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籍院士令口罩「浴電重生」,連中央領導也充分肯定了!

2020-11-28 浙江在線

2020-02-27 21:30 |慈谿發布

  前段時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慈谿籍科學家陳建峰帶領團隊,面向應急時期口罩重複使用的問題,開展「口罩荷電再生技術研究」並取得初步成效的消息獲得了廣泛關注。近日,「口罩荷電再生重複使用技術」得到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

  2月25日,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主持黨組會議,學習了中央領導同志對「口罩荷電再生重複使用技術」重要批示精神,提出要大力宣傳推廣該項技術,推動緩解口罩物資短缺局面,助力打贏「防疫」「復工」兩場戰役。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把科研成果應用到決勝疫情的戰役中,陳建峰院士積極組織帶領北京化工大學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發揮學科交叉專業優勢,面向「抗新冠病毒可重複使用防護製品」的重大需求,啟動應急科研攻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成為不可或缺的防控利器和戰略物資,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盾牌。然而,目前市場上一「罩」難求,且到了全國復工的時期,市場需求與產品供應的供求關係矛盾突出,如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每一隻口罩發揮最大效能,是當前「防疫」「復工」兩大戰役所急需解決的關鍵科技問題。

  2月7日,陳建峰院士帶領團隊,面向應急時期口罩重複使用的問題,提出開展「口罩荷電再生重複使用技術」研究。傳統口罩行業界均認同「口罩怕水」的觀點,但研究團隊獨闢蹊徑,發明了「口罩熱水泡滅毒荷電再生重複使用」技術,並通過實驗證明了可行性和實用性。2月14日,科學網以「買不到口罩?這樣處理可以重複使用!」為題報導了「口罩荷電再生重複使用」技術方案,得到人民網、新華網等新聞媒體以及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等學術團體的廣泛關注和轉載。

  近日,「口罩荷電再生重複使用技術」得到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

  那麼,僅靠普通家用電吹風機、電風扇、電子點火器就能讓「失效」的口罩「浴電重生」,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01

  神奇的靜電吸附層

  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該研究技術負責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王丹正在家繼續著口罩的重複利用實驗。

  「整體看來,口罩過濾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靜電吸附以及纖維排列後對超細顆粒和飛沫的阻隔,口罩中間的荷電層對於攜帶病毒細菌等微粒或飛沫防護起到重要作用。」王丹介紹。

  以醫用外科口罩(普通3層平面無紡布口罩)為例,結構包括外層無紡布,防止液體飛濺及大顆粒物;中層靜電熔噴無紡布,即荷電層,利用靜電吸附作用有效阻隔微小顆粒,特別是攜帶納米級病毒的微粒或飛沫,實現對病毒等微粒的有效阻隔;內層無紡布,用於阻隔呼出的水汽。

  為什麼口罩用了一段時間就得廢棄?主要原因就在於口罩中層靜電過濾作用的失效。

  原來,日常生活場景不同於醫院的手術室、病房,接觸到體液直接噴濺的情況比較少,除去由此直接帶來口罩的髒汙之外,細菌病毒在靜電層的沉積、哈氣(水汽)對於荷電層靜電的消除都會損傷其過濾效果。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口罩佩戴一段時間後就會失效。王丹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在乾燥的環境下,很多人穿的毛衣都會產生靜電現象,靜電是很容易在這樣一些纖維材質的東西上面積累的。但是假如毛衣沾水,等同於口罩沾上了口中呼出的水汽,靜電就會消失。」

  消耗完所有的靜電,也就等於透支了這隻口罩的重要潛力。

  「應急之下若想重複使用口罩需要重點考慮兩點:一是如何殺死或者去除沉積到口罩上的細菌病毒;二是如何為中間靜電層補充靜電。」 陳建峰說。

  「口罩可重複使用的關鍵技術問題就是如何在不破壞口罩材料及微觀結構的情況下,重新將外界電荷轉移至中層無紡布。」王丹說。

  02

  家用電器給口罩「充電」

  日常生活中靜電無處不在,想要在家用條件下就能應急重複使用口罩,研究人員提出了採用可攜式靜電發生器對普通一次性醫用平面無紡布口罩進行二次荷電處理,使其再生靜電效應以達到可重複使用的技術方案。

  「通俗來說,吹風機吹頭髮,頭髮會很蓬鬆就是一種靜電現象。那麼吹風機鼓動空氣熱運動,理論上也可以累積靜電到口罩中間層為口罩『充電』。」王丹如此解釋其原理。

  首先,研究人員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用無紡布口罩置於熱水中做消毒殺菌清潔處理,隨後採用電吹風機、電風扇、電子點火器等對「失效」的口罩進行吹乾荷電處理,證實口罩可重新荷電而再生靜電效應。

  基於此,研究人員提出應急時期一次性醫用無紡布口罩荷電再生導則,具體步驟如下:

  1.將用過的一次性醫用無紡布口罩置於大於56 ℃熱水中浸泡30分鐘(參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56 ℃ 30分鐘可有效滅活病毒),通常沸水與室溫水(按20 ℃算)1:1混合後約為60度,為提高滅毒殺菌效果,可適當提高沸水比例;

  2.將口罩從水中取出,甩掉表面液滴,平放在乾燥的絕緣材質表面(如桌布、床單等),用電吹風機吹烘約10分鐘吹乾並荷電,或用普通電風扇吹口罩約15分鐘,或用普通家用電子點火器對口罩進行全面覆蓋的「電擊」,通過口罩內部纖維的摩擦或外部放電等,使口罩材料重新荷電;

  3.在絕緣桌面上灑一些碎紙屑,將荷電後的口罩平放並使外層接近碎紙屑,距離約1毫米但並未接觸時,可觀察到口罩對碎紙屑的靜電吸附現象,認為口罩荷電成功,可以再使用;如靜電吸附現象不明顯,則延長電吹風吹烘口罩的時間,再次通過「紙屑吸附」檢驗荷電情況,至荷電成功,可以再使用。

  為進一步驗證採用家用器件使口罩重新荷電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用普通家用打火機拆下的點火器作為靜電發生器,在口罩特定部位進行「電擊」(範圍1cm × 1cm,約10秒)。結果同樣發現,「充電」後的口罩,可以吸附小紙屑,荷電效果顯著。

  03

  口罩佩戴過程荷電量檢測

  研究人員對單位提供的口罩進行了荷電量的定量測試。

  室內佩戴口罩15分鐘(安靜狀態),基於測量數據,及實際中口罩佩戴的體會,概述如下(見下圖):

  (1) 口罩內層上側(a),荷電量明顯下降,分析是由於口罩在鼻梁處鼻子夾得緊,皮膚接觸處容易出汗,導致荷電量下降;口罩外側上側(a'),荷電量有輕微下降,可認為是鼻梁處水汽較多所致。

  (2) 口罩內層左右兩側(b,d)荷電量也有所下降,分析也是由於皮膚接觸所致;口罩外層左右兩側(b',d'),荷電量有些微變化,不是特別明顯。

  (3)發現口罩內外層的中間(e,e')及下側(c,c'),電量有顯著增加,分析是由於呼吸作用,導致口罩纖維等摩擦產生靜電(類似於吹風機或電風扇的作用)。實際佩戴口罩可以知道,中間部分與皮膚並不會直接接觸,佩戴者說話時,口罩下側摩擦運動較明顯,且氣流容易通過口罩下側縫隙漏出。室內安靜狀態下佩戴15分鐘,呼吸比較均勻、少量水汽對靜電層的破壞並不顯著,相反,空氣流動及摩擦反而使電荷密度有一定增加。可類比穿著毛衣時,積累靜電的過程。

  將上述口罩繼續佩戴,但佩戴過程中在室內進行一定程度運動(仰臥起坐)達到出汗效果,15分鐘後摘下口罩可以發現,口罩內層有細水珠,外層也不是特別乾爽,此時測量電荷:內層所有部位,電荷都接近於0,外層電荷也有顯著下降。特別是,外層上側鼻梁處,由於運動中摩擦較少,出汗較多,荷電量下降尤為顯著。

  將該口罩放置1小時晾乾,重新測量荷電量,與此前佩戴15分鐘(保持運動)後剛摘下的口罩荷電量檢測結果接近,與新口罩相比,荷電量顯著下降。

  04

  適用於較低風險暴露人員

  不過,這種人工「充電」的口罩是否可以達到和出廠口罩同樣的防護效果?

  面對記者的疑問,浙江藍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曹軍解釋,用於口罩的熔噴布在生產過程中,多採用靜電駐極技術,其荷電量較大。「從物理本質上,兩次『荷電』是同一回事,但電荷密度或有所不同。」

  德國鼎衛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員丁浩旻博士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試驗測試表明該技術方案對水洗後的口罩進行二次荷電處理,可恢復其大部分的原有帶電量,保持良好的靜電攔截微粒能力。

  「這是為解決非常時期口罩再生重複使用問題,提供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思路,目前僅針對普通一次性醫用平面防護口罩的重複使用。」王丹說。

  研究人員特別強調,再生口罩作為非常時期應急之用,適用於較低風險暴露人員重複使用。不推薦用於密切接觸患者的人群、醫護人員及實驗室工作人員。

  來源|中國科學報 中國工程院官網 新華網

  編輯|達達

  - END -

  喜歡小慈推送的信息,就在右下角點一下「在看」

1582810244000

相關焦點

  • 用電吹風給口罩「充電」?甬籍院士教你一個口罩「再生」小妙招
    隨著,口罩的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如何讓每一隻口罩發揮儘可能最大效能,這個問題的解決迫在眉急。「請大家幫助宣傳推廣應用此技術,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助力打贏『防疫』『復工』兩戰役!」昨晚,寧波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陳建峰給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發了一條微信,希望他和團隊最新科研成果——口罩荷電再生技術研究在家鄉推廣,以緩解口罩短缺之急。
  •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0-06-19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波首個全職中科院院士「安家」慈谿
    兩個多月前,寧波大學引進首個全職院士,在寧波引起轟動。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作為寧波首個全職中科院院士的趙玉芬教授落戶在慈谿,並在慈谿設立公司轉化科研成果。趙院士和她的項目為何落戶慈谿?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寧波大學陽明學院三樓趙院士的辦公室,慈谿市的客人為院士送來了兩盆當地產的優質蘭花,趙院士直誇漂亮。同樣,對慈谿的環境,趙院士也是連連稱讚。
  • 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訪問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
    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訪問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 2017-11-15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佩戴口罩訪院士
    佩戴口罩訪院士葉建華我作為全國婦聯主管的《信息早報》社原黨委書記、總編輯,曾經的媒體人,作過不計其數的採訪,也採訪過不少院士,2020年6月1日卻經歷了一次佩戴口罩的特殊採訪,採訪的對象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湘洪先生。
  • 黨的領導優勢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充分彰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黨將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疫情防控全過程各方面,將黨的獨特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優勢,使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深受人民群眾擁護和信賴的黨,是領導有方、堅強有力的黨,是善於打硬仗、打勝仗的黨,是領導中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和危險的「定海神針」,也是具有鮮明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紀律優勢、民心優勢的先進政黨。
  • 有問有答:口罩該怎樣安全消毒和再生利用?
    復工大潮在即,甚至很多單位已經開始復工了,這樣一天大概有10個小時左右需要戴上口罩,原本就一罩難求的口罩更加捉襟見肘。在廣州,購買口罩先要去預約,然後搖號隨機抽取名單,十天才一次機會,能抽中的機率估計也就百分之幾。而通常建議一個口罩佩戴四小時就需要更換了,按這樣算,一天十多小時怎麼也要消耗三個口罩,估計沒幾個人能應付得了,口罩的消毒與重複再生利用已是不可避免之事。
  • 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入駐慈谿智慧谷並舉行項目推介會
    4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工業技術研究院)慈谿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正式入駐慈谿智慧谷,並舉行了簡單的入駐儀式。慈谿市、寧波工研院的有關負責人及部門負責人,寧波地區相關企業和投資機構負責人,美敦力公司專家、醫工所全體科研骨幹100餘人參加了儀式。慈谿市副市長胡建國主持儀式。
  • 學校領導看望慰問老領導和兩院院士 表達新春祝福
    本網訊 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校領導姜沛民、孫其信、張東軍、秦世成、王濤、龔元石、錢學軍、寧秋婭、辛賢、李培景等分頭看望離退休校領導,走訪慰問兩院院士,向他們表達新春祝福。連日來,校領導分別以登門拜訪、電話問候等多種方式看望慰問施平、石元春、艾蔭謙、瞿振元、李開鼎、李晶宜、翁之馨、翟志席、田景文、吳汝焯、程序、郭大、李青山、唐運新、阮家德、王步崢、鄭定立、孫正權、靳晉、黃鐵誠、江樹人等離退休的老領導,向他們匯報一年來學校的工作,感謝他們為學校的發展打下的堅厚基礎、做出的卓越貢獻,祝願他們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 回歸十年中央領導關心香港 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
    回歸以來,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始終如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總能聽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聲音,總能看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身影,總能感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對香港的牽掛。彎彎香江,分分秒秒與中南海緊緊相連;特區遙遙,時時刻刻在中央領導的心上。十年來,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中央領導對香港的關心始終如一,一以貫之。
  • 若干重大科創共建項目籤約中科院兩大平臺新園區慈谿開園
    9月19日上午,2019寧波·慈谿「上林峰會」開幕。會上,慈谿市政府籤署溫醫大慈谿生物醫藥研究院、中科院慈谿中心、中科院慈谿醫工所、中國(慈谿)生命健康前沿技術交叉創新研究院等若干共建項目。當日,中科院慈谿中心、慈谿醫工所兩大平臺舉行了開園儀式,中科院慈谿醫工所學術委員會也宣告成立。
  • 宿松籍納米專家李亞棟當選中科院院士
    宿松籍納米專家李亞棟當選中科院院士 2011-12-29 13:44:3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兩民警參演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獲肯定
    兩民警參演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獲肯定 中國警察網 · 辛聞  |
  • 定西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 系首位獲維加獎...
    原標題: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系首位獲維加獎的亞洲科學家  中國甘肅網1月4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記者 牛小棟 石建強 張新建)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
  • 慈谿「三位一體」勾畫現代農業藍圖
    慈谿歷來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從產業結構調整到適度規模經營、組織化程度提高、效益農業、出口創匯以及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都走在全國前列,創造出很多「慈谿經驗」,在全國創造了土地流轉的「慈谿探索」、家庭農場的「慈谿範本」、現代農業發展的「慈谿模式」等,相繼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縣市、國家級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示範區,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
  • 星布斯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
    近日,星布斯科技集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的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上市發布,為抗擊新一輪疫情做好了充分準備。  12月31日下午,星布斯科技集團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暨慈善捐贈發布會在中國.贛州舉行。
  • 四川巴中籍科學家吳偉仁、韓傑才當選院士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記者 仲健鴻)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分別發布通告,宣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據了解,今年中國工程院增選70名院士和8名新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增選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加快熔噴布產能布局 助力解決口罩原料緊缺問題
    熔噴布作為口罩生產重要原料,連日來市場需求旺盛。據國務院國資委醫療物資專項工作組消息,截至3月6日24:00,中央企業熔噴布當日產量達到約26噸。隨著新的生產線建成投產,熔噴布未來一周產量將大幅提升,大大緩解供求緊張局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繼續加大力度保障醫用口罩生產原料等醫療物資供應。提前48小時12天打通口罩產業鏈疫情就是命令。
  • 錢學森提議,多位中央領導、鍾南山院士出席!南京大學教授榮獲國家級大獎!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大院名校代表和有關國家政府官員共150多位嘉賓以視頻講話、主旨報告等線上方式出席峰會。
  •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獲獎的王振義院士是咱們泰州人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白血病有二十多種,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最為兇險,王振義把這種白血病作為研究重點,歷經上千次試驗後,找到了最佳治療方法,也就是日後讓他名揚中外的「誘導分化」療法,但他卻不肯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