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動物最強防禦捕獵的「絕招」,它們還能騙過同類!

2021-01-10 宇宙探索百科

動物的防禦行為是指任何一種能夠減少來自其他動物傷害的行為。如果一種動物由於在形態和體色上模仿另一種有毒或不可食的動物,從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這種防禦方式就是擬態。擬態通常包括三個方面的參與,即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騙者。

嚴格地說,擬態是動物初級防禦的一種。動物防禦行為可分為初級防禦和次級防禦。初級防禦不管捕食動物是否出現均起作用,它可減少與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除了擬態外,還有穴居、隱蔽和警戒色等類型;而動物的次級防禦只有當捕食者出現之後才起作用,包括回縮、逃遁、威嚇、假死、轉移攻擊者的攻擊部位、反擊、臀斑和尾斑信號、激怒反應、報警信號和迷惑捕食者等類型,這些行為都可以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後的逃脫機會。不過,動物的初級防禦和次級防禦的概念只適用於不同種類之間的防禦而不適用於種內。擬態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為,實行擬態行為的也多屬於較為弱小的動物,否則,它們就很容易被天敵捕捉吃掉。

貝氏擬態與繆氏擬態

擬態最早是德國博物學家史普格爾於1793年在植物中觀察到的。有趣的是,植物中的擬態現象其實並不普遍,因此他提出的擬態現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過了數十年之後,英國博物學家貝茨前往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進行動物考察,才開始關注在那裡生活的動物中常見的擬態現象。他在考察中發現,有些無毒昆蟲會裝扮成其他有毒、有害或不好吃的動物的模樣,使鳥類或別的捕食動物不敢貿然捕捉,從而在捕食者猶豫不決之時迅速逃之夭夭。

這種可食性物種模擬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種的擬態現象,大多見於鱗翅目昆蟲。貝茨當時驚奇地發現,亞馬遜平原各地域的蝴蝶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即分布在同一地區的一些親緣關係很遠(甚至屬於不同科)的蝴蝶體色和斑紋彼此極其相似。於是,貝氏於1862年首次以假警戒色假說來解釋在巴西叢林中的發現,認為這種現象是可食性蝴蝶在自然選擇作用下模仿體內有毒素和具有警戒色的蝴蝶種類而導致的結果,而選擇壓力的作用者則是捕食蝴蝶的鳥類。不過,這些蝴蝶儘管外部形態異常相似,但在解剖學特徵、生活習性等方面卻仍然存有很大差異。這種擬態現象後來就被稱為貝氏擬態。

隨後,在1878年由另一位自然學家繆勒發現了兩種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種互相模擬的擬態現象,因此稱為繆氏擬態。他以簡單的數學模型證實,同一地區不同種類的有毒蝴蝶也有在外表上趨同的傾向,這是因為對天敵的聯手「教育」能夠減少這兩種蝴蝶中任何一種的個體死亡數量。因為鳥類必須通過親身嘗試才能得知某種昆蟲不適口,幾種均不適口的蝴蝶形色相似,這樣便可減少因被嘗試而犧牲部分個體的機會,特別是可以共同分擔被年幼鳥類在學習期間誤食所造成的死亡率。

爭相委身於胡蜂的昆蟲

貝氏擬態最著名的例子是可食的副王蛺蝶在外貌上模擬不可食的黑脈金斑蝶。這兩種蝶在分類上屬於兩個不同的科。黑脈金斑蝶又叫普累克西普斑蝶,其翅上有醒目的橙色、黑色和白色,這種警戒色對捕食者來說則意味著有毒和不可食。黑脈金斑蝶的幼蟲以馬利筋屬植物為食並能把其中的有毒物質強心苷貯存在自己身體的組織內,即使是發育到成蟲階段都可用於防禦捕食自己的天敵。鳥類吃了這種有毒物質就會劇烈嘔吐,以後就再也不會去吃類似形態的蝴蝶了。並不是所有的馬利筋屬植物都含有強心苷,不過,食用這些植物的黑脈金斑蝶雖然是無毒的和可食的,但有過中毒經歷的鳥兒也不會去吃它們。副王蛺蝶也乘機利用黑脈金斑蝶的這套完善的防禦系統,在形態和色型上進行模擬,並同樣能躲過鳥類的捕食。

貝氏擬態在其他昆蟲中也很常見,可以表現在形態、色型和行為等各個方面。捕食動物通常不捕食胡蜂,因為它有一樣可怕的武器,那就是尖銳的毒刺,若是被刺到的話,不但極其痛苦,甚至有死亡的可能。胡蜂身上有醒目的黑黃色相間的條紋,以此來對其他動物發出警報,這種「警戒色」不論是對捕食者或胡蜂都是有利的。而一些蠅類(如食蚜蠅)、虻類(如花斑牛虻)、天牛類(如虎天牛)、蛾類等自然界中的弱者,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也不惜委身於胡蜂一族,拉大旗作虎皮,在一瞥之下,其大小、形狀、顏色、模樣都和胡蜂非常相似,甚至也能發出胡蜂所特有的嗡嗡聲。

它們的腹部長有長長的毒針般的附器,並常常把身軀彎來彎去,好像時刻在設法刺螫敵害似的。這樣,它們不僅逃脫了被吃掉的命運,甚至當它們披著類似胡蜂的外衣在天空中悠哉遊哉時,其他的動物避之還唯恐不及呢。

有趣的是,胡蜂也會模仿別的動物,其中的偽裝大師要推天鵝絨胡蜂的幼蟲。它的頭部長得同蛇頭一模一樣,幾乎可以亂真,身體的形狀、顏色以及眼睛的形態等都與蛇惟妙惟肖,難以分辨。

自家擬態:讓同類也受騙

更奇特的是,在同種蜂類中也有擬態現象,如很多無刺的雄蜂卻能夠模擬有刺的雌蜂,從而使自身得到了保護。這種同種生物間的擬態被稱為自家擬態。

還有一種發生於同種之間的擬態,更為有趣,因為這時的受騙者並不是捕食者,而是同種中的異性。例如,非洲的一種麗魚的雄魚在尾鰭根處有橙黃色斑,酷似魚卵。由於雌魚通常在產卵後未容卵受精即將卵吞入口中哺育,雄魚便在排精時顯示它的色斑,上當的雌魚在吞食這些假卵時卻將精子吸入,受精過程即在雌魚的口內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模仿者(雄魚色斑),被模仿者(卵)和被騙者(雌魚)都在同一種內,其結果當然益於自身的種族發展。

擬態:另一種進攻手段

蜘蛛藉助於模擬螞蟻既可在敵害面前保護自己,又可在獵物面前隱蔽自己,這樣的擬態具有防禦和捕食的雙重功能。在澳大利亞有一種投繩蜘蛛,這種蜘蛛並不張網,而是將一根絲線以投繩的方式丟出去捕捉獵物,它的食物是一種蛾,而且它只吃雄蛾,這是為什麼呢?其答案就在附著於絲上的黏液上。原來,這種黏液能發出與雌蛾的性激素很相似的氣味,所以能夠引誘雄蛾上當。這種利用氣味進行的擬態,也是一種進攻性擬態。

靠模仿其他生物來接近攻擊對象的擬態在魚類中也有發現。例如裂唇魚等清潔魚能為其他魚類清除體表的寄生蟲和腐肉,但形態、體色和行為與之相似的假清潔魚卻藉機竊食魚體的健康組織。

脊椎動物不乏擬態高手

擬態在陸生脊椎動物中也時有發生。有一種眼珠蛙,除了頭部上方正常的兩隻眼睛之外,在它的背部兩側也有著兩個與眼睛一模一樣的花紋,從而給捕食者造成錯覺。

在爬行動物中,有三種生活在南美洲的毒蛇,體表都具紅、黑、黃色的環狀紋作為警戒色,其中東方珊瑚蛇有劇毒,假珊瑚蛇有較弱的毒性,而多帶王蛇是無毒蛇。

按照通常的擬態原則,最初以為是後兩者在模仿前者,但事實上,中間的弱毒蛇才是被模仿者,原因是捕食者被弱毒蛇咬傷後不致死亡,才能獲得教訓從而避免接觸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種。

鳥類中也不乏擬態高手,最奇特是宿主擬態現象。杜鵑等寄生鳥類的卵能夠精確模擬寄主鳥類的卵,而不被寄主鳥類發覺,可大大增加寄生的成功率,其雛鳥孵出後甚至還要寄主鳥類來餵養成熟。

分布於非洲的維達鳥也有將卵產於其他鳥巢內的種類,而且具有宿主專一性。這類維達鳥的幼鳥的喙的外形、求食鳴聲、頭部動作以及羽毛顏色等都酷似宿主的幼鳥,因而得到義親的餵養。在宿主擬態現象中,受騙者和被模仿者為同一物種。

此外,還有一些貓頭鷹的面部表情有時會模擬生活在同一地區的食肉類哺乳動物的面部表情,如雕鴞的面部很像猞猁,角鴞的面部很像貂,而草鴞的面部則很像狼等等。

擬態與偽裝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現象,如枯葉蝶模擬一片枯葉,竹節蟲模擬一個竹枝,尺蛾的幼蟲模擬一根樹棍以及柳葉魚模擬落入水中的一片柳樹葉等,不能從表象上把它們歸屬於擬態。這些都屬於偽裝,與保護色、混淆色、保持身體透明等的生物學功能沒有什麼不同。這些動物模擬周圍環境中的一些物體所獲得的防禦效果是隱蔽,目的是讓捕食動物難以發現自己。

擬態有時與偽裝隱蔽的現象不易區分,但偽裝者常是模仿背景以免為捕食者所察覺,而擬態中的模仿者卻意求引起受騙的捕食者的特定反應。

擬態是進化的產物。在進化過程中,擬態中的選擇因子必為另一生物,它被擬態者所欺騙。擬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兩個不同的生物發生幾乎相同的信號,包括形態、行為、發光、聲音、氣味乃至生物化學特徵等,並為另一生物所接收。信號的接收者對雙方採取同一反應,對被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對於接收者有利;對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則對於接收者可能無利。

生物界中這些偽裝「大師」們的「絕招」真是形形色色、巧妙異常。但是,動物藉助於防禦行為只能相對降低遭捕食的風險而不能完全避免被捕食。在貝氏擬態中,模仿者、被模仿者及受騙者之間一般存在著既複雜又微妙的關係。

受騙者必須有記憶吃過被模仿者苦頭的慘痛經歷的智力,而模仿者則必須和被模仿者生活在相同地域,在同時間內活動(有時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也可能相距甚遠,借遷徙候鳥等受騙者而聯繫在一起),並且要比被模仿者個體數量少,這樣模仿者才能獲得好處。

模仿者力求形態更為近似被模仿者,但如果模仿的效果太好,使模仿者的數量很多,甚至超過了被模仿者的數量的話,擬態效果就會消失。那就會使原來的受騙者發生錯覺,以為它是可食的,這樣就會大大增加它們的取樣次數,使更多的被模仿者被吃掉。此時模仿者也會變得顯眼,容易被捕食者發現,反而不利於生存。

如果擬態對被模仿者無利,則被模仿者可能會發展出種種差異以示與假者有別。被杜鵑寄生的其他鳥類的卵、被維達鳥寄生的鳥類的喙裂以及清潔魚都發展得形態萬千,可能就是與此有關。

若擬態對受騙者無利,受騙者也可能增進鑑別能力。不過,擬態也可能對幾方均有利,如上述的非洲麗魚,這時雌魚不能鑑別真假反而有助於受精作用的進行。因此,科學家推測,在進化過程中常存在一種平衡狀態,在模仿者與被模仿者的數量之間也存在某種平衡關係。

相關焦點

  • 鬥破蒼穹:蕭炎實力大增,擊破鷲護法最強防禦,但還是弱於冰蛇
    鬥破蒼穹:蕭炎實力大增,擊破鷲護法最強防禦,但還是弱於冰蛇大家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鬥破蒼穹最新漫畫章節。上一章節說到,蕭炎幫助小醫仙解除厄難毒體後,便又受到了冰河谷與魂殿的追殺。冰河谷與魂殿的強強聯手之下,蕭炎一方只有一名鬥尊,顯得弱勢了點。
  • 如果地球上所有動物體型變得同樣大,哪一種的單挑能力最強?
    海中的藍鯨,身長超過了20米,它們就是海洋的霸主;陸地上的大象體重也超過了2噸,一群獅子都不敢輕易招惹它。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動物變得一樣大,那最強的無疑是節肢動物中的昆蟲了,它們這麼小就很難對付,如果他們變得和人一樣大,而且會飛,其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 宇宙星神:最強大的絕招,並不是太陽風暴劍,而是他的終極洗禮
    這三個人全部是首領級別的人物,同時也是諸多星神中實力最強的高手。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三人的實力相差不多,那麼誰才是真正的皇者,誰的技能傷害最高呢?若是單純地談論技能的傷害毫無疑問,作為單體攻擊的太陽風暴劍是最強大的存在,烈焰星神誕生,第一戰便和薩隆交手,當時的薩隆還未吸收銀河之星的終極力量,在蓋亞的攻擊下,直接受傷,之後狼狽逃跑。
  • 誰說群居要比獨居弱,群居動物更懂得分則弱合則利的道理
    群居動物相比於獨居動物更聰明,它們更加懂得抱團取暖。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喜歡群居,強大的獅子,配合默契的狼群,勤勞的蜜蜂,放飛自我的犀牛群,力不能敵的象群,總之在生物種群中有大量的生物無論強大與否它們似乎更喜歡群居。
  • 說好了一起捕獵,有的食肉動物卻做了清道夫
    大型食肉動物中,狼獾和棕鬣狗的食腐程度最高,然而它們偶爾也自己捕獵。在納米布沙漠,棕鬣狗吃的南非海狗有3%是自己捕殺的,而在北歐,狼獾吃的馴鹿有10%來自自己捕獵。因此,捕食者與清道夫的界限是不明確的,肉食性脊椎動物中沒有絕對的捕食者,也沒有絕對的清道夫。
  • 寶可夢合眾地區最強的精靈是誰?讓我們來看看有幾位大佬吧
    合眾地區的老大當然是傳說的地表最強之龍——酋雷姆了,酋雷姆跟萊西拉姆、捷克羅姆並稱道之三龍,但是其實三龍之中酋雷姆是最弱的,種族值也是最低的,僅僅只有660,特性也是沒什麼用的壓迫力,完全不能跟其他兩位的兆級電壓、渦輪增壓相比。
  • 世界最「心酸」國家:為滅兔子出盡絕招,然而最後哭的還是自己
    兔子是一種很美味的小動物,不僅能夠做成很好吃的食物,它同時也有很多品種是可愛的寵物,但這並不意味著兔子本身就有多善良,澳大利亞這個世界上最心酸的國家,為了滅兔子就出盡了絕招,甚至還派出飛機來進行掃蕩。澳洲很多種動物,從大陸漂移時期就已經在上面生活,它們缺乏很多相應的天敵,於是狐狸這種本身它們沒見過的動物一來澳洲
  • 數碼寶貝:固若金湯的防禦,金甲龍獸X未必是最強,它們有話說!
    概況如果從第一個數碼寶貝遊戲算起,數碼寶貝至今已經綿延了23年,從最開始的八人八獸打啟示錄獸到上一部主角團打秩序獸,還有今年上映的其中一部新作「絆」,這麼多作品的發展讓數碼寶貝的數量劇增,從幾十上百發展到幾百上千,這麼的數碼寶貝也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強者,天花板的頂棚每一年都在加高,單論哪個數碼寶貝最強似乎已沒太大意義
  • 世界上最強的鑽地彈VS防禦它的最硬巖石,孰強孰弱?
    那世界上最強的鑽地彈與防禦它的最硬巖石都是怎麼樣的呢?鑽地彈能夠鑽多深除了與自身的質量、材料強度以及打擊速度息息相關之外,還與鑽入目標的防護或者覆蓋的材質有關。一般情況下,10噸級的鑽地彈一定會鑽得比1噸級的鑽地彈深。而普通的黃土層、黏土層等對於鑽地彈的防禦能力自然也是比不過硬巖石、鋼筋混凝土等覆蓋物。
  • 非洲危險的盔甲蟋蟀,會噴射臭液捕殺小鳥,最大的天敵竟是同類!
    盔甲蟋蟀極其殘暴冷酷,在自己缺乏食物的非常時期,還會吃掉自己的同類。盔甲蟋蟀主要分布在非洲,除了在納米比亞可以看到盔甲蟋蟀,還有波札那和南非等地都有它的身影,分布很廣泛。盔甲蟋蟀體色多樣,在體型上,比我們尋常看到的蟋蟀要大得多,成年的盔甲蟋蟀長度可達7釐米,而雌性盔甲蟋蟀還會比雄性蟋蟀的體型更大更長一些。此外,雄性能叫出聲,而雌性則不會叫。
  • 自然界中的「捕獵高手」,獅子依靠「團隊合作」,虎鯨依靠聲音
    說起螳螂,大家應該都十分的熟悉,而且農村地區十分常見。螳螂就是一種捕獵高手,它們在捕獵的時候可以快速鎖定獵物,然後用前爪緊緊地抓住獵物。當然了,除了螳螂以外,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都具有非常高超的捕獵能力。 老鷹的體型十分彪悍威武,而且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60公裡每小時。老鷹還還擁有敏銳的視覺能力,它們在高空的時候俯瞰獵物,鎖定獵物以後就依靠自己的飛行能力快速俯衝抓住獵物。
  • 它們常成群結隊的捕食獵物,但食物匱乏時亦會殘忍的殺害同類
    狼生性兇殘、嗜血、貪婪、狡猾,更可怕的是它們往往成群結隊地集體捕獵。狼群猶如訓練有素的軍隊,強壯、團結而又進退有序。當獵物強大時,它們會迂迴追蹤;等到獵物虛弱時,它們就會撲上去給予致命一擊。在黑夜裡,那一雙雙泛著幽幽綠光的眼眸猶如死神一般,如同一場無法擺脫的噩夢,讓人打從心底感到畏懼。而在恐龍世界裡,也有一種具有「狼性」的可怕獵手——腔骨龍。
  • 打造最強帝國《戰爭與文明》防禦勢力解析
    風靡全球的軍事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開啟全球時代後,遊戲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進攻軍與防禦勢力的精彩廝殺。而且運輸機與坦克這些重磅武器的登場,對各大文明的防禦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是在全球時代,防禦實力還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快來了解一下!
  • 十大被低估動物殺手 海豚團隊作戰捕獵(組圖)
    但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食肉動物可能被我所低估或忽視,它們的捕獵技巧非常神奇,卻是專家級殺手。隱肛狸好鬥的掠食者這是一種馬達加斯加島特有的食肉哺乳動物。成年隱肛狸約有2.5英尺長,長著和身體長度相仿的尾巴,這有助於它們敏捷地穿越樹木,捕捉狐猴和其他動物。它們還是一種好鬥的掠食者,好像用一天時間來掠食,這表明它們是機會主義掠食者。
  • 超級賽亞人——龍珠十大絕招
    超級賽亞人——龍珠十大絕招我們都有年少中二的時候,動漫《七龍珠》作為小時候最火的動畫片,其中的絕招被無數小朋友模仿。今天我們來盤點其中最厲害的十大絕招,看看你最想擁有哪個。洞洞波力量聚於一點洞洞波,《龍珠》中鶴派獨門絕技。
  • 周文淵:斯氏秘訣攻勢防禦有絕招 唯相信恆大
    軍事學上有一個術語叫攻勢防禦,大意是在戰略上取守勢的某一方,為了更好地達成防禦目的,在戰術上大舉進攻(或全面進攻或重點進攻),以出其不意的主動出擊破解對方計劃,並造成對方混亂。應該看到,這不是斯帥應對本場比賽的靈機一動,在中超賽場,尤其是客場比賽,斯家軍也屢屢祭出攻勢防禦的絕招,從而錄得在總共18勝中,客場贏球竟然高達12場的驚人紀錄。正是超高的客場勝率讓恆大壓倒了總勝率並不低的上港等對手。然而,不是所有的主帥都具有這樣的智慧和膽略,也不是所有的球員都擁有這樣的素質和執行力,於是相信恆大,也唯有恆大可以相信。
  • 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
    熱帶雨林中聰明而又有點二的小動物——蜜獾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種聽起來可愛又可憨的小動物——蜜獾。這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中的小動物有哪些特點呢?您慢慢往下看。蜜獾多為晝伏夜出型動物,即它們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出去覓食,這種小可愛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也可捕食劇毒蛇,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三類動物之一。
  • 三年級習作:說明文小練筆 可愛的小動物 範文賞析
    那今天的習作目標是以介紹小動物為目的的一篇說明文練筆。習作目標同學們對動物一定很感興趣。請選取一種你喜歡的動物,為它設計一張名片。如果你對這種動物還不十分了解,可以查查資料。技法點撥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在我們周圍,有許多人類的朋友,那就是「動物」,它們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有了它們,世界才會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