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崇禎畫出了『計五年全遼可復』的大餅後僅一年多時間,殘酷的現實就狠狠的抽醒了夢中之人。那麼我們不禁要替崇禎問一下,你說害怕朝中議論對你不利我堅決支持你;你說事權不統一不利於你發揮,好遼東巡撫不設了、登萊巡撫也不設了,關外的事你一個人說了算;你說毛文龍不能用,說殺就給殺,儘管我也很震驚很生氣為了復遼我又忍了;你要錢給錢,要糧給糧,這就一年多時間,未見恢復,怎麼敵人卻打到京師了!這到底幾個意思?
別看我們問了一大串,袁督師卻是一臉無辜。那皇太極破邊而入的地方是薊遼總理劉策的轄區,我千裡馳援,沒有功勞,那還有苦勞吧。怎麼苦勞都不提了,還給弄出過失來了?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稍微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看出來,袁崇煥肯定是個帶路黨。民間、朝野議論紛紛,崇禎肯定不可能不知道這種情況。但為何崇禎皇帝不僅讓袁崇煥總督天下勤王軍,還在接見袁崇煥的時候解下自己的大衣給袁崇煥披上。難道此時崇禎智商不在線?肯定不是這樣的,如果崇禎連袁崇煥的忠誠問題都搞不清楚,那麼他的天下別說十七年了,十七個月都不行。
現在對於袁崇煥的爭議主要就是市米資敵、私斬毛文龍、在己巳之變中一直跟隨敵人直到崇禎眼皮底下才開始作戰。
首先說市米資敵這一項。這個罪名是怎麼來的?就是袁崇煥把糧食賣給蒙古諸部,然後蒙古諸部又把糧食買個了後金,幫後金度過了饑荒,所以就有了這個罪名。現在很多攻擊袁崇煥就是拿著這一點。可我們仔細想一下,在那個明軍面對後金屢戰屢敗的情況下,該怎麼籠絡住蒙古諸部以保證側翼安全?難道僅憑一腔忠義?要知道他們可沒有什麼守衛大明的義務。如果只是簡單的像崇禎那樣『革塞外諸部賞』只能把他們推到皇太極那邊,跟著皇太極一起入關劫掠。武力跟不上,再不給點利益?我認為這個是袁崇煥的無奈之舉。
關於殺毛文龍一項。我並不認同,是導致己巳之變的主因。原因有兩點:第一己巳之變的最主要原因是皇太極收服蒙古諸部,從而打通了這條入明的通道。這跟明朝的戰略失誤有關。其二,很多人還以為當時的後金還是從前的漁獵部落(這一點要注意,後金屬於漁獵民族而不是遊牧民族。他們最強悍的是步兵而不是騎兵),以為毛文龍趁著後金大軍外出就能進入他們的部落裡大砍大殺,從而讓後金主力不敢遠出?當時的後金的已經佔領了遼陽、瀋陽、鐵嶺等大城市。早都不是從前那種防禦能力極差的部落了!這個時候的毛文龍能威脅到這些大城市嗎?一旦蒙古那條通道被打開,不管毛文龍在不在皇太極都會從那裡深入明朝腹地。但這並不是說袁崇煥殺毛文龍就殺得對。只是東江軍若沒有像袁可立這樣既有很高戰略眼光又有很強戰術執行能力的人的支持,那麼就只剩下牽制、騷擾疲敵的作用,但真達不到能影響後金戰略行動的程度。說白了這個時候的毛文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敵後襲擾,你見過誰光靠敵後襲擾能取得勝利的?
關於袁崇煥為什麼非得一直跟著清軍,直到北京城下這個問題,我很贊同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分析。他只是單純的從軍事層面去考慮問題,非得憑堅城、用大炮。
關於為什麼袁崇煥會被殺,我認為在袁崇煥被下獄後發生的一件事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祖大壽在袁崇煥被下獄後,領軍譁變。要知道此時皇太極的大軍還在城外,他竟然不管不顧的就要帶著軍隊回關外。皇帝的聖旨,大臣們的勸說統統不管用。但只是袁崇煥的一紙書信,他就大哭著又返回京師。要知道雖然袁崇煥對你有恩,但你畢竟還是大明的軍隊,不是袁崇煥的家兵。這樣的事情一出來,就是當時崇禎不殺他,當關外的事情平定後也必定不會放過他。
這只是我關於這幾個問題的一點想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