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當初開展「816工程」時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永遠都不會見光的工程,它會終身被神秘色彩包圍著。
在這裡有一個團的部隊士兵負責警衛,其建設地點是堅決不允許洩露給外界的,想要通訊的話只能將地址寫為重慶市4513信箱,就算是職工家屬也不允許進入廠區,只能由職工自己回家對親屬進行探視。
2002年,「816工程」終於被解密,一時間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在幾年的醞釀與籌備之後,「816工程」於2010年成為了全球第一大人工洞體,它同時也是我國唯一被解密的核工程,其中部分區域甚至發展成旅遊項目。
六十年代時,為了應對蘇聯不斷發出的核威脅,幾經考察,我國決定在白濤鎮建立核工廠,因為要將保密做到極致,鎮上的每一個人都經過調查,稍微有點「瑕疵」的都要搬離,而且在決定著手以後,地球上再也不會出現這個地點。
1967年2月份,8342部隊應要求來此地完成施工任務,幾乎就是一夜的時間,兩萬多個工程兵來到了這個偏僻的山區。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這些士兵衝破重重艱難險阻,期間有53位軍人英勇犧牲。
在山體周圍有大大小小19個洞口,這些洞口有的用於人員出入,有的用於汽車通行,有的負責排風,有的負責排水,還有的用作倉庫等等。在洞體內部還有大小不等的洞室18個,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為了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整座大山都被挖空了。為了滿足戰備的一系列需求,這種洞體能夠抵擋得住100萬噸氫彈的空中爆炸衝擊力度,也能抵擋得住500千克炸彈直接命中的攻擊力度,據悉還能扛得住八級地震。
在洞體裡有很多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石拱,在石拱外面還有一層經過特殊處理的不鏽鋼板,主要用來對洞體進行支撐和加固。
因為國際形勢緩和了不少,1982年上級決定緩建「816工程」,此時已經投入了7.4億元人民幣,建築工程量完成了80%,安裝工程量完成了60%。到1984年時,該工程被徹底封閉了起來,自始至終都沒有投入過正式生產。
專家曾經論證過,「816工程」這項重要代表性工程不會被歷史磨滅,對我國而言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如今「816工程」已經成為了一個難得的國防教育工程,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全球都是絕無僅有的,如今正以旅遊產品的形式供大眾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