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姊妹廠,絕密基地,洞體防氫彈爆炸,山中老建築黯然傷神!

2020-12-05 檔案地理

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深山中的原國營五一機械廠、國營五二機械廠、國營五三機械廠三個姊妹廠,是「三線」建設時期航空部直屬的三個秘密軍工企業。上世紀80年代,三線建設進入調整期,上世紀90年代初期,沅陵三線廠陸續搬出。破敗舊址何去何從,牽動三線職工的心。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備戰、備荒、為人民」這句口號在中國家喻戶曉,與之匹配的還有「好人好馬上三線」、「深挖洞、廣積糧」等口號。

從1964年開始,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變化,國家在中西部湖南等13個省、自治區的崇山峻岭間展開了規模巨大的「三線建設」。400萬建設者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權威資料顯示:所謂三線,即沿海、邊疆地區為一線,四川、雲南、貴州、青海、陝西、甘肅、寧夏等內地為三線。介於一、三線之間的河南、山東、湖南等中部地區為二線。涵蓋湘西、懷化、邵陽、益陽、永州、常德等市州的43個縣市的湖南,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

按照「靠山、分散、隱蔽」的原則,國家三機部派專家和技術人員在沅陵山區選址建造國營五一機械廠、國營五二機械廠、國營五三機械廠及其配套013醫院的航空發動機基地,湘江機械製造廠(331廠)等軍工企業籌建。

沅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遊,地處武陵山東南麓與雪峰山東北尾端交匯處,最高海拔2000多米,素有「湘西門戶」「南天鎖鑰」之稱。沅陵是湖南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佔全省總面積的2.86%。

此外,沅陵縣資源豐富,境內山巒重疊,溪河縱橫,水能豐富,是全國十大水電基地。已探明的有金、鎢、銅、銻、鉛鋅、硫鐵等2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種達11種,其中大型礦床3處,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磷礦、煤礦等礦產。

1965年9月,國家三機部發文確定五一廠址選在今天的沅陵縣城關鎮長衝坳。1966年5月,航空齒輪廠五一廠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地處今天沅陵鎮大山深處的五二廠開工,五二廠是航空發動機廠,軍工代號「310」。此後,位於今天麻溪鋪鎮的五三廠也相繼開工建設。

選址人員認為,沅陵不僅可以為軍工企業提供原料甚至可以研發核原料,還可以抵禦核攻擊,其備戰山洞頂部覆蓋層有200米厚,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並能抵抗8級地震破壞。尤其是,洞體前有山體可起到阻擋作用,洞體內還有按原子彈衝擊波計算的光電控制門。

當時出於保密需要,許多線路在此改線,不走平地而走山洞,附近也不設站點。這三個軍工企業對外都有自己的代號,地圖上也隱去了它們所在公社的名字。

三廠曾極其神秘,又一度輝煌,每個兵工廠職工少的幾千人,多的上萬人,一個熱鬧繁華軍工企業就是一座功能完備的「軍工城」。

以五二廠為例,該廠分散建設在幾個山溝中,廠區、生活區、山洞依山而建,綿延不絕,職工宿舍、職工俱樂部、禮堂、籃球場、幼兒園、託兒所、小學、初中、醫院、郵局、市場房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夜晚,燈火通明。

上世紀80年代初,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三線」建設進入調整期,實行軍民結合和整體搬遷。五二廠軍轉民後,利用過硬的軍工技術,生產過在當地名氣較大的「750」型水冷式邊三輪摩託車。

1983年以來,湖南省先後有38家三線軍工企業從湘中、湘南、湘西的崇山峻岭搬出,遷往大中城市等經濟較發達地區,到2005年調整搬遷掃尾。

1985年,國務院三線辦發文將五一廠等三廠列入「七五」三線調整搬遷項目。

1992年,五一廠整體遷往雷鋒的家鄉長沙市望城區。五一廠搬走後,附近熱鬧非凡的沅陵中南門碼頭頓成蕭條之勢。現在,偌大的廠區滿目荒涼。

1991年11月,五二廠整體搬遷到湖南省嶽陽市冷水鋪。後來,五二廠改制為「中國航髮長江動力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2017年7月15日,中國航髮長江動力有限公司改制為中國航髮長江動力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航發公司」)。目前,該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研發生產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金屬封嚴結構的專業化公司。

三個兵工廠搬走後,原廠整體移交給沅陵縣政府代管。如今,大部分建築閒置,一些建築被拆除或改造,昔日繁華如雲煙,但是三線廠的特殊印痕猶在。

2018年8月,中國航發公司組織部分職工到五二廠舊址參觀。他們看著空曠寂寞的舊址和破敗滄桑的建築,感慨萬千。

截止2018年10月份,懷化市還沒有一處工業遺產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懷化市博物館副館長楊志勇曾經參與過工業遺產的調研活動,他說,懷化現存的規模比較大的工業舊址,有沅陵五一廠、五二廠、五三廠、雲箭集團、雪峰機械廠等。時過境遷,這些工廠或搬遷離開,或停產關閉,或已經變賣給私人,廠區已經面目全非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湖南邦普廢舊電池廠發生爆炸,系寧德時代重要孫公司
    1月8日,蓋世汽車從「寧鄉發布」官方微博獲悉,2021年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事故發生後,寧鄉市消防大隊派出多臺消防車進行撲救。
  • 世界最大「人工洞體」,耗資7.4億人民幣,曾是中國的絕密基地
    它曾經是國家的絕密工程基地,如今卻成了人山人海的景點,接下來筆者帶大夥一起來看一下吧。今天要說的這個景點便是位於重慶涪陵白濤街道的816軍工洞體,這原本是一個軍事洞體,據說裡面原本是生產原子彈的,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裡面非常的宏偉壯觀,是當時中國的一個軍事絕密基地。
  • 中國兩彈功臣重返核武基地憶氫彈首爆試驗圖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在這個紀念日到來之前,中國首個核基地——原國營221廠地下指揮所解密對外公開。5月30日和5月31日,《廣州日報》分別大篇幅報導了這個神秘的核基地以及廣東籍「兩彈」人員的傳奇經歷,引起了巨大反響,近百家網站和媒體轉載,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銀灘和那個曾經代號為221的工廠頓時名動海內外。
  • 軍事絕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見人世
    「816地下核工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人工奇蹟,這個位於重慶涪陵大山中的洞體,從1966年開始修建,計劃用於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主要生產核裂變材料鈽239(原子彈的核心材料)。整個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據說可以承受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還能抵抗8級大地震的破壞。
  • 湖南寧鄉一電池回收廠爆炸 系寧德時代重要孫公司
    昨夜,一家電池回收廠發生爆炸起火。
  •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曾是我國的絕密工程,如今遊客絡繹不絕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曾是我國的絕密工程,如今遊客絡繹不絕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在旅途中不僅會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也會認識各行各業不同的人,雖然大家有很多的不同,但卻都有一顆愛玩的心。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曾經是我們國家的絕密工程,甚至就連很多當地人都不了解的地方,而現如今不僅開發成特色旅遊景點,遊客數量還絡繹不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位於重慶涪陵白濤街道的「816地下核工程」被很多旅客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該工程於1967年開工,前期是由一隊神秘的特種工程兵進行開鑿核工廠洞體。
  • 寧德時代回應中國最大廢舊電池循環基地爆炸事故:影響有限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 陳凌瑤1月7日晚間,國內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300750)孫公司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邦普」)發生爆炸起火事故,引發市場關注。
  • 寧德時代下屬公司發生爆炸 電池材料供應或受影響
    因鋁粉火災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劑進行直接撲救,所以現場救援力量只能使用砂石、泥土進行覆蓋滅火,同時利用水槍對周邊建築進行保護,防止火勢蔓延。寧鄉市政府向證券時報記者提供的官方信息顯示,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截至1月8日下午,燃爆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6人重傷,14人輕微傷,所有傷員均已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
  • 寧德時代旗下電池回收廠發生爆炸起火,或影響特斯拉電池供應
    據@寧鄉發布 1月7日晚間發布的消息顯示,當晚18時11分左右,位於湖南寧鄉市金洲鎮的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事故發生後,寧鄉市消防大隊派出多臺消防車進行撲救。
  • 全球最大人工洞體,工程堪比三峽,保密43年現開放成景點
    2010年4月份,被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解開了神秘的面紗。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1975年後由816工廠建設隊伍進行廠房建設,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工程總投資7.4億元。
  • 實探寧德時代孫公司爆炸現場:1死多傷 目擊者回憶「蘑菇雲」瞬間
    因鋁粉火災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劑進行直接撲救,所以現場救援力量只能使用砂石、泥土進行覆蓋滅火,同時利用水槍對周邊建築進行保護,防止火勢蔓延。寧鄉市政府向證券時報記者提供的官方信息顯示,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截至1月8日下午,燃爆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6人傷情較重,14人輕微傷,所有傷員均已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
  • 實探寧德時代孫公司爆炸現場!1死多傷,目擊者回憶「蘑菇雲」瞬間!
    據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起火建築內存放有鋁粉等物質。因鋁粉火災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劑進行直接撲救,所以現場救援力量只能使用砂石、泥土進行覆蓋滅火,同時利用水槍對周邊建築進行保護,防止火勢蔓延。寧鄉市政府向證券時報記者提供的官方信息顯示,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
  • 實探寧德時代孫公司爆炸現場!1死多傷,目擊者回憶「蘑菇雲」瞬間...
    因鋁粉火災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劑進行直接撲救,所以現場救援力量只能使用砂石、泥土進行覆蓋滅火,同時利用水槍對周邊建築進行保護,防止火勢蔓延。寧鄉市政府向證券時報記者提供的官方信息顯示,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截至1月8日下午,燃爆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6人傷情較重,14人輕微傷,所有傷員均已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
  • 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10月16日...
    (56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6年後的這一天,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在同一時間點,電影《絕密工程》向觀摩嘉賓揭秘10萬工程兵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為原子彈造窩的故事。視頻由出品方提供)  星辰在線10月1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將於10月16日在湖南音樂廳舉行。  56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6年後的這一天,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在同一時間點,電影《絕密工程》向觀摩嘉賓揭秘10萬工程兵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為原子彈造窩的故事。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從絕密到解禁
    他便是中國的「氫彈之父」于敏。10多年前,連于敏這個名字都是絕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於當時的解密程度有限,許多史實還沒有公開。15年過去了,許多不可以說的也可以說了。當時我國科學界一片空白,他們高瞻遠矚,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  由于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1955 年,他被授予「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1956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年輕的于敏參加了接待。
  • 奮鬥七十載 史憶新湖南|1964•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羅布泊蘑菇...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原子彈的研製和爆炸是一個系統工程,這一工程凝聚了當時核工業「三礦五廠」的集體智慧。湖南作為擁有「兩礦一廠」的核工業功勳之地,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保障。
  • 寧德時代孫公司爆炸致1死多傷,公司緊急回應!股價受重壓
    前一日晚間(18時12分左右),寧德時代孫公司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據了解,事發車間為廢舊電池處理廠。  根據寧德時代2020半年報中,2020年1-6月,湖南邦普營收16.86億元,淨利潤1.39億元,分別佔到寧德時代總營收和總淨利潤的9%、7.18%。  事件發生後,不少市場人士擔憂湖南邦普爆炸事件可能影響市場前驅體價格,該材料是以鎳鹽、鈷鹽、錳鹽為原料的三元複合正極材料前驅體產品,主要用於生產三元電池。
  • 中國這個絕密地下核工廠 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原標題:中國這個絕密地下核工廠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11日報導,在位於中國涪陵的816地下核工廠,遊客可以參觀這個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逐漸地,「816工程」和中國其他核試驗設施從絕密項目轉變成民族驕傲。甚至有人倡議,將新疆羅布泊地區核武器實驗場的部分地區開放為景點。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戰爭研究院的教授尼古拉·霍斯伯格認為,中國的核武器計劃演變過程與朝鮮目前的核計劃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中國地下核工廠從軍事禁地到參觀景點的戲劇性改變,或可為解決朝核問題提供借鑑。
  • 湖南一電池回收廠發生爆炸起火,系寧德時代孫公司
    [摘要]據中共寧鄉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官方微博@寧鄉發布通報,2021年1月7日18時12分左右,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無人員死亡,受傷人員全部送往醫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 中國超級地下城市:總面積達10.4萬平方米,可防禦100噸氫彈!
    其實這種政策早在明朝時期的就出現類類似的政策,那就是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以在當時的中國,全國廣泛地開展了群眾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動,如今許多老建築物的下面都會有地下工事,如果是山地丘陵地帶,你會發現有著許許多多的防空洞!今天李不言就講一下中國超級地下城市,總面積達10.4萬平方米,可防禦100萬噸氫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