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徵程】向世界講中國故事應堅持內外兼工、粗中有細、細中...

2021-01-11 上觀

近年來,曾屬於漢字文化圈的韓國、越南等出現了恢復漢字的呼聲。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漢字已融化為自己國家生命肌體內的血液,放棄漢字,就等於放棄自身的文化。這表明,這些國家已經擺脫了狹隘的政治偏見和民族主義,走向了文化自覺。

 

但中國復興的影響也是肯定的。這是中華文化世界化的良機,也是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既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也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態度,還要有「美美與共」,「協和萬邦」的胸懷,堅持「以我為主」,但更要秉承世界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從戰略高度立體全方位地科學分析、綜合平衡,紮根大地腳踏實地推動,做到內外兼工、粗中有細、細中有異,讓中國故事,潤澤世界心靈;讓中國智慧,惠及世界發展。

 

內外兼工:保持國內外中華文化關注度的「恆溫」

 

中華文化主動走向世界,是要成為世界文化大格局中一個生動、有力、敢擔當、能擔當的有機組成部分,並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建一個和平、穩定、健康的多元文化生態格局,要保持這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就不但要紮根「深與穩」,而且要「恆與久」。而我們目前的相關工作主觀性強,客觀上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導致國內外對中華文化的關注度不一致,甚至出現內熱外冷現象,阻礙了中華文化的深度融入。要消除這一障礙,需要我們在選擇傳播內容和方法時堅持內功外功兼修且兼工。

 

首先,我們自己要明確要向世界講什麼中國故事,怎麼講,希望達到什麼效果……;同時要從受眾角度換位思考:中國人為什麼向我講這些故事?我想要什麼?他們給了我什麼?怎麼給的?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這樣,我們就能從相對平衡的視角,客觀選擇合適的傳播內容和角度,讓「中華文化熱」中外同溫。

 

其次,我們要潛心了解和理解世界各國語言、文化、社會生態,直面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並善於利用文化差異找到中華文化可以生存之地,汲取異域土壤的養分,深紮根,勻根系,不論遭遇什麼風雨,都會屹立不倒,並終可厚積薄發。

 

再次,我們要以不同文化和諧共生為指向,堅持「傳」與「引」同步,以「傳」中華文化之血,「引」異域文化肌體再造包含中華文化元素之血,並創新條件和途徑,促新血倒流,反哺母體,這時,母體生命就包孕了異域文化元素,就會更具世界性,也更易反哺世界,從而實現中華文化的輸血—造血—再輸血的自循環,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

 

另外,我們還要主動整合國內外優勢教育和文化資源,藉助海外漢學家、海外華人、文化機構、民間團體等力量,構築中華文化世界化的無障礙通道,既貫通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動脈,也細心呵護毫末之微的毛細血管,做到內外相通、相融、相合,無縫連接,無溫差同步,讓漢語和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又不為人覺察的常態存在。

 

粗中有細:戰略規劃與具體方法要和諧互補

 

中華文化世界化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合理的全球布局,同時要針對不同國情,著眼長遠、區別推動,實現科學發展。

 

文化越開放,越發展。最強大的文化,都具有最無限開放的可闡釋性、包容性,但文化傳播同時具有天然的排異性。文化分歧是常態,沒有衝突,就實現不了文化的交流。我們要兼容並包,對不同國家的文化輿情、文化差異的體察做到細緻入微,並採取差異性策略,創造一個統一、積極的世界中國形象。

 

文化尊嚴事關一國尊嚴,我們應以敬畏生命之心敬畏中華文化。不論其被毀、被譽,還是被醜,被美……我們都要堅定文化自信,細緻推理、判斷,望聞問切,既有扁鵲之眸,又懂華佗之術,準確把握眾脈象下的問題實質,對症下「中國智慧」之良藥,推動世界進步和發展。

 

細中有異:差異可以保證傳播有的放矢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博大精深、多元共生的,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自然也極其複雜。只有具體國家具體差異具體分析,選擇差異性的交流方式和策略,才能保證中華文化融入的暢通和實效。

 

首先,要加強與所在國的溝通,細緻區分不同國家、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人群接受中華文化的差異性,以雙方共贏模式,營造中華文化海外生存、成長與發展的良性環境,爭取所在國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在條件成熟的國家,推動漢語與中華文化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局部條件成熟的國家,則因地制宜,推動創辦漢語特區、漢語國際社區等,逐步由點到面,星火燎原。同時還應具體分析中華文化在不同文化生態鏈中的實際處境,協調好與其他語言文化的共生關係,消解其在本土化和地方化過程中的各種主觀和客觀障礙。

 

中華文化世界化要可持續發展,還需逐漸擺脫目前主要依賴於政府的經費支撐模式,把海外的非盈利性文化傳播、教育機構逐步建成自給自足的經營性機構。中國政府還可基於海內外各種社會資源,在時機成熟時,協調成立以政府為主導、相關機構為主體、海內外民間資本為主流、教育機構收入為基礎的眾籌模式,使中華文化自身實現產業化。

 

中華文化世界化是一項綜合性戰略工程,涉及對象廣,協調難度大,既要依靠文學、電影、書法、繪畫、音樂等軟著陸,也要借力科技、工業產品、人力資源等硬著陸,協調一致就極為必要且迫切。為此,需確立統一的話語體系,採取統一的話語出口審核機制和通道,避免闡釋混亂,並可有助於消除「中國威脅論」。

作者為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善於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新知新覺)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新時代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們要牢牢把握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善於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  全媒體的發展給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有利條件。好故事往往需要對人物、情節、場景等進行設置與營造,見人見事見情,在娓娓道來中表達觀點、表明立場,讓受眾聽得進、聽了信、記得住。
  • 周樹春:把握好闡釋好中國現代化新徵程的發展大邏輯
    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發展進步的大方向,準確把握中國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大邏輯,深入揭示新時代中國發展藍圖對中國和世界發展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面向世界講好中國「十四五」和「二〇三五」故事。如何理解中國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發展邏輯?1、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邏輯。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
  • 乘勢而上開啟新的偉大徵程(社論) ——元旦獻詞
    前進道路上,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鬥,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奮鬥的坐標。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 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
    55年前,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地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鬥爭。」
  • 講好三個「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一方面,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經濟增長、國際投資、國際貿易以及金融發展等新動力、新變量、新格局,乃至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發展等,都需要中國方案。因此,我們需要向世界說明中國在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舞臺和格局中的應有地位和積極作用,展示真實中國的真實意圖,消除外部各種誤解和誤會。
  • 講好中國故事背後的理論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世界矚目,故事精彩紛呈,引來了世界的熱切讚許。然而,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相信,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也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 西電黨委書記查顯友講專題黨課 初心使命引領一流建設新徵程
    西電黨委書記查顯友講專題黨課 初心使命引領一流建設新徵程 2019-10-17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望海樓) _中國蘭州網
    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政府宣布紫雲等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國這一了不起的成績,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引發了世界對中國脫貧事業的關注。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解鎖中國脫貧密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 講好中國故事 讓世界聽到北京的聲音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到北京的聲音   在莫斯科「北京日」活動中,來自北京的文藝工作者給當地觀眾帶來純正的京腔京韻本報記者 孫戉攝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李夏至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APEC北京峰會以及即將在2022年舉行的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這座城市天然聚焦著來自世界的眼光。今天的北京,不只是中國的北京,更是世界的北京。
  • 「學習黨史」李忠傑:開啟建成文化強國新徵程
    ,同時也開啟了建成文化強國的新徵程。廣義上的文化,是指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大類。當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包含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代代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含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 奮鬥「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強調:「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徵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新年伊始,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科技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建設者、志願者,記錄他們的奮鬥故事和奉獻精神,以饗讀者。
  • 來來來,會講故事的朋友看過來!
    「建設美麗中國,講好安嶽故事」徵文演講比賽海選徵集來啦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安嶽縣委、縣政府堅定信心守住綠水青山,方向不變實現綠色發展,推動全縣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生態答卷
  • 【重磅】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開啟中國改革新徵程有三大關鍵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在京舉行 「『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新徵程中展現文旅新作為...
    在新徵程中展現文旅新作為——訪嘉峪關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齊新明 趙明霞 黃愛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為做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領。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陝西省56個貧困縣(區)的中小學共獲贈了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捐贈的價值2000萬元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視頻課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李成才的紀錄片讓人們驚嘆:孕育了華夏民族的草木也在滋養世界《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中的一個個主角。  草木緣情  李成才早年的紀錄片多是將世界的故事講給中國聽,如《大國崛起》《華爾街》和《貨幣》,展示金融、歷史等領域的世界故事。這次他選擇根植中國,「把我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的故事給講清楚」。  或許我們用味蕾品味過「她們」的果實,用鋤頭改善過「她們」的生活,用鐮刀收割過「她們」的生命。
  • 三個堅持!為中國航天和中國氣象事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突出貢獻。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10月10日召開的「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面對新的形勢和發展需求,國家航天局將以「三個堅持」踐行新時代新要求,推動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蓬勃發展,為中國航天和中國氣象事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