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受青少年喜歡的一種繪畫形式就是漫畫。
但這種漫畫實際上應該算是連環畫的變種,最初提出漫畫這個名詞的時候,指的是用誇張、幽默的手法來進行繪畫,多帶有諷刺、戲謔的含義。
中國最早標明的漫畫是1925年5月《文學周報》連載的豐子愷的畫作。
但也有人說,早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文西就已經在素描稿中出現一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了。
而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更是標誌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
其實,比達·文西還早230多年,我國就有一位畫家開始有意的用誇張的手法來創作一些暗含諷喻的繪畫了。在一笑看來,這位畫家才真正當得起「漫畫之父」的稱號。
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認識這位畫家吧。
這位畫家叫龔開,字聖予(一作聖與),號翠巖,人稱龔高士。
為什麼叫他高士呢?
高士一般是指是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龔開也確實當得起這一稱號。
龔開是宋末元初的人,生在淮陰,當時這個地方正處於宋金分界線。在此地曾進行了長期的抗金鬥爭,這也讓龔開自幼便樹立起了強烈的民族意識。他長大後,曾與南宋名臣陸秀夫(就是背著南宋末代皇帝跳海的那位)同居廣陵(今揚州)幕府,二位交情還挺深,算是志趣相投。
因此,在元軍伐滅南宋的過程中,龔開雖然已經年過五旬,卻仍在閩、浙一帶參加抗元活動。
南宋滅亡後,他往來於杭州、蘇州一帶,與一些不甘於臣服元朝的仁人志士一起,暗地裡組織反元活動。
他利用自己擅長繪畫的特長,經常畫一些暗諷元朝的畫。
例如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的《瘦馬圖》,畫面上一匹瘦馬,背風低首,緩緩而行。風沙吹散鬃、尾,意態悽楚悲涼。他在畫上題詩說:「一從雲霧降天關,空進先朝十二閒。今日有誰憐駿骨,夕陽沙岸影如山。」
翻譯一下:想當初這匹戰馬從天而降,顯得皇帝的御馬(十二閒指的是皇家馬廄)都空有其表。今日卻又有誰來關注這神駿的身姿,夕陽下只留下它如山的身影。
這就是老驥伏櫪,恨不得再次馳騁沙場的意思啊!也暗含著「抗元後繼乏人,我們一幫子老傢伙好心焦」的感慨。
這可不是一笑胡亂解讀。
據記載,龔開的畫馬作品還有《玉豹圖》、《唐馬圖》、《人馬圖》、《天馬圖》、《黑馬圖》、《高孫兒圖》等等。他多次在題跋中表達「良馬」「盛世」的聯想,並賦詩道:「如此小兒如此馬,他日應須萬人敵」,呼籲「人才自少當愛惜」。
龔開以畫馬抒發情感,寄託他對故祖的熱愛,借畫馬來表達個人的理想和抱負,以及對宋朝權貴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至於畫的怎麼樣?我們可以拿它和630多年後的天才畫家梵谷的《瘦馬》做對比,哪怕只從外形表現上來看,也毫不遜色。
而且,龔開將寫意畫法用在了畫馬上——在此之前,畫馬都是工筆,龔開開創了寫意畫馬之先河,為寫意畫馬之第一人。
龔開存世的作品不多,還有一幅《中山出遊圖》收藏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中山出遊圖》畫的是負責吃鬼役鬼的鐘馗帶著妹妹出遊。鍾馗鼻孔朝天,一臉虯髯,回望其。他妹妹和侍女化了個半面墨妝,雖然是出遊,但卻是一臉愁容。隨行的大鬼帶著行李,小鬼作為乾糧或吊或掛,一副任君宰割的樣子。
光從表現形式來看,人物造型誇張,神態突出,已經和現代的漫畫差不多了。
龔開在題跋中說:「不應將墨鬼視為戲筆。」
那墨鬼代表什麼?
從畫上龔開的題詩可知:墨鬼就是「赤幘烏衫」,也就是達官貴人。但這個鐘馗不想吃達官貴人了,回到家鄉痛飲「中山釀」,一醉三年,不再履行自己的職責了。
所以,這世上異族橫行,人間變成了地獄。
附龔開題詩:
文髯君家本住中山,駕言出遊安所適。謂為小獵無鷹犬,以為意行有家室。阿妹韶容見靚妝,五色胭脂最宜黑。道逢驛舍須少憩,古屋無人供酒食。赤幘烏衫固可嘉,美人清血終難得。不如歸飲中山釀,一醉三年萬緣息。卻愁有物覷高明,八姨豪買他人宅。待得君醒為掃除,馬嵬金馱去無跡。
龔開還曾為水滸好漢畫像,作有《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讚美敢於反抗、替天行道的英雄。
由於抱著強烈的反抗意識,拒絕與元朝官府合作,龔開一貧如洗,只靠賣畫為生。
幸好他的氣節感染到了很多南宋的遺民,大家通過買他的畫來默默的支持他。"一持出,人輒以數十金易得之。"
除了作畫,龔開還為文天祥、陸秀夫作傳,一方面讓忠臣事跡不至於泯滅,另一方面以此來寄託其思念故國的情懷。
這樣一個愛國的畫家(別用現在的民族觀念來套在古人身上),最後然竟因生活困頓但堅持不求人而死。當時的人們十分敬佩他,元詩四大家之一的楊載稱其「大節固多奇」,元代學者吳萊則稱讚他「無負於秀夫者哉」!
可惜的是,現在大多數人包括美術界的,知道龔開的不多。
所以一笑今天在此要為龔開單開一章,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畫家,漫畫的創始人。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穫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