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是如何突破「體型-食性」限制的丨iScience一周精選

2020-12-05 澎湃新聞

熊是如何突破「體型-食性」限制的丨iScience一周精選

2020-07-08 1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iScience一周編輯精選

交叉學科

Interdisciplinary

iScience是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

交叉學科開放獲取期刊,

iScience中國編輯李健與張甜甜

每周都會為大家推薦優秀論文,

敬請持續關注!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與壓電發電機在低頻(<4 Hz)下的定量比較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和壓電發電機(PG)通常被認為是獲取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環境機械能的兩種最常見的方法。這兩種發電機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工作頻率範圍不同。儘管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還沒有對這兩臺發電機在4 Hz以下的頻率值(人體運動的典型頻率)的工作頻帶進行定量研究。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的Abdelsalam Ahmed及其合作者發表最新研究。研究者系統地比較了這兩種發電機在4 Hz以下的能量收集能力。相比PG而言,TENG的功率性能更高,並且幾乎與工作頻率無關。這使其在多頻率運行時效率很高。此外,當系統連接整流器時,PG被證明不適用於為電容器充電。這項工作揭示了柔性TENG在低頻能量採集方面的巨大潛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CoZn基金屬—有機骨架中的Au@Pt納米管用於乙炔高效半加氫

設計具有協同功能組分的納米催化劑是加氫反應的一個理想策略,它可以實現高活性和高選擇性。華東理工大學許海濤副教授、清華大學Zhi Li、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張李東及合作者報告最新研究成果。在本論文中,研究者製備了核殼空心的Au@Pt NTS@ZIF(ZIF,沸石咪唑骨架;NT,納米管)納米複合材料作為乙炔半加氫的高效催化劑。通過在Au納米棒上外延生長Pt殼層,然後對Au@Pt納米棒進行氧化刻蝕,製備了中空的Au@Pt納米管。通過原位晶化的方法將得到的中空Au@Pt納米管均勻包裹在ZIF中。通過結合雙金屬納米管的高活性和多孔金屬—有機骨架的氣體富集性能,空心Au@Pt NT@ZIF催化劑在選擇性和活性方面都優於單金屬Au和固體雙金屬納米棒@ZIF催化劑。結果表明,空心Au@Pt NT@ZIF催化劑在乙炔半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活性均優於單金屬Au和固體雙金屬納米棒@ZIF催化劑。這一催化劑設計思想對高效納米複合催化劑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最早的熊類證明了食肉動物中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的起源

熊類是自然界唯一進化出較大體型(即>50 kg)的雜食性肉食動物。但導致他們體型巨大的原因以及進化過程卻從未被研究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John Flynn合作發表最新研究。研究者認為熊亞科的特殊牙齒特徵(平行的頰嵴和舌脊)允許矢狀方向的咀嚼,這與對植物食物的日益重視有關。這種模式可以追溯到一種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熊亞科,提拉瓦曙熊( Aurorarctos tirawa gen. et sp. nov.)時代為中中新世。通過系統發育分析,它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熊亞科。提高咀嚼效率的解剖結構轉變,可能再加上冬眠的能力,幫助熊打破了先前對身體大小的生態限制,並導致了一種獨特的草食性—雜食性、大型肉食性血統的進化。

參考文獻:http://www.ivpp.ac.cn/xwdt/ttyw/202006/t20200622_5609821.html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揭示人Siglec-10對唾液酸多糖的分子識別作用

Siglec-10是一種抑制性I型凝集素,能夠選擇性識別暴露在細胞表面的唾液聚糖,參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Siglec-10在免疫細胞功能調節中的關鍵作用使其成為開發針對廣泛疾病的免疫療法的潛在靶點。然而,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目前還沒有得到解析,也並沒有Siglec-10與複雜多糖相互作用的原子水平描述。義大利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Roberta Marchetti及合作者發表最新研究,首次提出了調節Siglec-10和自然產生的唾液酸聚糖之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者使用光譜、計算和生物物理相結合的方法來剖析多糖結合時的表位映射和構象,以提供對3D複合物的描述。該研究結果為合理設計和開發控制受體功能的高親和力配體提供了結構視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溼垃圾變廢為寶丨iScience 一周編輯精選
    溼垃圾變廢為寶丨iScience 一周編輯精選 2020-07-02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上最小的熊是什麼熊?馬來熊體型最小
    熊,一般都是非常高大的,光是未成年的小熊都比我們的大人高出很多,但是馬來熊就不一樣了,它真的非常矮小。在這裡很多人都很奇怪了,有那麼小嗎?世界上最小的熊是什麼熊?馬來熊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熊,長到成年最大也只有150釐米,民間傳說中的水鬼照片也只是脫了毛的馬來熊。
  • 遠古巨獸之戰:南美細齒巨熊和大地懶,誰更厲害?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南美細齒巨熊(以下簡稱巨熊)站立身高平均在3.8米左右,體重平均為1.5噸,如此龐大的身形放眼從古至今所有的熊科動物,都沒有能夠與之抗衡的。據研究,巨熊在基因上與現存的眼鏡熊最為接近,因此,在生物學分類上,巨熊被劃入了熊科眼鏡熊亞科下。
  • 大熊貓明明像熊,為什麼叫大熊貓?
    「熊貓」這個名字聽上去意思是像熊一樣的貓,但是,大熊貓其實更像熊。如圖所示,大熊貓其實是熊科動物,但是為什麼,我們都叫它們「大熊貓」呢?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
  • 所謂的人熊究竟如何定義?其實人熊不止是一種熊
    我也不賣關子,這個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指的是人熊。那麼人熊究竟是什麼熊呢?其實按照現代生物學的分類法,並沒有人熊這個分類。人熊的實際意義也並非僅僅指一種熊,現代依然活著的西藏棕熊和東北棕熊都屬於羆也就是人熊的行列。在漢語裡面羆讀作pi(第二聲),古時候在中國地界幾乎所有能夠後肢站立的熊都被稱為羆,典型的乃是馬熊(西藏棕熊)和棕熊(東北棕熊)。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巨型短面熊也是一種可怕的強盜,其巨大的體型足以逼退恐狼、刃齒虎和史前北美的獅子,迫使它們乖乖交出獵物。南美短面熊南美短面熊(Arctotherium)是短面熊在南美的近緣屬,也是眼鏡熊亞科成員,生活於中晚更新世時期。
  • 中美學者將熊亞科最早記錄前推500萬年 揭秘肉食如何演化植食
    他們還合作開展熊類牙齒研磨模式的詳細研究,揭秘熊亞科食性如何通過牙齒的適應性進化,最終由肉食性動物演化為植物食性動物。中美學者這項古生物研究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愛科學》(iScience)上在線發表。提拉瓦曙熊的系統發育位置。
  • 熊會不會吃人呢?
    熊會吃人嗎?答案是肯定的。熊當然會吃人,我們常說的「一豬二熊三老虎」就是根據這三種動物對人的威脅程度來排名的,但是,並不是說老虎對人威脅最小,而是因為老虎都在深山之中,很少有與人碰面的機會,所以,這個排名也是根據三種動物與人相遇的機率而產生的。而且熊是食肉目下熊科動物的總稱,既然是食肉動物,吃人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下面我們來看幾則熊吃人的實例。
  • 雄踞美洲百萬年,短面熊令一眾古生物聞風喪膽
    在遙遠的冰川時期,地球上生活著大量體型龐大的獵食者,而在眾多的獵食者中,有一種體型巨大的熊類,雄踞在美洲大陸上,據研究,它們可能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它就是短面熊。另外,根據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布萊恩·舒伯特等人的研究,在當時來說,南美的短面熊體重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小,而北美的則是越來越大,但在更往後的全新世期間,食肉動物的體型變化趨勢是越來越小了,這樣才能適應環境,而許多熊類,也改變了自己的食性,變得雜食,就如同當今的棕熊、黑熊一樣。
  • 帕丁頓熊,到底是只什麼熊?
    「Ursa marmalada」中Ursa是熊的拉丁文詞根,而marmalada則是由果醬(marmalade)拉丁化而來,翻譯起來則是「果醬熊」。不過現在生物學中熊屬用的是「Ursus」,因此帕丁頓熊的發現應該屬於新屬新種,當然也可能只是電影拼錯了。但就算用的是「Ursus」,那也是個新種。
  • 蟑螂的食性
    蟑螂的食性   蟑螂是雜食性昆蟲,食物種類非常廣泛。
  • 戴眼鏡的安第斯熊,祖先是巨型短面熊,跟大熊貓血緣最親
    從體型上看,安第斯熊與大家常看到的熊,相差很大,屬於中等大小的熊,身體長度在1.2米-2米之間,肩高僅有0.7-0.9米,體重在100公斤左右,雄性與雌性的個體差異很大,雄性體重有100-175公斤,而雌性的體重只有64-80公斤,雌雄只有雄性個體的一半。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平時在生活中,時不時會聽到有些朋友說:熊其實屬於犬類的亞目啊,所以其實熊也是犬科動物呀,不然怎麼總是有狗熊一說,嚇你一跳吧。誠然,熊科和犬科都是屬於犬型的亞目,那麼體型龐大的熊,是否就如同他人所說的,可以認為是某種大型犬類呢?
  • 一周動物圖集:吵醒一頭冬眠的熊會怎樣
    一周動物圖集:吵醒一頭冬眠的熊會怎樣 2019-12-16 08:34
  • 屬食肉目卻只吃草,是熊類卻不冬眠,短面熊後代卻身材矮小
    這種適應能力,與它們的食性息息相關,雖然與其他熊科動物體型差異很大,它們也是有自己的強項的,擁有熊科動物中最大的顴腳肌03安第斯熊體型不大,但它們的祖先確實巨型短面熊,為何會有這麼大差異?安第斯熊鮮為人知,它們的祖先物種是短面熊,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安第斯熊體型不大,祖先短面熊卻個個都是龐然大物。
  • 巨型短面熊:史前北美真正的北境之王
    顧名思義,其體型更大更強壯。正是兩位大師的研究,人們才知道在史前的北美洲曾經生存著短臉巨熊。熊中巨人圖註:巨型短面熊與成年人體型對比,其體型相當巨大,圖片來自網絡體型最大的肉食性哺乳動物,其體長3至3.5米,高1.5至1.8米,站起來時高度達到3.5至3.7米,體重900公斤。
  • 科學解析:中國熊與俄羅斯熊邊境激戰,結局將如何?
    中國熊犯境俄羅斯,俄國熊迎戰 中國熊、俄羅斯熊,都是一種熊 這裡的中國熊和俄羅斯熊其實都是一種熊。 東北黑熊 我國有四亞種棕熊,體型從大到小依次是:東北地區的東北棕熊,青藏高原的馬熊,阿爾泰山的西伯利亞棕熊,天山和帕米爾高原的天山棕熊。
  • 動物世界裡的熊,分為狗熊和貓熊 你知道嗎?
    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冬眠,在冬眠時體溫、心跳和排毒系統都會停止運作,以減少熱量及鈣質的流失,防止失溫及骨質疏鬆。奔跑時速度可達56公裡/時。冬眠期間產仔,每胎1-4仔,春季雌熊常帶小熊在林中玩耍。分布於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 BBC視頻精選丨緊急救援:一頭大象掉井裡了
    {"title":"BBC視頻精選丨緊急救援:一頭大象掉井裡了", "url":"https://www.cqcb.com/yxzx/video/qita/2020-12-04/3370339.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xzx/video
  • 恐龍的生活與食性
    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霸者,在當時,它們是如何生存的?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