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生物滅絕知識」與「自己託福成績滅絕」之間 你選哪一個

2020-12-03 小熊英語樂園

要知道在託福的考試中,學好生物是關鍵。託福爸爸對生物類選題的真愛程度,還是很高的。

SO!今天我們就帶來了一篇名副其實的,貨真價實的託福必考學科生物的一些背景知識(ps:以後還會有更多學科等待大家解鎖漲姿勢

生物的爆發與滅絕

在介紹生物的爆發與滅絕之前呢,有幾個生物分類的詞彙一定要知道!

好啦,我們現在來正式介紹生物的爆發與滅絕

大家知道,在我們的地球上肯定是要先生物大爆發,再之後才能大滅絕的

不然上來就大滅絕,也沒有東西可以滅絕的啊!

我們一共經歷了一次大爆發,和五次大滅絕。

但大家也要知道,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恐懼.jpg

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5.4億年前奧陶紀大滅絕(Ordovician extinction)——4.4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Devonian extinction)——3.65億年前二疊紀大滅絕(Permian extinction)——2.5億年前三疊紀大滅絕(Triassic extinction)——2億年前白堊紀大滅絕(Cretaceous extinction)——6500萬年前

寒武紀大爆發

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tinction)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大約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萬年前,在地質學上稱作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invertebrate)在這2000多萬年時間內出現。

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節肢動物arthropod、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等),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紀爆發」

這也是顯生宙(Phanerozoic eon)的開始

100多年以來,有兩種基本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寒武爆發是一種假象,這是某些達爾文或新達爾文主義(Darwinism)者所支持的觀點。

由於進化是漸進的,所謂「爆發」只是表明首次在生物化石記錄中發現了早在前寒武紀就已經廣泛存在並發展的生物,其他的生物化石群可能是由於地質記錄的不完全而「缺檔」。

造成這種「缺檔」的原因是前寒武紀地層(stratum)經歷著熱與壓力,其中的化石被銷毀了。

由於發現錢寒武紀化石沉積層(sedimentary formation)中存在大量細菌(bacteria)藍藻(blue-algae)這樣的原核生物(prokaryoticorganism),因而這一解釋不再有說服力

另一種觀點認為,寒武紀爆發代表了生物進化過程中的真實事件名科學家從物理環境生態環境的變化兩個方面來解釋這一現象。

1965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提出了寒武紀爆發是由於地球大氣的氧水平(atmospheric)這個物理原因造成的。

他們認為,在早期地球的大氣中含有很少或根本沒有自由氧,氧是前寒武紀(Precambrianperiod)藻類植物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的產物並逐漸積累(accumulation)形成的。

後生動物需要大量的氧,一方面用於呼吸作用(respiration),另一方面氧還以臭氧(ozonic)的形式在大氣中吸收大量有害的紫外線(ultraviolet ray),使後生動物免於有害輻射的損傷。

生物大滅絕

生物大滅絕(Biological extinction)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生物滅絕有叫生物絕種。

集群滅絕(mass extinction)過程中,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所有物種,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高低,都逃不過劫難(catastrophe)

大規模的集群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periodic),大約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但集群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而陸生植物(terrestrialplant)的集群滅絕不像動物那樣顯著

奧陶紀大滅絕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億4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Ordovicianperiod),由於當時氣候變冷並且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體的各種不同的無脊椎動物便蕩然無存

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坐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the Antarctic Pole),當陸地匯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的積冰。大片的冰川(glacier)使洋流(ocean current)大氣環流(generalatmospheric circulation)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豐富的沿海生態系統被破壞,導致85%的物種滅絕。

泥盆紀大滅絕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晚期(Devonian),其原因也是地球氣候變冷河海洋退卻。

在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經歷了兩個高峰,中間間隔100萬年,發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二疊紀大滅絕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Permian),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重要珊瑚(coral)群全部消失。

這次大滅絕使得生態系統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爬行類動物(reptile)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這一次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從古生代(Paleozoic)中生代(Mesozoic)轉折的裡程碑。

在二疊紀曾經發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造成了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所有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合的盤古大陸(archicontinent),海岸線急劇減少,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也縮小了,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間。

更嚴重的是,當淺層的大陸架暴露出來後,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機質(organic matter)氧化(oxidization),這個過程消耗了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大氣中氧含量減少對陸地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三疊紀大滅絕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Triassic period),有76%的物種滅絕,其中主要為海洋生物,這次大滅絕並無明顯的標誌,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出現大面積缺氧的海水。

白堊紀大滅絕

科學家們推斷第五次物種大滅絕是由小行星撞擊而發生的,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seismic)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1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裡的物質進入大氣中。

由於大氣中大量高密度(high-density)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

沒有陽光,植物逐漸枯萎(withered)死亡;沒有植物,植食性(phytophagous)的恐龍飢餓而死;沒有植食性動物,肉食性(sarcophagy)的恐龍失去食物來源,在絕望和相互殺戮中緩慢消亡。

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未能倖免於難。小型的陸生動物(terrestrial animal),像一些哺乳動物(mammal)依靠殘餘的食物勉強為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等到了古近紀(Paleogene)陸生脊椎動物迎來了再次的大繁榮。

撞擊假說的支持者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在K/T(白堊紀和古近紀)地質界線上發現的銥元素(iridium)異常和衝擊石英。科學家推測,這種高含量的銥元素就是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來的,衝擊石英是在撞擊過程中形成的。

正在發生的第六次大滅絕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是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現在,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到21世紀末,預計全球變暖會導致1/2的植物面臨生存威脅,超過2/3的維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

相關焦點

  • 瀕臨滅絕!龐克「綠隱龜」!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在近期公布的全球百大瀕危爬蟲動物名單中,其中棲息在澳洲的「隱龜」位列第30名,頂著一頭「綠髮」的龐克造型,以及用生殖器官呼吸的特色
  • 「一蕉獨霸」的「三倍體生物」大麥克香蕉是如何滅絕的
    ,試想一下,如果給你一個饅頭,饅頭裡全部都是石頭子,那麼吃起來肯定非常的硌牙,豈不是一口饅頭一口血嗎?因為我們吃到的香蕉其實都是「三倍體生物」,這是一個生物學名詞,所謂的「三倍體」,指的是有三組染色體的生物,自然界絕大多數生物都是「二倍體」,可這「三倍體」是怎麼來的呢?
  • 《最終幻想女孩》不擅長戀愛的生物會就此滅絕嗎?
    你想談戀愛嗎?如果要談戀愛的話,你要選愛我的人,還是我愛的人?在二十四歲還沒有談過戀愛的江藤良香面前,有一個足足暗戀了十年的王子般的「一」,還有一個突然向自己告白的小狗般的「二」,那麼要選哪一個呢?是要和「一」在一起,接著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他現在喜不喜歡自己?
  • 「直立人」在地球生存逾180萬年印尼爪哇是最後滅絕地點
    科學權威期刊《自然》刊載的最新研究發現,最早站立的原人「直立人」最後生存年代介於10.8萬年至11.7萬年前,在地球上生存超過180萬年,也是存在時間最久的人族物種。「這是全球最大的直立人化石遺址,鑑定這裡的年代向來至關重要,」研究主要作者之一、愛荷華大學人類學家喬昆(Russell Ciochon)說。
  • 全程無臺詞的「馭龍高手」,看就對了
    故事講述了進化初期的一個人,與瀕臨滅絕的一隻恐龍,因為同一悲劇產生交集。在「獨自活著」與「合作生存」的二選一的抉擇中,達成捆綁,展開了一段不可能的友誼。而這份「跨種族」的友誼,成了在暴力的原始世界中,生存的唯一希望。
  • 這才叫「老不死」!日本科學家成功「喚醒」海底 1 億歲老細菌!
    用上帝視角比喻,這群細菌看著白堊紀中後期的恐龍蓬勃發展,又被隕石滅絕;看著哺乳類的祖先努力求生,學會生火,最後到今天正閱讀這篇文章的你。超過1 億歲的老生物經過一番細心照料,日本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喚醒一批古老、無聲卻又生機蓬勃的細菌,而它們的年紀……超過 1 億歲。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非典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都在這裡找到,它們之間可以像拼積木一樣互相重組,「組」出非典病毒,其中也包括徐德忠所說的所謂「非自然存在」的部分。 所謂「逆向進化」的概念更是有問題。任何演化生物學著作都會告訴你,進化實際上並不是從落後到先進的箭頭,只是向著更適應環境的方向進發。所以,非典病毒在人類身上呆不下去,退回到蝙蝠堆裡,也是完全可能的。
  • 第一批造訪地球的外星生命——「章魚」會是它們的後代嗎?
    7億年前,海洋中有一種長著眼睛的「蠕蟲狀生物」,它們的後代分化成了兩個大的分支:分支一:脊椎動物一個分支是有骨架的脊椎動物,後來演化成像鯊魚這樣的魚類,青蛙這樣的兩棲類,恐龍這樣的爬行類,鳥類和人類。遺憾的是,2.5億年前地球歷史上最大的 「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中有97%的「頭足類動物」犧牲了,6500萬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中,
  •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真正的香蕉已經「滅絕」了
    疫病的病原體是一種稱為「尖孢鐮刀菌」的真菌,它寄生在香蕉根部,釋放細胞毒素,引起香蕉細胞成批死亡。只要染上這種病,香蕉樹很快枯萎。接下來,這種疫病會一棵接著一棵地傳染,直到蔓延到整個香蕉園。 當時,人們把這種病稱為「巴拿馬病」。但它還有一種更加可怕的名字:「香蕉癌症」。
  • 一份「清單」和一個「坐標軸」:這是2018年我看教育的方法論
    這篇文章將針對這兩個問題,首先分享一個優秀教育產品的「檢查清單」,然後探討一個幫助快速判斷的「坐標軸」。希望你無論是消費者、創業者還是投資人,看完文章後,都能對教育產品有更清晰的認識。學生生涯的絕大多數人都不太可能否認這一點:在能力達標的情況下,給你一個機會選擇去哈佛或者其他任何排名更靠後的大學上本科,你會怎麼選擇?即便在工作以後,如果給你一個機會選擇去哈佛或者其他排名更靠後的大學進修,你會選哪一個?
  • 「世界七大奇蹟」你知道多少?
    課上老師請大家列出自己認定的「世界七大奇蹟」。
  • 「賽鴿資訊」賽鴿秋賽
    一、種鴿實戰性賽績鴿做為種鴿為上上之選,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生就一雙火眼金睛,能看出乾坤,摸出端倪。從好的賽績鴿裡選好的種鴿。忘掉那些名字,然後再去尋找好鴿子。我們不是鴿販子,務實一些。打特比就用特比進獎鴿,打公棚就用公棚進獎鴿,哪條賽線適合自己的鴿子飛出成績,就選這條賽線上的公棚或地方賽。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他是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神經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他十分「接地氣」地講述了腦機接口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 未來,電子皮膚將會改變我們將來的生活,可以使得我們人和人之間更加多地溝通,可以使我們人和人之間更加多地互相的理解。「make human more human.」是鮑哲南教授在研究「人造皮膚」時的初衷。
  • 她從「壞學生」逆襲成學霸!史丹佛大學真正看重的,並不是成績
    她從「壞學生」逆襲成學霸!史丹佛大學真正看重的,並不是成績《一刻talks》曾經辦過一期主題為「未來教育」的演講,邀請了幾位教育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當前教育的境遇與挑戰。當中有個演講令我印象極深,演講者是史丹佛大學女子網球隊前隊長李若琦。整個演講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卻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和啟發,因為它讓我看到了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 健身科普|關於「肌酸」的小知識
    引子哈嘍,大家下午好,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運動補劑的小知識。現在,健身訓練非常的流行,所以也出現了一些健身周邊的衍生品,運動補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大家對運動補劑並不陌生,我們自己或者是身邊健身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使用一些運動補劑來增強健身訓練後的恢復效率。
  • 「滅絕」和滅霸沒有親戚關係,來看看它的英語究竟怎麼說?
    在跟朋友討論動物「滅絕」時,該怎麼說呢?快來學一下這些句子:1.當你和朋友討論話題時,可以說:Xiao Ming:小奇,你看了最近關於「長江白鱘」滅絕的報導嗎?2.當你想表達觀點時,可以說:There is concern that a lot of animals will soon become extinct, becaus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許多物種正處於滅絕的邊緣。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銀翼殺手:2049》中複製人共同守護著一個秘密——在多年以前,有一個複製人生下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守護這個秘密,無數複製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個秘密被他們視為「奇蹟」。當我們去思考為什麼複製人將自己孕育孩子看得如此之重時,我們會發現這背後的宗教邏輯。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
  • EVB:為你的樂高機器人換一個「大腦」
    來自中國的團隊 FATCATLAB 為 樂高 MINDSTORMS EV3 開發出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大腦」EVB,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怎麼樣。有趣的是,視頻中出現的「肥貓」就是 FATCATLAB 的 CEO 兼創始人。
  • 遍地好劇,唯有它配「封神」
    雖然故事的設定非常「高大上」,以基督教文化為框架;但剩下的,就跟《聖經》上的故事完全不是一個次元的了。數千年來,拉斐爾和克羅裡都在人間悠哉悠哉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順便,監視著敵方陣營的一舉一動。「廣告狂人」喬恩·哈姆飾演的天使長加百列怎麼能讓人類的低級食物玷汙自己聖潔的神體!更何況,你是天使耶,又不用吃飯。克羅裡就更騷了。他的惡魔同行一個個都奇形怪狀、長相醜陋。
  • 託福閱讀背景知識:自然選擇所帶來的相關滅絕
    在2014年6月15日的託福閱讀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自然選擇所帶來的相關滅絕。針對這道託福考題,新東方謝真真老師來為大家普及一下關於自然選擇的背景知識,這樣有助於考生在面對這類題目時方便作答,新東方謝真真老師指出:本文討論的是自然選擇這個常考話題,該話題歷年來都是常考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