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1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iScience一周編輯精選
交叉學科
Interdisciplinary
iScience是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
交叉學科開放獲取期刊,
iScience中國編輯李健與張甜甜
每周都會為大家推薦優秀論文,
敬請持續關注!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與壓電發電機在低頻(<4 Hz)下的定量比較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和壓電發電機(PG)通常被認為是獲取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環境機械能的兩種最常見的方法。這兩種發電機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工作頻率範圍不同。儘管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還沒有對這兩臺發電機在4 Hz以下的頻率值(人體運動的典型頻率)的工作頻帶進行定量研究。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的Abdelsalam Ahmed及其合作者發表最新研究。研究者系統地比較了這兩種發電機在4 Hz以下的能量收集能力。相比PG而言,TENG的功率性能更高,並且幾乎與工作頻率無關。這使其在多頻率運行時效率很高。此外,當系統連接整流器時,PG被證明不適用於為電容器充電。這項工作揭示了柔性TENG在低頻能量採集方面的巨大潛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CoZn基金屬—有機骨架中的Au@Pt納米管用於乙炔高效半加氫
設計具有協同功能組分的納米催化劑是加氫反應的一個理想策略,它可以實現高活性和高選擇性。華東理工大學許海濤副教授、清華大學Zhi Li、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張李東及合作者報告最新研究成果。在本論文中,研究者製備了核殼空心的Au@Pt NTS@ZIF(ZIF,沸石咪唑骨架;NT,納米管)納米複合材料作為乙炔半加氫的高效催化劑。通過在Au納米棒上外延生長Pt殼層,然後對Au@Pt納米棒進行氧化刻蝕,製備了中空的Au@Pt納米管。通過原位晶化的方法將得到的中空Au@Pt納米管均勻包裹在ZIF中。通過結合雙金屬納米管的高活性和多孔金屬—有機骨架的氣體富集性能,空心Au@Pt NT@ZIF催化劑在選擇性和活性方面都優於單金屬Au和固體雙金屬納米棒@ZIF催化劑。結果表明,空心Au@Pt NT@ZIF催化劑在乙炔半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活性均優於單金屬Au和固體雙金屬納米棒@ZIF催化劑。這一催化劑設計思想對高效納米複合催化劑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最早的熊類證明了食肉動物中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的起源
熊類是自然界唯一進化出較大體型(即>50 kg)的雜食性肉食動物。但導致他們體型巨大的原因以及進化過程卻從未被研究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John Flynn合作發表最新研究。研究者認為熊亞科的特殊牙齒特徵(平行的頰嵴和舌脊)允許矢狀方向的咀嚼,這與對植物食物的日益重視有關。這種模式可以追溯到一種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熊亞科,提拉瓦曙熊( Aurorarctos tirawa gen. et sp. nov.)時代為中中新世。通過系統發育分析,它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熊亞科。提高咀嚼效率的解剖結構轉變,可能再加上冬眠的能力,幫助熊打破了先前對身體大小的生態限制,並導致了一種獨特的草食性—雜食性、大型肉食性血統的進化。
參考文獻:http://www.ivpp.ac.cn/xwdt/ttyw/202006/t20200622_5609821.html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揭示人Siglec-10對唾液酸多糖的分子識別作用
Siglec-10是一種抑制性I型凝集素,能夠選擇性識別暴露在細胞表面的唾液聚糖,參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Siglec-10在免疫細胞功能調節中的關鍵作用使其成為開發針對廣泛疾病的免疫療法的潛在靶點。然而,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目前還沒有得到解析,也並沒有Siglec-10與複雜多糖相互作用的原子水平描述。義大利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Roberta Marchetti及合作者發表最新研究,首次提出了調節Siglec-10和自然產生的唾液酸聚糖之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者使用光譜、計算和生物物理相結合的方法來剖析多糖結合時的表位映射和構象,以提供對3D複合物的描述。該研究結果為合理設計和開發控制受體功能的高親和力配體提供了結構視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