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光機所等在鈣鈦礦單晶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沙特)、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等單位合作在製備基於鈣鈦礦的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過去的十年中,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光伏、光電探測、發光等領域的研究獲得巨大進展。然而,利用鈣鈦礦材料製備經典的器件——場效應電晶體(FET)仍然存在很大挑戰。主要原因在於電晶體中載流子在橫向和界面的傳輸特別容易受到鈣鈦礦多晶薄膜晶面狀態和晶粒中普遍存在的缺陷的影響。基於此,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副研究員於偉利、現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博士李峰和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博士於立揚等人採用了一種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亞納米表面粗糙度和極低表面缺陷的甲基銨滷化鉛鈣鈦礦MAPbX3(X=ClBrI)薄單晶,並採用這些薄單晶製備了高效FET,研究了其載流子傳輸性質。

  製備了基於MAPbX3(X=ClBrI)雜化鈣鈦礦單晶的高性能FET器件,包括底柵頂接觸(BGTC)和底柵底接觸(BGBC)兩種器件構型。在實驗中發現:限制晶體生長方向對於將雜化鈣鈦礦單晶集成到FET器件中至關重要。在反溫度結晶過程中的空間限域產生了超光滑的頂面和底面形貌,沒有明顯的晶粒界疇以及通常在自由生長的晶體和多晶薄膜中觀察到的任何其他波紋,在雜化鈣鈦礦多晶薄膜常見的形態缺陷和表面經常發現的化學雜質也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這種方法還消除了多晶薄膜中常見的晶界(已知晶界是隧道結形成引起的橫向傳輸阻力的來源)。通過垂直限制,晶體傾向橫向生長,使它們達到毫米級或更大,並且易於橋接。半導體/電介質界面具有強附著力和良好的電接觸。在室溫下容易實現103-105範圍的開/關比。此外,器件顯示出低的閾值電壓:在BGTC低於5V,在BGBC器件中低於2V。總的來說,跨不同滷化物和器件結構的最大室溫空穴(電子)遷移率範圍為2.64.7 (0.262.2) cm2 V-1s-1,平均空穴(電子)遷移率在1.52.9 (0.191.3) cm2 V-1s-1範圍內,顯著優於迄今報導過的基於薄膜的MAPbI3 FET器件。總的來說,這項工作證明了通過垂直限域技術生長滷化物鈣鈦礦薄單晶並利用其製備FET器件的可行性,使得雜化鈣鈦礦成為一個可行的平臺印刷材料和透明電子材料。

  該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 9 (1), 5354),於偉利為第一作者,李峰和於立揚為共同第一作者。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1705227)的支持。

  論文連結

 

長春光機所等在鈣鈦礦單晶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沙特)、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等單位合作在製備基於鈣鈦礦的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過去的十年中,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光伏、光電探測、發光等領域的研究獲得巨大進展。然而,利用鈣鈦礦材料製備經典的器件——場效應電晶體(FET)仍然存在很大挑戰。主要原因在於電晶體中載流子在橫向和界面的傳輸特別容易受到鈣鈦礦多晶薄膜晶面狀態和晶粒中普遍存在的缺陷的影響。基於此,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副研究員於偉利、現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博士李峰和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博士於立揚等人採用了一種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亞納米表面粗糙度和極低表面缺陷的甲基銨滷化鉛鈣鈦礦MAPbX3(X=Cl,Br,I)薄單晶,並採用這些薄單晶製備了高效FET,研究了其載流子傳輸性質。
  製備了基於MAPbX3(X=Cl,Br和I)雜化鈣鈦礦單晶的高性能FET器件,包括底柵頂接觸(BGTC)和底柵底接觸(BGBC)兩種器件構型。在實驗中發現:限制晶體生長方向對於將雜化鈣鈦礦單晶集成到FET器件中至關重要。在反溫度結晶過程中的空間限域產生了超光滑的頂面和底面形貌,沒有明顯的晶粒界疇以及通常在自由生長的晶體和多晶薄膜中觀察到的任何其他波紋,在雜化鈣鈦礦多晶薄膜常見的形態缺陷和表面經常發現的化學雜質也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這種方法還消除了多晶薄膜中常見的晶界(已知晶界是隧道結形成引起的橫向傳輸阻力的來源)。通過垂直限制,晶體傾向橫向生長,使它們達到毫米級或更大,並且易於橋接。半導體/電介質界面具有強附著力和良好的電接觸。在室溫下容易實現103-105範圍的開/關比。此外,器件顯示出低的閾值電壓:在BGTC低於5V,在BGBC器件中低於2V。總的來說,跨不同滷化物和器件結構的最大室溫空穴(電子)遷移率範圍為2.6至4.7 (0.26至2.2) cm2 V-1s-1,平均空穴(電子)遷移率在1.5至2.9 (0.19至1.3) cm2 V-1s-1範圍內,顯著優於迄今報導過的基於薄膜的MAPbI3 FET器件。總的來說,這項工作證明了通過垂直限域技術生長滷化物鈣鈦礦薄單晶並利用其製備FET器件的可行性,使得雜化鈣鈦礦成為一個可行的平臺印刷材料和透明電子材料。
  該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 9 (1), 5354),於偉利為第一作者,李峰和於立揚為共同第一作者。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1705227)的支持。
  論文連結
 
長春光機所等在鈣鈦礦單晶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相關焦點

  • 長春光機所在鈣鈦礦光敏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新型鈣鈦礦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材料之一,其相關研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大面積加工製造和集成到經典的電子器件中。但是,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仍然較少,已報導的工作存在載流子遷移率較低、傳輸機理不明等問題。
  •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2019-09-12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OLET)作為一種同時兼具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
  • 長春光機所2016年最值得矚目十大科技成果
    2016年,科技的進步將再次以深刻的方式改變世界,這一年,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在先進裝備製造等領域成績斐然;從單體碳化矽反射鏡坯的研製到新型槍瞄系統的成型,小到高發光效率橙紅光碳點,大到「天宮二號」的紫外邊成像光譜儀問世。下面為您梳理長春光機所2016年度最值得矚目的十大成果。
  • 中科院在光電電晶體的光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研究室研究員費廣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張堯合作,在光電電晶體的光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 上海光機所光刻機投影物鏡熱效應模型研究取得進展
    投影物鏡材料吸收光的能量並引起物鏡內部溫度變化的現象稱為投影物鏡熱效應。光刻機工作時雷射持續照射投影物鏡,熱量在投影物鏡內部大量累積,鏡片局部溫度明顯變化,導致鏡片材料折射率和面形隨之發生變化,進而增大投影物鏡的像差。由投影物鏡熱效應導致的像差稱為熱像差,是影響光刻機成像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技術節點的不斷發展,光刻機允許的像差範圍越來越小。
  • 湖南大學在基於鈣鈦礦微納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
  • 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構效關係研究取得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場效應電晶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多個領域展示廣泛的應用前景。其載流子遷移率是鈣鈦礦材料性能以及實現以鈣鈦礦為基的高效率器件的重要參數。國內外不少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的鈣鈦礦結構來調控載流子遷移率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 長春應化所等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半導體所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幾年,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被廣泛關注。該材料具有帶隙可調、吸收係數高、載流子壽命長和載流子遷移率高等優點。
  • 一種溼法加工的高性能光電電晶體-基於鈣鈦礦/摻雜石墨烯複合材料
    研究人員對所製備材料進行了結構、形貌、相關性能表徵,由該材料製備的雜化結構電晶體具有很寬的探測範圍(365 - 940 nm),很高的光響應度(1.92 × 104 A W−1),對光的開關有極高的響應速度(≈10 ms),性能十分優異。NGQDs為鈣鈦礦材料和mrGO之間電子傳輸提供了一條快速有效的通道,這讓材料光電流和光開關性能獲得了提高。
  •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2 化學研究所 【字體上述載流子遷移率和增益值皆為目前所報導的柔性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和雙極性倒向器的最高值之一。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 化學所在高性能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系列進展
    場效應電晶體是電子學的基本元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由於其在柔性、大面積、低成本的電子紙、射頻商標和存儲器件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是有機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在中國科學院(先導B)、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和相關單位合作,最近在高性能、柔性和噴墨列印高解析度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有關結果均發表在Adv. Mater.上。
  •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2017-05-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多功能OTFT的構建和功能應用研究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創新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們結合器件結構設計在高靈敏度壓力傳感、磁傳感和氣體靈敏檢測方面取得系列進展(Nat. Commun.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鈣鈦礦預應力工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團隊,在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應變工程與各向異性耦合性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材料類權威期刊作為一種低成本光電材料,鈣鈦礦材料在X-射線探測、生物細胞成像、仿生神經突觸、仿生視網膜、發光二極體(LED)、光電電晶體、非線性光學等生物醫學和智能傳感領域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長春應化所等研發出高效率綠光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準二維鈣鈦礦的特殊結構賦予其優越的發光潛能。
  • 上海光源衍射線站助力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等領域研究
    在衍射線站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和努力下,用戶在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有機半導體分子薄膜和鐵電薄膜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於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頂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Wiley公司出版的材料化學重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中科大揭開鈣鈦礦性能調控秘密
    記者11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羅毅教授研究團隊葉樹集小組研究發現,二維雜化滷素鈣鈦礦當前,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場效應電晶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載流子遷移率是鈣鈦礦材料性能以及實現以鈣鈦礦為基的高效率器件的重要參數。國內外不少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的鈣鈦礦結構來調控載流子遷移率,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