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2021-01-18 網際世界

 

最近,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



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故事從殺人兇手李曉明被判死刑說起。

 

兩年前,惡人李曉明在電影院拿槍隨機殺人,造成9死21傷。

 

這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犯人和被害者無仇無怨,在現場見誰殺誰,目的是報復社會、完成個人「夢想」。

 

案件震驚社會,人人都要求死刑。

 

而死刑辯護律師王赦(吳慷仁飾)卻申請二審,不同意死刑,制度與人性開始搏鬥。

 

很久沒有演電視劇的賈靜雯,飾演被害者家屬宋喬安。



她沉溺於喪子之痛,情緒崩潰,疏離家人,在工作上劍走偏鋒,以惡制惡,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病」了。

 

兇手李曉明家裡被砸,他的妹妹李曉文每天出門被打,下跪道歉和賣房子賠償都被罵,一家人走投無路,「死」似乎是對9條人命最好的交代。

 

這時,李曉文被安排去新聞臺當助理,巧合的是,新聞臺的總監正是宋喬安。受害者與加害者家屬正面交鋒,善與惡開始糾纏。

 

導演站在中立的角度,將受害者、兇手和律師的家庭傷害同時呈現給你,讓你去判斷誰善誰惡。



正如他所說的:「我們拍這個片子的目的,就是想撕掉標籤。誰是惡,誰是善,去認同誰,觀眾來定。」

人性是善惡並存的,而人性最大的惡,在於察覺不出自己的惡,以惡傷人不自知。

 

隨著人性的掙扎與搏鬥,該劇不斷在觸碰著人們的情感底線,挑戰著常規思維。


撕掉受害者家屬標籤

停止惡的泛濫


兒子在電影院裡被槍殺,成為了宋喬安永遠的噩夢。她每天酗酒,性格大變。

 

她被惡糾纏著,惡讓她傷害了身邊所有人。老公劉昭國跟她分居,女兒天晴討厭害怕她,同事不爽她。

 

愧疚和無助讓她用惡對抗著全世界。

 

她恨兩個人,第一個是李曉明和他家人,第二個就是她自己。

 

她要李曉明立刻去死,不需要花兩年去查真相,因為最後查出的問題都會是社會的問題。



她認為自己更該死,為了喝咖啡,把兒子一個人留在電影院裡,任人槍殺。



但是李曉明被槍決後,宋喬安反而覺得更絕望了,心中的恨更深了。

就像東野圭吾的《虛無的十字架》裡所說的:被害者家屬絕對無法從死刑裡得到救贖,對他們來說,兇手的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的死不是償還,只是走出傷痛的漫漫長路上的一站而已,即使經過了這一站,也無法看到未來的路。


在面對李曉明的妹妹李曉文時,她說出了讓自己都嚇到的話:李曉文死了最好,一命換一命她也不配。」



明知道一命換一命都不配,她還是想著兇手全家一起去死,因為她實在太痛苦了。

 

老同事廖紐世看出了宋喬安的痛處,想勸她走出死胡同:



最後,宋喬安實在撐不下去了,情緒完全崩潰,跟老公說出了心裡全部的痛苦。



他們去看心理醫生,參加「被害者家屬保護協會」的修復會談,與兇手家屬坐下來,解開心結。

 

會談不是要被害者家屬說出「原諒」或「算了」,而是讓活下來的人能過正常人的生活。

 

治療和陪伴,讓宋喬安解脫了,坦然地說出:我想撕掉被害者家屬的標籤。



劇裡的受害者家屬強烈要求相關部門,正視被害者家屬的權益問題,死刑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死刑只是解決犯人的工具,社會應正視被害者家屬的權益,被害者家屬也要自我解脫,不能成為惡的困獸。

  

任何人都沒有立場要求被害者家屬原諒和放下,但是可以幫助他們,給悲傷一種升華的方式,將希望傳遞下去,讓他們不在惡裡糾纏。

 

導演一直在強調,他們想講的重點不是「惡」,而是「我們」。

 

比起痛罵惡的危害,他們更關心,那些與案件有關的人怎麼生活下去?

 

如何解決「我們」的問題,導演和編劇認為: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與預防。

 

作為受害者,宋喬安應該被好好愛護,但是她被惡蒙蔽,激發了心裡最大的惡:自己受到了惡的傷害,卻以惡去傷害身邊人,以惡傷人卻不自知,讓惡泛濫。

 

這時候,家人和社會應該提出幫助,讓她撕掉受害者標籤,走向重生,讓惡停止泛濫,這也許是最好的善後。



兇手最大的惡:

利用死刑自我解脫,讓制度跟著陪葬


兇手李曉明一審被判死刑,但是造成李曉明殺人的真正原因還沒找出來,於是王赦申請二審,引起了公憤,被人潑糞。

 

李曉明殺人是想出名,殺人是在完成「偉大的事情」,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有罪,但是想借死刑毀滅自己所以他拒絕王赦上訴。

 

王赦堅定地回答他:「我一定要找出造成你殺人的原因,不會再讓社會出現第二個李曉明,所以我會上訴。」



對律師警察來說,李曉明殺人的原因是個謎;對於李曉明媽媽來說,更是個懸案。



李曉明媽媽絕望地說了一句:「沒有一個爸爸媽媽願意花20年養一個殺人犯。」這句話讓人爆哭。

 

所以王赦認為,既沒有查出真相,犯人又完全沒有反省之心,急著判死刑對被害者家屬和社會又有什麼意義?



李曉明被一審判死刑後,社會對他家人的攻擊還是越來越多,沒有辦法在社會活下去。

 

在王赦的勸說下,擔心家人的李曉明終於肯見他們,並跟他們一起接受精神鑑定,查出殺人原因。

 

面還沒見成,臺灣「法務部」決定提前槍決李曉明。從決定到執行,不足10小時,沒有通知辯護律師王赦,沒有通知家人,只通知了媒體,讓媒體昭告天下。

 

王赦崩潰了,開始懷疑:李曉明是該死的,可是為什麼要整個制度跟著陪葬?


他認為,暴力行為呈現出的,並非一個人的好壞,而是這種人格如何被培養的過程,我們連這個過程都沒查出,就匆忙殺人,既是對制度的踐踏,也是對被害者家屬的不負責任。

 

王赦辯護的第二個死刑犯陳昌,在公園隨機殺了2個孩子,一審被判死刑,二審改判無期徒刑。

 

但是陳昌當場發瘋,要求法官判自己死刑,不然怎麼自我解脫?



王赦再次肯定,陳昌求死不是出於對受害者的愧疚和反省,死刑只是他自我解脫的工具,這樣的想法無疑是給受害者家屬的傷口上再狠狠地撒上一袋鹽。



殺人兇手死不足惜,那他被判了死刑後呢?社會的惡會減少嗎?

 

事實是:並沒有。

 

除了死刑,社會是不是能再加點什麼?受害者會不會變成加害者?這是導演拋出的問題。

 

有觀眾認為,王赦的想法和行為太理想主義,不切實際,但是這一切正在現實裡慢慢實現。

 

王赦的角色原型是死刑辯護律師黃致豪。震驚臺灣的小燈泡斬首案和北捷無條件殺人案的死刑辯護律師就是他。

 

黃致豪在TED演講中一直強調:死刑不是唯一,社會如何補救、建制來防範可能發生的命案才是關鍵。

 

李曉明的案件原型也是北捷無條件殺人案,兇手鄭捷在地鐵裡用1分36秒奪走了4條生命。

 

兇手最大的惡是不覺得自己有病,想利用死刑自我解脫,這種惡不解決,將會讓社會更病態。



新聞媒體最大的惡:

斷章取義,在無形中殺了更多人


李曉文因為哥哥李曉明的事情,從大學退學,兩年都躲在家裡。

 

大學老師不想讓她的人生被哥哥毀掉,於是介紹她去品味新聞做編輯助理。

 

巧合的是,宋喬安是品味新聞的總監,成了她的上司,一開始兩人並不認識對方。

 

品味新聞是臺灣收視第二的新聞臺,而這都是由斷章取義的吸睛報導帶來的。



新聞臺播新聞從來不想後果,以收視為王。



由於新聞臺大肆報導李曉明的事情,還將他妖魔化,影響惡劣。初中生耀輝模仿李曉明,在街上隨機砍人,高喊「李曉明萬歲」。

 

更惡劣的是,新聞臺主觀地告訴觀眾,耀輝傷人是因為精神病和父母不會教小孩,公眾都來指責父母。

 

媽媽哭著跟大眾說,記者採訪了學校採訪了受害者家屬,唯獨沒有採訪媽媽,報導太主觀。其實耀輝一直在遭受著校園霸凌,精神崩潰沒有任何媒體報導這一點。

 

最後,承受不住壓力,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跳河了。

 

電視臺沒有任何道歉聲明,繼續跑去靈堂,想採訪孩子爸爸,挖到第一手資料。

 

媒體毫無責任感,製造了社會恐慌,無形中滋生了更多惡。

 

李曉明被槍決的那天,媒體都想拍到李家父母去祭拜兒子的獨家。

 

而這時,宋喬安發現了李曉文是李曉明的妹妹。

 

她派人偷偷跟著李曉文,曝光李家的住處,直播祭拜場面,民眾紛紛去找李家父母麻煩。

 

李曉文跑去質問宋喬安:為什麼不徵求同意就曝光?難道他們家這輩子就沒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宋喬安聲嘶力竭地回答:「難道我兒子就沒有活下去的權利嗎?你們要是早點發現李曉明有問題,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恨!」



李曉文愧疚地低下了頭,哥哥的問題是他們家的錯,他們沒有任何藉口。

 

但是李曉文認為媒體在隨意給人貼標籤,操控著群眾,無形地殺害更多人她恨這一點:



一場殺人案發生,媒體一心想著博眼球,斷章取義,這不是在報導真相,而是在戲弄觀眾,挑撥離間,讓觀眾更愚昧。

 

無良媒體隨意定義一個人,把自己當作法官,借輿論壓力去逼死更多的人。

 

對於社會來說,媒體應該是真相的傳播者,而不是煽動惡,增加惡。

 

媒體最大的惡,在於斷章取義,無形殺人不自知。

 

為了對抗惡人

你也要變成一個惡人嗎?


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我們都在善與惡之間徘徊。

 

所以,劇裡一開頭,就借大學教授的口,告訴你:不要挑戰人性。



宋喬安痛恨兇手的父母不會教小孩,卻對自己的女兒冷暴力;

 

她憎恨兇手隨意殺人,卻隨意在新聞裡給人貼標籤,無形中殺了更多人;

 

王赦維護正義,但是老婆孩子因為他的工作遭到恐嚇,他不理不顧,還指責老婆不夠體諒,什麼都不懂;

 

犯人李曉明十惡不赦,但是臨死前還在維護家人,擔心著他們的安全。

 

李曉文背負著殺人兇手哥哥的包袱,走投無路,卻還想著用新聞拯救世界。

 

複雜的人性裡,善與惡糾纏不清。

 

當碰到大惡,人們心裡的惡就會被激發出來,就像《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裡說的,惡只能是極端的,它可以像真菌一樣散布在地球表面,把整個世界變成一片荒蕪。惡泯滅了思維。這就是惡的平庸性。

 

惡不會被根除。善與惡的搏鬥,每時每刻都在進行。

 

正是因為惡不會被根除,所以,導演在劇裡強調了,眾生皆有病。

 

有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覺得自己沒病。人們需要先承認這一點,才能做出合乎人性的人生抉擇,不會被善惡糾纏。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反常規,就在於,它真實地呈現了,在大惡大非面前,人是多面的,好人與壞人,罪人與壞人,一念之差。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溫暖,在於它赤裸裸地告訴你,悲傷的洞是無法填滿的。沒關係,不要勉強自己。人生複雜的好處是,前方總會有路子讓你釋懷。

 

但是,千萬別為了對抗惡人,把自己變成惡人。

 

最後,以劇裡一句發人生省的話作為結尾,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問問自己:「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老天爺到底要我們學什麼?」



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8重磅新書《圖說二十四節氣》正火熱銷售中。

相關焦點

  • 兩年前的這部懸疑劇口碑還不錯,僅播出5集,豆瓣評分就衝上了9.3
    不過,大家也不要急,接下來就由小編來向大家介紹一部比《沉默的真相》還要厲害的懸疑劇。這部劇在兩年前僅上映5集,豆瓣評分就衝上了9.3。那麼,這部劇的名字叫什麼呢?答案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賈靜雯、吳慷仁、溫升等人主演,這部劇講述了在一起精神病患隨機殺人事件之後,所有人對這件事做出一系列反應的故事。
  • 現象級口碑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嗎?
    9.4超高分現象級口碑劇持續引爆社會熱議微博話題閱讀量3.5億次騰訊視頻播放量2.1億次《我們與惡的距離》著 者:呂蒔媛、公共電視 出 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官方授權,完整十集原創劇本×主創訪談×深度導讀賈靜雯等主演千字長文講述幕後故事,剖白表演體會內附百張精美劇照,隨時重溫名場面名臺詞名人推薦:我非常喜歡一個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有一句臺詞很打動我,他說「看見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見的才要去相信」。
  • 豆瓣平均分8.8!這11部劇竟然還有人沒看過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導演: 林君陽編劇: 呂蒔媛主演: 賈靜雯 / 溫升豪 / 吳慷仁 / 周採詩 / 陳妤>豆瓣評分:9.5毫不誇張,這部劇是去年評分最高的華語劇,因為很少有人會關注案件受害者的家屬如何走出陰霾,而這部劇彌補了多年的空缺。
  • 豆瓣9.5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好在哪
    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最近收穫豆瓣9.5評分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終於呈現了這種分裂,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之後,所有人都停留在各自內心的偏見、冷漠、恐懼構築的牢籠裡,拒絕理解,逃避溝通,卻鮮有人關心悲劇產生的原因,甚至探尋原因的努力也被視作異端。
  • 盤點2010年後豆瓣9分內地劇,正好有10部
    其實內地劇的品質仍保持著一定的水準,每隔一段時間都能帶來神劇級別的作品。拿豆瓣作參考,2010年後,就算不計入評分人數不足1萬的劇,達到9分以上的內地劇也有至少10部之多。①《黎明之前》首播:2010-06-10豆瓣評分:9.2繼《潛伏》之後的國產諜戰劇佳作。劇集採用多線敘事,挑戰了電視觀眾的智力。
  •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 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電視劇,臺灣電視劇一般是不在內地上星播出的,那麼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哪能看呢?下面帶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介紹。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時間:臺灣公視2019年3月24日起播出,在愛奇藝就可以收看。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沒有人是局外人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早前因為豆瓣高分有注意到,但是開看一集氛圍太壓抑沒堅持住,畢竟我一般都選治癒一類的,人生都那麼辛苦,看個劇就不要太難為自己。這次終於看完了,還好沒有一喪到底,也有慢慢被時間刷掉悲傷和壓抑。
  • 五部燒腦懸疑劇 豆瓣評分9分以上
    2,非自然死亡(アンナチュラル) 《非自然死亡》是一部醫學懸疑劇,2018年日本TBS電視臺播出,豆瓣評分9.4。9.5。 2013年播出《疑犯追蹤第三季》 (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3)豆瓣評分9.5。
  • 《我們與惡的距離》故事和角色觸及觀眾「痛點」
    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故事和角色觸及觀眾「痛點」 可對賈靜雯來說,那畢竟是16年前的劇了,如何證明現在的自己演技依舊在線,需要新的作品。 眼下豆瓣評分高達9.3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她交出來的最新「演技證明」。在討論作品深刻立意的同時,賈靜雯變化也讓人驚喜。
  •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的心是無底洞,該怎麼洞察?
    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首輪播出時間距今已有三個多月,當時該劇引起了不少自媒體、社交平臺的關注,對此感興趣的觀眾早就費盡心思找渠道觀看。在高口碑的鋪墊下,6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騰訊視頻首播,身邊討論這部劇的朋友更多了,它的確是一部值得探討的現實題材劇。
  • 《我們與惡的距離》:罪案背後的世相、人心和廢死爭議
    以往我們更多是在美劇中看到這樣的臺詞,卻鮮有華語電視劇觸及罪犯的人權議題。僅此一點,就使得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具備了獨特的價值。當然,這部豆瓣9.4分作品的價值不止於此。2018年臺灣中央社的一篇報導顯示,五年來臺灣發生了五起這樣的殺人事件,這部劇因此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與惡的距離》和其中兩起案件有比較直接的關係。2014年,大學生鄭捷在臺北地鐵持刀砍殺乘客,造成4死24傷。就鄭捷是否應被執行死刑的問題,臺灣關於廢除死刑問題的爭議再次爆發——欲廢除死刑的團體大造輿論,而普通臺灣民眾卻因鄭捷的砍殺行為而感到恐懼。
  • 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當愛誤入「無底洞」,該如何拯救?
    《我們與惡的距離》某媒體公司高管宋喬安的兒子在幾年前被無差別殺人罪犯李曉明殺害,她經歷了喪子之痛和婚姻危機之痛,一直忍著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度過自己的這些年。她雖然外表看起來十分精明幹練,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是其內心卻十分地痛苦和煎熬。
  • 「不要挑戰人性」|《我們與惡的距離》
    「不要挑戰人性」估計這就是整部劇核心其實真正的劇名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但整部劇裡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軌跡裡善良地努力生活拿槍掃射致電影院九人死亡的案件使四個家庭產生交集一個罪犯的辯護律師家庭一個受害人家庭一個有類似犯罪傾向家庭罪犯家庭可以看得出來海報上每個人的色調都是 不一樣的辯護律師的色調最暖黃劇情發展中色調也在隨之變化但可能這部劇看到一半還是覺得劇情根本沒有進展儘管整部劇只有十集和《想見你》一樣每集開篇都有不一樣的呈現
  • 豆瓣9.4,這部神劇擊中了我們的淚點
    11月18日,HBO新劇《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開播,目前已播出4集,豆瓣評分穩定在9.4分,比原著還高整整1分。新劇《我的天才女友》改編自義大利著名作家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的同名小說,也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講述埃萊娜和莉拉的少女時代。
  • 推薦丨IMD8.9分、豆瓣9.1迷你劇《后翼棄兵》
    IMD8.9分、爛番茄新鮮度100%、豆瓣9.1……這部NetFlix出品的7集迷你劇,在各大平臺均獲得超高評分。誰也沒料想到這部沒被寄予厚望的 mini 劇成為了很多人心中今年 Netflix 最佳劇集。上世紀50年代,貝絲·哈蒙成了一名孤兒。那一天,她的天才母親帶著她去找拋棄了她們的父親,結果被拒之門外。在驅車回家途中,貝絲的母親選擇了自殺,留下了毫髮無損的女兒。
  • 一看「上癮」高分國產劇,豆瓣評分在9.0以上,連刷三遍都不夠
    首先,由佟麗婭和黃軒主演的公關電視連續劇《完美關係》領銜主演的《完美關係》電視劇演技派孫儷和羅晉主演的房地產劇《安家》引起熱議和關注,隨後李易峰和江疏影合作夥伴《我在北京等你》在收視率中領先。對於同期推出的其他電視劇來說,這些電視劇獲得了很高的播出量和關注度,並多次被推上熱搜的頭條,與其情節相關的話題和人物也多次引起熱議。
  • 推薦一些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動漫
    歡迎來到百家號《李珂講故事》,今天我們講的是:推薦一些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動漫那些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動漫,被觀眾稱之為神動漫的有哪些?小編就帶你們了解一下!第一個小編要向你們介紹的就是《元氣囝仔》,豆瓣評分是9.3分的,是一部「鄉村日常」的系列作品。這部電影是跟書法有關的,全篇就透漏著一種寧靜,每一集都會觸碰到你心裡的某些柔軟的地方,劇情中還融入了很多的關於生活的元素,並不是一味的只講與書法的東西。
  • 豆瓣9.6分!《無恥之徒》衍生劇來了!
    《無恥之徒》衍生劇來了!該衍生劇也將是一個獨立的系列,會回顧每個角色在前十季各種成長經歷。算是番外,另外,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劇集全名名叫《無恥家庭之無恥堂》,第一季豆瓣開畫成績9.7分,目前穩定在9.6分。觀眾打出了全五星評價。劇集評價非常不錯。一共6集,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主題。
  • 2019年豆瓣9分以上不可錯過的高分韓劇
    2019年豆瓣評分9分以上的韓劇有5部,假期臨近看看有沒有你還沒看過的,抓緊追劇吧~第5名 啊!小編也是看了劇之後被歌吸引了才特意找了一下。第4名《耀眼》和《啊!因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同為9.0分,之所以把《耀眼》放在第4是因為總評價人數差不多,而《耀眼》的五分好評數高於《啊!因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
  • kk看劇推薦:《秘密森林2》開播二集!飆到豆瓣9.3分
    據韓國尼爾森收視率統計數據顯示,由曹承佑、裴鬥娜、全慧彬、崔成武、李浚赫、尹世雅主演的《秘密森林2》首集收視率破10(以首爾首都圈家庭基準,平均9.1%,最高10.6%;以全國家庭基準,平均7.6%,最高8.9%),該開播收視率已超過2017年上一季最後一集的最高收視率,也成為tvN開臺以來首播收視率第三的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