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高考英語得完形閱讀者得天下!」也常常聽到諮詢師和班主任老師說「這個娃娃英語覺得最難的就是完形和閱讀!」每次上首課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況時,也總免不了聽到學生這樣的抱怨「看到完形填空就心煩,本來就有生單詞不認識了還被挖了這麼多的空,根本看不進去」或是「我也不知道怎麼的看著看著就走神了,完全不知道課文講了些什麼!」每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我總是說「其實完形閱讀真的並不難,只要『對症下藥』保證藥到病除!」
李志豪是今年高三的學生,高考前兩個月來到成都京翰雙楠校區全日制學習,衝刺高考。課前通過諮詢師和班主任老師的接觸和入學測試卷了解學生的情況,才知道他摸底測試卷考了9分,只做了前面的單選,完形閱讀一個字沒碰,說是實在下不了筆,索性不寫。其次、這個學生之前有超過一年的時間一直沒在學校上課,就在外面和朋友一起耍,打遊戲等,家長也沒辦法;加之這個男生性格有點冷,之前在山東上高中,現在到成都來也沒什麼朋友,和同一期的京翰的其它全日制學生也不交流。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李志豪的英語學科具體情況:1.由於太長時間沒接觸英語,很多單詞讀起來挺上口的,但就是不知道中文意思,遺忘太大。2.對完形填空的抱怨最大,具體體現在:文章挖的空和生詞使得文章幾乎沒有一句完整的句子,沒有耐心讀下去,更談不上做題;有些句子如果拆開,單詞的意思都明白,但組成句子要麼不知道究竟表達的中文意思,要麼理解的意思和原句要表達的意思相差很遠;解題時只看短語和短句,忽略上下句和上下文的邏輯關係,不會從較長較遠的地方找答題的切入點,如11年北京卷的完形中最後一段考查短語from…to…,短語很簡單,但在from 和to之間插入的句子較長,學生就不能分析了;選項中80%都是生詞,只能亂猜;有些詞的意思太多了,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應該是哪個意思,總之用他的話說就是「看到完形就煩死了!」
了解到病症後,在第二堂課我就講了完形專題。我首先讓他明白,完形填空一篇文章就是30分,閱讀五篇文章40分,哪個划算,當然是完形,那這個分拿不拿,當然拿。接著我以一篇文章為例,從第一句話開始理解,告訴他完形填空80%都是記敘文,且每篇文章第一句都是一篇文章的窗口,所以第一句話要詳細理解。理解後再換位思考,如果是你寫一篇文章,開頭一句已給出,你會怎麼完成後面部分,對文章的大致內容加以揣測,好為接下來的閱讀找個方向。每理解一部分內容,我又會問他,你覺得接下來的故事會怎麼發展,理解得越多,猜得也越準確。在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後,再開始做題,這個過程中,由於前期單詞沒有累積,我會把選項中的一些高頻詞的意思給他說,讓他知道意思後通過分析再選,避免盲目亂猜。第一篇文章做完後對了11個,再幫他分析哪些空是可以通過接下來怎麼做也是可以做對的,瞬間他覺得完形好像也不是那麼難。兩堂課下來後,他很滿意,從原來計劃每周2節英語課順利加成每周3節課。有了課時的保證才有也成績提升的保證。
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對於完形我的一些具體做法和原則。
1、選材均為高考真題,主旨體現哲學性、趣味性、知識性、時代性、思想性,或者文章的語句很優美;2、語法的講解從詞法入手,再過渡到句法,講解語法時都結合完形所考查的相應能力要求來講,有針對性和實效性;3、每篇文章要求徹底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至少讀兩遍。4、 將文章和選項中的完形高頻詞彙勾出來細講用法,並用詞彙本記住,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短期內記憶的詞彙都是積極詞彙,他才會覺得記的東西都有用,嘗到了甜頭他才願意繼續學。李志豪同學甚至說這個詞彙本比書本的單詞表有用多了。5、每篇文章中的長難句提出來分析和理解,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甚至背下來,為寫作儲備高級句型和詞彙。6、 對於一些錯了10個以上的文章,講解後過段時間再做再總結。
就這樣認真做了大約20篇完形後,李志豪的完形填空基本可以穩定在16個以上,量的積累就產生了質的變化,其中有三次完形連續18、19個,信心爆棚,用他的話說「感覺可以秒殺完形」。
通過兩個月的衝刺學習下來,李志豪從9分到100分、從「煩死了」到「秒殺完形」,這個過程的背後是什麼?———是用心做教育!我和他的班主任老師都相信李志豪一定是今年高考成都雙楠校區的一匹黑馬!
回過頭來總結一些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覺得我們既是老師,同時也是醫生,感覺日常工作從接手一個學生到慢慢帶出成績來,就像是幫助學生戰勝了一場感冒一樣,難道不是嗎?入學測試和首課溝通了解學生的困惑就像是醫生了解症狀和病因一樣;針對學生個性,設定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就像是醫生對症下藥開處方一樣;按照課程方案設置按部就班地教學過程就是聽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整個過程下來不就藥到病除了嗎?只是我們「治」好的不只是身體的健康,更是心理和心靈上的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京翰教育成都大區教研部初高中英語 劉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