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相比以前,屏幕是越來越長。為什麼會有這類變化呢?
歷史告訴了我們
研究智慧型手機屏幕發展史就可以了解到,在早期,手機屏幕最常見的解析度是QVGA,320×240,換算成比例就是4:3,隨著科技進步以及對視覺要求的提升,人們發現16:9、16:10的屏幕會有更好,所以4:3的屏幕比例逐漸被替代。除了在手機屏幕看到這類變化,在電腦顯示屏、電視上都能發現屏幕比的例變化。
所以,後來的手機屏幕解析度雖然在逐漸提升,從960×540、1280×720、到1920×1080,其屏幕比例依舊是16:9。所以,整個屏幕變化史都是向著變長發展的。
全面屏與手感
而現在的全面屏,要求的屏幕比例是18:9,對比16:9的屏幕,其實不難發現,屏幕又一次做長了。之所以會有此類變化,在吉普看來,除了跟人類眼睛生長有關,還與單手手感有關。要知道我們的眼睛是呈橫向一條線,也就說我們看屏幕,橫向長屏會比方正屏幕看著舒服。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在強調輕薄、單手操作操作、屏幕佔比增大等,以求提升產品體驗。如果屏幕是向橫向發展,自然不符合提升手感的要求,因為橫向大了,我們就沒法單手操作了,那剩下的方向就只得拉長屏幕。
有趣的小故事
雖然現在全面屏智慧型手機是越來越多了,但在前些年,谷歌安卓系統是不支持17:9,更別說18:9的。但小米為了推出第一代MIX,想要長屏幕和四角圓角切割支持,想要谷歌給予支持,當然谷歌一開始是不同意的,因為谷歌認為這不符合Android CDD的規範。
所以在2016年的時候,小米就跟谷歌溝通與談判,可能是被磨得不耐煩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在2016年9月,谷歌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同意將原來16:9的屏幕限制放寬到更大的17:9,以及18:9的比例,同時更新了對於圓角顯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