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時令已到了春分。漢代儒學大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意思就是春分節氣的時候,陰陽之氣各佔一半,所以晝夜等長,氣溫不冷不熱。那麼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氣中,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呢?
01 春分宜祭日
遠在夏商時期,春分就有了祭日的儀式,進入周代以後,「太陽」的地位逐漸被「天」所取代,因此祭日這一禮製品級慢慢下降,不過明代修建日壇之後,春分登壇祭日,再次成為了「國之大典」,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隨著時代的發展,祭日這一習俗已經不再是國之大典,但在北京日壇的春分祭日儀式得到了傳承,在大家的倡議下,於2011年卻得到了恢復。
那麼春分祭日習俗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
春分祭日,這裡的「日」指的就是太陽。《明史》中對於春分的天象是這樣記載的:「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易經中講究陰陽,在整個宇宙體系中,太陽代表陽,月亮代表陰,春分之後,白天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這意味著陽氣將逐漸上升。祭日這一儀式充分體現了古人對天道規則(自然規律)的追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古人在懂得了自然規律之後對自然能量的一種應用。
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好春分時間?
對於所有人而言,都可以通過祭日表達與天地一體遵守天道的意思。春分黃道卦在14大壯卦,於圓圖關係來說,利於58升,升卦的含義就是靈魂得到提升。所以古人才設計在春分之時祭日,目的就是使靈魂得到上升。這是中國古人最大的追求,不論儒釋道家,莫不如此。所以,這一天祭祀太陽。具體方法如下:
有條件時點燃三支香,沒條件就左手在外雙手抱握,於正午時向太陽敬拜三次,心中默念:敬畏自然恪守天道,只種善因不求回報。
因為春分的黃道卦為14大壯卦,所以出生黃道卦或木星卦為58升卦的朋友,春分那一天的運勢不錯,在祭日之後帶來的提升效果會更加顯著,而18泰卦的朋友運勢不佳,54恆卦的朋友則會打破穩定的狀態,這兩類人除了春分祭日之外,可以進行打坐修身,能幫助平穩的度過運勢的波動期。
02 離日忌重大事項
《玉門經》中說:「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兩分兩至,即春分和秋分、夏至和冬至的前一日被稱為離日。而四離者,春分前一日叫做木離;夏至前一日叫做火離;秋分前一日叫做金離;冬至前一日叫做水離。
我國古代傳統民俗認為「日值四離,大事勿用」,因為在陰陽之氣即將發生逆轉的情況下,會令人的命運產生波動,對有些人就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從伏羲易角度來說,節氣相交前後,能量場會產生變動,人們容易受影響,有人會生病,有人會思維混亂,有人心情會抑鬱等,民俗就出現「黴運」這樣的概念。只要嚴格按照【我的黃曆】:
1、穿衣搭配:穿自己本命卦或成功卦顏色的服裝,以形成對自然界的一個正向反饋;
2、打坐修身:感受到自然在變化;
3、合理膳食:根據黃曆推薦膳食,不求都對,儘量別錯。
03 春分宜祭春捂
民間有句俗話:「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就是說在春分之後,天氣乍暖還寒,過早脫掉棉衣,有可能受凍生病。古人很重視「春捂」,這個養生之道有3個好處:
1、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維持身體抵抗力;
2、有利於抵禦風寒,春分後人體「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毛孔張開,遇冷風襲來便會長驅直入,傷及身體;
3、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讓身體有一個調整和過度的時間。不「捂」著點兒,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
希望你通過【我的黃曆】了解時間節點的變化,結合自身命運調整,能讓更加平穩、健康地度過這個節氣。
好啦,以上就是春分的3大要點。如果我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你可以轉發給像你一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如果您對春分禁忌有不同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與我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