量,而其中90%被海洋吸收了。這種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海洋物種並影響氣象規律。最近的研究有望利用聲音,以一種創造性的方式監測海洋溫度。
  • 千萬不要小看海洋地震哦
    地球70%以上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礦產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等災害。發生在海洋的地震佔地震總數的85%。海底火山爆發一般海底地震都發生在數千米的海底,所以小地震是沒什麼影響的,但是大型的地震卻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並且有一些比陸地地震更加可怕!
  • 第三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42:海洋油氣開發
    當前制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因素主要是資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採性、經濟合理性和對環境影響的預測。412. 海洋油氣開發包括哪三個方面的內容?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海洋油氣生產過程可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海底油氣資源的勘探,常用地震波的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
  • 深水油氣勘探為什麼這麼難?
    「海洋地質八號」三維地震調查船、「海洋地質九號」地球物理地質綜合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相繼入列,與現有「海洋地質六號」、「海洋地質四號」等調查船一起,構成覆蓋淺水、深水及超深水等全海域海洋地質調查裝備及技術探測體系,深水油氣勘探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 千奇百怪的海洋動物
    海洋動物通常以海洋植物、微生物、動物碎屑為生。由於海水深度、溫度等的條件的不同,海洋中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在分布上存在著很大差異和變化。這種差異變化直接影響了以浮遊生物為食的其他海洋動物的活動與分布。科學家把種類繁多的海洋動物分為三大類: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索動物。它們在結構形態和生理特點上具有很大的不同。海洋無脊椎動物是海洋世界中的名門望族,在種類上和數量上都佔據統治地位。
  •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張光明 軒倩茹 郭軼/中國海洋石油報 2016-11-10 14:07 來源:澎湃新聞
  • 海洋無脊椎動物血淋巴分化和自噬取得新進展
    LMB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團隊近期在無脊椎動物牡蠣血淋巴的分化機制、吞噬細胞激活和自噬免疫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血淋巴細胞是無脊椎動物最核心的免疫器官,解析其分化和吞噬細胞激活的調控機制是理解細胞免疫的關鍵。
  • 知識產權局:我國地震勘探採集技術實現專利崛起
    例如,200510073244.3號文獻涉及一種地震數據處理中壓制與激發源無關的背景噪聲的方法,它首先識別幹擾波的橫向分布,然後在頻率域利用無幹擾道的振幅包絡對幹擾道振幅包絡進行約束,提高地震記錄疊前資料的信噪比。它提高了高密度資料的信噪比,不影響正常道的原始波場特徵,是相對保真的去噪方法。    單頻幹擾消除方法。
  • 金翔龍:「對,就是她,海洋!」
    同時,他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北京和青島之間,調動一切力量,尋求地震勘探設備。  在中國科學院匯報工作的會議上,金翔龍詳細論述了海洋石油勘探對地震勘探設備的迫切需求,中科院秘書長裴麗生聽後立即請示黨委書記張勁夫,很快蓋有張勁夫個人印章的介紹信就交到了金翔龍手中。
  • 海洋下面也會下雪,你們知道什麼是海洋雪麼?和地面上的白雪不同
    海洋下面也會下雪,你們知道什麼是海洋雪麼?可沒陸地上的雪那麼純潔。 不過海洋積雪可不是真正的白色的雪,而是是從高處落入深海的有機物質的陣雨。就是說海洋雪是有機物質的沉降。當海洋表面附近的動植物死亡或腐爛,它們會朝著海底掉落,就像樹葉和腐爛的物質掉落到森林的地面上一樣。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