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曾是我國的絕密工程,如今遊客絡繹不絕

2020-12-05 大夢先生看世界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曾是我國的絕密工程,如今遊客絡繹不絕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在旅途中不僅會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也會認識各行各業不同的人,雖然大家有很多的不同,但卻都有一顆愛玩的心。旅行說到底也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在旅途的過程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更好的,獨一無二的自己。我們所經歷的挫折和風浪都會使我們成長,讓我們遇事處變不驚,可以直面對旅途中所遇到的沒一個困難。現如今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在節假日外出旅行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解壓方式。

眾所皆知,我們國家有這幅員遼闊的土地,也有數不勝數的旅遊景點。既有名山大川,也不乏人工園林,還有許多曾經神秘莫測的地點如今也成為了特色景點,這些旅遊資源無一不吸引著廣大的旅客。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曾經是我們國家的絕密工程,甚至就連很多當地人都不了解的地方,而現如今不僅開發成特色旅遊景點,遊客數量還絡繹不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

位於重慶涪陵白濤街道的「816地下核工程」被很多旅客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該工程於1967年開工,前期是由一隊神秘的特種工程兵進行開鑿核工廠洞體。到了1975年便由816工程建設隊伍進行周邊的廠房建設,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不得不在1984年停工。據後來的數據統計顯示,當時為了建造這項工程一共投入了近6萬人!既然是核工廠,很自然的成為了一處神秘地帶,就連很多當地人也並不清楚這裡到底要建造什麼。時光飛逝,該工程從建造到解密面世,整整過去了30餘年。2002年4月,有關部門下發命令,816地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

2010年,首次作為景點對外開放的「816」很快就收穫了無數人氣,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旅客,2015年有關部門著手對景區進行為期一年的施工改造,力求能做到最好。現在大家所能看到的816地下核工程的總建築面積達到10.4萬平方米,裡面有18個大型洞室,其中還有130條導洞和無數的支洞、隧道、道路以及豎井等,其中最大的洞室高度可達到79.6米。景區內的布置本著「洞中有樓,樓中有洞」的設計原理,還在1978年的國家科技大會上獲得過集體獎!

為了建造這個軍工洞體,國家先後投入了7.4億人民幣的資金,這筆錢在1967年絕對能算得上是天文數字。而816軍工洞體當時對外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這個地點是絕不允許洩露出去的,哪怕是廠內的職工家屬也不能隨意進入。或許因為它曾是國家的絕密工程,因此在開放以後便吸引了很多旅客,大家對這個神秘的洞穴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在我眼裡,當初建造這個工程完全是為了提高我國的軍事力量,從而保證國家的國家人民的安全。

而如今我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強盛,在國際地位上也有了很強的影響力,這個時候把它開發成旅遊景點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可以讓滿足旅客的好奇心,還能讓大家明白幸福的生活都是來源於不懈的努力。它的存在有著極大的歷史意義。當然也有不好的人表示,這種帶有軍事色彩的特色景點還是不要對外開放好,畢竟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先輩的心血之作,如果被有心人仿造利用的話就不好了。

大家看後對此會有什麼想法呢?是否也覺得這項工程非常雄偉浩大,我很難想像當時的建造工人是如何在沒有先進的機器下進行開鑿的,單純利用人力想要開鑿出這麼大的洞體是非常困難的。不過這也可以體現出我國對於國防建設的重視,它的開放可以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到革命先輩為國家作出的貢獻。

世界這麼大,一個人太孤單嗎?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夢先生看世界】,期待在評論區與大家暢聊世界。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大地下人工洞體,曾經是我國的絕密,而今遊人如潮
    2010年,「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1975年後由816工廠建設隊伍進行廠房建設,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該工程1984年停工,2002年4月解密。
  • 世界最大「人工洞體」,耗資7.4億人民幣,曾是中國的絕密基地
    甚至為了吸引遊客很多,很多曾經認為根本不可能成為景點的地方,如今都已經開放讓遊客們參觀,變成火熱的景點。而今天筆者給大夥說的景點,也是這樣。它曾經是國家的絕密工程基地,如今卻成了人山人海的景點,接下來筆者帶大夥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國最神秘的地方,曾在地圖上消失,藏著絕密級工程!
    如今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從最初的被列強侵略,到如今的自強自足,中國走過了一段非常艱辛的路程。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強者如美國,以前曾經被稱為世界警察,任何比他弱小的國家,他都要管一管。所以,為了擺脫帝國主義的威脅和鉗制,國家必須發展的任務迫在眉睫。
  • 探秘世界上第一大人工洞體工程:816核工廠20161007
    所建造的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工程總投資7.4億元。至1984年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雖然早在2010年,就已經對外開放了一部分,但是那時候範圍很小,而且進裡面還不準照相。
  • 中國這個絕密地下核工廠 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原標題:中國這個絕密地下核工廠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11日報導,在位於中國涪陵的816地下核工廠,遊客可以參觀這個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世界第一人工洞體」。(西班牙《世界報》網站)  從該工程的歷史介紹來看,「816工程」從1966年開始修建,直到1984年才停工。雖然耗資巨大,但是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  工程介紹說,18年來,數萬軍人和平民及其後代為工程建設克服種種障礙,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據專家論證,「816工程」是中國三線建設的重要代表性工程。
  • 全球最大人工洞體,工程堪比三峽,保密43年現開放成景點
    2010年4月份,被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解開了神秘的面紗。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1975年後由816工廠建設隊伍進行廠房建設,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工程總投資7.4億元。
  • 重慶最神秘景點,曾為國家絕密工程,如今只對遊客開放1/10區域
    整個山體外貌除了一根高大的排風煙囪,看不出任何816核軍工洞工程的痕跡。816工程1967年開工,當年耗資7.4億元、投入6萬多建設大軍;1967年開工,1984年停工,歷時18年,2002年被解密。這個世界上最大人工洞體,幾乎挖空了整座大山。整個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總長約20餘公裡,共有大型洞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豎井更是多達130多條。
  • 軍事絕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見人世
    工程所在地 「白濤」作為地名在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816地下核工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人工奇蹟,這個位於重慶涪陵大山中的洞體,從1966年開始修建,計劃用於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主要生產核裂變材料鈽239(原子彈的核心材料)。整個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
  • 金子山地下藏了個軍工洞,規模堪比三峽大壩工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常見口號▼三峽工程舉世聞名。然而你知道嗎?在重慶的地下,居然藏著一個投入與規模堪比三峽大壩的驚人工程。▼在重慶涪陵區白濤鎮,有座金子山。這座看似平淡無奇的山裡,隱藏了一個規模驚人的軍工洞,數十年來一直不被外人所知。▼這個國家級絕密工程,曾是全國投入最高、規模最大的工程,卻因國際形勢變化而廢弛。
  • 解密「816」核工程: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兩萬人挖空大山,卻沒用上
    」於2010年成為了全球第一大人工洞體,它同時也是我國唯一被解密的核工程,其中部分區域甚至發展成旅遊項目。 在洞體裡有很多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石拱,在石拱外面還有一層經過特殊處理的不鏽鋼板,主要用來對洞體進行支撐和加固
  • 解密816核工程: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兩萬人挖空大山,卻沒用上
    也許當初開展「816工程」時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永遠都不會見光的工程,它會終身被神秘色彩包圍著。2002年,「816工程」終於被解密,一時間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在幾年的醞釀與籌備之後,「816工程」於2010年成為了全球第一大人工洞體,它同時也是我國唯一被解密的核工程,其中部分區域甚至發展成旅遊項目。
  • 星辰文藝丨黃煜琨:無名英雄——淺評電影《絕密工程》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將電影《絕密工程》片尾的最後一段話摘錄於此:  什麼是故事?故事是無數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什麼是歷史?歷史是無數人走過的痕跡。  什麼是銘記?它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後那些奉命秘密回國接受絕密任務的工程兵們在戈壁中奮鬥的點點滴滴。那時的中國剛剛步入正軌,尚且處於美國等敵對國家的包圍和封鎖之中,如不增強綜合國力,研製原子彈,美國的「外科手術」便有可能在某一個時刻降落於我國的某一片土地上。於是我國開啟了絕密工程,把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之後正幫他們戰後重建的10萬將士秘密輸送回國,讓他們在戈壁上再創奇蹟。  可創造奇蹟談何容易?
  • 國內最美的城市,遊客絡繹不絕,桂林山水甲天下
    其實,我相信大家都不知道國內最美的城市,但很多遊客聽到這個城市的名字都很討厭, 此外,還有很多遊客來過這個城市, 來一次就不想再來了, 為什麼呢? 一起看看吧, 國內最美的城市,曾經遊客絡繹不絕,現在當地人「追客」的城市在哪裡?
  • 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10月16日...
    視頻由出品方提供)  星辰在線10月1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將於10月16日在湖南音樂廳舉行。  56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6年後的這一天,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在同一時間點,電影《絕密工程》向觀摩嘉賓揭秘10萬工程兵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為原子彈造窩的故事。
  • 被「吐槽」的西江千戶苗寨,為什麼遊客依然絡繹不絕呢
    儘管有很多種不一樣的聲音,這裡的遊人依然絡繹不絕,這是為什麼呢?依山傍水的吊腳樓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這裡目前依然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對於即使被吐槽,但是遊客依然絡繹不絕的原因,您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 對我國遊客拳腳相加,用中文標語針對中國遊客,如今不值得同情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國民的經濟提升,生活水平也漸漸提升。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會利用假期去一些旅遊勝地遊玩,放鬆心情、開拓視野。以前我國遊客都是以國內旅遊景點為主,但是在近幾年開始,出國旅遊已經成為熱潮,很多遊客會選擇泰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韓國等多個國家,中國遊客們的到來,帶動了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
  • 汶川大地震,我國曾求助外國衛星,如今高分衛星工程建成顯神威
    2020年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高分系列衛星中的最後一顆衛星!至此,我國高分系列衛星工程至此完美收官!!
  •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護戰(圖)
    原標題:「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護戰(圖) 鍾旖 攝   中新網重慶10月6日電 題:「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護戰   作者 鍾旖   在世界首座水下遺址博物館——重慶市涪陵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內,國慶期間遊人絡繹不絕。遊客乘著下行的電動扶梯、穿過曲折幽深的廊道,不知不覺走到長江水下40米的江心處,透過廊壁上的23個水下玻璃觀測窗,便可遠望亙古千年的「水下碑林」。
  • 以第一名考入985名校,他大學就參加"絕密任務",開創我國多個第一當選院士
    他被稱為"有故事的傳奇人物",前半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是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18歲參與我國第一顆東方紅人造地球衛星研究,後來又參與了神舟飛船、遼寧艦上的殲15戰機等高精尖項目的研究;71歲高齡掛帥創業,以企業創始人身份進軍環境科學領域,讓廚餘垃圾變成"黃金"。
  • 星星們組團參加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 紀念中國原子彈爆炸...
    56年後的今天,2020年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在同一時間點,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在湖南省音樂廳緩緩拉開帷幕,向觀摩嘉賓揭秘了10萬工程兵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為原子彈造窩的感人故事。湖南省相關部門領導及長沙市黨政部門領導、黨員幹部及專家、星辰在線等400餘人出席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