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森伯格在「四分之一英裡」的「視覺自傳」中講了啥?

2020-12-08 藝術中國

UCCA館長田霏宇(左)與策展人蘇珊·戴維森(中)、大衛·懷特(右)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於2016年6月12日至8月21日在大展廳呈現大型展覽「勞森伯格在中國」,展出美國藝術大師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年—2008年)的巨作《四分之一英裡畫作》(The 1/4 Mile or 2 Furlong Piece),該作品由190部分組成,長度約305米。這是該作品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展出。本次展覽策展人為古根海姆博物館高級策展人蘇珊·戴維森(Susan Davidson)與羅伯特·勞森伯格基金會高級策展人大衛·懷特(David White)。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局部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局部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局部

「四分之一英裡項目」

硬化的襯衫、獨輪手推車、硬紙盒、堆疊的書,運動員、政客、動物、生活用品、工業機械交通工具、藝術複製品、路牌、刻字與幾何圖案等等,《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了無數的圖像和信息。這件作品如其摯友約翰·凱奇所言「好像是很多電視機同時打開,卻調到了不同的頻道」。在這個信息和圖像的集合體中,似乎讓人眼花繚亂,要從何看起要怎樣解讀呢?其實這件作品更像是勞森伯格的一部「視覺自傳」,將自己的藝術生涯都濃縮在了其中。在了解勞森伯格創作這件作品的歷程以及作品中包含的各個關鍵因素之後,理解這件作品似乎就不再那麼困難了。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硬化的襯衫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玻璃器皿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手推車

這件作品其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勞森伯格著手進行的兩個長期計劃中的第一個計劃,創作歷程橫跨17年(1981年—1998年)。五十九歲的勞森伯格在紐約開始創作這件作品,他在其中實踐過不計其數的方法(包括拼貼、溶解轉印,以及絲網印刷等),他將不同的材質、媒介融入繪畫中,延伸了二維繪畫的創作理念,反映了勞森伯格創作生涯中幾乎全部的重要主題,如「白色繪畫」「混合體」「紙板箱」「過剩」等系列,包括由現成圖像組成的拼貼作品或藝術家的攝影作品。

《白色繪畫》 1951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局部,腳印漸漸消失

這件作品1997年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作為藝術家回顧展的一部分幾乎完整地呈現,隨後於1998年在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和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巡迴展出。1999年,《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在麻薩諸塞州北亞當斯市的麻省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這是本展覽之前該作品的最後一次亮相。在持續的創作過程中,勞森伯格不斷豐富、修改這件作品,其每次呈現均與展出場所的建築結構相呼應。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描繪的世界不應被尺寸所阻擋

該作品的靈感最初源於藏家羅伯特·邁耶霍夫與簡·邁耶霍夫夫婦以「勞森伯格」命名的馬駒。作品英文標題中的「弗隆」(furlong)是賽馬活動中的裡程單位,而「2弗隆」則代表勞森伯格位於佛羅裡達州俘虜島的住所與工作室之間的距離,反映出藝術家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持續關注。在談到創作這件作品的緣由時,勞森伯格曾說過「有一天我醒過來,這個念頭把我嚇得要死:我一步步地把美國的每一寸拍下來。由此,我失去了所有的掌控權。對於將要發生的一切我一無所知,那絕對是個開放式結局。該結局將擁有無限可能。」他曾把這件作品賣掉但又買了回來,因為他想要可以隨時任意地創作它。

它就像是一本日記,一個已經存在的事物的附屬品,所以這件特殊作品的展示形式也就像是將無關聯的事物置於關聯中。將這件作品長達309米,其尺寸做得這麼大的原因是,勞森伯格想讓人們坐在一個適合的位置上,從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畫布當中。「現在我在這塊畫布上描繪的是世界,所以它不能被尺寸阻擋。我覺得人們必須在這裡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觀看,儘管會有一些迂迴曲折。」

「轉印繪畫」代表作 《無題》(鏡子)1952年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局部

「轉印繪畫」(1952-1968)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可以看到勞森伯格的「轉印繪畫」。勞森伯格第一次試驗其技術是在1952年去古巴的途中,他將手繪、現成文本,以及報紙和雜誌上的圖片結合在一起,創作出《無題》(鏡子)(1952,Untitled [Mirror])。創作的早期,他將印刷圖像浸泡在水溶液裡(後期,將其浸在松節油或是打火油中),隨後他將圖像的正面朝下置於紙張上,並以幹的鋼筆尖從其背面在紙張上拓印出一系列影線(hatch mark),最後得到以影線拓出的無邊圖像單元。他在「轉印繪畫」中將美國的集體回憶變為脫離於線性歷史的其他陳述,把歷史圖像與當代政治事件並置在一起,這些繪畫將一些印刷媒介的片段、手繪及手寫文段結合在一起,製作出了一種繪畫的詩歌。

 

「混合體」代表作 《字母組合》(Monogram)1955-59年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混合體」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混合體」

「混合體」(1954—1964)

「混合體」(Combine)是勞森伯格發明的一個術語,用以形容其創作的一系列結合了繪畫與雕塑的作品。「混合體」置於牆壁或獨立放置,從根本上消除了藝術門類之間的區別。在「混合體」系列作品中,勞森伯格通過將尋常物放置在藝術語境中,賦予了其新的意義。至1954年夏,勞森伯格已經創作出第一件消除了繪畫與雕塑界限的「混合體」。勞森伯格擴大了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現成品」概念,通過組合不相關的物體,並將其融入藝術語境之中,從而使諸如拼布床單和汽車輪胎這樣的普通物件獲得了全新的意義。在《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混合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拴系

「拴系」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就像一個漫溢在畫布上的贅生物,有些部位高達11英尺,有些部分延伸到牆面之外,連接到地面雕塑上,再回歸牆上。以賈思培·瓊斯的話來說,即是「繪畫與雕塑玩了一個遊戲」。繩子的拴系則同時作為繪畫(線)、雕塑(立體)與姿態(聯接)而起作用,進一步強調了勞森伯格「混合」的理念。牆面與地面的部分並非是任何一方的附屬品,而拴系的繩子則以某種動態的均衡狀態微妙地懸置了作品中不可調和的元素。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絲網印刷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絲網印刷

「絲網印刷」

在從1962年秋天開始創作的繪畫中,勞森伯格運用具有商業用途的絲網印刷法,其素材取自於媒體及其個人的攝影作品。在六十年代,沃霍爾使用的絲網印刷的工藝促使勞森伯格開始創作大規模的拼貼作品。幾十年間,他將攝影當作記錄世界的方式,將照片轉印至各種載體上,從黃銅到石膏。並且,他擺脫了孤立藝術家的身份,開始與其他版畫家等人合作,接觸不同的事物及文化。其中「夜影」(1991)系列的作品將攝影的圖像以絲網印刷技術印製在被打磨或噴鍍過的鋁片表面上——這些表面保留著丙烯介入的痕跡,作品的色調則從深灰色向黑色變化,顯得暗淡、憂鬱。這些元素也出現在了《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堆疊的書籍是在一個圖書館中20年以來從未借出的書

展覽現場

「撿拾聲」

在空曠的展廳中走動時,除了自己的腳步聲,還有一些很大的聲音不知從何而來,一開始讓人誤以為是隔壁展廳中播放的影像聲音穿牆而來。其實這些聲音也是《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的一部分,是藝術家在旅途中搜集而來的嘈雜街頭聲音,被稱為「撿拾聲」(found sounds)。早在這件作品的前半部分第一次在1987年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時,被勞森伯格加入了作品中。這些聲音是撿拾物的補充,其中有開羅街頭噪音和佛羅裡達海浪拍岸的聲音。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的「紙板箱」系列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的「紙板箱」系列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的「紙板箱」系列

「紙板箱」與「過剩」

1970年,從紐約搬到佛羅裡達州墨西哥海灣區的俘虜島(Captiva Island)之後,勞森伯格清空了他的調色板,抽離於城市的意象,他這一時期更偏愛抽象的風格,使用諸如織物與紙張之類的自然纖維。「紙板箱」系列(Cardboards,1971—1972)展現了勞森伯格對撿拾物固有顏色、質地和歷史痕跡的迷戀。「紙板箱」是一系列置於牆面的雕塑作品——藝術家通過對紙板箱進行切割、裝訂、彎曲而製成這些作品,但與此同時,除了紙板固有的顏色和標籤外,這些紙板的「獨創性歷史」通過汙漬、壓痕與撕裂的過程而保留下來。而1986年,他開始創作的「過剩」(Gluts)系列則由廢棄金屬物製成,包括加油站指示牌和汽車部件,它們在轉化為牆面與獨立放置的雕塑時亦隱藏了其本來面目。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的「過剩」系列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的「過剩」系列

《四分之一英裡畫作》中包含的「過剩」系列

藝術與生活的間隙早被填滿了

勞森伯格的作品中用來自日常生活的圖像和物品進行創作,把它們充實進作品的細節,將外面的世界帶入工作室。在創作的時候,通常他都會把門窗開著,電視也開著,提醒著自己外面世界發生著的事情。不管是路牌還是舊碎布等等,他曾說過很想消除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區別。「事實是生活與藝術有其共通之處。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問我,『已經二十五年了,你怎麼看藝術與生活的間隙?』我就說,『哦,那縫隙早被填滿了』。」

勞森伯格訪問中國期間拍攝的彩色照片《〈中國夏宮〉研究》 1983年

《〈中國夏宮〉研究》

《〈中國夏宮〉研究》

「ROCI計劃」——勞森伯格在中國

勞森伯格在八十年代的第二個計劃即「勞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組織」(Rauschenberg Overseas Culture Interchange,簡稱ROCI),確鑿無疑地表達了勞森伯格的信仰——他堅信藝術與協作的力量,堅信這種力量能夠在國際範圍內引發社會的改變。在以ROCI的名義週遊世界期間,勞森伯格對多元文化和地方性藝術實踐的探索催生其多元化的作品。

本次展覽也展出了勞森伯格的一系列拍攝於1982年訪問中國期間的彩色照片《〈中國夏宮〉研究》(1983年)。勞森伯格使用哈蘇相機,勾勒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日常生活圖景,以敏銳的構圖與獨特的審美目光介入世俗生活,並融入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所關注的城市環境與景觀元素。

勞森伯格在中國

勞森伯格展覽在當時的新聞

勞森伯格在中國寄出的明信片

此外,展覽亦囊括罕見的紀錄文獻與檔案,回顧了勞森伯格20世紀80年代與中國文化的交流、互動。這些展出的檔案與文獻資料反映了勞森伯格對全世界最古老的造紙廠——安徽涇縣宣紙廠——的首次訪問,他創作了作品系列「七個字」(1982年),及其1985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勞生柏作品國際巡迴展」、拉薩舉辦的展覽等,也體現了他對「』85美術新潮」的影響。

「七個字」中的「丹心」 1982年

勞森伯格在作品前(生前)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相關焦點

  • 法拉利F8 Tributo快速達到四分之一英裡時間
    為了獲得最佳結果,超級跑車已切換為「競賽」模式。激活啟動控制並使用備用輪胎後,F8的四分之一英裡時速為138.09 mph時為10.33秒。對於後輪驅動的超級跑車而言,這已經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尤其是考慮到F8的重量比法拉利聲稱的重,但車主知道他的汽車有能力在不到十秒的時間內完成設置。為了提高汽車的牽引力,在後軸上安裝了一套Toyo R888R輪胎,但結果實際上是相同的,以138.5 mph的速度行駛了10.33秒的四分之一英裡。
  • Ekanno Racing日產GT-R創造了新的四分之一英裡記錄
    日產GT-R一直是乘駕前往拖曳場景的駕駛員中最喜歡的汽車。在世界各地,來自世界各地的GT-R駕駛員都試圖超越彼此的裝備,尤其是在四分之一英裡行駛記錄方面。畢竟,四分之一英裡被認為是衡量阻力性能的最佳方法,其中考慮了三個可能會極大影響最終結果的主要因素-反應時間,發動機功率和牽引力。
  • Lucid Air在10秒內跑了四分之一英裡
    那麼,9.9秒的四分之一英裡時間聽起來如何?聽起來Air可以在拖曳帶上與Dodge Challenger Demon相媲美-甚至更好的是Tesla Model S。周三,這家初創公司為其即將推出的電動汽車發布了更多性能規格,其中主要的是不到十秒的四分之一英裡時間。
  • 四分之一英裡的891馬力奧迪QuattroS1拉力賽車
    您在下面看到的汽車並不是奧迪製造的最初214輛汽車中的一輛,該汽車是奧迪為世界拉力錦標賽而設計的Sport Quattro。根據賽車上Speedhunters的亮點,它是由奧迪80和Coupe Quattro拼接而成的忠實複製品。這款Quattro並非完全按照歷史規範製造,而是對使奧迪Quattro如此成功的相同公式進行了現代的重新詮釋:五個汽缸,一個渦輪增壓器和四個從動輪。
  • Lucid電車破四分之一英裡世界記錄
    創造世界紀錄Lucid Motors在油管發布了一段最新的視頻,炫耀了Lucid Air Dream Edition在北加州著名的諾索瑪賽道上進行的四分之一英裡(英制度量衡國家直線加速賽的標準裡程,約400米)測試中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Lucid Air Dream Edition跑出了9.9秒的成績,而且在這過程中擊敗了特斯拉Model S和保時捷Taycan。
  • 觀看9.7秒四分之一英裡的增壓野馬鍾
    此處獲得的準確時間為9.76秒,出口陷阱速度為146.73 mph。儘管我們沒有關於這款車輸出功率的任何細節,但顯然比標準的Mustang GT的460 hp功率要大得多。自然,如果沒有一些粘性橡膠,這樣的時間將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後輪上安裝了一對Hoosier浮油。
  • 它可以使Trackhawk的四分之一英裡行駛時間達到最佳
    它擁有707匹馬力,能夠在11.6秒鐘的四分之一英裡距離內行駛,比任何吉普車都有權獲得的速度都要快。好吧,似乎有人忘了告訴這些傢伙。MSP Motorsports建立了他們所謂的「 EEP」,即ZJ(是的,第一款大切諾基),它可以使Trackhawk的四分之一英裡行駛時間達到最佳,甚至不費勁。實際上,到視頻結束時,它已深入到9秒範圍內。EEP沒有前保險槓,格柵或大燈,前擋泥板上沒有用於排氣的孔,並且沒有金屬板引擎蓋鏟,因此EEP不會贏得任何選美比賽。不過,這無關緊要,因為這件事非常快。
  • 雪佛蘭C8科爾維特四分之一英裡跑入10秒,它是全球最快的車?
    經過一天的測試,該車以144.11英裡/小時(232公裡/小時)的速度創造了9.95秒的最佳四分之一英裡加速時間,看起來這是世界上最快的紀錄。
  • 軒尼詩改裝道奇惡魔 將四分之一英裡的時間設定得非常快
    畢竟,這臺840馬力的MoPar機器對於直線速度的貪婪追求意味著它通過拋棄前排乘客座椅和後排座椅,立體聲音響以及後備箱中的所有地毯等來減輕重量。軒尼詩改裝廠(Hennessey)的人顯然認為這還不夠極端。所以,德克薩斯州的調整裝備已經將惡魔變成了1035馬力的巨型怪獸,以每小時240公裡的速度在9.14秒內跑了四分之一英裡(400米)。這很快,非常快。
  • 升級後的雪佛蘭克爾維特ZR1,9秒駛入了四分之一英裡
    取而代之的是,以下所有操作均在拉條上進行,雪佛蘭完成了四次通過,每個過程都經過了長時間的倦怠以加熱Toyo R888R後輪胎。可以肯定的是,在首次嘗試時,這輛汽車在9.766秒內急速駛入了四分之一英裡,以146.48 mph的速度越過終點線。聽起來好像齒輪傳動稍有不同可能會更快一些,因為在第三和第四之間有相當大的轉速下降,但是9.766肯定是在街頭合法的汽車上行駛。下次運行會更好。也許夜晚已經變得涼爽,在這種情況下,由更濃密的空氣引起​​的額外的空氣動力阻力將通過增加動力來彌補。或還有其他原因。
  • Lucid Air將搭載專利電動傳動系統 四分之一英裡加速僅需9.9秒
    原標題:Lucid Air將搭載專利電動傳動系統 四分之一英裡加速僅需9.9秒   據報導,Lucid Motors將為Lucid Air純電動車提供專利電動傳動系統
  • 美國四分之一馬:品種簡介
    該品種的名稱歸因於其在維吉尼亞州和羅德島州舉行的四分之一英裡比賽中的快速表現。即使以如此高的速度奔跑,它的腳踏實地和優雅的風度使其成為定居者中較早的喜愛。後來,四分之一馬在美國邊境的向西擴張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該品種的耐力和敏捷性對牛仔,開拓者和農民以及在崎tough地形中需要可靠,穩定的運輸的人來說是無價的。四分之一馬是 阿拉伯,西班牙和英國種馬的混合體。
  • 四分之一波片的四種用法
    四分之一波片有以下特點:產生π/2奇數倍的相位延遲,能使入射線偏振光變為橢圓偏振光。若入射線偏振光的光矢量與波片快慢軸成±45°,將得到圓偏振光。利用四分之一波片的性質,可以將其與其他偏振光學元件搭配使用,實現不同的功能。圓偏振片四分之一波片可以將線偏振光轉變為圓偏振光,可以利用線偏振片+四分之一波片搭建圓偏振片。
  • 十秒內跑完四分之一英裡的克爾維特是何方神聖
    為了更好地理解HPE1000的恐怖,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此前作為量產直線加速之王的道奇Demon,可以在9.83秒內完成1/4英裡的加速,而它通過的尾速達到了136.19英裡/小時。我們再看看HPE1000的結果,1/4英裡的加速時間僅需要9.79秒,而尾速更是高達139.49英裡/小時。需要明確的是,HPE1000克爾維特ZR1在測試中是完全沒有使用彈射模式等程序的。
  • 沒有結尾的自傳
    至少有一位公認的傳主,留下了數十萬言的大部頭自傳。洋洋灑灑,從自己的外祖父移民到美國講起,直到七十歲時最新落成的作品。傳主把這部書視為另一件重要的建築作品,用他慣常的手法,精心地搭建主體結構,施以豐富的細節裝飾。只有這樣,才配得上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一生。
  • 探索:四分之一齒輪熱處理工藝研究
    試驗件加工路線主要參照四分之一齒輪工藝進行:鑄造→鑄後正回火→鑄後粗銑齒→正回火熱處理→解剖分析齒面淬透性及性能→調質→解剖分析齒面淬透性及性能。制定出符合四分之一齒輪粗銑齒後熱處理生產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如:原始組織應為正回火狀態,如為退火態要補作正火熱處理,以改善原始組織;此外,對裝爐方式、爐膛溫度、試驗件溫度等實時監控,用鎧裝熱電偶對試驗件實際溫度進行實時監控。
  • 【小麓講堂】四分之一波片的三種用法
    四分之一波片有以下特點:產生π/2奇數倍的相位延遲,能使入射線偏振光變為橢圓偏振光。若入射線偏振光的光矢量與波片快軸成±45°,將得到圓偏振光。利用四分之一波片的性質,可以將其與其他偏振光學元件搭配使用,實現不同的功能。
  • 四分之一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新華社電 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它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報告說,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它人類近親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靈長類動物滅絕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