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市場可以說是分為5個流派,來自國外的iPhone、被大家委以重任的華為、將智慧型手機拉下神壇的小米、重線下發展的OV以及一直不溫不火卻堅持發布新機的一加和魅族。不知道這樣的歸納是否合理,當然,華為體系裡還包括榮耀、小米體系裡面還包括紅米,以及OV裡面的realme和iQOO。這些在市場中正在爭奪銷量銷售額的手機,無一例外目前都採用了全面屏,那麼,手機的發展過程中,屏幕的發展是怎樣一回事呢?我從網絡上查找了部分圖片,給大家稍微說一說。
起初,手機的市場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諾基亞以及摩託羅拉,當時的屏幕小巧、墨水屏,以至於後來的彩屏在當時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但是當時的諾基亞在造型設計上導致了屏幕的多樣化,而正是如此,個人認為也是諾基亞奠定了『全面屏』的基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諾基亞發布了一款N9產品,這是一部正面無任何物理按鍵的手機!
接著就是小米的時代,我的第一臺智能機就是小米1,在2016年10月的小米發布會現場,雷軍正式提出了"全面屏理念"所以這也就是後來推出的小米MIX系列——將攝像頭放置在右下角,實現了三邊極窄邊框,這在當時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後來的系列2、3,都始終沒有激起大的波瀾,不了了之!
從2016年到2017年中,各品牌基本都在採用上下等寬的全面屏設計。
大家不陌生的應該是劉海屏,這個一經推出飽受爭議的屏幕,卻因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iPhone,所以似乎大家對於它也瞬間能接受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華為、小米相繼追隨的原因吧,這個劉海屏是真正意義上將全面屏發展起來。
在這期間,其實為了實現全面屏,各個手機廠商都在不斷嘗試新的方案,而全面屏的實現,最重要的就是攝像頭的放置,如何將前置攝像頭從屏幕中去除,自然得到全面屏。於是就有了水滴屏,接著OPPO FindX 和VIVO NEX分別採用滑蓋屏和升降攝像頭的方式也值得紀念一下。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也是大膽想像的結晶。
打孔屏這是將攝像頭安放在屏幕一角,這樣的方案讓屏佔比更高!代表機型為華為nova 4和榮耀V20。
總而言之,在屏幕上面做文章的一切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實現全面屏,為了消費者對於美的追求而努力,儘管在這期間,OV的兩款突破性嘗試的方案並沒有得到最終發展,但也是值得鼓勵的。相信在未來的設計中,總會有更好的方案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比如屏下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