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這個絕密地下核工廠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11日報導,在位於中國涪陵的816地下核工廠,遊客可以參觀這個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相關報導截圖
綜合運用的聲光電效果模擬還原了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而「816工程」的歷史背景、定點選址、工程建設、解密開放等內容,也通過圖片、實物等形式在景區內有所展示。
就在幾十年前,參觀地下核工廠在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軍工單位是中國政府保守最嚴格的秘密之一。816工程附近的村民表示,那時候連附近村民都不能靠近工廠,這裡是禁地,數百人因此被遷移。
據當地導遊介紹,「816工程」是中國三線建設的一個重大項目。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
▲資料圖片:中國遊客參觀816地下核工廠。(西班牙《世界報》網站)
從該工程的歷史介紹來看,「816工程」從1966年開始修建,直到1984年才停工。雖然耗資巨大,但是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
工程介紹說,18年來,數萬軍人和平民及其後代為工程建設克服種種障礙,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據專家論證,「816工程」是中國三線建設的重要代表性工程。
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816工程」以旅遊景區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此外,「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
▲資料圖片:816地下核工廠在改造升級後對外開放。
外媒稱,《世界報》記者在景點附近採訪了幾位當年參加工程修建的老兵。已經80歲的老兵唐海華(音)表示:「我23歲參加工程修建,在那裡工作了6年。816工程是中國人民的驕傲。100多年來中國飽受外國欺負,但是我們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製造出了核武器,最終取得成功。」
另一位老兵表示,工程建設非常艱苦,24小時三班倒。累了就睡在地上,空氣汙染很嚴重,所有工程都是靠手工或炸藥進行。
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
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代表著曾被他視為危險的紅色政權的中國的核大國地位得到了承認。此後,在1996年中國暫停了核試驗,並在同年籤署了禁止核擴散的國際協議。
逐漸地,「816工程」和中國其他核試驗設施從絕密項目轉變成民族驕傲。甚至有人倡議,將新疆羅布泊地區核武器實驗場的部分地區開放為景點。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戰爭研究院的教授尼古拉·霍斯伯格認為,中國的核武器計劃演變過程與朝鮮目前的核計劃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中國地下核工廠從軍事禁地到參觀景點的戲劇性改變,或可為解決朝核問題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