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年終績效8塊錢?成都某高校多名老師拉橫幅喊不公,學生:心酸

2021-01-09 育學筆談

一所大學的地位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這所大學裡有沒有大師,有大師學校才有實力和內涵,如果只是校園大,人數多,那也只是一個空殼子,根本就承擔不了「一流」學科建設,最終也就只能成為一個學歷的製造工廠。

但是一所大學如何留住大師?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待遇,但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公平,因為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大學教授們的待遇,實際上也就最近這些年提高了,但大家仍然不離不棄,原因是因為有公平的尺子在維護著大家,實際上這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優劣的範疇。

據天目新聞報導,12月29日,四川成都某高校門口發生了一幕讓人心酸的場景。該校數10名教授和老師拉著橫幅在高呼「績效不公,還我績效」。

其中有一名教授直言,自己辛苦了一年,但是績效帳單明細上,自己最終拿到的績效工資只有8塊錢。還有部分年輕教師根本就沒有拿到績效工資,甚至還存在倒扣的現象。

但是行政的工資普遍比教學崗的老師工資要高,比如行政崗的10級辦事員,他們的年終績效工資比4級教授的年終績效工資還要多1萬多元,這是讓大家沒法接受的現實。

老師拉橫幅為績效維權,也引來了很多學生的駐足和圍觀,有學生說看到了自己熟悉的老師,他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學生都非常佩服和羨慕,甚至很多人都想成為老師那樣的學術大咖,但沒想到現在老師卻站在寒風中為績效工資公平呼喊,讓人有流淚的感覺,太心酸了!

是啊,一位大學教授能夠堅持到現在,這一生為教學和科研付出了多少努力,又坐了多少冷板凳,站在臺前是一位侃侃而談的教授,但是回到家卻同樣要面對柴米油鹽,如果待遇不能保障,績效工資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他們當然要站出來發聲。

不過也有知情人透露,這次績效工資的發放之所以出現這種異常現象,主要是因為提前扣了兩年的養老保險費,有的老師被扣了2萬多,另外2020年學校進行了課時費改革,將課時費調整為績效工資發放。

但我卻不明白正常的在崗職工為什麼要提前繳納保險費,據了解學校目前已經做出回應,同意接受第三方來評估學校的績效分配方案,如果真的存在不公平現象,在下一年度將會補足不公平的缺口。

教師的工資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在外人看來,教師工資一直都在漲,但教師隊伍本身認為教師工資增長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而教師工資爭議最大的來源還是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不公平。

在很多學校績效工資的分配方案中,行政績效工資普遍比教學崗的老師要高,而且還高很多,校長副校長就不說了,就連一個普通的辦事員或者秘書都要比一線教師要高,從而佔據了更多的績效工資份額,導致一線教師績效工資整體下降。

其實我覺得各個學校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不僅僅要公示,還要讓老師參與決策過程,讓大家充分討論,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這樣出來的方案才能贏得更多人的認同。

每年年末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關於績效工資的和諧現象,這既要學校提升老師的待遇,又要學校確保績效工資發放的公平性,同時還要做好老師的思想溝通工作,多一點人文關懷,少一點冷冰冰的態度,這樣大家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教書育人。

行政崗績效工資比教學崗績效工資高,合理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某高校教授年終績效僅8元,這也太低了點吧?
    剛看到一則文章,如下所示:一所高校在2021年新年之際,眾教師因為年終績效問題,而提出異議。據文章所說,知情人透露,該校績效制度是「重行政輕科研」等,有些行政崗位的員工拿到的薪酬,要比在科研教育崗位的教授高很多。
  • 高校教師996:「青椒」們的績效困境
    在一次評審中,有教授直截了當地說:「你寫的東西對學校的GDP沒用。」不止一次,焦慮讓王瓊夜不能寐。受困擾的不止她一個,王瓊觀察身邊的高校老師:「失眠的、焦慮的、一見面就相互嘆氣的,還是蠻普遍的現象。」她的一個朋友在某「985」學校任職,前段時間該校領導提醒導師要給學生減壓,有部分導師回應:「給學生壓力,學生跳樓;不給學生壓力,青年教師跳樓。」
  • 北京高校「職稱擁堵」:30名副教授爭1個教授名額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職稱擁堵」嚴峻               從過去的「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講師晉升副高都十分困難」,高校青年教師人才梯隊建設正面臨嚴峻的「職稱擁堵」問題。               清華大學某院系副教授王老師今年39歲,2010年評上副教授。
  • 廈某高校100多名學生HIV檢測結果呈陽性?這是謠言!
    原標題:為博關注 一女子造謠「廈門某高校100多名學生HIV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10月8日,集美警方查處一起編造「廈門某高校100多名學生HIV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網絡謠言案,對違法人員王某佳依法給予行政拘留處罰。
  • 非升即走,大學也在996,高校青年教師的績效困境
    她的一個朋友在某「985」學校任職,前段時間該校領導提醒導師要給學生減壓,有部分導師回應:「給學生壓力,學生跳樓;不給學生壓力,青年教師跳樓。」「就現在這個考核環境,不靠研究生出論文,還能有啥更好的辦法?」 進高校當老師對於當年的王瓊來說,是個不需要過多考慮的選擇。12年前,她去海外讀博士,覺得做研究是一份可以讓人沉下心來的工作,靠本事吃飯,相對自主。
  • 校園|高校用「甲骨文橫幅」迎新,學生:看不懂但……
    導讀9月8日,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的校園裡掛滿了用甲骨文書寫的迎新橫幅。新生表示:雖然看不懂寫的是什麼,但是很有趣!「我家小孩,我會擔待@小萌新。」「水果小香蕉不如你,櫻花缽仔糕也不如你。」……9月8日是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新生報到的日子,校園裡掛滿了迎新橫幅。與其他學校的迎新橫幅不同的是,這裡所有的橫幅內容都採用甲骨文形式,吸引了不少師生駐足觀看。圖為「甲骨文橫幅」。
  • 事業單位年終績效獎什麼時候發?全額事業編可以拿到公務員待遇?
    事業單位績效獎各地政策不一,沒有辦法具體比較。小公只能說本地的情況。我們這裡事業編的年終績效是這樣發的。全額撥款事業編年終有兩筆績效收入,一筆是個人扣除的30%績效再分配,按照個人考核情況結合本人職稱、職務與職級計算係數,按係數發放。
  • 薛丁格的貓、氦氖雷射632.8nm……這些迎新橫幅你懂嗎
    新生到來的標配,一定是校園裡漫天的橫幅。每年的開學季,校園裡不上演一出「橫幅大戰」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於是,學長學姐們挖空心思想出的橫幅標語,總能令人眼前一亮。2016年憑藉「洪荒之力」上頭條的南京大學,2017年的迎新橫幅再度「高能」,最近又在網上掀起了一股曬橫幅熱潮。高智商!
  • 超暖高校橫幅刷屏!還有杭州一粗心爸爸把娃送錯學校
    早上8點半多,綠城育華小學的老師在校門附近的草地上發現一個小男孩。一年級的老師們說,全部孩子都提前家訪過了,但對這個孩子一點印象都沒啊。孩子無法說出學校名字和家長電話,老師們猜測可能是隔了條馬路的那所學校的。
  • 整裝待發 從心出發|瑤珍年終績效會議圓滿落幕!
    沒有春天的絢麗輝煌,沒有夏天的豪爽澎湃,沒有秋天的明媚妖豔,但它最能感受溫暖與體現堅強意志,在這個冬季,我們迎來了本年度最後一次,瑤珍績效管理工作會議!年終績效管理工作會議12月09日,瑤珍公司召開2020年度年終績效管理工作會議。
  • 開學季最暖高校橫幅來襲,學生:戳中我的小心臟
    一晃,不少大學生離開校園快八個月了,如今,終於等到可以返校的時候,不少高校用暖心橫幅標語歡迎學生回家。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這次回來,我想你陪我久一點」↓↓↓學校將想說的話製成橫幅掛在校內,所到之處掛滿對學生的思念。看到學校給學生的「表白」,同學們表示很感動:「每一句標語都戳中了我的小心臟」,「竟然想哭,好想念吉珠」,「第一次這麼期待開學」。
  • 常某打老師案即將開庭,如果你是常某,遇到老師會怎麼做?
    這件事情當時我也是從媒體上了解了事件的始末,作為一名老師,深為張老師的遭遇感到不值,感到憤憤不平。不知道當年常某上學時,張老師是否確事對他有不公平待遇,僅憑一面之詞不足以說明問題。常某有可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整個事情,而有失偏頗。退一步講,即使這位老師確有常某所說的總是故意和他過不去,曾經經常教訓他,對他比較「狠」 ,等等行為,我想一定也是其原因的。身為一名老師,我很了解老師對學生的感情,老師絕對不會平白無故去找一個學生的岔,除非是這名學生本身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夠努力,上課小動作不斷,老師才會特別關注這個學生,並對該學生比較嚴厲。
  • 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當教授 不使喚學生幹私事迄今已培養出26名教授弟子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陽教授是太陽能電池行業聞名遐邇的「學術大牛」。他告訴新華社記者,在他看來,當教授最重要的不是做科研,「是想教書,喜歡帶學生,喜歡教學生,心裡有學生」。心裡有學生,指的是學生利益和前途;教授對學生好,是在教學和研究領域。楊陽教授說,美國師生關係比較公私分明,是一種職業關係。老師應儘量避免幹涉學生個人生活。「學生是學生,不是勞力」,這在師生關係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美國科研領域有句話:「老師給你工作,你替他工作。」
  • 長沙最強師資學校開學,每班8名學生配4名老師
    80多平米的教室,有休息區、洗手池、衛生間和淋浴間,一個班只有8名學生,配備了3名教師、1名生活老師。這樣的師生配比在長沙可是名正言順的第一名。讓人羨慕的這所最強師資學校可不是貴族學校,是長沙市新增的一所公辦學校——長沙培智特殊教育學校,9月9日,她迎來了首屆100名新生。
  • 23年管理服務2932名學生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獲評「最美高校輔導員」
    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 「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他們展現了當代高校輔導員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鬥的良好風貌,來自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的簡敏教授獲「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為全國10名獲此殊榮的高校輔導員之一。為什麼她能成為「最美高校輔導員」?
  • 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怎麼樣: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原標題: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師,教書育人;生,尊師重道。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
  • 山東大學數學教授張天德:被稱為「行走的題庫」,學生還喊他「德爺」
    張天德教授與獲得2019年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一等獎的劉奔同學合影在數學競賽的舞臺上,「彎道超車」截至2019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的舞臺上,山東大學先後有六千多名學生參賽,49人在決賽中獲獎,一等獎獲獎人數多次進入全國高校前三名。
  • 什麼拉大了高校間老師薪資差距
    原標題:什麼拉大了高校間老師薪資差距   近年,隨著新管理主義和學術資本主義在高校組織管理制度中的滲透,高校經費籌措的外部市場依賴度的提升,高校教師薪資越來越受制於院校或學科所處的外部資源市場和內部組織績效。其結果導致學術薪資的增速不僅滯後於通貨膨脹的速度,也無法與同等學歷要求的職業相比。除少數頂尖教授,世界各國多數高校教師的薪資收入和工作條件陷入惡化。
  • 5所高校7名教授套取科研經費2千餘萬 親戚當會計吃住行全報銷
    2014年10月17日訊,近日,科學技術部黨組通報,來自5所高校的7名教授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科研經費腐敗刺眼地出現在公眾眼前。張強(化名)是一名研三的學生,在這間實驗室中,他已經工作了兩年多時間。教授套取項目資金的新聞,熱度並未只在實驗室中維持多久便無人提及。在他們眼中,項目經費就像一臺提款機,可以負擔他們為導師打工的工資,也可以負擔導師的日常生活開支。教授在申請項目中也形成了他們自己的朋友圈,在彼此的支持中,共同瓜分了科研經費這塊蛋糕。看似純粹的科研項目,已然成為一個圈內人自己的江湖。
  • 最暖開學橫幅:你回來了,就是校園裡最美的風景
    如今,終於等到可以返校的時候,學校將想說的話製成橫幅掛在校內,所到之處掛滿對學生的歡迎,暖到心裡!橫幅有催淚的,也有「扎心」的。早在4月7日,在合肥一中校園內,輕鬆詼諧的花式開學標語在大屏幕播放迎接同學們返校。網友:家長看了想笑,同學看了想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