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聞大歷史:亞塞拜然跟亞美尼亞打來打去爭的啥?

2021-01-08 騰訊網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節目講的是,納卡地區沒完沒了的武裝衝突。

納卡地區在哪裡?在高加索山脈以南。高加索山脈在哪裡呢?在莫斯科以南大約兩千公裡的地方。

高加索山脈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山脈南邊有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排列在一起就像一個直角三角形,高加索山脈就是三角形的斜邊,三角形的北部頂端那個角是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在這個三角形的底端,亞塞拜然在東,亞美尼亞在西。

亞塞拜然跟亞美尼亞之間有一個地方,叫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

這個納卡地區,亞塞拜然說自古以來就是亞塞拜然的領土,可是呢,納卡地區8、90%的居民都是亞美尼亞人。

從1988年到現在,30多年來,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個國家為了爭奪納卡地區,打過來打過去。打累了就歇一歇,歇夠了又打。就這樣停停打打,打打停停,幹了30多年。

2020年9月,納卡地區爆發了自1994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武裝衝突。打了一個多月之後,兩國在11月10日接受了俄羅斯主導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軍隊撤離納卡地區,亞塞拜然收復納卡地區。

大家都以為這下子總該消停了吧?不,12月11日,納卡的槍聲又響了。

這其實是納卡地區自1988年爆發戰爭以來的常態:亞美尼亞控制了納卡地區,亞塞拜然不甘心,要打回來;亞塞拜然控制了納卡地區,亞美尼亞又不甘心,要打回來。11月10日,兩國籤訂停火協議,亞美尼亞軍隊撤離納卡地區,但是,還有為數不少的亞美尼亞年輕人,自發地留了下來。其實他們不是一般的亞美尼亞人,他們就是亞美尼亞軍人,身強體壯、戰鬥經驗豐富,大部隊撤了,他們不甘心,就留下來成立了民兵組織,在納卡地區打遊擊。

從地理位置來說,納卡地區比較應該屬於亞塞拜然,可是在納卡地區居住的,大多數又是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人當然對亞美尼亞更有歸屬感,所以他們想讓納卡地區併到亞美尼亞去。亞塞拜然自然就不樂意了,自己的領土,怎麼能夠送人呢?

雙方都不讓,怎麼辦?打。

對此,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都有人感到難過,比如亞塞拜然作家,埃裡斯裡,就呼籲兩國人民應該締結友誼,和平相處。

埃裡斯裡認為,是政客發動了戰爭,而兩國人民並不希望戰爭。

不幸的是,這只是這位作家的一廂情願,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可以這麼說,納卡衝突持續了30多年,根本原因就在於,亞美尼亞跟亞塞拜然這兩個國家之間難以妥協的深刻矛盾,已經深入到兩國人民的頭腦、骨髓、血液裡。納卡,是他們解不開的一個心結。

沒錯,表面上看,戰爭的具體決策、部署和實施,確實是政客之所為,但是政客的生長土壤就是人民,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客。

2020年納卡戰爭之後,跟亞塞拜然籤署停火協議的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如今已經被他祖國同胞罵成了「賣國賊」,說他喪權辱國。依著他們,亞美尼亞軍隊就算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全體都在納卡壯烈犧牲,也不能撤出納卡地區。您不要以為他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反正他們自己並不在納卡前線。不是的,他們中許多人很願意衝到納卡前線去,跟亞塞拜然人拼一個你死我活。

所以,悲觀的看法是,這兩個國家,除非有一國能將另一國打趴下,完全徵服,否則兩國的矛盾衝突就會一直存在下去,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確實,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都有一些人希望兩國和平相處,不要打仗。但是,更多的人不以為然,他們都堅持己見,相信納卡地區屬於自己的國家。亞美尼亞人相信納卡是亞美尼亞的納卡,亞塞拜然人相信納卡是亞塞拜然的納卡,兩國人民都有一種不拿回來誓不罷休的氣概和決心。所以,2020年11月亞美尼亞軍隊撤出納卡地區之後,很多亞美尼亞人寧死也不肯離開。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們要在自己的家園納卡地區繼續戰鬥,就算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他們都不會放棄。

1988年納卡地區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30多年來這個地區被銘記的是民族仇恨,這個仇恨怕是會被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這裡失去了安居樂業,更不用說追求美好的生活。這裡的居民,不論是佔多數的亞美尼亞人還是佔少數的亞塞拜然人,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從戰火中逃命,然後在戰火的間歇裡求生存。

這真是,戰地生民百遺幾,念之誰人不斷腸。

(鳳凰衛視資訊臺《大新聞大歷史》節目,周日晚上19:15首播。)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總在打仗?
    這幾天,各大網絡平臺都被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刷屏,這次衝突的爭議在納卡地區,已經導致包括平民在內的數百人死亡。當地時間10月12時,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達成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但在停火協議生效幾分鐘後,亞美尼亞國防部稱亞塞拜然對納卡地區發動了空襲,兩國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打仗?
    對兩個國家的印象就是很小,小到他倆加起來還沒有遼寧省大,再有就是多山地,有海有湖,百姓熱情對我這個外來人永遠充滿了好奇,好奇中又透著一絲距離感。老掉渣的拉達汽車遍地跑,國內經濟一般般,甚至有點破敗,就像當時的天氣一樣......但亞塞拜然的整體感覺要比亞美尼亞好很多,首都巴庫高樓林立,裏海沿岸生機勃勃,但兩個國家有個共同點就是:一頭濃密長發的美女還挺多的。
  • 亞洲各國地形圖-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高原最高峰,是大阿勒山,海拔約5165米。阿勒山被視作聖山,它出現在亞美尼亞的國徽上,是亞美尼亞的象徵。但不幸的是,大阿勒山如今在土耳其境內,距亞美尼亞邊境線約32公裡。如今亞美尼亞最高峰是阿拉加茨山,海拔約4090米,矮了一千多米,氣勢上也低了不少。
  • 100年後重返高加索:土耳其為何要幫亞塞拜然打亞美尼亞?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亞塞拜然在本輪衝突中能夠擊敗亞美尼亞、奪取納卡地區的真正原因,是獲得了土耳其的強力支持,在10日的勝利閱兵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站在一起檢閱軍隊,土耳其方陣出現的時候更是獲得了熱烈歡呼,亞塞拜然人對土耳其軍人給予了兄弟般的待遇,強調兩國都屬於突厥後裔,已經成為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政治正確。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是死敵?其實從基因上兩族很接近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糾紛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傳統上亞美尼亞的疆域在當代的高加索和土耳其東北部。阿特羅巴特斯是米底亞的總督(satrap),統治了阿特羅帕特尼(今伊朗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地區歷史上曾有許多民族來此居住,包括米底人、斯基泰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古希臘人、羅馬人、可薩人、阿拉伯人、烏古斯人、塞爾柱人、蒙古人與俄羅斯人。古亞塞拜然人使用古亞塞拜然語,它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分支。 在公元11世紀,隨著塞爾柱帝國的入侵,烏古斯突厥人部族開始穿過伊朗高原達到高加索和安納託利亞地區。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暫停衝突,為什麼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爆發衝突的根源是什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有過哪些歷史恩怨?高加索地區的國際博弈為何如此複雜?為何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文明的地圖》,略有刪減。
  • 亞塞拜然部隊進入亞美尼亞最大的金礦
    11月26日,亞塞拜然部隊進入位於亞美尼亞格加爾庫尼克省的索特克金礦,該金礦就在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爭議地區的邊界上。該金礦的儲量估計超過130噸。經營該礦的GEOPROMINING GOLD公司是亞美尼亞最大的納稅人和僱主之一。據亞美尼亞消息來源稱,該公司在2020年1月至9月期間向亞美尼亞預算支付了3 400萬美元。
  • 亞塞拜然:為亞美尼亞提供更多時間撤離納卡地區
    原標題:亞塞拜然:為亞美尼亞提供更多時間撤離納卡地區△克爾巴賈爾到亞美尼亞道路出現擁堵(源自社交網絡)當地時間15日,亞塞拜然總統助理哈吉耶夫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阿方出於人道主義,同意為亞美尼亞軍隊和平民提供更多時間從納卡地區的克爾巴賈爾撤離。
  • 繼亞美尼亞蘇-25攻擊機遭擊落後,亞塞拜然的一架同型機在納卡上空...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2日報導稱,亞美尼亞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斯捷潘尼揚發布最新聲明稱,位於納卡地區的防空部隊擊落了一架隸屬於亞塞拜然空軍的蘇-25攻擊機。另據俄羅斯塔斯社於9月29日晚間發布的消息,亞美尼亞國防部當日發布聲明稱,本國空軍的一架蘇-25攻擊機被土耳其F-16戰鬥機擊落,機上飛行員陣亡。
  • 猛攻戰略大動脈,亞塞拜然「打蛇七寸」,亞美尼亞在緊急襲擊中暴露...
    越南國土報2020年11月5日發布報導說:俄媒稱,亞塞拜然希望通過控制Berdzor(Lachin)-Shusha(Shushi)之間的高速公路,完全切斷亞美尼亞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之間的交通大動脈,這是個致命軟肋,哪怕一點被佔領,也將阻斷運輸線,可謂「打蛇打七寸」。
  • 亞美尼亞終於自食苦果,俄方表態耐人尋味,帕希尼揚的立場是關鍵
    納卡衝突自爆發以來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雖然國際社會一直在從中調解,希望能換來地區的和平,目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已經籤署了三次停火協議,不過依然收效甚微,衝突雙方在其它國家的"幫助"下依舊打得不可開交,據悉,亞塞拜然已經出動固定翼戰鬥機對納卡地區的村莊進行轟炸,這說明戰爭已經進行到一個新的高度了,因為阿方和亞方都是小國,出動像固定翼戰鬥機這種壓箱底的裝備說明阿方的態度依舊強硬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國情況的書面...
    當前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國情況的書面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應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國國民議會的邀請喬治亞格中友好議員小組及亞塞拜然議會對華聯繫工作小組與代表團舉行了座談;三國的副議長分別出面參加會見會談或陪同參觀訪問。代表團參觀了一些工廠、博物館和史達林的故鄉喬治亞的哥裡市;在格、阿兩國還訪問了兩戶普通市民家庭;看望了我駐三國使館工作人員;王副委員長分別接受了三國主要新聞機構的書面和現場的多次採訪;三國的電視等新聞媒介做了許多詳實的報導。
  • 普京強硬斡旋,亞美尼亞籤下不平等條約,亞塞拜然:我們逼他籤的
    據今日俄羅斯新聞網站11月9日報導,俄羅斯當地時間11月10日00:00起,納卡完全停火,這預示著持續了一個半月的亞阿戰爭結束了。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3停3戰後,俄總統普京斡旋籤署了這一協議,結束了在納卡地區的衝突。
  • 亞塞拜然這種戰法造成亞美尼亞軍隊大規模傷亡
    回顧近一段時間戰場局勢,在雙方空軍實力均比較弱小的情況下,亞塞拜然軍隊最大限度地發揮無人機的攻擊、偵察功能,給亞美尼亞軍隊造成大量傷亡。 納卡衝突中,防空能力較差的亞美尼亞軍隊很難偵測和擊落亞塞拜然空軍的無人機,這就給了阿方無人機發動精準打擊絕好的機會。
  • 從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到百年世仇
    尤其是被夾在中間的亞美尼亞,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悲慘國生。 亞美利亞在歷史上先後被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所一一徵服。 在長達幾個世紀的俄土戰爭中,俄羅斯越打越強,成為跨越歐亞的全球性大帝國,奧斯曼越打越弱,成為了西亞病夫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
    27日凌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使用火炮、坦克等重武器越過實控線向對方開火,導致緊張局勢升級。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新華社發(巴巴耶夫攝)  這是9月29日在亞塞拜然臨近納卡邊境的塔塔爾地區拍攝的在衝突中受損的房屋。
  • 圖說: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戰爭 蘇聯加盟共和國唯一的種族衝突
    在戰爭的頭幾個月裡,亞塞拜然空軍掌握了卡拉巴赫的制空權,但是亞美尼亞人擁有非常全面的防空系統,包括「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和各種防空飛彈。在亞美尼亞的幫助下,卡拉巴赫的民兵武裝對亞塞拜然空軍進行打擊。1992年4月11日,第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5月15日,第二架米-24被擊落。圖為亞塞拜然空軍的蘇-25攻擊機掛載的航空炸彈。
  • 亞塞拜然突襲亞美尼亞,找回強大感覺
    迄今為止,亞美尼亞拒絕使用「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亞塞拜然也沒有使用過高精度的超級遠程多管發射火箭系統「波羅乃茲」。 炮彈落在亞美尼亞的前線城市。俄羅斯專家維克託·穆拉霍夫斯基認為:「亞塞拜然使用以色列』羅拉『彈道飛彈可能會對人道主義局勢造成負面影響。」 「在人口稠密的地區使用如此強大的彈藥是非常危險的。這種以色列彈道飛彈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半噸彈頭的飛彈。」據報導稱,亞塞拜然用以色列『羅拉』戰術彈道飛彈被用來摧毀連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和亞美尼亞土著領土的橋梁。
  • 亞美尼亞稱擊落亞塞拜然蘇25強擊機,阿軍矢口否認
    而此前針對亞美尼亞指控土耳其F-16戰鬥機擊落一架亞美尼亞蘇-25強擊機,亞塞拜然方面的回應則是稱亞美尼亞飛機自己撞山。 亞美尼亞國防部同時表示,他們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東南部的阿爾薩克地區東北部擊落了一架亞塞拜然蘇-25強擊機,並稱這是其擊落的第18架亞塞拜然軍機。 但是,由於亞美尼亞方面沒有給出蘇-25強擊機墜毀的殘骸照片,因此這件事情遭到了亞塞拜然方面的矢口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