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諸島主權歸屬的歷史與現狀—新聞—科學網

2021-01-14 科學網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事實證明,我國人民最早發現這些島嶼礁灘,長期以這些島嶼礁灘為基地進行漁業捕撈生產和居住,世代相繼對這些島嶼礁灘進行辛勤的開發和經營,我國政府最早對這些島嶼礁灘實行管轄和行使主權。

一、中國歷代發現、經營並轄制南海諸島的歷史淵源

我國現存上古典章《尚書·禹貢》中即有「南海」名稱。《詩經·江漢》中也出現「南海」之名,云:「於疆於理,至於南海。」《山海經·海內南經》中亦載有:「鬱水出湘陵南海」,等等。可見,南海之名早即有之,但因所載情況不詳,其指代和範圍可能與後世所講的南海並不一致。

秦時,中國先民已發現南海諸島。秦始皇統一嶺南,在今廣東地區設置南海郡,臨南海邊緣,自然對其附近海域實行政治管理和防守。1992年,我國學者在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上,發現了秦漢米字壓印紋硬陶片,表明上古時代中國人最早發現南沙群島。當時南沙尚屬無主土地,是中國人「原始取得」,這具有重要的法理意義。

兩漢時期,漢武帝在地處南海海域的海南島置珠崖、儋耳二郡,更注意對南海的防守,而當時周圍尚無今日南海周邊各國;據《海南省況大全》記載:西漢伏波將軍馬援在南徵交趾過程中到過西沙群島;可見,西漢時南海諸島已與我國大陸的關係日漸密切。東漢人楊孚著《異物志》,已對當時或以前中國人對南海及南海諸島的認識做了原始性的地理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第一次稱南海為「漲海」,並將南海諸島泛稱為崎頭,將南海暗礁、暗灘、沙洲等稱為磁石。這是中國人在公元一世紀前發現南沙群島的有力證據。

三國時,中國古代人民對南沙群島航行的方位、距離和海況已有詳細記錄。如吳國人萬震著《南州異物志》,其中記載:「句椎去典遨遊八百裡,有江口,西南向,東北行,極大崎頭,出多磁石」,同時還記載了:「玳瑁如龜,生南海」等內容;這是古代中國人民在南海經營活動(航行、捕撈等)的重要記錄。

東晉時,著名高僧法顯從印度返中國時,曾穿行整個南中國海。在他撰寫的《佛國記》中,詳細記載了從印度、斯裡蘭卡返回廣州的航程,其中從爪哇取道南海只需50天。這表明中國人在東晉時已開闢了穿越南海的航路。

南北朝時期,大陸人民已在西沙群島一帶活動。據《海南省況大全》,近年我國考古學工作者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和九礁等11個島嶼和礁盤上,發現了南北朝(主要是南朝)的六耳罐、陶環及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器2000餘件,產地多為今廣東、福建、江西等地。

隋唐時期,從南海諸島發現的考古遺存看,此時中國人不但在西沙群島有活動,在南海其他島嶼上也有大量活動。從文字記載看,隋煬帝時,曾派常駿、王君政等經南海海域抵達赤土國;《舊唐書·地理志》明確記載:「振州(今海南三亞)……南至大海……東南至大海二十七裡,西南至海千裡」,其所指範圍包括南海及其諸島。這是我國從唐代起南海諸島正式歸入版圖的又一證據,從此確立主權。

兩宋時,隨著航海實踐的增多,南海諸島又有新稱,並趨於細化。如《宋會要輯稿·佔城國》記載:「……數日,主佔城界,十日過洋情,東南有石塘,名曰萬裡,其洋或深或淺,水急礁多,舟覆翻者十七八」,以「石塘」專指南沙群島。此後史書多用「千裡長沙,萬裡石塘」以及類似的稱呼泛稱或專指南海諸島。宋人周去非在其《嶺外代答》一書中,寫明了南海有「長沙、石塘數萬裡」,「歷上下竺與交洋,乃至中國之境」,明確指出交趾洋(今北部灣)與崑崙洋(今越南昆化島附近海域)一線為中越海域分界線。這對確立南海諸島主權屬中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據考證南宋端宗皇帝曾逃到西沙群島避難。

元代,據記載,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皇帝派遣大將史弼領兵5000,遠徵爪哇。該艦隊經西沙海域,可能對包括今南沙海域發動進攻;雖未達目的,但這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於徵服南海邁出的一大步。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曾奉元世祖之命,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主持全國性「四海測驗」,往南海某島嶼上觀測其緯度,並取得卓越成果。這在天文測量史上和南海開發史上均是大事。

明代,據明王佐《瓊臺外記》記載:萬州在明時轄有「長沙」、「石塘」,海軍指揮僉事「統兵萬餘,巨艦五十艘」,巡邏南海,確立明政府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的主權和管轄。《廣東通志》記載:「督發兵船出海防禦……自東莞南亭門放洋,至鳥瀦、獨瀦、七洲三洋,星盤坤未針,至外羅。」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等率領數十萬人馬,分乘幾十艘巨艦,橫越南海航線,出使西洋各國,遠達西亞和東非;在《鄭和航海圖》中標繪的「石塘」和「萬生石塘嶼」,就是今西沙和南沙群島。

時至清代,有關我國南海諸島主權與歸屬的記載已不絕於書。從清初流傳於民間的《更路簿》看,其中記錄了南沙群島73個地名及其方位。雖然地名是用海南方言拼寫的,但外國人據此拼寫標註在他們出版的航海圖上。清康熙《瓊州府志》中已將南沙群島籍入中國版圖;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間(1710~1712年),廣東水師副將吳陛曾率領水師巡視西沙群島海域。雍正時高涼總兵陳倫炯著《海國聞見錄》,內附有《四海總圖》,是現在能見到的關於南海諸島較早的地圖,明確把南海諸島劃分為四大群島,並為以後各類著作所轉載。乾隆《泉州府志》記載:「吳陛,……擢廣東副將,調瓊州。自瓊崖,歷銅鼓,經七洲洋(今西沙群島海域)、四更沙,周遭三千裡,躬目巡視,地方寧謐。」當時西沙群島海域由廣東省海軍負責巡邏。道光《瓊州府志》明確指出:「萬州有千裡石塘、萬裡長沙,為瓊洋最險處」。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兩廣總督張人駿派遣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海軍官兵170多人前往西沙群島視察,逐島查勘,並在永興島上升旗鳴炮,重申我國對西沙群島的主權。

民國時期,我國曾二次正式公布南海諸島各島嶼的地理名稱:1935年公布南海諸島132個地名的中英文對照表;1946年中國政府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復南沙諸島後,於1947年再度公布南海諸島159個地名的新舊中外地名的對照表,並註明其中一些地名的意義,再次標繪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屬中國版圖。從古到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如此系統地對南海諸島實行具有主權管轄意義的地名命名事宜。

新中國時期,中國政府進一步對南海諸島實施管轄。1959年3月海南行政區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設置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屬海南行政區管轄;1969年改為廣東省西沙、中沙、南海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永興島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為縣級),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由海南行政區公署直接領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行政區政府的決定,再次明確規定海南行政區政府統一管轄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1988年4月13 日,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中,再次重申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歸海南省管轄。

上述史實可以看出: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和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兩千多年來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是我國古代人民最早發現、命名,並開發經營南海諸島,遲至唐宋時期,中國歷代政府即將南海諸島正式列入版圖,確立主權,並對南海諸島實施管轄,這是中國擁有南海諸島及其海域主權無可辯駁的法理依據(表1)。

二、南海諸島主權歸屬爭端的由來及現狀

(一)主權歸屬爭端的由來

南海諸島是指分布在我國海南島以南和以東南中國海上所有島礁的總稱。按其分布形勢,分成四大群島,即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圖1)。據中國地名委員會1983年發表的公告,南海諸島被標準化處理的島、洲、暗沙、暗礁、灘共252個,其中被稱為島的有25個。

南海諸島及其海域自古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這是無可爭辯的歷史事實。然而,自鴉片戰爭失敗後,根據1841年清政府籤訂的《南京條約》,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1885年和1886年根據中法和中英條約,越南和緬甸分別淪為法、英殖民地。至此,南海沿岸政治地圖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不再是南海沿岸諸國的宗主國和強大國家,反而成為西方殖民主義國家企圖瓜分的對象。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列強開始謀奪我國南海諸島,由此帶來了我國南海諸島及其海域主權歸屬的爭端。

1867年,法國派調查船進入南沙群島繪製地圖,作侵佔南沙群島的準備;1885年法國殖民者預謀侵佔南海諸島(特別是南沙群島);並於1933年派艦艇侵佔了南沙群島的一些島礁,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中國海「九小島事件」,遭到國民黨政府及各界人民強烈反抗。1947年法國政府企圖派軍艦在西沙登陸,遭國民黨駐軍拒絕後離去。

1876年,英國水路調查船來福曼號進入南沙群島測繪地圖,並認為南沙群島「有長亙十英裡之礁湖,為水上飛機、潛水艇、小艦艇等理想的臨時休息及避難所」。1883年,德國人擅自在南沙群島進行測繪活動,清政府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加以制止。

圖1 中國南海諸島分布圖

1917年,日本人平田未治與日本海軍以「探險隊」之名,到我國南沙群島進行所謂的考察,並將其新登6小島,立上「日本屬領」的標柱;1923年始,開採南沙群島磷礦資源。中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日本以武力佔領了南沙群島的一些島嶼,擅自定名為「新南群島」,並於1939年宣布佔領。

但是,所有這些侵略行徑都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終結。1946年,當時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並立碑紀念,派兵駐守。從1933年法國殖民主義者製造「南中國海九小島事件」起,到1946年我國政府再度收復南沙群島止,其間經歷了13年的時間。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我國政府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中嚴正指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和整個東沙群島、中沙群島一樣,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並得到包括越南政府在內的不少國家政府和國際會議決議的公開承認。因此,戰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並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南海周邊地區也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在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權提出過異議。

然而,隨著亞太地區戰略地位和經濟地位的上升,南海諸島的地位日益重要。1956年,南越西貢政權派海軍佔領南沙群島,入侵西沙。至1974年西沙海戰,我國海軍才將西貢南越軍趕出西沙。1975年,越南又非法侵略南沙群島一些島嶼,還提出對西沙、南沙的領土要求。在南海諸島爭端中,以越南同我國對南沙群島的爭議最為激烈,但越南對南沙群島的領土要求是無理的,因為它並不是最早發現、最早經營、最早管轄南沙群島的國家。元代我國搞「四海測驗」的結果,已確定南海西部所過之處在外羅山(今越南廣東群島)附近的分水洋作為中國與佔城(今越南中部)「以域華夷的分界」,緯度正好在北緯15°,這是元朝留下的歷史鐵證,這一直為世界各國所承認。

素有「千島之國」之稱的菲律賓,1946年才成為獨立國家,其同南海諸島無任何歷史淵源。20世紀70年代以前,菲律賓並沒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領導人講話提及本國領土範圍包括南沙群島。美國與西班牙1898年籤訂的巴黎條約和1900年籤訂的華盛頓條約也明確規定了菲律賓的領土範圍,並未包括南沙群島。1953年菲律賓憲法、1951年菲美軍事同盟條約等也對此作了進一步確認。然而,菲律賓因其國境鄰近我國南沙群島,知道南沙海域油氣資源豐富,才推行「保護南沙海域油氣資源」的海洋新戰略,強行侵佔我國南海諸島的部分島嶼。1996年,菲海軍在中國南海黃巖島舉行兩棲登陸演習,其中許多演習是針對我國南沙群島的。1999年,菲律賓軍艦撞沉中國漁船,使我國漁民造成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我國已向菲提出嚴正交涉,抗議菲律賓非法行徑(表2)。

而馬來西亞1979年在發布的一份新地圖中,劃定其大陸架和領海疆域,公然將我司令礁、簸箕礁、南海礁、安波沙洲、南樂暗沙、校尉暗沙一線以南的海域劃歸馬來西亞,我國政府對此提出抗議,但馬來西亞的解釋為:「安波沙洲和彈丸礁一直是馬來西亞領土的一部分。」但證據何在,沒有提出任何說明。

20世紀70年代以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以軍事手段佔領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進行大規模的資源開發活動並提出主權要求,根源在於這裡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

(二)周邊國家侵佔南海島礁的現狀

目前,南海周邊國家侵佔南海諸島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南沙群島,對我國南沙群島全部或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主要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其中,越南侵佔島嶼和礁石30個;菲律賓侵佔6個;馬來西亞侵佔3個,巡視監控4個;汶萊佔領1個;印度尼西亞雖未佔領島礁,但對鄰近海域有主權要求;而我國本身僅實際控制8個(包括臺灣駐軍的太平島和中洲島),巡視監控21個。

1.越南

非法佔領島嶼和珊瑚礁30個,島嶼總面積約0.67km2,同時將南沙群島及其附近大約1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納入越南版圖(圖2),並聲稱對西沙也擁有主權。越南是除中國外,唯一對西沙和南沙同時提出主權的國家。其論據主要有三個:

1) 1933年和1975年,對法國殖民當局和南越西貢政權南沙群島主權的「國家繼承」,特別是南越西貢政權於1958年和1959年發布的關於把南沙群島劃歸福綏省管轄的法令。

2) 《舊金山和約》對南沙群島的處置條款,即提出「日本放棄對臺灣、澎湖列島、南沙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和要求」,但隻字未提這些領土的歸屬問題。

3) 一些越南「古籍資料」,但這些島嶼的最早歷史記錄是1802年才開始的。

圖2 中國南海周邊國家聲稱南海主權界線

2.菲律賓

菲律賓對南沙群島的領土要求基於專屬經濟區,沿海大陸架公約及1956年探險隊的遠徵考察。菲律賓佔領6個島礁,總面積約0.8km2,基本上控制南沙東北部海域。其依據主要有兩個:

1) 這部分島嶼原為「無主島嶼」。

2) 這些島嶼離菲律賓最近,對菲律賓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3.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佔領島礁3個,巡視監控4個,基本上控制南沙群島西南部及海域。領土要求限於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其侵佔和分割南沙島礁和海域的主要藉口是這些小島位於馬來西亞的大陸架上。

4.汶萊

汶萊佔領1個島礁,領土要求基於專屬經濟區。對外宣布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並發行了標明海域管轄範圍的新地圖,聲稱對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裡。汶萊是對我南沙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而唯一未派兵進佔的國家。

綜上可知,南海諸島(特別是南沙群島)的政治地位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漢代直至19世紀中葉,南海沿岸或籍入版圖,或為藩屬,或長期友好相處,南海為中國的內海;二是19世紀中葉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西方列強將南海沿岸諸國變為他們的殖民地,並開始染指南沙群島;三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南海沿岸諸國先後獨立,有關國家出於各自目的,或對南沙群島提出非法領土要求,或出兵搶佔南沙群島。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專家:中國南海諸島主權的形成及南海問題的由來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通過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經營開發,並由歷代中國政府行使連續不斷的行政管轄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這一發展過程有充分、確鑿的歷史依據,國際社會也是長期予以承認的。  一  根據史料記載,最晚在漢代,我國人民首先發現了南海諸島,並對南海有了初步認識。
  • 國臺辦: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國臺辦: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國臺辦發布 7月16日消息,近日,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有關南海問題的聲明,臺對外交往部門聲稱,其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權利
  • 清史研究所舉辦歷史地理學專題講座 探析南海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1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歷史地理學專題講座第四講在公共教學一樓1406教室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國強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南海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清史研究所華林甫教授主持。
  • 機密檔案顯示中國南海主權不容置疑
    面臨南海風浪,中國定力十足。這一定力,來自於對有能力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自信,來自於對國際公平正義的信心,還來自於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積累的足以證明中國人才是南海諸島主人史實的底氣。  二十世紀初以來,歷經一個多世紀文獻學家和史學家們的耙梳、整理,中國匯集了蔚為大觀的南海史料,連接成一幅完整的南海歷史畫卷:  西漢時期,中國人就已在南海航行,此後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發現南海諸島並進行命名,開發南海諸島及相關水域的資源;  宋代以來,中國政府將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納入中國疆域,實行行政管轄,巡轄南海相關海域,實行海難救助,開展天文測量
  • 王毅:中方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有著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
    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9日出席第十屆東亞峰會外長會。針對美方對中方關於南海問題立場的各種抹黑,王毅陳述三個基本事實。第一,中方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主權權利有著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第二,中方堅持睦鄰友好的周邊政策,始終致力於在南海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早在2002年中國就同東協各國籤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規定通過直接當事方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端,不採取使事態複雜化、擴大化行動,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中方正在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致力於形成一個具有實質意義的有效規則,為南海和平奠定更有力支撐。
  • 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國際法依據
    ‍‍褚靜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2016年7月12日,非法設立的臨時仲裁庭聽信菲律賓的一面之詞,通過仲裁,聲稱「中國對九段線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根據」,企圖否定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
  • 中國政府: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為重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加強與各國在南海的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一、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確立了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相關權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復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曾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海諸島,並恢復行使主權。
  • 南海諸島研究又添新作《中國南海諸島史地研究論集》出版
    第一部分包括《中國的南海諸島》《南海諸島的生產——珊瑚礁構成的南海諸島》《優越的熱帶海洋環境》《散處南海腹心的四沙群島》四篇文章。這些文章主要介紹中國南海諸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狀況、動植物種類以及各島礁的外形及其形成過程。如劉南威先生將南海諸島描述為:「在南海『袋型斷續線』範圍內,散布著310座以上的島嶼、沙洲、暗礁、暗沙、暗灘。這些島、洲、礁、沙、灘,統稱為南海諸島。」
  • 國民政府「地圖開疆」:1946年收復南海諸島
    在呈請的文件中,有「內政部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永興島-石島圖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數月後,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鄭資約編著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書中詳述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的歷史背景,南海諸島的地理環境及國疆石碑的照片。新編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也在該書的附錄中,首次對外發表,奠定了我國南海島嶼統一名稱的基礎。
  • 南海地圖 中國南海諸島地圖 南海在哪
    南海是位於東南亞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陸、臺灣本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及中印半島所環繞,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越南稱東海、菲律賓稱西菲律賓海。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中文環境皆以「南海」稱之。近代有人從英語「South China Sea」譯為南中國海、中國南海,並成為該地區在國際上的通用名稱。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  為重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加強與各國在南海的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  一、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
  • 中國南海的「九段線」為何是斷續線?而不是連著的線?
    那麼,自古以來就對南海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的中國,為何在劃定南海傳統海疆線時,沒有使用一條完整、連續的線條,而是用了一條斷續的九條線,這其中到底有何緣由呢?南海地圖九段線本身就是我國南海傳統海疆線,早在東漢時期,中國古代先民就發現了南海諸島;從宋朝起,中國歷代統治者都將南海諸島工作國家的行政單位,對這一海域進行有效的佔有、管轄。
  • 中國人不僅是最先發現命名了南海,還最早管理了南海諸島
    那麼為什麼說南海的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領土呢?作為中國人,必須要了解這段歷史。一,中國最早發現南海諸島當中國進入了成熟的文明國家的時候,東南亞的各國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因此,中國成為了三沙群島最早的發現者。也因為此,中國也最早給南海諸島取了名字。
  • 分析稱釣魚諸島為中國有效佔有 日本無主權依據
    然而,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卻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竟然以東京都政府的名義購買除大正島以外釣魚諸島的所有權!向誰購買呢?不是向對釣魚諸島擁有主權的中國,而是向一個無合法所有權的日本私人!換言之,石原要這個日本人向東京都政府轉讓根本不屬於他的權利。
  • 美國說中國對南海島礁沒有主權?局座今天就給它補補歷史課!
    2011年以來,局座出版了四本相關專著,就南海島嶼爭端、南海歷史脈絡、海洋法和海戰法、海上安全與海軍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面對美國的做法,局座也梳理了一些歷史考證,只講事實,不談觀點,用事實說話,讓歷史告訴未來。
  • 南海仲裁結果公布,但中國南海島礁一個都不能少!(部分島礁最新衛星...
    在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於7月12日出爐之後,中國再次表明了一貫、鮮明、堅定的立場: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 消息傳出後的第一時間,人民日報官博發出了一條名為「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微博,得到了數百萬網友的轉發。
  • 歷史上釣魚島記載:歸屬中國還是日本?
    日本政府罔顧這一事實,至今仍堅持1972年3月外務省發表的所謂《我國關於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筆者注)領有權的基本見解》。基於這一陳舊而荒唐的「基本見解」,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的強硬立場導致中日關係惡化、民眾對立情緒上升。為防止領土爭議繼續對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造成幹擾,有必要追根溯源,澄清釣魚島主權歸屬的歷史經緯。
  • 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復南海諸島紀略(一)
    1887年6月26日(光緒十三年五月初六),中法兩國籤訂《續議界務專條》,法國政府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所有;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並為國際法所認定。南海九段線昭示2000多年來的中國史和疆域版圖,記載著中國人民在南海發現、開拓和生產生息的情況。
  • 南海風雲再起,美帶頭挑釁 越南聞風而動!主權面前 中國絕不後退
    據環球網8月28日報導,日前越南政府指責中國在南海海域舉行的軍事演習「侵犯了越南主權」,並表示中國的行動使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變得「複雜化」。同時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在一份聲明中的表態稱:"中國在西沙群島的反覆軍演侵犯了越南的主權,使中國與東協間有關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複雜化。」事實上,就在8月21日,海南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24日0時至29日24時,海南島東南部海域將有軍事訓練活動,禁止駛入。
  • 近代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形成
    越南海岸在竹山以西,無論怎樣向南接劃,南海諸群島都遠在該線以東海面,其歸屬中國不言自明。也就是說,法國政府早在1887年6月26日就已經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所有;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當時即已為國際法所認定。因此,東經108度零2分線也成為劃定南海疆域線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