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十集《關隴》,講述胡漢融治縱橫百年的關隴集團

2020-12-23 海峽網

《中國》第十集《關隴》,講述了關隴集團在西魏丞相宇文泰帶領下,深刻融匯多民族的血脈和文化,並由蘇綽相助連接起周禮的思想制度源流,由此振興西魏王朝的故事。關隴集團縱橫百年,此後衍生出四朝,為中國歷史的再度輝煌做好了準備。

12月22日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十集《關隴》,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手握實權,砥礪改革

時任北魏夏州刺史的宇文泰,在關西大行臺賀拔嶽遇刺身亡後,臨危受命,接任領導權。公元534年末,高歡與北魏孝武帝決裂,自立新帝,建立東魏。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意外身亡後,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孫稱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一統北方的北魏政權終結後,中國呈現出南梁、東魏、西魏三朝鼎力的新格局。身居丞相之位的宇文泰,成為了西魏的實際掌權者。

綜合實力最為弱小的西魏,面臨極其嚴峻的形勢,東魏的屢次來犯,讓屢佔下風的西魏元氣大傷。在嚴酷的外部環境下,以宇文泰為核心的武川鮮卑人,和關隴地區的漢人精英豪強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極具戰鬥力的地域性政治力量——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宇文泰砥礪革新的態度,也讓關隴一代漢人世家中的優秀子弟響應號召,為國效力。而蘇綽也在堂兄的推薦下走入官場,擔任行臺郎中。

推行新制,消除隔閡

剛進官場的蘇綽並沒有引起高層統治者的注意,但他安之若素,盡職盡責。他提出「朱出墨入」的記帳程式,令財務收支變得一目了然;他改進的政府機關的行文方式,被歷朝歷代傳承。熟讀典籍且擅長推理分析的蘇綽,經常被西魏各官署請教疑難之事,他也在為尚書右僕射排憂解難後,得到了宇文泰的讚賞,被提拔為著作佐郎。

為了緊握軍權,處理民族關係,宇文泰推出了八柱國和府兵制度。通過環環相扣的頂層設計,精銳武裝部隊都控制在宇文泰手中。宇文泰採取鮮卑人與漢人混合編組來保持軍隊平衡,讓他們共同徵戰,鼓勵他們相互聯姻。為了避免姓氏差異導致的不和,宇文泰還給軍中統兵賜鮮卑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留下的胡漢融合的火種,再次被宇文泰點燃,民族隔閡、地域界限,都逐漸消融無形。

攜手變革,安內攘外

西魏在宇文泰的治理下,出現了胡漢融合、勠力同心的盎然生機。宇文泰深知漢化才是不可阻擋的主流,為了變革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令西魏更加強大,宇文泰和蘇綽也有了第一次正面的相遇。

以《周禮》為核心的禮制文化系統,成為了西魏立國的文化根本。在時任大行臺左丞蘇綽的論證支持下,宇文泰撤銷原來三省並立的組織,仿《周禮》建六官;朝儀、車服器用等方面,也多依照古禮改革。以儒家學說為根本的《六條詔書》,使政令清明;依據先秦典籍《尚書》格式的誥文,讓官員敢於擔當。西魏政權,依託蘇綽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蘊,穿上了一件正統的周禮外衣,西魏朝野,氣象日新。

戰爭是南北朝時期無法迴避的主題,東、西魏的邙山大戰令宇文泰元氣大傷,但有了蘇綽作為宇文泰堅如磐石的後方,他依舊充滿信心。公元546年,東西魏之間最大的一場戰役中,西魏扭轉劣勢,開啟影響中國未來格局的新力量。關隴集團控制下的西魏,把控著關中的戰略要地,控制了富庶的蜀地,俯視天下,進退自如。可蘇綽,卻因積勞成疾而離世。而宇文泰也在公元556年的北巡中患病去世。丞相宇文泰實際執掌西魏江山的21年,是他努力推動胡漢融合,變革強國的全部時間與空間。

宇文泰和蘇綽,在他們有限的生命中,用盡全力去夢想,去改變,去相信、依託,奮力一搏。在歲月的年輪上,起自西魏、終於初唐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刻下了無法抹去的印記。他們身上胡漢雜糅的特點,造就了之後隋、唐兩朝兼容並包、放大恢宏的格局。剛健進取、血性擔當和樸素的儒學傳統,在關隴得到融匯和弘揚。五胡和漢族間的界限,隨著時間推移變得模糊。多民族的大融合,為中國注入了新的強勁活力。

紀錄片《中國》第十一集《基業》將於12月23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講述南北朝融合統一後,中國歷史迎來又一段華彩,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關隴集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關隴集團是後來學者們提出的一個說法,將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門閥軍事勢力。因歷史學家陳寅恪表述的「關隴集團」而成名。
  • 李唐王朝趣談,關隴集團、山東集團與士子集團興衰
    唐初,李唐政權不穩固,延續並發展了西魏北周時期宇文泰創始的關隴集團。李唐皇室起源於關隴集團,唐初也極力發展關隴集團,也就是胡漢文武統治集團愈加完善並達到了鼎盛的局面。但到武后時期,由於關隴集團反對周武政權,遭到了強勢打壓,而後來形成的山東集團雖然在勢力清洗中免於放逐,仍不能得到武后信任,進士逐步取代了關隴、山東集團成為政治中心。胡漢文武合一統治集團開始走向衰落,而到了唐玄宗時期,放棄了任用番將制度,而是朝廷啟用,唐代胡漢文武合一的統治集團難以為繼。
  • 山東VS關隴,唐前期兩大政治集團哪個勢力更大?
    隨著北魏的分裂,宇文泰為了對抗高歡,不得不極力拉攏六鎮軍事集團和當地士族以獲得他們支持,在軍政大權上也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地位。因此,原來的北魏六鎮逐漸演化為胡漢雜糅的關隴集團,「 溪月明關隴,戎雲聚塞垣」,並形成了著名的八柱國——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獨孤信等。
  • 離散輾轉終遇水化龍:中國歷史最強造王者「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
    關隴貴族集團是指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門閥勢力,他們世代通婚,位居高位,形成了關係緊密的利益集團。陳寅恪先生最早提出「關隴貴族集團」的概念,即,「融冶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也就是說關隴貴族集團有兩個特徵:1.集團由漢族、鮮卑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而成。
  • 紀錄片《西泠印社》從孤山出發講述百年傳奇
    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於11月18日起,每周三周四浙江衛視兩集連播。紀錄片《西泠印社》的攝製團隊試圖以這樣一個藝術社團作為中國文化的優質樣本,對其百年命運進行深入解讀,將其與國學傳承、文化自信連接起來進行思考。
  • 在古代,為什麼會有「山東不反中國不亂」這一說法呢?
    在隋末,天下一共有三大世族勢力,一是「衣冠南渡」之後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江南華族」,二是位於黃河中下遊的「山東士族」,三是崛起於北朝時期的「關隴集團」。其中「關隴集團」無月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講過,這是一個持續四朝的政治集團,隋唐兩朝也皆出於「關隴貴族」。
  • 百集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文化工程在京啟動
    文化部部長蔡武致辭  2014年3月28日,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民生銀行共同主辦,銀谷藝術館、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新聞發布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
  • 央視攜手藝研院打造百集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
    ,記述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將推出第二部——《潘天壽》《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於今年下半年播出。由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中國藝術研究院、銀谷藝術館聯合拍攝的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分為美術家篇、書法家篇、文學家篇、戲劇家篇、音樂家篇,全面反映40位有代表性的大師巨匠。第一部(《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於2012年11月在北京衛視首播後,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
  • 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明起開播,梳理百年中國...
    紀錄片《山河無恙》海報。 本報訊(記者張禎希)應對各種流行病,我國都曾做出過哪些努力取得過什麼樣的經驗?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將於明天起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帶觀眾探尋我國防疫的歷程。《山河無恙》紀錄片共分五集,每周更新一集,從重大公共衛生防疫事件入手,通過權威專家解讀、親歷者傾情講述,結合國內外一手歷史資料,梳理百年中國防疫史。《山河無恙》由優酷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出品,策劃從今年大年初三開始。為了拍好這部紀錄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單位都給予紀錄片很大支持,協助團隊聯繫專家和親歷者。
  • 40位大師走進紀錄片《百年巨匠》
    據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從中國藝術研究院獲悉,記述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將推出第二部——《潘天壽》《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並於今年下半年播出。
  • 跟著以下六部「非主流」紀錄片,走進不一樣的美麗中國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上下五千年的悠長歷史?是藏在巷角的地域小吃,還是日新月異的社會面貌?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生長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就讓我們跟隨以下六部紀錄片,一起走進魅力中國,感受祖國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和社會發展,認識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 三集紀錄片《英雄如山》 清明節央視開播
    《英雄如山》是一部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廣播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東方良友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紀錄片。作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的作品,《英雄如山》旨在信仰體系和價值觀缺失的當下,樹立英雄如山、山如英雄的崇高理念。「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濟南英雄山,長眠著的數千位不同時期的英雄。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本次展覽旨在全面展示、介紹、宣傳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的六大篇章、43位巨匠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歷程。觀眾參觀展覽    這次展覽也是百集大型人文紀錄片《百年巨匠》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展示。《百年巨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聯合攝製,是國內第一部大規模、全方位拍攝製作的關於二十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
  • 《百年巨匠——李苦禪》第三集在北京衛視、騰訊等聯播
    《百年巨匠——李苦禪》第一集12月16日在北京衛視《光陰》欄目播出,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B站、咪咕新媒體平臺同步跟播,12月18日播出《百年巨匠——李苦禪》第三集。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等聯合攝製的《百年巨匠》,是我國第一部聚焦
  • 紀錄片《中國》口碑持續上漲,第三集今日19:30上線聚焦百家爭鳴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第三集《洪流》將於今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並於12月10日0點在湖南衛視重播。繼昨晚第二集《眾聲》展示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盛況後,《中國》第三集將講述春秋戰國百年亂世後,一個蓄勢待發的嶄新國家的誕生歷程。伴隨著法家學派崛起,影響中國數百年的分封制度在此沉寂,分裂的天下再次變為一體,散落的人心逐漸歸攏一處,一個全新的統一國家由此拉開序幕。
  • 大型航拍紀錄片《追夢藍天》啟動
    中國民航網訊:9月8日,在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中央新影大型航拍文獻紀錄片《追夢藍天》啟動。該紀錄片將於2021年拍攝完成,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航空事業誕生112周年,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70周年獻禮片。
  • 歐洲電視臺熱播中國紀錄片 僅在德收視人數已超百萬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中國,新的超級強國!」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12日報導稱,德法公共電視臺周二晚黃金時間開播以此為名的3集紀錄片,講述在過去一百年歷史中,中國如何崛起為全球大國的路程。德法公共電視臺創辦於1992年,由德國和法國共同出資,總部位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和德國的巴登巴登。該臺受眾主要為知識分子和文化藝術愛好者。
  • 長篇單集科學紀錄片《天眼》,探索宇宙洪荒,看見世界未來
    由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長篇單集科學紀錄片《天眼》國慶期間在CCTV9播出,該片講述了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這一具有重大科研價值的大科學裝置以及它背後的故事,旨在介紹中國的科技創新,同時傳遞了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不斷探索和開放包容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