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全國少工委、中國少年科學院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全國展示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餘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通過課題答辯、能力測試,產生了百名「小院士」,評出「十佳小院士」。
天津市推薦的16所中小學的40個項目,其中29項成果榮獲一等獎,20餘名學生榮獲「小院士」榮譽稱號,其中河西區平山道小學徐小龍同學以最優成績榮獲「十佳小院士」榮譽稱號。
- 「公辦」培訓機構質量有保證更受家長認可
-價格便宜也是家長們選擇「公辦」培訓機構另一主因
-學生減負後課餘時間增多,家長對藝術教育意識也在增強
這兩天,市少年宮啟動網上報名,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700多個名額在20分鐘內便被家長們「一搶而空」。同時,作為本市最大的青少年培訓基地——天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也迎來了家長們的報名高峰。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培訓機構報名如此火爆?
據了解,市少年宮共有東馬路、保山道和津灣廣場三個校區,其中場地4000平方米的東馬路校區是最大的校區。「這麼大的少年宮(東馬路校區)為何只有700個招生名額?」面對家長們的疑問,市少年宮主任於和平表示,目前東馬路校區的承載能力是5000個孩子,但由於少年宮內本身已有4000多名「老學生」,容量接近飽和。這次報名,少年宮是整合了一切能整合的資源,才爭取到了700多個招生名額。
在本市,校外興趣類培訓機構的數量很多。那麼為什麼家長們會對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這樣的機構情有獨鍾?
走訪中記者發現,家長們選擇時非常注重培訓機構的性質。雖然少年宮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培訓部都屬於「民辦」機構,但由於投資方的「官方」身份,這讓許多家長都覺得這樣的機構是「公辦」的,質量有保證。「外面的培訓機構僱些老師,租個場地就能講課了,講得好不好,是不是可以常年開課,都沒有保證。選少年宮就不會有這樣的擔憂。」已經成功在網上為女兒報名少年宮一對一鋼琴課的鄒女士表示。也正如家長們所說,與普通民辦培訓機構不同,市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是有「編制」的正式員工,「這些老師,不用為課時費分憂,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課上教好學生,課下研究如何做好教學工作,所以我們的教學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於和平說。
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價格便宜也是家長們選擇具有「公辦」性質的培訓機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記者查詢了市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課程價格表後發現,兩家的課程均按照學期收費,價格一般在400元至800元,這對於長達近4個月的課程來說,已是相當便宜。以鄒女士女兒的一對一鋼琴課為例,少年宮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收費都是每課時80元,但市場上一般的價格為100元至200元。
此外,這兩年報名學生明顯增多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就意味著本來就不多的名額將更加搶手。「學校實行減負後,學生們的課餘時間更多了,而且家長們對於藝術教育的意識也在增強,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在小時候接受一定的藝術薰陶。」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張大慶說。同時,於和平也表示,鑑於家長們的報名意願,市少年宮正在考慮多方擴充場地。
相關連結:市少年宮近日開通的網上報名是東馬路校區,沒有報上名的家長可以前往保山道和津灣校區進行諮詢。另外,能夠承載15000人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已經完成了12000人的報名工作,目前還有3000個名額可以報名。
緩解普通家庭對培訓班「上不起、跑不起、折騰不起」的困難
社區私教託管搶佔一席之地
這兩天市少年宮網上報名,全部名額20分鐘被「秒殺」的消息引起家長們的關注。隨著人們對教育的愈發關注,每到寒暑假來臨,市區級青少年宮、培訓機構人滿為患,學員爆滿已不再是新鮮事。與此同時,一些私教、個人託管、「拼養」性質的小小培訓班,因離家近、報名方便、授課更有針對性而受到更多家長的歡迎,也獨闢蹊徑地在教育培訓裡搶佔了一席之地。
河西區水晶城的穆女士結婚前曾是天津音樂學院的鋼琴教師,結婚後她辭職做了全職太太。去年3歲半的女兒上了幼兒園,她便利用一技之長在自己家裡開辦起「鋼琴教室」,由於穆女士不僅多次獲得鋼琴比賽大獎,還有好幾年鋼琴授課經驗,如今包括自己女兒在內,已經為十幾名小學員授課,臨近放假,許多小學員的家長慕名前來為孩子報名。穆老師說:「現在,自己的時間除了照顧女兒,已經全都用到工作室教課上了。下一步,有必要擴大工作室的規模,將一對一的課程擴展為小班教學,租賃教室,聘請教師。」
在河西區芳水園小區裡的一藝畫院就是幾位學美術的媽媽合作開辦的一家小有名氣的培訓教室。從一開始幾個媽媽你教我孩子、我教你孩子,鄰居的孩子湊個熱鬧學開始,從在自己家裡教,到後來租房做畫室,再到現在的畫院。因為課程受孩子們喜愛,又在小區裡便於接送,畫室在小區裡名氣越來越大,加入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如今這個畫院已經開設兒童繪畫、素描、動漫、硬筆書法、泥塑、少兒英語等十幾種課程的培訓班,擁有本小區和周邊小區的小學員近100人。負責人之一的李老師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幾個也都是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我們輔導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請老師授課,同時也能讓鄰居們的孩子受益,大家一起不僅攤薄了請家教的成本,更能請到高水平的老師,不出小區就上課,趴陽臺就能看見教室,一舉多得,所以才得到家長們的歡迎。」
無獨有偶,每到放學,在小學校門前都會聚集各種各類舉著牌子、服裝整齊的託管班老師,她們和藹可親認真負責,她們認識託管在她們那裡的每一個孩子,確保了安全。組隊回到託管班裡,組織洗手、吃水果,監督作業輔導功課,如果家長晚上臨時有事無法按時接,安排晚餐並一直陪伴到家長來接……「雖然一些家長會質疑這類託管、培訓機構的教育資質、教育水平、安全性等問題,但這些應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小小培訓機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如今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難題,緩解了普通家庭對藝術培訓班『上不起、跑不起、折騰不起』的困難,解決了雙職工家長因工作無法按時接孩子放學、假期孩子沒人看的困窘。相關部門應該給予的,除了監管法規,更多的應該是扶持。」天津社科院輿情研究所所長王來華說。(記者張雯婧 劉耀輝)
來源: 天津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