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的地位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這所大學裡有沒有大師,有大師學校才有實力和內涵,如果只是校園大,人數多,那也只是一個空殼子,根本就承擔不了「一流」學科建設,最終也就只能成為一個學歷的製造工廠。
但是一所大學如何留住大師?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待遇,但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公平,因為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大學教授們的待遇,實際上也就最近這些年提高了,但大家仍然不離不棄,原因是因為有公平的尺子在維護著大家,實際上這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優劣的範疇。
據天目新聞報導,12月29日,四川成都某高校門口發生了一幕讓人心酸的場景。該校數10名教授和老師拉著橫幅在高呼「績效不公,還我績效」。
其中有一名教授直言,自己辛苦了一年,但是績效帳單明細上,自己最終拿到的績效工資只有8塊錢。還有部分年輕教師根本就沒有拿到績效工資,甚至還存在倒扣的現象。
但是行政的工資普遍比教學崗的老師工資要高,比如行政崗的10級辦事員,他們的年終績效工資比4級教授的年終績效工資還要多1萬多元,這是讓大家沒法接受的現實。
老師拉橫幅為績效維權,也引來了很多學生的駐足和圍觀,有學生說看到了自己熟悉的老師,他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學生都非常佩服和羨慕,甚至很多人都想成為老師那樣的學術大咖,但沒想到現在老師卻站在寒風中為績效工資公平呼喊,讓人有流淚的感覺,太心酸了!
是啊,一位大學教授能夠堅持到現在,這一生為教學和科研付出了多少努力,又坐了多少冷板凳,站在臺前是一位侃侃而談的教授,但是回到家卻同樣要面對柴米油鹽,如果待遇不能保障,績效工資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他們當然要站出來發聲。
不過也有知情人透露,這次績效工資的發放之所以出現這種異常現象,主要是因為提前扣了兩年的養老保險費,有的老師被扣了2萬多,另外2020年學校進行了課時費改革,將課時費調整為績效工資發放。
但我卻不明白正常的在崗職工為什麼要提前繳納保險費,據了解學校目前已經做出回應,同意接受第三方來評估學校的績效分配方案,如果真的存在不公平現象,在下一年度將會補足不公平的缺口。
教師的工資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在外人看來,教師工資一直都在漲,但教師隊伍本身認為教師工資增長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而教師工資爭議最大的來源還是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不公平。
在很多學校績效工資的分配方案中,行政績效工資普遍比教學崗的老師要高,而且還高很多,校長副校長就不說了,就連一個普通的辦事員或者秘書都要比一線教師要高,從而佔據了更多的績效工資份額,導致一線教師績效工資整體下降。
其實我覺得各個學校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不僅僅要公示,還要讓老師參與決策過程,讓大家充分討論,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這樣出來的方案才能贏得更多人的認同。
每年年末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關於績效工資的和諧現象,這既要學校提升老師的待遇,又要學校確保績效工資發放的公平性,同時還要做好老師的思想溝通工作,多一點人文關懷,少一點冷冰冰的態度,這樣大家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教書育人。
行政崗績效工資比教學崗績效工資高,合理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