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大聯合美高校研發出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太陽能資源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新能源,在許多領域都在逐步推廣。不過,因為主流太陽能電池以使用晶體矽為主,發電成本遠遠高於煤電成本,因此推廣一直受到制約。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專家與美國研究機構合作,研究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成本比傳統的要降低一半多。

  3月20日,記者來到青島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專家正在實驗室內忙碌著。在實驗室的太陽能電池操作臺上,兩臺儀器中間有個圓形的器皿,中間放著一個很小的玻璃器件,中間有圓形的米黃色材料。專家告訴記者,這個玻璃器件就是用於研究的太陽能電池。「中間的是我們自己合成的石墨烯納米材料,實驗時用這邊的太陽能模擬器照在電池上,然後轉換的電能通過旁邊的儀器測試出來,可以檢測電池對於太陽能的轉換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博士後馬帥告訴記者。

  實驗室的董紅周老師也告訴記者,太陽能作為可再生潔淨能源,其開發利用成為國內外的研究熱點,而目前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已經基本確定,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太陽能電池以使用晶體矽為主,光電轉化效率較高,但其發電成本遠高於煤電成本,成為制約這一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的最大障礙。「開發低成本、環境友好、資源豐富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是當前發展光伏產業的核心問題,我們正在實驗的就是石墨烯合成的納米材料。」董紅周老師告訴記者。他也表示,該項目由青島科技大學與美國密蘇裡州立大學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合作,聯合開發石墨烯基太陽能電池,項目負責人為學院的「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董立峰教授。

  「現在我們通過實驗,這種納米材料的電池對於太陽能的轉換率已經可以達到10%左右。」馬帥告訴記者。而她也表示,目前主要的難點是保持電池的穩定性。「傳統的以晶體矽為主,它是一種半導體,穩定性比較高,但是我們這是一種合成的納米材料,穩定性要差一些。而太陽能電池主要用在戶外,用的時間長短對用戶來說也是至關重要。」馬帥說。

  董紅周老師告訴記者,「石墨材料比起晶體矽來說成本要低很多,就拿我們實驗室來說,我們實驗室買的晶體矽通常幾片就四五十塊錢,但是十幾塊錢的原材料製備的石墨烯就可以用很久,成本降低之後,太陽能電池就可以被普通家庭接受,廣泛應用到生活中。」董紅周老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以晶體矽為材料的太陽能電池,每度電的成本通常需要1元多,這也是阻礙其推廣的主要原因。「晶體矽材料的優點就在於轉換效率高,比較穩定,石墨烯相對來說轉換效率要低一些。所以,如果能保證石墨烯材料電池的穩定性,使用壽命達到10年以上,也足以收回成本,這樣應用到普通家庭中也是最合適的。」馬帥告訴記者。

  ◎相關新聞青島11個國際合作項目獲科技部立項

  3月20日,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日,科技部正式下文,青島市共有11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被正式立項,共爭取科技部經費3820萬元,項目數量和資助金額再次居計劃單列市之首。

  此次立項的項目均為國際產學研合作項目,合作國家包括美國、德國、加拿大、以色列、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合作領域涉及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青島市將加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培育,引導企業多領域、多層次、多方式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同時,進一步拓寬國際技術轉移渠道,不斷擴大和深化青島的國際科技合作的規模和水平

  記者 孫祥輝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朱貴濤]

相關焦點

  • 美研發出高效光電轉換納米材料
    本報華盛頓1月13日電(記者毛黎)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張勁(音譯)教授領導的包括中國、美國和墨西哥三國研究人員之內的研究小組日前在《物理化學雜誌》網站上發表文章表示,他們成功研製出一種能高效率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納米薄膜材料。該成果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而且可以用於其他能源技術中。
  • 羅馬尼亞研發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近日,來自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的表面科學與納米技術中心的研發團隊在歐盟基金的資助下,利用自主研發的設備研發出羅馬尼亞第一個基於碳納米管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該碳納米管比髮絲細4萬倍;導電率是銅的1000倍;硬度與鑽石一樣;但力學阻力卻是Kevlar合成纖維材料的14倍。據當地媒體介紹,該團隊取得的技術成果達到國家級水平,部分達到國際水平。其中,通過SPFM(掃描極化力顯微鏡)控制納米液滴溼潤的角度、區間分布,並控制在微米級、納米級尺度上腐蝕效果的特性。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材料 可製造太陽能纖維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不知你是否想過,有一天我們的衣服、帽子、箱包都能「自我發電」,給手機隨時充電;佔地面積龐大的發電站將成歷史,未來只需要一個桌子大小的機器就能發電?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製出的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向研發完全纖維狀的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以環保方式,研製出一種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輸出效率創新紀錄。
  • 新型超材料:可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光學器件!
    超材料是一項非常熱門且應用範圍極廣的尖端前沿技術,它的應用領域包括:光纖、醫療設備、航空航天、傳感器、基礎設施監控、智能太陽能管理、雷達罩、雷達天線、聲學隱身技術、廢熱利用、太赫茲、微電子、吸波材料、全息技術等。
  • 德研發出新型高效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新華社柏林2月23日電(記者嚴鋒 陳成)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日前宣布,他們研發出一種高性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可達21.9%。   光電轉換率是指通過光電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是評測太陽能電池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 寧波材料所研發的這款太陽能電池能「變形」
    柔性太陽能電池已不新鮮,不過,可以摺疊、拉伸的柔性電池聽說過麼?記者從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獲悉,該所柔性光電材料團隊通過器件結構設計結合柔性替代材料的辦法,成功製備了具有高度穩定性的可摺疊和可拉伸紙基太陽能電池,未來有望在便攜可穿戴、柔性自供電電子系統等領域得到產業化應用。
  • 我國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發展路徑
    (2)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原料要求相比單晶矽低得多,一般用廢次單晶矽尾料或冶金級矽材料熔化澆鑄成矽錠,故材料成本比單晶矽低,是繼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後研發的主要材料。從製作成本上講,材料製造簡便,生產能耗低,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節約電耗,生產過程無汙染,總的生產成本較低。故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外一些國家投入巨資研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
  • 澳大利亞推進研發太陽能光伏電池報廢處理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向太陽能光伏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
  • 納米太陽能電池直徑是頭髮兩萬分之一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直徑僅有人類頭髮兩萬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這種新型電池不僅可以作為電子元件用於微型電路,還是首例能夠獨立完成光電轉化的納米級設備。  據悉,新型納米太陽能電池有三大優點。首先,新型電池以矽材料為主材,能夠承受集中光照而不受蝕分解。
  • 納米顆粒太陽能電池來了,獲「全球能源獎」
    2020全球能源獎9月8日揭曉,華人科學家楊培東因開創性地發明了基於納米顆粒的太陽能電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獲得非常規能源獎項。楊培東因開創性納米顆粒太陽能電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獲得非常規能源的提名。2、神奇的「液體陽光」楊培東以矽和細菌為基礎,構建納米「森林」,用來捕捉太陽光,分解二氧化碳分子並產生營養物質。楊培東把他研發的人工光合作用裝置稱為「液體陽光」,它有望解決能源問題。
  • 韓國研發出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 使用無鉛材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材料,以鉛為基體的鈣鈦礦已經受到廣泛關注。然而,鉛(Pb)的內在不穩定性和毒性引起了人們對鉛基鈣鈦礦作為太陽能電池材料可行性的嚴重關注,阻礙了太陽能電池和基於這些材料的類似設備的大規模商業化。儘管無鉛鈣鈦礦作為一種替代方案可用來彌補鉛基鈣鈦礦的毒性,但由於效率較低,用途不大。
  • 澳推進研發太陽能光伏電池報廢處理技術
    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麥考瑞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和雪梨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團隊已獲得相關資助。研發項目為期2年,目標是建立世界領先的太陽能光伏研發機構,並將在以下領域支持太陽能光伏發電,包括先進的矽技術(提高大規模市場生產中矽基面板及其生產工藝的總體成本效益)、串聯矽技術(通過使用串聯材料提高矽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效益)、新材料(開發新材料的潛力可能達到突破性成本效益,或者具有新的部署應用程式的潛力)和報廢處理技術(新的解決方案,包括前期太陽能光伏板設計和報廢處理,提高可持續性太陽能光伏板報廢管理的成本效益
  • 我國科學家利用摩擦納米技術發明新型太陽能電池
    我國科學家利用摩擦納米技術發明新型太陽能電池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電池板(Solar panel)是通過吸收太陽光,將太陽輻射能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或間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所以,一直以來,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陰雨天它會變得很無能。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近日,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李永舫院士團隊教授李耀文等人在《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發表文章,他們利用銀納米線摻雜透明導電聚合物,並與納米壓印的網格銀柔性基底複合,製備出了低面電阻、可見光高透過率的新型柔性透明複合電極,基於此電極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超過了12%。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開放辦學市場主導激勵導向科技成果轉化的青科大經驗
    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借鑑HIT結構,新近發展起來的單晶矽/有機物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採用在矽基底上旋塗相應的導電有機物,再沉積上、下金屬電極的簡單途徑即可完成器件製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新型納米太陽能電池,汽車將無需汽油,只需一塊太陽能板!
    由於煤炭、汽油等消耗性資源不斷減少,急需開發一種新型能源,目前主要有太陽能,但是太陽能對陽光的利用率僅20%-20%,利用率比較低,低利用率限制了太陽能的發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近期挪威的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開發一款新型太陽能電池,利用高新納米技術,將兩種不同類型的光伏材料層結合起來,這樣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能光線,從而提升利用率!這兩種材料包括第一層中的矽材料;第二層是氧化銅納米粒子,可以吸收光線中的藍色光。通過該技術可以將太陽光線的利用率提升至40%,足能夠提升一倍。但是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真正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時間也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