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由殖民地合併而成的南非聯邦成立,英裔和荷裔白人成為南非的強勢統治集團,南非國民黨自1948年開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黑人處在物質和精神社會的最底層。上圖為1955年2月21日,一群黑人孩子在新校舍前,他們在「重新安置」政策下,被迫遷離原住地搬到規劃好的新社區。在南非的歷史上,種族主義政府共制定了150多部法律用來完備種族隔離政策,維持白人至上的社會格局。
此時的南非就如同民權運動之前的美國,社會分層明顯,種族主義至上,黑人的地位、民權都是空談。曼德拉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不平等的規則帶來的只會是反抗。南非黑人從南非聯邦成立伊始,就開始為自己的權力鬥爭。上圖為1952年8月12日,非國大的成員參加「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的示威,反對種族隔離政策。曼德拉也是該活動的領導人之一。
1912年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成立。其政黨目標是為南非黑人爭取政治、經濟等方面與白人平等的權利。1960年的一次遊行示威中,南非白人政府開槍打死了69名示威者,次年,非國大決定放棄非暴力立場,組織軍事組織「民族之矛」,曼德拉出任司令,開展武裝反抗。上圖為1964年6月14日,曼德拉連同其他七名種族隔離的人權鬥士在判決後被押往監獄。他被指控犯陰謀顛覆罪,判無期徒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鐵窗生涯,在獄中度過了27年。
上圖為1970年,時任南非總理的約翰沃斯特在一次演講中的畫面。這位總理曾經是一位堅定的種族主義者。曼德拉即在其就職期間被判入獄。面對風起雲湧的黑人運動,南非在這段時間內實行了一種奇怪的政策——他一方面嘗試與非白人結盟,另一方面,又在加強種族隔離政策。究其原因,也是不願徹底給予黑人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歷史證明,這種政策最終是無效的。
上圖為1976年7月18日,南非的約翰尼斯堡,一名學生在示威中向軍警投擲石塊,抗議學生是為了反對南非政府強迫學校使用南非荷蘭語,我們不難看到,南非白人政府很奇怪,想用白人的文化洗腦被壓迫的黑人。不過,面試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南非政府選擇了暴力鎮壓。隨後,南非政府遭到聯合國的譴責。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實施後期,國際社會對南非政府進行了嚴厲地譴責,並動用經濟制裁等手段,最終迫使南非當局於1990年解除戒嚴,並實現民族和解。當然,這只是官面上的說法,令南非最終 得到解放的只會是南非人。
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上圖為釋放當天,曼德拉向前來支持聲援的群眾揮手致意。當天,全世界為數眾多的媒體直播了曼德拉釋放的全部過程,而面對二十七年的牢獄之災,曼德拉將人性的寬容詮釋到底:「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奪走別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見和短視地鐵柵囚禁著。」
上圖為2010年2月11日,南非非國大的支持者正在舉行聚會,他們走上街頭,高舉口號紀念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獲釋20周年。作為一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無疑是實至名歸,即使是在他大權在握後,他的所作所為依舊讓人心悅誠服。
上圖為2007年7月24日,南非約翰尼斯堡、曼德拉與孩子一起慶祝他的八十九歲生日。在曼德拉和無數民權鬥士的努力下,當年南非種族隔離下的壓迫、血淚、都已經成為歷史,南非90後的記憶中不會再有曾經的那種壓抑和痛苦。曼德拉在南非臭名昭著的羅賓島監獄被關押了27年,天天進行著砸石的苦役,但這依舊沒有磨滅掉曼德拉本身人性的光輝。他後來說道:「在那漫長而孤獨的歲月中,我對自己的人民獲得自由的渴望變成了一種對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獲得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