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2020-09-24 光明科普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坐落於環境優美的懷柔水庫北岸,距離北京市中心約60公裡,是國際著名的太陽磁場觀測臺站之一。歷經30多年的不懈努力,創始人艾國祥院士和諸多天文學家們一起,將此基地建設成了國際太陽物理觀測研究的前沿機構。

在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安裝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日面太陽磁場望遠鏡和多通道太陽望遠鏡,天文學家們觀測著太陽的一舉一動,實現著人類的「追日」夢想。那麼,這兩個巨大的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觀測太陽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幫助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一探究竟。

在懷柔觀測基地,有兩臺觀測設備,一臺是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一臺是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安裝在太陽觀測塔頂部。適合觀測的日子,觀測人員都會開啟望遠鏡的圓頂,對太陽進行觀測。它帶有五個不同功能的子望遠鏡,統一組裝在一個望遠鏡跟蹤系統上,能夠精確的跟蹤太陽運行。

其中,主力望遠鏡是口徑35cm的太陽磁場望遠鏡,它能獲取5324埃的太陽光球,和4861埃的色球的矢量磁場及視線速度場數據。另一臺是口徑60cm的三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用於同時觀測5247埃、5250埃和5173埃的太陽單色像和磁場信息。太陽望遠鏡的主體結構用於獲取太陽圖像,而接收端則用於採集圖像信號,通過計算機處理,得到觀測數據,進而得到所需要的太陽圖像。

多通道望遠鏡的觀測視場很小,只能觀測到太陽的局部像,因此,在開啟圓頂後,觀測員首先會分區域將太陽全日面掃描一遍,找到存在活動區的區域,隨後,他們會著重關注這些區域。

與多通道望遠鏡相同,不遠位置的小圓頂,也同樣隨著太陽日出而作。在小圓頂裡,安裝著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不同的是,多通道望遠鏡觀測太陽的局部像,它則觀測太陽的全日面像。

這個望遠鏡包括兩個子望遠鏡,一個是口徑10cm的磁場望遠鏡,用於觀測5324埃的全日面矢量磁場。另一個是口徑20cm的色球望遠鏡,它可獲取色球6562.8埃的全日面單色像。

這臺望遠鏡建於2006年,它在全世界第一次發布了全日面的光球矢量磁場觀測數據,也是我國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的骨幹設備。

同樣的,這臺望遠鏡的自動化程度也很高,觀測員在跟蹤到太陽之後,運行設計好的程序,就能拍攝並觀測全日面的光球矢量磁場和色球單色像。

今年的6月21日,我國發生了一次日食,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位於偏食帶上,利用全日面太陽活動監測望遠鏡成功觀測了日偏食的整個過程。這次觀測使用的就是20cm色球望遠鏡。

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兼具著科研價值和社會價值。由於太陽劇烈活動是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的源頭,因此太陽物理的觀測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研究太陽不僅對科研有價值,同時,它也指導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相信很多同學都對觀測太陽都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一員,一起來到懷柔湖畔「追日」吧。(鄧元勇、王薏、陳潔、汪國萍)

[ 責編:蔡琳 ]

相關焦點

  • 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今年6月21日的日環食期間,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手機如何拍太陽,以及更加專業的相機和望遠鏡如何拍太陽的方法
  • 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實現著人類的「追日」夢想。那麼,這兩個巨大的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觀測太陽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幫助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一探究竟。 在懷柔觀測基地,有兩臺觀測設備,一臺是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一臺是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安裝在太陽觀測塔頂部。適合觀測的日子,觀測人員都會開啟望遠鏡的圓頂,對太陽進行觀測。
  • 追日故事|關鍵時刻雲層撩開面紗「金指環」露出真容
    這次是一次難得的日環食,食分高達99%,食甚時可看到太陽變成一個細窄的金指環。川南地區正環食帶,其中,宜賓就是不錯的觀測點之一。早在一個月前,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的天文愛好者們就計劃著到宜賓去「追日」。可時間越臨近,他們就越緊張。「雲層太多了,估計機率不大。」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成員廖凱說。
  • 看!他們在滿世界「追日食」
    中國有「夸父追日」的古老傳說,現代科學界也有「追日」的癖好,準確地說,是滿世界地「追逐日食」。   根據目前已知的記錄,1706年,人類第一次用望遠鏡觀測了日食,幾年後英國天文學家第一次準確預測和觀看到了日食。
  • 空中課堂|中國大型太陽望遠鏡——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
    該望遠鏡的有效口徑為0.985米,它是目前我國綜合性能最好的、口徑最大的地面(真空)光學太陽望遠鏡;也是當前國際三大前沿太陽觀測系統之一,達到世界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圖源:雲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和研究基地撫仙湖太陽觀測和研究基地,地處雲南省澄江市境內,海拔高度1720米。這裡的大氣視寧度非常優越,日照時數(或晴天數)也不錯。「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項目於2001年立項,是該基地的主力觀測設備。2010年8月望遠鏡基建、光機電裝調完成,2010年9月獲得初光。2012年投入常規觀測。
  • 如何觀測?沒有望遠鏡?餅乾、紙、墨水都...
    與其他在夜間觀測的天文現象不同,在白天觀測日食需要格外注意對眼睛的保護和觀測設備的防護,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造成眼睛灼傷等嚴重後果。 專家介紹,普通觀測者可以在市面上買到專門用於觀測日食的太陽觀測眼鏡。
  • 空中課堂|中國大型太陽望遠鏡——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
    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簡稱NVST) 」坐落在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該望遠鏡的有效口徑為0.985米,它是目前我國綜合性能最好的、口徑最大的地面(真空)光學太陽望遠鏡;也是當前國際三大前沿太陽觀測系統之一,達到世界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
  • 觀測攻略之如何選購望遠鏡
    觀測攻略之  如何選購望遠鏡  北京天文館 詹想 原載《天文愛好者》2007年5月號  我該買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  相信這是每個想買望遠鏡的同好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各大天文論壇的相關版面經常能見到的問題。
  • 捕獲家園的光——如何安全地觀測太陽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中很多變化用普通望遠鏡就能看到,因此它常常成為廣大天文愛好者的重點觀測獵物。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太陽觀測。(缺點:一次只能一個人看 優點:可以加裝拍攝設備) 投影觀測法:利用遮光膜一次只能一個人看?當然,我們還可以選擇在目鏡之後加裝太陽投影板,進行投影觀測。簡單來說太陽投影板由兩個部件組成:一個金屬支撐杆和一個投影面板。
  • 【地理觀測】觀測太陽的方法
    但透過底片看太陽,太陽像並不十分清楚。  3、「往水中倒墨汁,從墨汁水中看太陽」的方法,看到的太陽光非常剌眼,不但看不清,還會對眼睛產生傷害。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當我們只打算用裸眼(不通過望遠鏡)觀看太陽時,可以用下面的幾種方法:  1、透過合適的電焊護目玻璃觀看太陽。不少工廠要用到電焊,電焊時會發出強光。
  • 太陽觀測
    2019年9月,陽光明媚的中午,同學們來到學校的天台上觀測太陽。      這次活動展示在眼前的是APM140 APO折射望遠鏡。它的外表小巧精緻,位置稍一變化,看到的就是大千世界的另一個角落。APO即復消色差望遠鏡,是一種高檔望遠鏡,能對多種色光(超過兩種)消除色差。相比之下,消色差鏡頭只能對兩種色光消色差。
  • 撫仙湖太陽觀測站將建世界第二大太陽望遠鏡
    來源:玉溪網8月28日,市政府召開澄江撫仙湖太陽觀測鏡項目推進座談會,記者在座談會上獲悉,澄江撫仙湖2米環形太陽望遠鏡(2mRST)項目將在老鷹地撫仙湖太陽觀測站落地,2mRST將是世界第二大太陽望遠鏡。
  • 韋伯太空望遠鏡明年發射!看風景如畫的獵戶座星雲會是什麼感覺?
    因為獵戶座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域。有些離太陽較近的地方,有年輕的小質量恆星,但沒有一個更近的地方既有大恆星又有小質量恆星。研究團隊將研究梯形星系團中的三個有趣現象,首先將研究這個星團中年輕恆星的質量分布。接下來,將研究該星團年輕恆星周圍行星形成的最早階段,這些觀測是韋伯太空望遠鏡授予McCaughrean保證時間觀測(GTO)計劃的一部分,因為他是韋伯跨學科科學家。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正在「吃」恆星的黑洞,太陽質量的5萬倍!
    這個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要小(質量為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塌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這些中等質量黑洞(IMBH)是黑洞演化過程中長期尋找的「缺失環節」。
  • 天文學家終於揭開:太陽日冕磁場,而且大小至少有4個太陽半徑!
    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太陽的日冕,日冕是太陽最外層的大氣,可以擴展到星際空間。這種從太陽表面輻射的帶電粒子流被稱為太陽風,並擴展到充滿整個太陽系。日冕性質是太陽複雜磁場的結果,磁場在太陽內部產生並向外延伸。現在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利用日全食觀測來測量日冕磁場的形狀。
  • 空中課堂|中國大型太陽望遠鏡——新一代釐米-分米波射電頻譜日像儀
    自從20世紀中期射電天文學誕生以來,太陽射電天文學就是其重要分支之一。先進太陽射電望遠鏡的研製,一直是世界各國太陽物理學家的頭等大事。在這一領域,我國太陽物理學家也有不俗的表現,緊跟國際先進水平。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在本世紀初,國家天文臺顏毅華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中國射電頻譜日像儀的研製方案。2016年7月6日通過驗收,驗收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MUSER是國際太陽射電物理研究領域的領先設備。
  • 射電望遠鏡觀測到,1000光年外的英仙座中,有74顆原恆星!
    對於低質量恆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恆星),這一階段通常被分成兩個子類,恆星在一個大約持續50萬年的過程中,通過從一個大小在50萬到1萬個天文單位(AU)之間的巨大包層中吸積物質而成長。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Ian Stephens,Tyler Bourke,Mike Dunham,Phil Myers,Sarah Sadvoy,Katherine Lee,Mark Gurwell和Alyssa Goodman帶領一個團隊使用亞毫米陣列射電望遠鏡編輯和發布了對年輕原恆星進行的最大規模公開高解析度亞毫米譜線研究。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宇宙花環」:體積是太陽的200倍
    ,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0倍,體積是太陽的200倍,其四周形成一圈明亮的塵埃。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叫做RS船尾座(RS Puppis)的巨大恆星位於花環結構中心區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0倍,體積是太陽的200倍,其四周形成一圈明亮的塵埃。RS船尾座恆星被稱為造父變星,在6個星期的周期內變亮和亮暗。平均而言,這顆恆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5萬倍。美國宇航局解釋稱,當RS船尾座恆星的光線向外脈衝式傳播時,星雲亮度就會閃爍變化。
  • 首次觀測到:物質呈螺旋狀,進入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
    這些觀測使科學家能夠研究吸積盤的結構,並確定物質向內移動到中子星的速度和容易程度。使用對不同能量光敏感的多個望遠鏡,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到最初的活動發生在伴星附近,在吸積盤的外緣,吸積盤進入熱態花了12天的時間,物質螺旋進入中子星內部,產生X射線。
  • 首次觀測到:物質呈螺旋狀,進入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
    這是第一次如此詳細地觀測到這樣的事件:以多個頻率,包括光學和X射線的高靈敏度測量。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沒有弄清這種「開啟」過程背後的物理原因,部分原因是對這一現象的全面觀察非常少。這些觀測使科學家能夠研究吸積盤的結構,並確定物質向內移動到中子星的速度和容易程度。使用對不同能量光敏感的多個望遠鏡,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到最初的活動發生在伴星附近,在吸積盤的外緣,吸積盤進入熱態花了12天的時間,物質螺旋進入中子星內部,產生X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