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量子計算,從「芯」出發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撰稿 | 何泊衢(華東師範大學 博士)

01

導讀

量子計算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研究話題。不同於經典的計算機,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用0/1的比特數來表示;而量子計算機的操作使用量子比特,可以表示0,1或者利用量子疊加態同時表示0和1。它的魅力在於,計算能力隨著能支持的量子比特數呈現冪指數2n增長。大規模可擴展的量子計算機能解決目前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也難以攻克的問題,例如提高新藥與半導體材料的研發效率、密碼學中的尋找大數質因數以及加速人工智慧的發展。

目前而言,研發量子計算機以及構建大範圍量子網絡面臨著的核心挑戰在於獨立可控制的量子比特數。量子比特數越高意味著量子計算機能夠支持更大數字參與運算,單次運算處理的信息量越大。目前量子比特數最高為70+位。科學家認為量子比特位數達到100-1000後才有望達到商用要求。

金剛石色心作為一種領先的固態人造原子量子比特為人熟知,可以提供遠距離量子糾纏、在10個量子比特上進行長達分鐘級別的相干控制以及記憶增強的量子通信。如何將大量的人造原子與光子晶片構架集成在一起,使得大規模量子信息處理系統成為可能,一直是困擾研究者的問題。其原因在於,量子比特的不均一性、低器件產量以及複雜的器件需求。

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的 Dirk Englund 團隊提出了一種方案,將量子微晶片(具有高相干色心的金剛石波導陣列)與光子集成晶片進行高產量混合集成,如圖1所示。他們建立一個128量子比特的系統,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人造原子的集成光子晶片。這種技術可以將大量不可分辨的可調諧人造原子裝配成相位穩定的光子集成電路,是製造復用量子中繼器以及通用量子處理器的技術關鍵。

圖1,量子光晶片以及其裝配過程。圖片的下半部分展示了量子微晶片,發射單光子脈衝,可以在光子集成電路中運行和操控;圖片上半部分顯示晶片製造的方式,來自金剛石的量子微晶片單獨進行封裝,然後轉移到光子集成電路中。

(圖片來源:MIT news)

02

背景介紹

金剛石中人造原子的量子比特具有分鐘量級相干時間的自旋團簇,以及有效的自旋-光子接口,是處理量子信息重要的一環。對於為長距離高速量子網絡設計的量子中繼器而言,需要數百個記憶量子比特;對於可以糾錯的量子計算機而言,需要的量子比特數量可能超過百萬。制約大規模量子信息處理的關鍵在於功能化量子比特系統的低器件產能。具體來說,雖然單個自旋-光子接口有著優秀的性能,但是主動晶片集成的光子器件以及晶圓級別單晶金剛石的缺乏限制著單片金剛石量子信息處理框架的可擴展性。

目前來說,具有前景的解決方法是混合集成,也就是利用先進的微電子技術來裝配封裝好的子器件到單片多功能晶片上。然而,這種技術只能一片片地進行封裝,大規模量產依舊是一個挑戰;並且,對於人造原子的光譜排列,也不能很好地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作者提出了一種「量子微晶片」框架,可以大幅提高納米級別器件集成的產量和準確度。作者展示了128通道的光子集成人造原子晶片,包含具有高耦合效率、長相干時間的金剛石量子發射器,並且可以調諧光學頻率來補償微晶片間的光譜不均一性。

03

創新研究

作者創新地提出一種混合集成框架,而不是試圖用金剛石來製造一個大型的量子晶片,如圖2所示。採用半導體製造技術來製造金剛石量子微晶片,從中篩選出質量最好的來組成模塊。每一個子器件進行單獨的製造,然後進行最終的裝配,這樣可以最大化混合晶片的產量以及性能。挑選-放置裝配法先對金剛石母晶片中的量子微晶片進行篩選,然後再轉移到混合晶片的插座上,可以通過電極控制金剛石色心產生量子比特,然後通過光學接口進行有效耦合。整個電路平臺是基於氮化鋁,而不是採用傳統的矽。這是因為矽會吸收金剛石色心的可見光,而對於氮化鋁是透明的。另外氮化鋁可支持光子學開關在低溫下工作。

圖2,人造原子和光子晶片的可規模化集成框架。

圖片來源:Nature 583,226-244(2020)(Fig.1)

另外,對於量子晶片中躍遷頻率不均一性的問題,作者在光子集成電路中通過加載電壓調諧應力,從而改變軌道結構,金剛石色心中的光學躍遷從而發生改變,如圖3所示。這種方法的調諧能力可以達到100 GHz,足以覆蓋原本頻率的不均一性分布。

圖3,通過應力調諧機制來改變金剛石的躍遷頻率。通過在金剛石薄片兩端加載偏壓控制應力形變,從而對產生的光譜進行調諧。

圖片來源:Nature 583,226-244(2020)(Fig.5)

04

應用與展望

人造原子與光子晶片的大規模集成將極大地擴展納米光子學器件的應用範圍,例如,具有高質量因子的金剛石光子晶體腔以及光學主動自旋材料。本工作的先進之處在於可以有力推進未來光子和電子器件集成的規模化生產,對於可擴展的量子信息處理應用尤為吸引人。通過這種製造框架生產的復用量子中繼器以及基於固態自旋的量子計算機模塊,一旦商用,可以有效地在諸如新藥與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密碼學中的尋找大數質因數以及加速人工智慧的發展等領域大放光彩。

文章信息:

該研究成果以"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atoms in hybrid photonic circuits "為題在線發表在 Nature。

論文全文下載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441-3

▶【】

公眾號時間軸改版,很多讀者反饋沒有看到更新的文章,據最新規則,建議:多次進「中國光學」公眾號,閱讀3-5篇文章,成為「常讀」用戶,就能及時收到了。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351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期刊導航】

原標題:《Nature:量子計算,從「芯」出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還沒搞懂,光子計算又要來統治世界?
    【CSDN 編者按】去年 12 月,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驚人的單項計算能力超過了 Google 當年水平,國人自己也手握一份「量子霸權」,新年伊始,兩篇關於光子計算的文章又登上國際頂刊 Nature, 給我們打開了計算領域另一扇大門,不斷刷新的計算能力,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進展
    北京時間11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
  • 量子計算前景一片大好?MIT新研究「潑冷水」| Nature
    然而,MIT 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給量子計算的發展潑了一盆「冷水」:為什麼量子計算如此量子比特(qubits)的完整性是一個關鍵問題。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中的邏輯元素,每個量子比特都有一個「神奇的能力」,就是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
  • Nature:雷射可讓電腦提速百萬倍,有室溫下用於量子計算可能性
    這是對新型計算技術的一種承諾,它使用雷射脈衝來製作計算的基本單元,也就是1比特,它可以以1千兆次/秒的速度在開啟和關閉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或著說,在「1」和「0」的狀態之間切換。 這比現代計算機中的位數快大約100萬倍。常規計算機,包括計算器、用於閱讀本文的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所有設備,都以1s和0s為單位進行運作。
  • 《Nature》:磁拓撲材料的高通量計算
    拓撲量子化學使對順磁拓撲材料的理解和研究成為可能。近日,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B. Andrei Bernevig等研究者,利用磁拓撲量子化學(MTQC)獲得的磁拓撲指數,根據第一性原理計算對磁拓撲材料進行高通量搜索。
  • 英特爾又見Nature! 這次是量子計算——「高溫量子」在1開氏度以上...
    (量子計算的基本單位)。我們證明高溫量子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同時保持高保真度,這為在不會影響量子位性能的情況下,實現各種本地量子位控制選項鋪平了道路。」能否將量子計算應用於實際問題中,取決於同時以高保真度擴展和控制數千個(甚至是數百萬個)量子位的能力。然而,當前的量子系統設計受限於整體系統尺寸、量子位保真度,尤其是大規模管理量子所需的控制電子器件的複雜程度。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計算成果再登Nature:張悠慧施路平團隊出品,有望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清華類腦計算研究成果,再登Nature。新研究的關鍵詞是:類腦計算、新計算機系統框架、通用人工智慧(AGI)。
  • 一個奇妙的聯繫:從粒子物理到量子計算
    隨後,他與伯克利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團隊一道,成功地將高能物理學中一種常見的減少誤差的技術應用在了量子計算領域。這項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npj量子信息》上。然而,傳統計算則依賴於代表0或1的比特,但它無法同時代表兩者。這一差別也使量子計算擁有了傳統計算所不具備的獨特計算能力。
  • 潘曉晴Nature、廈大Nature Catal.,天大Nature Catal.丨頂刊日報20191016
    擺式原子力顯微鏡的懸臂經歷的納米機械能耗散為拓撲絕緣子表面上的量子隧道現象的耗散性質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源。這意味著將機械振蕩器耦合到通用量子材料。YanjunLi, Meng Lei & Lei Gong.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量子線路的可達深度越大,表明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越強、性能越好。錯誤率:量子計算機的計算結果可通過量子測量實現,最終體現為不同狀態出現的概率。而量子計算機中的噪聲會影響這種概率的正確分布,從而導致結果出現錯誤。錯誤率越小,表明量子計算機的計算結果越精確、性能越好。
  • 走進前沿顛覆性技術之量子計算
    但是,從實用化角度出發有關量子計算的書籍,國內還是一片空白。自2018年首次接觸量子計算以來,雖然斷斷續續讀了不少書和論文,但是仍難以摸到其中的門道。其中包括量子領域的經典書籍QuantumComputation and QuantumInformation,這部經典著作中的描述過於數學化,對於計算機背景的我太難入門了。
  • Nature:新型量子中繼器發布,人類邁向量子網際網路時代
    量子網際網路可以用來發送不可破解的信息,提高 GPS 系統的精度,並支持基於雲的量子計算。二十多年來,由於很難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通過遠距離發送量子信號,創建這樣一個量子網絡的夢想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遙不可及。
  • 下圍棋so easy ,AlphaZero開始玩量子計算
    最近,丹麥和德國的研究人員使用Deepmind的AlphaZero 開發了一種混合算法,將AlphaZero強大的搜索能力與量子計算有機結合起來,參數搜索速度大幅提升。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量子物理技術的探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量子計算機。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來源:nature網站這是物理學家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
  • 量子計算的最大阻礙或來自太空,宇宙射線可造成退相干
    量子計算作為全新的信息處理技術,速度比傳統的經典計算快上數億倍。然而量子比特的量子態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到溫度、電場變化的幹擾,造成量子去相干(decoherence),影響量子運算的性能。輻射會是量子發展的瓶頸嗎?研究團隊將研究發表到《Nature》期刊,討論輻射對量子計算的影響。量子態容易受到幹擾,影響量子計算量子計算的可行性,取決於量子比特的穩定性。
  • 連發Science、Nature Physics:谷歌展示量子霸權實現藍圖
    量子計算結合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兩個最大的技術變革:信息技術和量子力學。如果我們使用量子力學的規則替換二進位邏輯來計算,某些難以攻克的計算任務將得到解決。追求通用量子計算機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確定當前經典計算機無法承載的最小複雜度的計算任務。該交叉點被稱為「量子霸權」邊界,是在通向更強大和有用的計算技術的關鍵一步。
  • 量子計算:挑戰未來
    因為在座的有許多的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學生,所以,我將花更多的篇幅介紹量子計算的相關背景知識,希望通過我的報告,讓大家更多的了解什麼是量子計算,以及現在的量子計算前沿走到了哪一步。如果你缺乏相關的數學知識與背景,很難依據日常世界經驗去真正的理解「什麼是量子力學」。但是如果我們從微觀世界的物理現象出發,會發現它並沒有那麼難。量子力學的特點即是認為:微觀世界是量子化的,不連續的,擁有不可分的最小單元,比如光子。
  • "量子科技"理論顛覆傳統思維,芯鏈真隨機數的量子概念
    量子理論認為「量子」是自然界最小的單元,是不可再分的,如果「量子」存在,那麼世間一切都是可以度量的,那麼宇宙中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科學理論來推演。但是偉大的革命領袖毛主席從哲學的角度說過「物質無限可分」,現有的「量子科技」是基於量子理論假設和構想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就是科學的辯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