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biobabble公眾號(點文字會跳轉到有意思的帖子上,全體學霸都關注了Y叔哦~)
點本文左下方的閱讀原文,學習Y叔分類整理好的科研系統知識筆記。
童鞋們,敲黑板劃重點啦,上圖請對號入坐,沒錯,說的就是你!這個網癮的騷年!
Scientific Report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19904-y。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better characterize the addictive potential of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using WeChat as an example, by examin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tendencies towards WeChat addiction and brain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fronto-striatal-limbic brain regions.
講的是我們對「微信」上癮了,還特麼改變了大腦!
Moreover, a higher frequency of the paying fun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nucleus accumbens volumes.
當然還有one more thing,我們可能用微信花掉太多錢或者搶太多紅包了,伏隔核體積已經變小,
伏隔核(拉丁語:nucleus accumbens,簡寫記號:NAcc)也被稱為依伏神經核,是一組波紋體中的神經元。在大腦的獎賞、快樂、笑、成癮、侵犯、恐懼及安慰劑效果等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來自維基百科的解釋
The smartphone is a relatively new technical achievement and research has only recently begun to evaluate its addictive potential.
作者做這項研究的出發點是因為用手機越來越多了,很有可能是新的鴉片哦。真的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總有一款鴉片屬於你。這次竟然不寫遊戲,現在有多少誘導小孩遊戲社交、充錢的遊戲!你們竟然不寫了!想當年最牛逼的盛大網絡,就是因為陳天橋不想背負販賣精神鴉片的名聲,強行轉行了。
Mounting 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alcohol and nicotine addiction demonstrates similar associations between lower gray matter volume of the NAc and higher levels of addictive symptoms.
它的功效與酒精尼古丁類似哦!怪不得我最近總是莫名其妙地需要刷手機來放飛自己,總是靠一點手機的麻醉才能夠睡去!
這個研究的結果就是有些association,如果我們看冰淇淋銷量和鯊魚攻擊人的次數之間的相關性,必定很強,因為夏天吃冰淇淋多了,而衝浪的人也多,然而兩者其實沒有任何關係。拋開科學性不說,手機做為新的網絡設備,新一輪的網癮又出現了,然而事實上「網癮」這個詞已經淡出大眾視野很久了,在全民網癮的情況下,以為這個詞已經死掉了,沒想到死灰還是復燃了!
是誰的網癮?是的,是你的網癮!做為「資深」的80後,我必須說,這是「網癮」這個詞,只屬於80後,是80後所獨有的標籤,步入中年的80後,依然沒能甩掉這個標籤。70後沒有網癮,他們青春期能染上網癮的,是富貴病,人數太少,70後的鴉片是武俠小說。而80後的青春期,是中國治療網癮的黃金時代,以楊永信、陶宏開和陶然為代表的中國網癮產業三駕馬車,代表了暴力、教育和藥物三個流派。不管你有沒有網癮,需不需要治療,在如火如荼的時代下,80後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這個標籤的強大力量。90後的成長期,正好碰上了雷電法王楊永信被暴光的時候,「網癮」這個詞開始淡出,受影響的90後沒有80後多,起碼是沒有了標籤化。所以說「網癮」是80後專屬的網癮。
如果是大家庭吃飯,有長輩在,有小孩子,80後的我們一般還是比較克制的,畢竟有長輩嘛,而且老的小的,你都要照看一下吧,然而你會發現,老人家們都在玩手機,小孩也不正經吃飯,要纏著你要手機。我想80後的內心中肯定會有一絲絲的想法浮動在腦海裡,尼瑪到底誰有網癮!現在的小孩比起當年的自己,可厲害多了,然而他們是天生的網絡公民,你當年卻是網癮少年。而指責80後「玩物喪志」的一波人,又老年網癮了!我想就是雷電法王楊教授本人,可能也網癮了,或許他兒子該抓他去治治頸椎。
80後從出生就是「溫室裡的花朵」、「垮掉的一代」,直到他們二十幾歲工作了,這個標籤依然在,工作浮躁、頻繁跳槽、貪圖享受,有太多的標籤屬於80後的你和我。然而我們是剛一就業就被延遲退休,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頂著最惡劣的就業環境,被現實壓到跪著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代人。在工作壓力和垃圾食品的作用下,80後的小肚腩已經很歡騰,長勢喜人,舊標籤還在,新標籤已來,已然開始了「油膩中年」的階段,然而我想說的是購買力和猥瑣程度沒有和肚腩呈正相關的情況下,還配不上「油膩中年」這四個字,比如說我,猥瑣與肚腩與日俱增,但購買力沒上來!沒錯,我在社會上混了十幾年,歸來仍是少年一般的購買力。「願你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我想它的本意必須是惡毒的!
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