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Sciences
Vol. 63 Number 4
專題簡介
深度學習是一種非常適用於大數據應用的新興技術. 在對地觀測領域, 由大量在軌衛星獲取的海量遙感數據, 使其成為數據驅動應用的典範. 過去幾年來, 遙感圖像處理相關的深度學習研究快速增長, 包括高光譜遙感圖像、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等處理、分類、參數反演及目標檢測識別. 除了遙感數據的高解析度、高維度和大尺寸之外, 該領域還存在一些特殊的挑戰, 如不同傳感器及其不同工作模式的複雜性和特殊性, 隱含在遙感數據中的獨特物理屬性, 信息反演的物理原理等. 為了促進這一領域的研究,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在2020年63卷第4期組織出版了「Special Focus on Deep Learning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遙感圖像處理中的深度學習專題), 介紹了相關研究進展. 專題共收錄了7篇文章.
高空間解析度和高時間解析度是遙感圖像不可兼得的一對矛盾, 時空融合技術將高時間解析度、低空間解析度的數據和高空間解析度、低時間解析度的數據融合, 得到高時空解析度的圖像. Li等人的評述「Spatio-temporal fusion for remote sensing data: an overview and new benchmark"提供了一組標準數據集, 並回顧了該領域的部分代表性技術, 對比了它們在標準數據集上的性能.
Li等人的論文「A new sensor bias-driven spatio-temporal fusion model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提出了一種針對不同傳感器之間的空時融合方法, 解決傳統方法中不同傳感器之間的光譜和空間失真問題.
深度學習在SAR遙感領域應用的一個主要制約因素在於訓練樣本少, Hou等人的論文「FUSAR-Ship: building a high-resolution SAR-AIS matchup dataset of Gaofen-3 for ship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構建了我國高分三號雷達衛星的船隻檢測與識別FUSAR-Ship數據集, 採用126景高解析度高分三號SAR圖像與對應的船隻自動識別系統AIS真值數據進行匹配, 獲得6000多張帶船隻信息標註的SAR圖像切片數據集, 可為SAR船隻檢測識別算法的研究提供測試驗證數據.
雷達遙感還促進了大尺度動物遷飛監測等生態研究. Cui等人論文的「Deep-learning-based extraction of the animal migration patterns from weather radar images"採用卷積神經網絡對天氣雷達數據進行分類和分割以提取生物信息, 通過對大量天氣雷達數據的分析, 部分揭示了空中生物遷飛強度和速度等生態規律.
He等人的論文「Hybrid first and second order attention Unet for building segmentation in remote sensing images"研究了光學遙感影像中建築物與分割的問題, 提出了混合一階二階注意的卷積網絡方法, 能利用不同通道之間的內積特徵, 並在三組測試數據集上進行了性能驗證.
高光譜圖像樣本不足的問題限制了高光譜圖像分類的效果. Liu等人的論文「Cascade 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for spatial-spectral hyperspectral sample generation"提出了一種級聯網絡C2GAN,從高光譜圖像中生成包含詳細空間光譜信息的樣本, 以補充訓練樣本。
衛星視頻處理是一個新興課題, Gu等人的論文「Deep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otion representation for satellite video scene classification" 提出一種兩階段衛星視頻分類方法, 分別提取圖像空域特徵和目標時域運動特徵, 將兩者融合在吉林一號等衛星視頻數據中以實現8種場景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