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天,京城又將受陣雨、雷陣雨的影響。進入夏季,給人印象最深的,除了炎熱,恐怕就是雷電、大風、暴雨甚至冰雹了。這些天氣現象都是對流性天氣。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對流性天氣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產生呢?
首先,對流性天氣的產生離不開水汽。大家都知道,沒有雲就不會下雨,而水汽就是成雲致雨的最基本條件。水汽越多,空氣溼度越大,可降水量越大。因此,當發生持續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一個地區就會長時間的處在空氣飽和的狀態。
其次,大氣必須處於不穩定狀態,也就是不穩定層結條件。聽上去很難懂,但解釋起來很簡單。眾所周知,水比油密度大,將它們裝在一個瓶子裡的時候,必然是水在下層油在上層。如果倒轉瓶子,油和水就會首先進行混合、翻滾,最後再次形成油在上、水在下的情況。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就清楚了:油在上、水在下的情況是穩定的,如果是水在上、油在下的不穩定情況,二者之間就會混合、翻滾。大氣也與之類似,冷空氣比暖空氣密度大,因此穩定的大氣層結是冷空氣在下暖空氣在上,但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與之相反的情況,大氣層結就不穩定了。一旦有觸發機制,冷暖氣團激烈碰撞,就產生了雷雨大風等對流性天氣。
「觸發機制」便是對流性天氣產生的最後一個條件。它的學名叫做「抬升條件」。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夏季的午後,太陽輻射強,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地表增溫迅速,地表溫度遠高於空氣溫度。在地表加熱作用下,越接近地面的空氣溫度越高,而空氣溫度越高,密度越小,因此越接近地面的空氣密度越小,就越容易向上層運動。當這樣「向上」的運動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不穩定的空氣就被激發,如果再有較好的水汽條件,對流性天氣就產生了。
(圖文 氣象北京)
編輯: 中國天氣網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