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太陽能電池,讓納米晶體不只產生一個電子

2020-11-26 OFweek維科網

  洛斯阿拉摩斯(Los Alamos)實驗室,一個由威克多 克裡莫夫(Victor Klimov)帶領的研究員團隊展示載子倍增(carrier multiplication)現象-一個光子產生多個電子-這是一個在極微小的半導體晶體中的真實現象而非外在的影響產生擬載子倍增的錯誤觀察。這個結果在最近發布的化學研究報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中提到,這將有機會改善太陽能電池,讓一個光子不止產生一個單位的能量。問題是如何利用這個現象讓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力可以增加,美國洛斯阿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利用極微小的半導體顆粒完成這項實驗。

  當一個常見的太陽能電池吸收光線中的光子,產生的電子便會形成電流,過多的能量則會使材料晶格中的原子產生震蕩也就是所謂的聲子(phonons),最後以熱的方式逸施,經由載子倍增則可以使過多的能量轉換到材料晶格中其它的電子而產生電流,因此獲得更有效率的電池。克裡莫夫與他的同僚,展示了半導體的納米晶體在吸收一個光子後產生不止一個電子,有一部分是因為材料的納米尺寸效應,增加了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且局限於晶體之中。

  在2004年洛斯阿拉摩斯的研究員李察 夏勒(Richard Schaller)與克裡莫夫第一次發表他們的觀察,利用硒化鉛(lead selenide)的納米晶體在吸收一個光子之後產生強烈的載子倍增現象並產生兩對的電子-空穴對,一年後,阿瑟 諾席克(Arthur Nozik)與其它美國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的工作夥伴重現這個實驗結果。最後由光譜的結果顯示,載子倍增現象可以在各種不同的納米晶體中被觀察到,包括矽。

  最近,有關載子倍增的研究發生了一些爭論,他們發現與之前結果相反,特別是一些較低或被忽略的載子倍增效率,為了找出這些分歧,洛斯阿拉摩斯的研究員將之前的實驗結果延伸,在多種不同的樣品中調整偵測的技術以及模擬載子倍增的光譜。一個特殊的偵測的確會影響最後的結果,克裡莫夫團隊中的博士後研究員約翰 麥奎爾(John McGuire)利用兩種不同的光譜儀來調查載子倍增-瞬間吸收(transient absorption)與時間解析光激螢光(time-resolved photo- luminescence),這兩種方法皆獲得一致的結果,利用不同的偵測技術是無法解釋強光下所產生的不一致,儘管這些量測顯現了樣品間不同的載子倍增產率,但這些變化是非常小的。

  排除了這兩個造成分歧的潛在原因,研究員專著於納米晶體的擬載子倍增的現象,其中之一便是光致電離(photoionization)。」當納米晶體吸收了一個高能量的光子,電子可獲得足夠的能量脫離這個材料。」克裡莫夫解釋「因此形成一個帶電的納米晶體,它包含一個正電的空穴,此時第二個光子經由光致發電產生另一個電子,並產生第二個空穴。」為了證實是光致電離的影響,洛斯阿拉摩斯的研究員設計了一個接續的實驗,靜置然後攪拌納米晶體的溶液,然後移除已量測過的帶電納米粒子,因此當晶體受光影響,攪拌可以消除帶電的納米晶體吸收第二個光子的能量。當攪拌有些樣品仍無法影響量測的結果,證實攪拌確實可以消除因光致電離產生的差異,因為之前的量測皆為靜置的測試。

  洛斯阿拉摩斯的研究員重新為載子倍增產率下批註,當光致電離被壓制時,所有的結果是肯定的。當量測電子的產率比之前要低時,載子倍增產率仍然遠大於塊材,因此要產生多個電子,就必須使用納米晶體。這些結果證實納米尺度的晶體確實可以有效的利用太陽光。克裡莫夫最後提到「研究員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一個重要的挑戰在於如何設計一個材料可以產生多餘的電子,突破半導體能階的限制,使原本的轉換效率由31%提升至超過40%。」(編輯:於佔濤)
 

相關焦點

  • AM:多功能聚合物調節的SnO2納米晶體,實現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PSCs)由於具有較高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和簡單的溶液製備工藝,在過去的十年裡引起了廣泛的研究關注
  • 太陽能電池
    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製造毫米級鈣鈦礦晶體的溶液製程技術,製造出之成品較先前的奈米級、次微米級晶體材料大上幾個數量級。粒徑越大代表缺陷較少,而鈣鈦礦的特性可媲美其他無機太陽電池材料,成本卻低廉許多。從 2009 年到 2014 年的短短 5 年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 3.8% 一下子躍升至 19.3%,提高了 5 倍。
  • 柔版光伏效應可使太陽能電池產生更多能量
    ▲研究人員使光伏電池所用的半導體中的晶體產生物理畸變,從而獲得了更多能量。通過使光伏電池所用的半導體中的晶體產生物理畸變可以獲取更多的能量。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影響商業化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物理因素進行了研究。目前,大部分太陽能電池均由兩層半導體材料構成,其交界面形成PN結。其中,P型區為正電荷載流子(可由電子充填的空穴),N型區為負電荷載流子(電子)。當太陽能電池吸收光時,PN結處將維持一種內場,將光激發的載流子向相反方向分裂,進而產生電流和電壓。
  • 定製納米晶體誕生,摩爾定律再起作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只有原子厚的半導體晶體,可造出下一代更強大、體積更小的電子產品所需的微晶片——顯示著半導體行業的「摩爾定律」將再次靈驗。
  • 美開發出首款光學晶體薄膜太陽能電池模型
    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使用塑料等質輕柔軟的材料為基板,具有柔軟便攜、耐用、光電轉換效率高等特點,因此人們對它的實用化期待很高,可廣泛應用於電子消費品、遠程監控/通訊、軍事、野外/室內供電等領域。專家認為,未來5年內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大幅降低成本,屆時這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廣泛用於手錶、計算器、窗簾甚至服裝上。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構造全固態鈣鈦礦光伏電池發展至今,其電池原理一直是研究者競相探究的方向。目前鈣鈦礦電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有2個觀點。第1種是鈣鈦礦作為光敏材料,吸光激發形成電子空穴對,進而電荷分離,電子注入多孔的氧化鈦導帶,電子通過納米多孔膜傳輸,稱為染料敏化觀點,MSSC原理。
  • 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
    而黃色的表示摻入的硼原子,因為硼原子周圍只有3個電子,所以就會產生入圖所示的藍色的空穴,這個空穴因為沒有電子而變得很不穩定,容易吸收電子而中和,形成P(positive)型半導體。 同樣,摻入磷原子以後,因為磷原子有五個電子,所以就會有一個電子變得非常活躍,形成N(negative)型半導體。
  • 石墨烯:可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這種材料具有獨特的晶體結構,有利於缺陷的擴散遷移,從而具有電催化性、吸光性等諸多卓越的物理化學特性,而且製造起來既簡單又便宜。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領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造起來更便宜、更綠色,且效率可與矽太陽能電池相媲美。因此,鈣鈦礦非常有望取代矽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的候選材料。
  • 石墨烯:可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鈣鈦礦巖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如今,鈣鈦礦已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大類半導體材料,並有望成為徹底改變電子器件的關鍵因素之一。這種材料具有獨特的晶體結構,有利於缺陷的擴散遷移,從而具有電催化性、吸光性等諸多卓越的物理化學特性,而且製造起來既簡單又便宜。
  • 新型納米玻璃塗層大幅改善太陽能面板效率
    索比光伏網訊:據報導,來自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和臺灣中央大學的電子工程系學生共同開發了一種新型工藝製備的熔融石英玻璃納米材料,應用該材料的玻璃塗層能夠大幅改善矽晶光伏太陽能面板的屬性,使得其能夠從多角度吸收陽光能量,並且大幅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儲能效率。
  • 詳細分析太陽能電池技術
    每個攜帶足夠能量的光子通常會正好釋放一個電子,從而產生一個自由的空穴。如果這發生在離電場足夠近的位置,或者自由電子和自由空穴正好在它的影響範圍之內,則電場會將電子送到N側,將空穴送到P側。這會導致電中性進一步被破壞,如果我們提供一個外部電流通路,則電子會經過該通路,流向它們的原始側(P側),在那裡與電場發送的空穴合併,並在流動的過程中做功。從而形成從N型區到P型區的電流。
  • 青科大聯合美高校研發出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資源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新能源,在許多領域都在逐步推廣。不過,因為主流太陽能電池以使用晶體矽為主,發電成本遠遠高於煤電成本,因此推廣一直受到制約。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專家與美國研究機構合作,研究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成本比傳統的要降低一半多。
  •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比亞迪公開 「太陽能電池」相關專利,可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
    IT之家1月4日消息 企查查 App 顯示,比亞迪(002594)於 2021 年 1 月 1 日,公開一種 「光波轉換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太陽能電池」相關專利,公開號為:CN109988370B,申請時間為 2017 年 12 月 29 日。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鈣鈦礦物質的原子結構(a)鈦酸鈣(GaTIO3)晶體的原子結構;(b)鈣鈦礦太陽能中吸光層物質甲氨鉛碘(CH3NH3PbI3)晶體的原子結構。光電轉換效率高想要了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高效性能、備受人們青睞的秘密所在,我們就不得不說說它的光吸收與能量轉化的原理了。
  • 阻止熱量散發的振動可以提高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圖片來源:Jill Hemman / ORNL,美國能源部 在能源部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帶領下,一項對光明的太陽能材料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減慢聲子的方法,聲子是一種傳導熱量的波。這一發現可以改善新型的熱載流太陽能電池,通過在光生電荷載流子失去能量來加熱之前利用光生電荷載流子,可以比傳統太陽能電池更有效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介紹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3-27 08:03:00 人們普遍認為,太陽能電池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技術「代」之一。
  • 將鑽石轉化為金屬——用於改進太陽能電池、led燈和電力電子設備
    研究人員說,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概念驗證的早期階段,但它可能會開啟一系列廣泛的潛在應用,包括新型寬帶太陽能電池、高效led和電力電子設備,以及新的光學設備或量子傳感器。 他們的發現是基於模擬、計算和先前的實驗結果,並於2020年10月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通過阻止振動散熱來提高新一代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來源:吉爾·海曼/美國能源部ORNL 由能源部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了一種具有光明前景的太陽能材料揭示了一種減緩聲子的方法。聲子是一種傳輸熱量的波。這一發現可以改進新型熱載體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通過在能量轉化為熱能之前利用光產生的電荷載體,比傳統太陽能電池更有效地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
  • 太陽能電池「喝」了咖啡會更厲害?一文深度研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咖啡因可以讓傳統太陽能電池更加有效地將光轉化為電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替代品。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納米中心和中國陽光能源公司的科學家們發現咖啡因可以助力新型太陽能電池提高光電轉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