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臥莊小學社區學校少年宮插花課程現場(蘇敏哲 攝)
「孩子四點半放學,我五點半下班,根本無法按時去接。到處找朋友幫忙、向單位請假、找保姆等已經成了常態。」蘭州市城關區寧臥莊小學三年級學生陳凱(化名)的家長董女士說,孩子放學之後去哪裡,是她之前最難解決的問題。
如今,董女士已不再為孩子放學後的去處犯愁了。「加入學校組織的社區學校少年宮課後班以後,孩子明顯比以前開朗了,我和孩子的交流也多了起來。」 董女士的話代表了眾多家長的心聲。
在蘭州市城關區,孩子們下午四點半放學之後不用著急回家,而是可以加入到學校組織的各種精彩課外活動中來,不僅收穫知識,還能培養特長。這種做法緩解了小學生「四點半」放學後家長在崗接送困難的矛盾,也緩解了小學生課後失管失教的社會矛盾,填補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空白。
寧臥莊小學社區學校少年宮舞蹈課程現場(宋銳 攝)
「四點半」工程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
和董女士一樣,許多雙職工家庭由於家長上班時間和孩子放學時間衝突,很難在學生下午四點半放學時接到孩子。有些家長給同事或朋友打電話請求幫忙;有些家長只能等到自己下班後再匆忙去接孩子;還有些則讓孩子在「小飯桌」吃飯做作業,等候家長下班去接。
「很多人羨慕國外的課後教育服務——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社區為載體、家長配合的三方責任分工明確的社會福利事業。其實,在甘肅,早在七八年前就有這樣的模式了。」 蘭州市城關區教育局校外辦公室主任張麗萍說。
記者了解到,蘭州市城關區自2011年就率先開始在全國探索建設社區學校少年宮,累計投入資金4000餘萬元,建成社區學校少年宮39所,佔全區學校總數的62.9%,參加活動的學生人數5萬餘人,佔全區學生人數的70%以上,預計2018年年底可基本實現城關區域全覆蓋。
蘭州市城關區寧臥莊小學校長陳玉萍告訴記者,寧臥莊小學之前有200餘名學生沒有參加學校的社區學校少年宮活動。隨著學生不斷加入,到本學期四點半放學回家的只有20餘名學生,其他的學生都在學校的社區學校少年宮活動中通過舞蹈、書法、體育、樂器等興趣項目找到了「快樂空間」。
記者在蘭州寧臥莊小學和暢家巷小學兩所社區學校少年宮走訪看到,四點半放學後,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踢足球、做手工、玩樂器、做創客……寓教於樂,以樂促智,極大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
社區學校少年宮的建設不僅讓孩子們得到了快樂,收穫了知識,也讓家長和學校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寧臥莊小學的科技展覽館,志願者家長張凱峰正在為孩子們講解關於航天事業的一些知識,教室裡不時傳來陣陣掌聲。
「航天對小朋友們來說充滿了好奇,這種特殊的行業涉及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每次來的時候,我都要認真準備一下,把自己不懂的弄明白了再來講給孩子們。」張凱峰說,這種家校互動的方式,一方面讓孩子增加了對父母所在的工作領域的理解,一方面也讓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多了一份了解。
目前,蘭州市城關區社區學校少年宮普遍設立了書法、繪畫、聲樂、器樂、製作、圍棋等技能培訓活動項目,部分社區學校少年宮還結合學校自身實際與社會合作開發特色項目,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嘉峪關路小學與甘肅省京劇團合作開設京劇課程,靜寧路小學與蘭州樂學堂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合作開設機器人課程……
據統計,城關區社區學校少年宮共開設項目活動944項,累計培訓人員達22900餘人次。社區學校少年宮取得了學校支持、孩子受益、家長滿意、社會讚譽的良好效果,得到了中央文明辦和甘肅省、市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
暢家巷小學社區學校少年宮的家政生活體驗課現場(蘇敏哲 攝)
素質教育延伸解決「看管空白」
記者了解到,為了強化機制保障,在「管好」上下功夫,蘭州市城關區每年列支近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社區學校少年宮的正常教學、業務管理、代課費及精品特色項目支持。採取爭取財政資金投入、學校自籌與吸納社會資金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對社區學校少年宮活動場地、活動設備進行修繕、改造整合,添置體育、圖書、音樂美術等器材。按照不另起爐灶、不重新建設的原則,修繕、改造、置換、共享學校現有場地、設施,減少不必要的投資,社區學校少年宮全部實現了有牌子、有場地、有設施、有隊伍、有活動的目標和要求。
一切保障和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許多學生和家長為學校少年宮的運行點讚,說出了自己感受。
寧臥莊小學參與創客小組的五年級學生王文浩告訴記者,他比較喜歡科技類的活動,放學後和同學們在一起玩創客他很滿足,同時也養成了他回家查資料看書的好習慣。
「孩子四點半放學回家後,寫作業、看電視、打遊戲不再成為生活常態,轉而開始在家長面前表演豎笛,願意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學生家長劉女士告訴記者。
蘭州市城關區社區學校少年宮建設的工程中,為解決困難家庭子女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得起少年宮,減少不必要負擔的問題,採取了就近就便的選址原則,選擇「三高二聚集」(即:學校教學水平高、管理水平高、教師素質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聚集區域、城市困難群體居住聚集區域)的學校開辦學校少年宮,以方便困難家庭子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參加少年宮組織的活動。
「現在課外的藝術班收費都不便宜,學校組織的社區學校少年宮活動資金免費,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寧臥莊小學學生家長梁女士說。
用好社區學校少年宮,關鍵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城關區發揮「一師兩用」作用,不僅挖掘學校現有教師特長,組織教師參與社區學校少年宮輔導活動,還利用寒暑假組織校內教師、輔導員進行集中培訓,開展活動示範引領、教育教學研討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輔導員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除此之外,聘請民間藝人、知名專家、著名學者,吸納有一技之長的大學生志願者,根據學校少年宮的不同需求,進行統籌調配,實現了一專多能和師資共享。目前,該區社區學校少年宮有專兼輔導員1233人,其中志願者輔導員有近130人。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蘭州安樂村學校把軟式棒壘球引進少年宮後,組織學生進行訓練,球隊在全國、中外比賽中屢獲佳績;蘭州白銀路小學社區學校少年宮的桌球項目在2017年「紅雙喜向陽杯」全國少兒桌球比賽中獲兒童男子甲組團體第三名;靜寧路小學社區學校少年宮的機器人項目在2017年亞洲機器人大賽獲創意獎及二等獎。蘭州市城關區社區學校少年宮項目作為推進城市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建設的創新載體,為學生的課外生活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讓他們增長知識、提升素質、完善品格、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