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以「高調行善」著稱的江蘇黃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在廈門宣布,願意出資15億元支持金廈大橋建設。他當場秀出三張支票以示「保證」,並表示「若我中途撤資 15億就送給臺灣人民」。這也成為昨天「兩岸民間推動金門三大項目」新聞發布會的最大亮點。
陳光標昨日帶頭為金廈和平大橋注資15億元
記者看到,陳光標的三張支票中,其中一張5億元支票的收款人寫著「臺灣領導馬英九同志收」;另一張5億元支票寫著「臺灣金門縣人民政府李沃士縣長同志收」;而第三張支票則是匯給「金廈和平大橋股份發展有限公司」,用途都標明是「建金廈和平大橋保證金」。「倘若我中途跑路撤資了,這些錢就送給臺灣人民了」,陳光標如此表示。
2000年,陳光標帶領58家企業到臺灣行走「感恩之旅」的時候,便發出建立金廈大橋的倡議。昨天他向記者表示,自從他到臺灣進行慈善之旅後,一直有這樣的心願,希望金廈大橋能夠早日建成,「今天終於看到八字的一撇了」。
「只要臺灣政府大力支持我,為我們開啟『綠燈』,我認為從今起到明年的這一天,能完成金廈大橋的整體設計;爭取2017年開建;2019年能建成。我能拿出50億元,我說到做到。」陳光標說。據他初步設想,倘若金廈大橋建成,臺灣來大陸的不收費,但大陸去臺灣的要收過橋費,對大橋收費部分,依然會拿出近半的淨利潤用於兩岸生態環境保護。
陳光標:一直希望金廈大橋能夠早日建成,「今天終於看到八字的一撇了」
陳光標欲建金廈大橋的目標很遠大,但能不能得到兩岸的批准立項仍然有待時間來檢驗。在昨日的會場中,高調行善的他不忘耍寶,上臺發言前先高喊:「陳光標加油!」致辭時,更是帶頭發動現場嘉賓高聲朗誦金廈大橋建設的倡議書:「金門廈門隔海望,華夏兒女一家親……這是經濟的橋梁,是信息的橋梁,更是情感的橋梁……」隨後,陳光標還一展歌喉獻上自己寫的一首歌《一起做好人》,充分調動了現場氣氛,不時有臺下觀眾高喊:「標哥好樣的」、「太牛了」!
「兩岸民間推動金門三大項目」新聞發布會昨日舉辦
昨日舉辦的「兩岸民間推動金門三大項目」新聞發布會由廈門市泉州商會承辦,來自兩岸的500多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盛會,眾人對金門建設拋磚引玉、建言獻策。新聞發布會宣布的三大項目包括烈嶼島(小金門)總體策劃設計方案、金廈和平大橋造型與景觀設計方案、世界最高雙面媽祖塑像設計方案,昨日正式啟動民間意見徵集,並將面向全球公開招標。
與會人士認為,小金門位於廈門與金門之間,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倘若橫跨廈門與小金門之間的金廈大橋建成後,大陸的水、電、燃氣將隨橋體掛管實現「三通」,大小金門民生將得到極大改善。隨著基礎建設設施不斷完善,小金門的整體開發將展現出巨大潛力,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岸共管的金門自由經濟示範區更加具有想像空間。
廈門與小金門島地理位置圖
陳光標為金廈大橋項目斥資15億元
為突破大小金門發展瓶頸,與會人士建議採取民間BOT(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特殊的投資)方式修建金廈和平大橋。為此,臺灣光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天下一家投資有限公司籤訂三大項目整體框架協議,陳光標不僅與臺灣光彩金廈和平大橋股份公司籤訂了戰略框架協議,並現場透露將發起成立金廈和平大橋BOT項目公司並帶頭注資15億元。
本次會議上,廈門市泉州商會透露擬甄選幾十家上市企業參與金門三大項目的投資開發,總投資上百億元。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秘書長王燕國表示,今後將把金門項目作為商會重點推薦投融資對象。
陳光標,企業家、慈善家,中國致公黨黨員,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1998年(30歲)開始慈善事業,截至2010年累計捐獻款物約26.39億元人民幣,幫助特困戶逾70萬。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時間出錢出力救災,當選全國抗震救災模範,被稱為「中國首善」。2010年9月宣布死後捐出全部財產(截至2010年陳光標擁有總資產約50億人民幣)。2012年8月31日,陳光標在《紐約時報》登廣告宣示釣魚島主權。2013年12月26日,陳光標用16噸重人民幣百元鈔、共約15億元堆成牆助推經濟大普查。2014年1月,陳光標表示欲「傾盡家產」收購《紐約時報》,此舉最終失敗,有媒體質疑陳光標第一桶金來路不明,陳光標撰文回應質疑並表示不會放棄收購努力。
(觀察者網綜合臺海網、鳳凰廈門、百度百科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