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發出高效光電轉換納米材料

2020-12-05 南開大學新聞網

  本報華盛頓1月13日電(記者毛黎)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張勁(音譯)教授領導的包括中國、美國和墨西哥三國研究人員之內的研究小組日前在《物理化學雜誌》網站上發表文章表示,他們成功研製出一種能高效率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納米薄膜材料。該成果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而且可以用於其他能源技術中。

  為開發高效且廉價的太陽能電池,近來利用納米結構的新材料成為重點研發方向。人們發現,兩種製造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納米技術方法顯示出了獨特的前景。一是將其他元素(如氮)摻雜於金屬氧化納米顆粒(例如二氧化鈦)形成的薄膜中;二是用能強吸收可見光的量子點(納米尺寸的晶體)向金屬氧化薄膜注入電子。摻雜和量子點利用的目的都是增強金屬氧化材料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

  張勁領導研究小組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獲得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的性能比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方法產生的都要好。在測試中,新的納米複合材料的性能大於兩種單獨成分之和。他表示:「我們起初以為能實現的最好結果是達到兩者之和。而且假如出現偏差,我們可能得到更糟糕的結果。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這些材料更為理想。」

  研究中,張勁他們藉助高技術儀器來了解新的納米複合材料的特性,其中有原子力顯微鏡(AF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拉曼光譜儀和光電化學技術。他們製作的二氧化鈦金屬膜的厚度在150納米至1100納米之間,二氧化鈦粒子的平均尺寸是100納米。他們將二氧化鈦晶格材料摻雜了氮原子,同時用化學方式將硒化鎘製成的量子點連接在其上,用于敏化。

  新的複合材料體現出了兩種技術聯合的優勢。氮摻雜讓新材料吸收廣泛的光能,包括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波段;量子點則增強可見光吸收,並增加光電轉換。與僅摻雜了氮或者僅嵌入了硒化鎘量子點的材料相比,新的納米複合材料表現出了更高的「光電轉化率(IPCE)」。張勁表示,這種納米複合材料的IPCE是其他兩種材料的IPCE之和的3倍。其原因是電荷更易於在同時擁有量子點敏化和氮摻雜的納米材料內跳躍。

  新的納米複合材料不僅可以用於改進太陽能電池,而且還可以作為其他能源技術的組成部分。張勁他們的長期目標之一就是讓高效的太陽能電池與最先進的光電化學電池相結合,這樣的裝置在理論上可能利用陽光產生的能量分解水生產氫燃料。此外,新的納米複合材料還可能有潛力用於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氫燃料(例如甲烷)的裝置。

相關焦點

  • 高效太陽能與熱能轉換材料與器件的創新
    陳剛教授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具有高和低導熱率的納米工程材料;熱輻射和電磁超材料;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傳感器;水處理和海水淡化。2009年,陳剛領導的團隊通過實驗證實物體極接近的熱輻射傳輸,可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即打破了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創立的黑體輻射定律的預測。
  • ...常溫光照高效制氫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焦德芳、記者王敏)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 青科大聯合美高校研發出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專家與美國研究機構合作,研究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成本比傳統的要降低一半多。  3月20日,記者來到青島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專家正在實驗室內忙碌著。在實驗室的太陽能電池操作臺上,兩臺儀器中間有個圓形的器皿,中間放著一個很小的玻璃器件,中間有圓形的米黃色材料。專家告訴記者,這個玻璃器件就是用於研究的太陽能電池。
  • 簡單高效發光墨水研發成功
    科技日報合肥6月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姚宏斌教授課題組,研發出了一種簡單高效的可溶性Cu-I團簇基雜化螢光材料的合成方法,並利用其聚集誘導發光(AIE)效應製備了一系列高效發光水系墨水。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最近一期的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歐司朗創新量子點光轉換技術讓LED更高效
    新型光轉換技術幫助
  • 中科院成功製備出黑磷可控降解光熱轉換材料
    中國證券網訊 10月10日從中科院官網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教授張晗、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劍豪等合作,成功製備出基於黑磷的生物可降解光熱轉換材料,用於實現高效安全的腫瘤光熱治療。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德研發出新型高效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新華社柏林2月23日電(記者嚴鋒 陳成)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日前宣布,他們研發出一種高性能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可達21.9%。   光電轉換率是指通過光電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是評測太陽能電池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 合成單分散量子點:雷射把半導體材料「敲成」納米大小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量子點材料與器件研究組開發出環保高效的單分散量子點合成新工藝,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信)上,這是世界上首次報導物理方法合成單分散量子點。這項世界首創的新工藝將在太陽能電池、癌症檢測等領域發光發熱。
  • 用「超快相機」,南大團隊「揭秘」塑料材料光電轉換過程
    由於利用晶矽等無機半導體的傳統光伏造價昂貴,科學家們逐步把目光轉向了有機材料太陽能電池領域。   如何實現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設計製備新的有機光電材料,需要弄清楚發電的微觀過程。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揭示了高效有機光伏材料光電轉換過程的新機制,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志》上。
  • 新電池模型光電轉換率高達44.5% 啥時候能上市?
    (原標題:新電池模型光電轉換率高達44.5%) 科技日報北京
  • Konarka研發可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的新型材料
    發表於:2008-12-29 09:31:4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美國麻薩諸塞LOWELL消息,可將光源轉換為能源的PowerPlastic材料開發和商業化領域的創新者Konarka技術公司宣布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驗證得出結論-這種Konarka公司的柔性有機基太陽能光伏
  • 蘇州納米所陸書龍團隊在柔性高效多結太陽電池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柔性高效太陽電池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裝備等領域有重要應用。針對柔性高效III-V化合物半導體多結太陽電池製備中存在的光電流匹配的多結材料高質量生長以及大尺寸外延材料的剝離和轉移等技術難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陸書龍研究團隊開展了長期的研究,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基於兩步鍵合轉移方法製備的33.13%的倒置三結GaInP/GaAs/InGaAs(J. Cryst.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材料 可製造太陽能纖維電池
    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製出的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向研發完全纖維狀的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新研製出的這種新型、柔性的纖維狀能源集成器件,可以製成一根根像頭髮絲一樣細的纖維狀太陽能電池,其直徑只有60-100微米(1毫米=1000微米)。
  • 探索 | 南大團隊用「超快相機」揭秘「塑料」材料光電轉換過程
    利用晶矽等無機半導體的傳統光伏發電造價昂貴,科學家便把目光轉向有機材料太陽能電池領域。 如何實現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設計製備新的有機光電材料,需要弄清楚發電的微觀過程。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揭示了高效有機光伏材料光電轉換過程的新機制,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志》上。 什麼是有機光伏材料?
  • 南京大學研製出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通過準靜態溶液生長技術製備出厚度僅為20納米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並基於此研製出超薄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有望推動柔性光電器件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應用於仿生學、機器人科學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 新熱光電系統可使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提高到80%
    美國幾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熱光電系統,有望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高到80%。雖然在理論上,傳統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可達34%,但由於能量浪費,儘管其工藝不斷完善和進步,其轉換效率依然停滯在15%—20%。  為突破太陽能電池受制於轉換效率的困境,美國史丹福大學、伊利諾斯大學和北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著手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熱光電系統。
  • 光電轉換率最高可達100% 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成功
    加州理工學院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其基本原理是將細長的矽線陣列嵌入聚合物基板中。除了纖薄可彎曲外,它對太陽光的吸收和光電轉換效率方面都取得了極大地突破。此外,和傳統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昂貴的半導體材料量相比,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僅需要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