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ES衛星數據如何「刻畫」壯麗的地球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目前,美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GOES-14和15轉入在軌存放狀態,依靠新一代 GOES-R 系 列 的 前 兩 顆 衛 星GOES-16和GOES-17,提供了美麗的地球圖像。然而,公眾在電視、電腦和行動裝置上看到的這些圖像其實是衛星觀測到的數據顯示的,而不是實際的照片或視頻。那麼,這些圖像是怎麼實現的呢?

  衛星如何「看到」地球

  衛星成像儀利用遙感技術從地球上空收集有關地球的信息。GOES-R系列衛星搭載了一種叫做Advanced BaselineImager(ABI)的儀器,它可以接收電磁波譜上不同波長的能量。電磁波譜覆蓋無線電波到伽馬射線,是自然界中光線存在的全部波譜範圍。由於不同的物體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長的光,ABI可以測量16個光譜波段(或通道)的可見光和紅外能量。

  然而,ABI並不是瞬間快照衛星下方整個地球景象,而是使用兩個掃描鏡掃描地球的「狹長地帶」,一個從北到南,另一個從東到西。每次東西方向掃描完成後,南北方向的掃描鏡移動到一個新的位置,開始新的東西方向掃描。經過22次完整的掃描便可拼接成一個完整的圓盤圖。

  測量能量

  ABI的每一個通道都可以測量特定波長的光在電磁波譜上反射或發射的能量,從而獲得關於地球大氣、陸地或海洋的信息。ABI的光譜波段包括兩個可見光通道、四個近紅外通道和十個紅外通道,其中可見光通道只能在白天觀測。這很像我們的眼睛,因為它們只能捕捉從地球反射回來的太陽光。相比之下,ABI的紅外通道可以探測到肉眼無法看到的能量。紅外通道收集地球表面和雲層等物體發射的能量,可以實現全天不間斷的紅外能量探測。所以,也可以把ABI看作是夜視鏡,它使用圖像增強技術來看到所有可用的光線。每個ABI通道都可以用來探測地球特定的特徵,比如雲層類型、大氣中的水汽、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冰或雪區域等。

  ABI採集被稱為光子的光粒子。當光子撞擊ABI探測器時,它們會在探測器中產生與入射光能量成比例的電荷。ABI的電子設備讀取電荷值並將其轉換成數位訊號。

  轉換衛星數據

  來自ABI的信息被轉換成無線電波,並傳送到地面的天線上。信息隨後被發送到衛星數據處理中心的計算機上。這種信息是用二進位代碼來傳輸的,二進位代碼是一種數字語言,它只使用兩個數字:0和1,通過計算機軟體可以被轉換成8個字符。每個物體探測到的光能量值都被以數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後計算機將信息轉換成圖像。

  衛星圖像,就像電視上的圖片一樣,是由叫作圖片元素(簡稱「像素」)的小方塊組成的。衛星圖像中的每一個像素都代表了該部分圖像記錄的相對反射或發射的光能。通過衛星傳送的二進位信號為每一段電磁波譜賦予一個值,這些數字可以轉換為灰度值(圖像中的每個像素只表示一定數量的光,並且僅由灰色陰影組成),從而生成像素形式的黑白圖像。

  創建顏色

  科學家可以根據ABI數據在電磁波譜上所代表的光的顏色,將顏色分配給ABI數據的「波段」。為了從衛星數據中構建出對人眼有意義的合成圖像,需要使用電磁光譜中可見光部分的顏色——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三種原色可以以不同的強度組合成所有可能的顏色。紅色指定表示紅光的頻帶,藍色指定表示藍光的數據頻帶。ABI沒有真正的「綠光」帶,因此使用一個查找表來模擬這些信息,這個查找表是使用日本氣象廳的高級 Himawari成像儀的數據創建的,該成像儀與ABI非常相似,但是包含一個「綠色」通道。

  多光譜圖像

  隨後,將多個ABI通道的數據組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根據某種通道組合方式可以實現對我們感興趣區域特徵的增強。當用特定的方式進行多通道數據組合,便會創造出一個合成圖像,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以便被人類視覺感知到。最終得到的是各種真彩色「RGB」或者偽彩色合成圖像,突出大氣和地球表面特徵,而這些特徵往往很難或很耗時地從單通道圖像中區分出來。彩色合成圖像為天氣預報員提供了重要信息,幫助他們了解快速變化的天氣情況。

  動態的圖片

  此外,也可以將一系列ABI圖像製作成動畫。由於ABI的快速掃描能力,可以每30秒收集一次特定區域的數據。這使得天氣預報員能夠在天氣事件發生時查看天氣情況,並近乎實時地跟蹤正在形成的風暴區域。了解風暴中雲形成的速度可以幫助天氣預報員對嚴重風暴進行監測和預警。ABI還可以在雷達中斷期間或在雷達覆蓋稀少的地區提供關鍵數據。

  這些豐富多彩的圖像的背後,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但這些付出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幅漂亮的圖片。這幅生動的圖像包含了大量的衛星數據所傳遞的複雜的環境信息,揭示了霧、積雪、冰、火山灰、雲屬性、氣團溫度和溼度特徵等重要天氣現象的發生和演變。

  (來源:NOAA官網編譯:李慧 本文指導專家: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徐娜研究員 責任編輯:崔國輝)

相關焦點

  • 用於追蹤野火和極端天氣的新一代GOES系列衛星
    Terra和Aqua衛星以及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等極地軌道衛星每天最多可提供兩次全球火災和煙霧的詳細視圖。Terra和Aqua衛星搭載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收集的數據,一直用於監測野外火災。
  • 壯麗地球衛星照如絢爛抽象畫:揭示環境問題
    在著作《從太空看地球》中,巴黎環保行動主義者雅恩-阿瑟斯-伯特蘭收錄了大量地球衛星照片,展示地球壯麗景象的同時揭示人類面臨的環境和社會挑戰。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展示了壯觀的卡門渦街。這幅照片由Landsat 7衛星2000年7月拍攝。西非的塞內加爾河,長1110英裡(約合1790公裡),座落於塞內加爾和毛利塔尼亞之間。在中世紀早期,塞內加爾河是跨撒哈拉貿易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恢復了與地中海地區之間的聯繫。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座落於聖克萊爾湖和底特律河西部。
  • 開源三維地球Cesium中如何離線加載衛星影像和高程DEM數據
    概述前段時間,給大家介紹了基於《水經注地圖發布服務中間件4.0》離線發布全球衛星影像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內網離線發布全國高程DEM數據並在OsgEarth中調用的方法,今天再為大家分享開源三維地球Cesium如何離線加載衛星影像和高程DEM數據的方法!
  • 星鏈衛星網絡將如何處理數據?
    星鏈衛星網絡將如何處理數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衛星,它將如何處理數據?在網絡術語中,數據被量化為數據包,這是計算機可以理解的1和0的集合。在星鏈網絡中,這些數據包將在地面站和一系列停在九個獨立低地軌道上的衛星之間傳輸。每條軌道將包含若干顆衛星,每顆衛星所覆蓋的地域將與它北邊和南邊的衛星重疊。當星鏈網絡建成後,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將被至少兩顆星聯衛星所覆蓋。
  • 小衛星,大數量:挖掘地球的「數據金礦」
    大量小衛星上天帶動的「第四次太空革命」正在將地球轉變為一個龐大的數據集,客戶已經能從雲端獲取每日更新的、覆蓋整個地球表面的圖像。
  • 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廣目」專項最新進展如何?將如何推動專項成果應用和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郭華東院士18日線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對此予以闡釋。「廣目」地球科學衛星正在研製郭華東介紹說,為了應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數據缺失問題,在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和「廣目」專項支持下,正在研製的「廣目」地球科學衛星,將用以服務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指標監測和「一帶一路」區域的發展。
  • 超強太陽風暴到達地球:全範圍停電帶來壯麗極光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記錄到了兩次大型的太陽耀斑爆發,並表示隨之帶來的太陽風暴將在今明兩天衝擊地球,有可能干擾衛星運行並導致某些地區出現停電。不過,太陽風暴的帶電粒子進入地球大氣層時,也可能帶來壯麗的北極光。時間是一個關鍵因素。此次太陽風暴來臨的時間剛好臨近地球磁場中「分點裂縫」形成的時間。
  • 郭華東:地球大數據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福州5月7日訊(記者李冬陽)如何「把地球裝進計算機裡」?如何利用大數據在「一帶一路」國家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5月7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重要活動之一,以「數字海絲為高質量發展賦能」為主題的數字海絲分論壇舉辦。
  • 歐空局Swarm衛星繪製地球磁場變化圖:迄今最精細
    歐洲空間局利用3顆衛星繪製了這張地圖,並宣稱這是目前對地球表面磁場波動刻畫得最為詳細的地圖。歐洲空間局利用3顆衛星繪製了這張地圖,並宣稱這是目前對地球表面磁場波動刻畫得最為詳細的地圖。磁場可以說是圍繞在我們星球周圍的一層電荷,能夠使來自太陽風的帶電粒子發生偏轉。如果沒有這一保護層,高能的太陽粒子將摧毀臭氧層,使地球生命暴露在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中。
  • 如何一次性下載全國谷歌衛星影像地圖數據
    這裡,我們就來講述一下如何一次性下載全國谷歌衛星影像地圖數據的方法。這裡所講的一次性下載全國谷歌衛星影像地圖數據,不是將全國範圍新建成一個大的下載任務,這樣會因為文件越來越大而影響下載速度,而是利用水經注的「金字塔模式」下載功能自動將大範圍分成若干個塊進行下載,塊與塊之間無縫拼接且數據無冗餘。這裡我們以下載「中國」範圍的無偏移谷歌地圖(墨卡託投影)為例,在行政區劃中選擇「中國」,如下圖所示。
  • 谷歌地球的高清衛星影像數據都來源自哪裡?
    原標題:谷歌地球的高清衛星影像數據都來源自哪裡?     我們都很熟悉BIGEMAP上的谷歌地球,它是由谷歌開發的虛擬地球儀軟體。無論是工作應用、還是教學演示、亦或是個人出於好奇查看衛星影像以及歷史影像,谷歌地球都必不可少。   那麼,我們在軟體上看到的谷歌地球的衛星影像,都是怎麼來的呢?
  • 高清衛星影像是如何產生的?揭秘地圖服務背後的數據公司
    衛星影像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很少有人知道,Google 地圖和國內高德地圖的衛星影像背後到底是哪些公司做影像支持的。實際上,這些數據源都指向一家公司——Digital Globe(以下簡稱 DG)。DG 是商用高解析度地球影像產品和服務全球供應商,以上我們所熟知的地圖服務中,衛星影像的部分就是由 DG 提供的。Uber 也使用其數據以便於司機更好地尋找到乘客。
  • 如何刻畫數據的本質?流形學習能幫到你
    打開APP 如何刻畫數據的本質?而應該使用其沿著「S」形曲面所生成的距離,想像一下一隻螞蟻在數據曲面上爬行,它不能脫離曲面行走,行走的路徑如下圖(a)紅色線所示。下圖(b)則顯示的是兩條線本真二維結構上所顯示的路徑,很明顯紅色的線更加真實的反映了兩個數據點在三維數據上的距離。
  • 超強太陽風暴 全範圍停電帶來壯麗極光
    打開APP 超強太陽風暴 全範圍停電帶來壯麗極光 發表於 2019-05-20 16:03:53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記錄到了兩次大型的太陽耀斑爆發
  • 六種查看衛星歷史影像數據方法
    航天遙感技術在城市規劃實踐中,主要針對具體應用需求,通過衛星地面站獲取合適的覆蓋範圍的最新的城市衛星地圖影像數據,利用遙感圖像專業處理軟體對數據進行輻射校正、增強、融合、鑲嵌等處理。同時,藉助城市應用區域現有較大比例尺的地形數據,對影像數據進行投影變換和幾何精校正,並從地形地圖上獲得境界、城市、居民點、山脈、河流、湖泊以及鐵路、公路等典型地貌地物信息和相應地名信息,進行相應的標註和整飾,製作城市數字正射影像圖。在做城市變遷分析時,歷史影像數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源,那麼這些歷史數據如何查看呢?本文將給大家介紹幾種可用的方法。
  • 精美絕倫|木刻畫裡的東風航天城
    為紀念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50周年,甘肅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寶堂和優秀青年版畫家梁進寶、張宏偉將他們精心創作的總計11幅木刻畫作品,捐贈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表達他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對我國航天將士的敬意。
  • 加拿大太空人空間站實拍地球壯麗圖片
    加拿大太空人空間站實拍地球壯麗圖片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7-08 在這組照片中,有於美國「獨立日」(7月4日)當天拍攝到的巴西海岸的壯麗雲圖,也有當國際空間站停留在俄羅斯前哨軌道上時拍攝到的壯美日出,多彩絢爛的日出圖片中,太陽正從南太平洋海面冉冉升起。還有黎明前美國東南部的沉沉黑暗,英國伯明罕夜晚的璀璨燈火,以及巴西農田上蜿蜒蛇行的清澈河流。
  • 中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1)
    原標題: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 ...展現數據同步傳輸電纜、飛機和公路等人類技術如何在地球表面...
    加拿大人類學家費裡克斯-菲蘭德利用13年時間繪製出一幅幅令人驚異的圖像,展現數據同步傳輸電纜、飛機和公路等人類技術如何在地球表面「殖民」。圖像中,大量金色線在暗淡的地球上延伸,形成一個生動的蜘蛛網,展現人類技術如何影響地球。
  • NSR|衛星數據云服務
    雖然地球空間數據呈現持續穩步上升態勢,但該服務不過是一個可以防止數據下行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IBM(與雲星座合作)發布了一份關於數據架構和數據安全發展的報告,該報告詳細介紹了從傳統雲服務向空間資源存儲的轉變形勢。主流雲服務提供商(CSP)也開始注意到衛星行業為雲應用提供了不錯的應用案例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