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淡水土湖白雲坑市場人潮湧湧,周邊的人們陸續前來買菜,商家忙得不亦樂乎;上午,穿梭在金惠大道的上班族腳步匆匆,坐落在土湖的寫字樓、工廠車間,年輕人在此努力為幸福生活奮鬥,企業播撒著發展的「金種子」;入夜,餐館飯店美食飄香,村裡的小廣場人頭攢動,跳廣場舞、拉二胡、唱粵劇,熱鬧非凡……
這是一幅淡水村莊的畫卷,與傳統印象中的群山環抱、一湖碧水的村莊不同,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淡水大部分農村實現了城市化。村民在城市化進程中享受到了「五個有」:有就業、有產業、有環境、有公共服務、有治理,同時利用手上的留用地資源,經營集體物業資產或進行村企合作,拿著分紅或資產,過上了小康生活。
典型
土湖村:村企合作村民分得物業實現資產升值
走在整潔寬敞的金惠大道上,道路兩側高樓林立,商貿繁華,大型商場、酒店、餐館等應有盡有,花園小區住著來惠陽打拼的奮鬥者。您很難想像,這樣繁華的地段,是一個鄉村——— 土湖村。在老淡水人眼裡,土湖村曾經是淡水城區的郊區,滿是田地和魚塘,如今成為了新的商業中心地帶,崛起成為城市新貴。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淡水經濟發展處於低潮,土湖村的發展也較為緩慢,進入21世紀後,淡水經濟觸底反彈,土湖村也在城市化進程中加快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萬城小區、楓葉雅堤、清泉城市廣場、天虹商城等項目進駐,金惠橋、內環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土湖村成為了淡水城區重要一部分。
「土湖村的全部土地已經徵收,村民小組手上有一些留用地,用來出租或進行村企合作賺取收入。」擔任土湖村黨支部書記10多年的鄒遠青說,村集體有一家酒店,曾經由村委會經營,後來外包出去,每年租金收入上百萬元。
因臨近深圳坑梓,土湖村近年來新建了數十個花園小區,其中一些項目是村企合作項目,村民在合作中得到了實惠。
白雲坑村民小組是淡水乃至惠陽區最早進行村企合作的村子,他們手上的約10萬平方米土地一直沒有分到個人手上,而是由村集體統一開發用來經營賺錢分紅。2010年,白雲坑村民小組與華達集團合作建設金玉豪庭小區,村民小組出地1.2萬平方米,華達集團出資進行合作開發。「每個人可以分到30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一般4口之家可分到120平方米。」白雲坑村民小組長楊獻文說,250多名村民共分到了7500平方米商品房,如今每套房子價值由三、四十萬元漲到了上百萬元。村民小組集體還可以拿到2000平方米商鋪,出租後可增加集體收入。
距離金玉豪庭小區以南1公裡多的地方,是白雲坑農貿市場———白雲坑村民小組在2008年建起的一個佔地5000平方米的市場,是白雲坑工業區周邊重要的肉菜市場。市場內,攤檔擺賣有序,按類別劃分區間,地面乾淨整潔,經過升級改造之後購物環境變得更好了。
鄒遠青說,土湖村的部分村民小組正在推進村企合作,如下寮、松山下、門樓等村民小組正在將留用地用於村企合作,村民可在項目發展中獲得現金或物業。
橋背村:多個項目帶旺人流物流商流
從惠南大道進入永興路,便到了橋背村,沿路宮粉紫荊花燦爛綻放,煞是好看,引來路人拍照曬朋友圈。道路兩旁,是各種汽車品牌的銷售門店,惠陽汽車客運總站也在這裡,每天人來車往,是淡水城區熱鬧繁華的地方之一。
在10來年前,橋背在淡水來說還是一個較為偏僻地方的代名詞,跨過淡水鐵橋進入橋背村,猶如到了城市邊緣。隨著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各大汽車品牌4S店先後落戶橋背,惠陽汽車客運總站也從立交橋遷來,花樣年、龍林上官等房地產項目先後建成,橋背村的面貌發生了喜人的變化。
橋背村有部分村民進入了花樣年小區、汽車站等項目工作,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同時,部分村民利用這些落戶項目帶來的人流、物流、商流,做起了生意賺了不少錢。
「村民利用手上的留用地在車站周邊建起了一棟棟房屋,通過出租臨街鋪面和房屋收取租金,還有些村民開起了農家樂,村裡已經有10多家了,生意都還不錯。」橋背村黨支部書記方秋雄說。
如今,繁華橋背村的土地成為了「香饃饃」,山子頂村民小組、龍尾村民小組與北京一家企業籤訂村企合作協議,將12萬平方米土地用於開發淡水古城項目,村民可從項目中分得商鋪和商品房。目前,這個文旅項目正在進行前期籌備工作,建成後將成為惠陽旅遊的標杆項目之一。
部署
謀劃4個片區實施鄉村振興
廈深鐵路軌道橫跨新橋村,一列列動車沿著軌道穿過村莊,四面八方乘坐動車來惠陽的人,下車第一站便是新橋村。這裡是惠州南站新城片區PPP項目的核心區域,是環大亞灣新區起步區,要打造成為產城人融合、宜居宜業的立體生態新城。
常春村民小組是移民落戶到新橋村的,村莊規劃整齊有序,房屋一字排開,村民活動中心有三層樓高,配備了基本的休閒娛樂設施。「村民對鄉村振興很期待,尤其是希望通過惠州南站新城的建設引入各個項目,在發展中得到實惠。」常春村民小組小組長劉亦鋒說。
按照淡水街道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新橋村所在的惠州南站新城片區以PPP模式建設,導入商貿產業,目前正在推進經四路——— 經十路——— 經二十五路(大埔路——— 愛民東路段)、中山東路 (經二十五路——— 愛民路)、大門埔路(經八路——— 內環東路)等市政道路的建設。
記者留意到,淡水街道共謀劃了4個片區實施鄉村振興,除了惠州南站新城片區,還有石橋片區、河背東片區和洋納片區。石橋片區與惠州南站新城片區一樣,以PPP模式建設,導入商貿產業;河背東片區和洋納片區則是以項目帶動、村企合作的方式,分別引入古城項目和伯恩、恆昂等大項目,從而帶動周邊村莊的發展。
淡水街道黨工委委員張尤祝說,與惠陽其他鎮(街道)相比,淡水的位置比較特殊,是惠陽中心城區。隨著惠陽城市化進程加快,原來是農村的地方慢慢融入了城市,成為了商業繁華區域,村莊也在城市化進程中實現了鄉村振興。
淡水街道實施4個片區的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就是要導入產業,提升農村資源資產的價值,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村民也得到實惠。「在這4個片區實施
鄉村振興行動,最大的難度就是整合土地資源,不過,淡水街道已經全面梳理了工作任務,每項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協調,力爭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突破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張尤祝說。
---END---
來源@惠州日報
新聞報料|推廣合作
加微信號:siyuan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