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智慧型手機屏幕越做越長,是因為採用了全面屏嗎?

2020-11-23 科技吉普

不知道有多少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相比以前,屏幕是越來越長。為什麼會有這類變化呢?

歷史告訴了我們

研究智慧型手機屏幕發展史就可以了解到,在早期,手機屏幕最常見的解析度是QVGA,320×240,換算成比例就是4:3,隨著科技進步以及對視覺要求的提升,人們發現16:9、16:10的屏幕會有更好,所以4:3的屏幕比例逐漸被替代。除了在手機屏幕看到這類變化,在電腦顯示屏、電視上都能發現屏幕比的例變化。

所以,後來的手機屏幕解析度雖然在逐漸提升,從960×540、1280×720、到1920×1080,其屏幕比例依舊是16:9。所以,整個屏幕變化史都是向著變長發展的。

全面屏與手感

而現在的全面屏,要求的屏幕比例是18:9,對比16:9的屏幕,其實不難發現,屏幕又一次做長了。之所以會有此類變化,在吉普看來,除了跟人類眼睛生長有關,還與單手手感有關。要知道我們的眼睛是呈橫向一條線,也就說我們看屏幕,橫向長屏會比方正屏幕看著舒服。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在強調輕薄、單手操作操作、屏幕佔比增大等,以求提升產品體驗。如果屏幕是向橫向發展,自然不符合提升手感的要求,因為橫向大了,我們就沒法單手操作了,那剩下的方向就只得拉長屏幕。

有趣的小故事

雖然現在全面屏智慧型手機是越來越多了,但在前些年,谷歌安卓系統是不支持17:9,更別說18:9的。但小米為了推出第一代MIX,想要長屏幕和四角圓角切割支持,想要谷歌給予支持,當然谷歌一開始是不同意的,因為谷歌認為這不符合Android CDD的規範。

所以在2016年的時候,小米就跟谷歌溝通與談判,可能是被磨得不耐煩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在2016年9月,谷歌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同意將原來16:9的屏幕限制放寬到更大的17:9,以及18:9的比例,同時更新了對於圓角顯示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手機屏幕耗電量一般都佔總耗電量三成以上,為啥屏幕還越做越大?
    手機屏幕耗電量一般都佔總耗電量三成以上,為啥屏幕還越做越大?喜歡5.5左右的屏,即便稍微做厚一點加大電池也可以接受,身邊同感的人很多。對於各大器材的耗電量我並不是很熟悉,我並非專業的電子工程的專業,但是我想要通過手機的設計角度以及實用價值角度考慮為什麼手機廠商採用了這樣的設計,特別是5G來了之後大屏更是成為很多手機的主流選擇我覺得與以下幾個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為什麼說全面屏手機比10年前的手機難看?主要有3個原因
    現在手機的進步是真的大,再看三四年的手機,一對比簡直是兩個時代的產物。說實話,我還是喜歡手機整體尺寸小點,寬度66mm 左右長度適中,全面屏不全面屏不關心。全面屏從視覺角度越看越難看,它可能是電子產品的主流,但根本不符合中國人審美觀念,手機設計不能只一味迎合十幾二十歲的孩子,它應該開發設計多樣化,滿足各個年齡段的需求。
  • 5寸到6寸 你以為手機屏幕變大很多?其實是比例變了
    為什麼我還是我只是長了點怎麼就不認識了呢?早些年,用對角線來衡量一部手機的屏幕尺寸的確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早一些年的手機屏幕是非常統一的,清一色的16:9。長寬比相同,自然是對角越長屏幕越大。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索尼 Xperia 5的21:9屏幕是「魚屏」嗎?因為放大了長寬比例,所以擁有6.1英寸的機身,實際尺寸為158 x 68 x8.2 mm,可以說是物美價廉的「小屏手機」了,不過從6.1寸的屏幕尺寸來看,卻給人一種超大的感覺。從理論上講,20:9的6.5英寸手機屏幕,18:96英寸手機屏實際上和16:95.5英寸的屏幕大小相當。
  • 手機廠商和面板產業鏈 誰才是全面屏幕後的推手?
    當然,相比以往的無邊框機型,全面屏似乎更強調18:9這一屏幕比例,似乎只要用上18:9屏幕就能成為「全面屏手機」了,這也是許多手機廠商在宣傳「全面屏」是摻雜水分的地方。什麼才是「全面屏」,還是要靠數據來說話。
  • 淺談手機屏幕發展史:如何從無邊框,演變為全面屏
    現在手機市場可以說是分為5個流派,來自國外的iPhone、被大家委以重任的華為、將智慧型手機拉下神壇的小米、重線下發展的OV以及一直不溫不火卻堅持發布新機的一加和魅族。這些在市場中正在爭奪銷量銷售額的手機,無一例外目前都採用了全面屏,那麼,手機的發展過程中,屏幕的發展是怎樣一回事呢?我從網絡上查找了部分圖片,給大家稍微說一說。
  • 為何說三星的手機形態發展史,是智慧型手機形態的進化史?
    還記得世界上第一臺智慧型手機嗎?據資料顯示,業內公認的第一臺智能機便是IBM在1992年發布的Simon,當時這款手機已經在電話功能之外集成了個人數碼助力、傳呼機、傳真機等功能於一身。現在,當我們再看一眼自己手中握著的智慧型手機時,誰會想到手機行業風風雨雨幾十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智慧型手機將如何發展,雷射投影手機會是一個未來的方向嗎?
    智慧型手機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之後已經走到了一個瓶頸期,性能:提升空間越來越小。外觀:屏幕越做越大導致正面同質化過於嚴重。機身:金屬機身、陶瓷機身、玻璃機身,幾乎能想到的材料,智慧型手機目前都已經擁有。功能:智慧型手機如今已經成為人們身邊必不可少的電子產品,甚至可以說沒有智慧型手機,幾乎整個人都會渾渾噩噩的。說到功能,就要說說筆者近期強力推薦給身邊朋友的一部手機:青橙VOGA V。
  • 手機輻射新說法 屏幕越大輻射真的越大嗎?
    (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有關手機輻射的話題,相信大家已經聽過不少了。今兒咱們要說的是新近出爐的一種說法--手機屏幕越大,產生的輻射量就越大。這是真的嗎?  相比於小屏的手機,現下越來越多的大屏幕手機得到了不少使用者的青睞,良好的視域和感官效果那自是不必說,不過質疑也隨之而來。
  • 夏普羅忠生:2018年異形全面屏將成為中高端手機標準設計
    年關將至,這句話已經應驗,包括華為、蘋果在內的一眾大品牌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機,而且全面屏市場之爭還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如今,羅忠生再次拋出他的觀點,異形全面屏會成為中高端智能機的主流配置,2018年會出現更多異形全面屏手機。
  • 80%的人都摔過手機:這些屏幕不易碎
    隨著智能機的不斷發展,屏幕越做越大,用戶經常會為摔碎屏幕而付出的高額費用頭疼。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手機從手中滑落飛出的那一瞬間,仿佛整個世界按下了暫停鍵。很多用戶可能懷念功能機時代那種摔不爛屏幕的手機,事實上這些年手機廠商們在屏幕的耐用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
  • 全面屏/AR/人工智慧/人像拍攝 這就是2017年的手機市場
    現在是時候來盤點下2017年的手機市場了,港媒南華早報日前發布了一篇文章,盤點了2017年最佳手機新特性,以及5款他們認為最出色的機型。  如果只用一個新特性來代表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進化歷程,全面屏絕對毋庸置疑。2017年,幾乎每家手機主要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全面屏產品,比如LG V30,三星S8,iPhone X,華為Mate 10等。
  • 先睹為快,金立全面屏手機M7、大金剛2來啦!
    首先從大家關注的全面屏說起,金立M7採用的是6.01英寸2160*1080解析度AMOLED顯示屏,屏幕比例為18:9,屏佔比高達85%。相比傳統的16:9顯示屏,18:9的全面屏顯示面積更大,響應速度時間為0.23ms,其機身三圍與5.5英寸IPhone 8 Plus相近。另外,這塊屏幕支持HDR動態調節技術,DCI-P3數字電影色域覆蓋率高達97%。
  • 解讀智慧型手機屏幕進化史
    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iPhone出現之後,但即便是賈伯斯也曾偏執地認為手機屏幕尺寸應該取決於用戶操作體驗,並直斥超過3.5英寸的手機視為「粗野」。  「沒有人會買一部大屏手機」,賈伯斯這句略顯極端的話日後成為三星、HTC等廠商嘲諷iPhone的話柄。毫無疑問,5寸甚至更大尺寸的大屏幕手機已經成為市場主流,而隨著三星、vivo等廠商推出曲面屏幕手機,智慧型手機屏幕的演變仍在繼續。
  • 一問易答:手機屏幕越大越費流量嗎?(全文)
    比如如果單純的用手機打開PC網址,不管是多大屏幕的手機,在瀏覽相同網頁時,耗費的流量都應該是相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網頁內的元素是固定的,當你打開網頁時,瀏覽器就會自動加載網站中的元素,小屏手機只是看到的元素少罷了,其實屏幕外的元素也都已經加載完全了,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否向下翻動屏幕,你沒有看到的那部分頁面的流量也已經消耗掉了,反之大屏手機也是如此。
  • 2018年銷售的三分之一智慧型手機屏幕寬高比為18:9
    數字內容的消費自然推動了更大型手機屏幕的需求。根據這一趨勢,許多領先的移動OEM廠商,特別是中國的Oppo,Vivo,華為專注於平板智慧型手機(5.5英寸及以上),這一趨勢也被蘋果和三星等巨頭所採用。現在智慧型手機設計中有一個5.5英寸或更大尺寸顯示屏非常平常。然而,智慧型手機尺寸有其局限性,並且增加顯示屏尺寸而不增加手機的整體尺寸是現在的趨勢。
  • 手機屏幕霧度、透光率檢測夥伴-霧度儀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通信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話我們還在用,但大家用的更多的還是手機,畢竟大哥大的拉風時代已經過去了!給小彩留下深刻印象的無疑就是諾基亞,它的開機動畫-牽手畫面,你還記得嗎?小彩就曾使用過諾基亞的Nokia 5230,這是一部在2009年上市的經典電阻式觸屏手機。
  • 手機屏幕的種類太多,傻傻分不清?三分鐘教你讀懂手機小套路
    現在的手機廠家為了製造噱頭和話題,創造了很多新名詞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像手機屏幕,就有很多動聽的名字,什麼瀑布屏等讓人傻傻分不清。讓消費者聽了之後覺得很高大上,於是都在討論這些屏幕哪些好,哪些不好。小編覺得,製造話題是現在手機科技公司必要的營銷手段,但需要讓人感覺實在的感覺。
  • 5~6英寸 你以為手機屏幕變大很多 其實比例變了
    最近受疫情影響,手機的發布會都轉戰線上。黃金三月,在本月有不少手機正式發布,一度成為科技迷的狂歡。而在本月發布的手機中,屏幕尺寸大多都在6英寸以上,讓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感嘆:怎麼又是大屏手機,我想要個5.5英寸的小屏手機就那麼難嘛?筆者看著手中的三星Galaxy S20開始迷茫,6.2英寸的手機不算小屏手機嗎?等等!
  • 回顧手機屏幕進化史,這些手機你肯定沒用過
    Motorola V3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Nokia手機控制住了手機市場。從N73開始,雖然屏幕的解析度沒怎麼變過,但手機確實在這一階段停滯了很長一段時間。這裡要說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在這一時間節點上,觸屏手機開始發展了起來。
  • 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是什麼?會傷眼睛嗎?
    手機和平板電腦屏幕發出的HEV藍光會傷眼睛嗎?在過去的幾年中,人類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對顯示屏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雖然我們都知道如果長時間盯著屏幕不動久坐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肥胖和心理焦慮等症狀,但如果長時間盯著屏幕的話對我們的視力究竟有沒有損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