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短面熊:史前北美真正的北境之王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巨型短面熊:史前北美真正的北境之王

《冰與火之歌》是我最喜歡的美劇之一,其最終在第八季終結,三傻也終於坐上了北境之王(The King in The North)的寶座。曾經陪伴在史塔克家族身邊的冰原狼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其原型是北美洲的恐狼,恐狼生存的史前北美洲。由於冰川作用,很多地方都覆蓋著冰川,猶如小說中的北境,當時這裡的王不是人類而是一種巨熊,它就是巨型短面熊

大師與巨熊

圖註:巨型短面熊的骨骼,圖片來自網絡

19世紀中期,美國開始了向西發展的西進運動,在新的土地中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化石,其中就包括巨大熊類的化石。1854年,美國古生物學泰鬥約瑟夫·雷迪根據這些化石建立了短面熊屬(Arctodus),意思是「熊的牙齒」,模式種名為倭短面熊(Arctodus pristinus)。由於短面熊具有比今天熊類更短的面部,因此有了個更為形象的名字「short-faced bear」,這也是其中文名「短面熊」的由來。

圖註:巨型短面熊的命名者,著名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圖片來自網絡

短面熊被命名25年之後的1879年,著名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柯普根據新的化石命名了短面熊屬下的第二個種: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顧名思義,其體型更大更強壯。正是兩位大師的研究,人們才知道在史前的北美洲曾經生存著短臉巨熊。

熊中巨人

圖註:巨型短面熊與成年人體型對比,其體型相當巨大,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站立起來的巨型短面熊身高達到3.5米甚至更高,模型由藍犀牛工作室製作,圖片來自藍犀牛工作室官網

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洲曾經生存過的體型最大的肉食性哺乳動物,其體長3至3.5米,高1.5至1.8米,站起來時高度達到3.5至3.7米,體重900公斤。曾經發現的最大的巨型短面熊站立高度達到4米,體重更是超過1噸。巨型短面熊比今天的棕熊和北極熊都要大。

圖註:巨型短面熊的頭骨較短,其粗壯的犬齒非常發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與人類相比,巨型短面熊的腦袋很大,圖片來自網絡

巨型短面熊與今天常見的熊類動物不同,它看上去不僅被放大了,而且四肢還被拉長了。巨型短面熊的面頰寬闊,面部的長寬比為1:8,其他熊類則小於1:7。從頭骨上看,巨型短面熊的眼眶孔直徑等於棕熊的兩倍,說明其具有極佳的視力,這在熊類中是較為少見的。與大眼眶孔相比,巨型短面熊位於頭骨前面的鼻孔同樣很大,其擁有熊類的好嗅覺

巨型短面熊的嘴巴儘管較短,但是從頭骨上可以看到其上下頜處連接著發達的肌肉,具有強大的咬合力。在巨型短面熊的嘴巴中,最顯眼的還是粗壯彎曲的上下兩對犬齒,其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圖註:四肢相當長的巨型短面熊,圖片來自網絡

巨型短面熊的身體強壯,四肢出奇的長。今天的熊類在行走的時候都是「內八字」,這讓它們走路的時候看上去有些蹣跚,巨型短面熊則全面不同,其完全是走直線的。正是由於筆直的步伐,巨型短面熊走起路來不但看上去非常穩健,而且大步流星。當奔跑時,長長的四肢賦予了巨型短面熊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耐力。

從身體結構上看,巨型短面熊具有與眾不同的身體結構,它就像是熊類中的獅子,在速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眾王之王

圖註:在平原上攻擊野牛的巨型短面熊,作者:roman uchytel,圖片來自網絡

巨型短面熊生存於距今80萬至1萬年前的北美洲,當時的北美洲可與今天截然不同,這裡生存著大量的大型食肉動物,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是美洲擬獅、刃齒虎、古棕熊、恐狼啦。儘管與許多大型食肉動物生存在一起,但是巨型短面熊依然能夠獨步天下,它在激烈的競爭中屹立不倒。

圖註:打算從刃齒虎嘴中奪食的巨型短面熊,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與一群刃齒虎搏鬥的巨型短面熊,作者:roman uchytel,圖片來自網絡

身高腿長的巨型短面熊主要生活在開闊的平原上,它們以大型動物為食,比如野牛、駝鹿、馴鹿等。正是因為能夠獨自捕殺強壯的野牛,巨型短面熊也被稱為「噬牛熊」。如果有機會,巨型短面熊還會攻擊猛獁象的幼崽。有的時候,巨型短面熊也會幹點打家劫舍的勾當,它們會靠著巨大的體型優勢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獵物,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或許並不少見。

行走在北美洲廣闊的平原上,巨型短面熊經常會站立起來尋找食物,其高大的身材是其他掠食者無法比擬的。

巨熊之死

曾經所向披靡的巨型短面熊在距今11600年前全部滅絕了,同屬的倭短面熊滅絕的時間更早。研究認為倭短面熊的滅絕來自於黑熊和古棕熊的競爭,它們都生活在森林之中,但是後兩者更大更強壯、食性也更廣泛。當古棕熊想要進入平原時,它們卻受到了巨型短面熊的壓迫,所以它們並沒有導致巨型短面熊的滅絕

圖註:當人類第一次到達北美洲時就遇到了強悍的巨型短面熊,模型由藍犀牛工作室製作,圖片來自藍犀牛工作室官網

距今2萬年前(一說為4萬年前),一個全新的物種通過白令陸橋從亞洲來到了北美洲,它們就是人類。進入北美洲的人類很快就與巨型短面熊相遇,在早期的遭遇中,人類一定吃了不少苦頭。隨著武器的發展,當進入距今1萬多年前的克洛維斯文化時,人類已經可以熟練的使用長矛、標槍等武器,這些武器造成了北美洲大型動物數量的急劇下降,巨型短面熊也深受其害。

圖註:使用長矛的克洛維斯人正在攻擊猛獁象,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今天的北美洲北部已經成為棕熊的領地,圖片來自網絡

人類帶來的不僅僅有先進的武器,而且還有致命的病毒,在這種打擊之下,包括巨型短面熊在內的大型動物最終紛紛滅絕。當巨型短面熊消失後,棕熊趁機佔據了其留下的生態位,坐上了北美最大食肉動物的寶座。

相關焦點

  • 巨型短面熊,史前北境之王,自恐龍後最兇猛的陸地霸主!
    一直以來備受大家喜歡的《權力的遊戲》完結了,估計大家也沒想到當初「三傻」珊莎·史塔克坐上了北境之王的寶座。不久前結束的NBA總決賽中,多倫多猛龍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北境之王。但若要從動物裡選出一個「北境之王」,那非巨型短面熊莫屬。
  • 巨型短面熊:原來它才是北境之王
  • 北美第一猛獸短面熊因何滅絕?原因難以置信
    不過,要論北美哺乳動物的武力值排行,棕熊還排不上號,北美大陸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陸生食肉哺乳動物,名叫短面熊。一般我們見得多的熊是這樣的:在電影《荒野獵人》中,野熊也給我們展示了可愛憨厚之外的本性。但是,跟短面熊比起來,這種「兇狠」都是小朋友過家家。
  • 短面熊-史前巨型掠食動物
    短面熊,生存在距今200萬年前的美洲大陸上,是一類可怕的掠食動物。
  • 巨型短面熊能否與霸王龍一較高下?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巨型短面熊巨型短面熊並不是一種動物的名字,確切的說,有兩種動物都叫巨型短面熊,一種是北美巨型短面熊,一種是南美巨型短面熊。這兩種巨型短面熊的生存年代和地區都有著很大的區別。由於其與南美眼鏡熊是近親,所以在生物學分類上,南美細齒巨熊被劃入了熊科眼鏡熊亞科下。在當時的南美洲,並不是只有巨型短面熊這一種食肉動物,這裡生活這許多大型的食肉動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美混亂刃齒虎、致命刃齒虎等等,這些動物與南美巨型短面熊屬於統一生態位的競爭者。但是,南美巨型短面熊憑藉著龐大的體型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 古生物學家分析:巨型短面熊與霸王龍正面廝殺,最後誰是王者呢?
    01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巨型短面熊巨型短臉熊並不是動物的名字。具體來說,有兩種叫做巨形短臉熊的動物,一種是北美洲的巨形短臉熊,另一種是南美洲的巨型短臉熊。這兩種巨大短臉熊的生存年代和地區有很大差異。南美巨型短面熊南美巨大短臉熊又稱南美西細齒巨熊,是南美史上最大的熊科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食哺乳動物。
  • 戴眼鏡的安第斯熊,祖先是巨型短面熊,跟大熊貓血緣最親
    安第斯熊還有一個隱形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身上只有13對肋骨,而其他的熊科動物都有14對肋骨。尾巴很短,被皮毛完全蓋住了,平時基本上看不到它們的尾巴。跟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安第斯熊的前肢長,後肢短,攀爬能力可以稱得上是嫻熟高超。在分類上,安第斯熊是與大熊貓親緣關係最近的現存熊科動物。生活在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的安第斯山脈。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可是一種龐然大物,頭骨長度有52釐米,估計體重可達1.1噸,肩高可達1.7米。在密蘇裡州的一個史前洞穴裡發現了4.6米高的抓痕,據專家分析這是一隻站起來足有3.7米高的巨型短面熊留下的。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也是當時北美佔優勢的熊類。
  • 雄踞美洲百萬年,短面熊令一眾古生物聞風喪膽
    北美巨型短面熊復原圖廣義上的短面熊指的是短面熊屬裡面的物種,包含了巨型短面熊、倭短面熊,而我們常說的短面熊,則指的是北美巨型短面熊現代熊類裡面,棕熊算是比較大的了,其體重能夠達到800千克,現代有記錄以來,最大的熊則是19世紀在阿拉斯加發現的北極熊,體重為998千克,但是它們在短面熊面前,只能說都不算啥,因為人們發現北美短面熊的體重能達到1134千克。
  • 屬食肉目卻只吃草,是熊類卻不冬眠,短面熊後代卻身材矮小
    03安第斯熊體型不大,但它們的祖先確實巨型短面熊,為何會有這麼大差異?安第斯熊鮮為人知,它們的祖先物種是短面熊,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安第斯熊體型不大,祖先短面熊卻個個都是龐然大物。短面熊家族中的第一個龐然大物——倭短面熊,在美洲出現,體型和現在的美洲黑熊相差不大。到160萬年前,倭短面熊進化出北美最大的熊科——巨型短面熊,肩高達1.8米,體重超1.2噸,幾乎達到了現存的成年灰熊的兩倍。
  • 短面熊最重1.5噸,單挑恐狼群,從劍齒虎口中奪食
    距今200萬年前的冰川時期,美洲大陸上生活著一種掠食猛獸——短面熊。短面熊的體型龐大,既是熊科中的強者,也是頂級掠食者,還被譽為「陸地霸主」。短面熊早已滅絕,科學家只能通過化石進行研究分析。
  • 「肯亞巨獅」實為獅鬣獸,真正的史前巨獅曾稱霸五大洲
    獅鬣獸和成年男子的對比除大鬣獸外,食肉哺乳動物中能與獅鬣獸相比的不過窄齒南短面熊(2噸以上)、巨型短面熊(1噸)、北極熊(1噸)、安氏獸(800-900千克)寥寥數種而已。現代棕熊野生的最大只有750千克,而獅子和老虎不過300千克左右。獅鬣獸無疑是一種非常巨大的食肉哺乳動物。
  • 為什麼史前生物都很巨大?
    所以史前巨獸其實有點類似偽命題,巨獸一直生活在我們周圍。那麼除了藍鯨之外,還有哪些稱得上巨型的生物,古今對比一下,我們就可以知道題主的問題到底存不存在。大象之爭恐龍大家太熟悉了,我們今天不說恐龍,我們看看其他的路上動物。
  • 史前人類遭遇的10種可怕動物
    恐狼在第四紀滅絕事件中與其他北美洲的巨型動物群一同滅絕,也包括其他肉食動物,例如:巨型短面熊、美洲擬獅、斯劍虎、似劍齒虎、北美獵豹與豺,大約在克洛維斯人到達北美洲之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
  • 5種已滅絕的史前猛獸,第3種被人懷疑仍舊存在
    巨豺齒獸,距今約4500萬年已滅絕的史前猛獸,是繼恐龍滅絕之後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掠食者之一,曾經「統治」著歐亞大陸與北美平原地區。它們擁有強壯有力的雙顎,足以粉碎當時獵物的頭骨,且多以團隊方式進行捕獵。板齒犀,一種被人普遍認為已經滅絕的史前有角犀牛。同時板齒犀也是人類發現的最大的犀科動物,身長在8米以上,頭部上的巨角更是長達兩米。
  • 老虎碰上這種獅子就慫了,巨型短面熊也奈何不了的對手
    雖然體型龐大,但是不代表在當時沒有對手,比如劍齒虎就是一個異常難纏的對手,更不用說巨型短面熊,不過殘暴獅並不怵它們。
  • 史前鱷魚哪家強?真正的「鱷魚之王」,硬啃3米巨龜如餅乾!
    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但事實上,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魚之王」。 為什麼說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中之王」呢?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像恐鱷、帝鱷、普魯斯鱷這些史前巨鱷的體型也不斷縮水。根據眾多化石研究在配合現代鱷魚頭與身長比例,普魯斯鱷最合理的體長是10.5米、體重為5.5噸。不過已知發現的普魯斯鱷達到這個體型的個體(9個10米級)相當之多,相信它們真正的種族上限絕對不止這麼大。
  • 地球上史前十大最強悍的動物,光看照片就嚇哭!
    01巨型短臉熊
  • 重半噸敢獵殺1噸重的野牛,還不懼短面熊
    很明顯,殘暴獅的體重比劍齒虎、似劍虎和異劍虎還要重,但是遠小於短面熊。殘暴獅也有強有力的牙齒與雙頜,顱骨上的肌肉系統也很發達,其咬合力甚至能達到1600公斤。一口咬下去,不僅能讓獵物窒息,甚至還能折斷獵物的脖子。它每個腳上都有5個可伸縮的爪子,它們伸縮自如,隨時能縮回到保護性鞘膜裡,不會受到損壞。
  • 五大戰力非凡的史前猛獸,第三種還以霸王龍為獵物
    此外,風神翼龍還能夠捕食較為幼小的霸王龍,是當代陸地頂尖掠食者的天敵之一。巨型短面熊,曾經活躍在美洲大陸上的頂尖掠食者之一,大約在兩百多萬年前巨型短面熊以捕獵當代巨型野牛為生,被現代學者稱之為「噬牛熊」。根據現代學家所發現的骨骼化石推測,巨型短面熊的身高至少達到五米,體重接近兩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