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鑽石轉化為金屬——用於改進太陽能電池、led燈和電力電子設備

2020-11-28 騰訊網

在新的理論模型中,金剛石通常是絕緣體,在大應變作用下變成金屬導體。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改變納米級金剛石針的電子特性的方法。新聞來源:麻省理工學院

長期以來,鑽石被認為是所有天然材料中最堅硬的,它也是特殊的導熱體和電絕緣體。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用可控的方式調整微小的鑽石針,以改變它們的電子特性,使它們從絕緣變為半導體,一直變為高導電或金屬。這可以被動態誘導和任意逆轉,而不退化的金剛石材料。

研究人員說,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概念驗證的早期階段,但它可能會開啟一系列廣泛的潛在應用,包括新型寬帶太陽能電池、高效led和電力電子設備,以及新的光學設備或量子傳感器。

他們的發現是基於模擬、計算和先前的實驗結果,並於2020年10月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本文由麻省理工學院李菊教授和研究生石哲撰寫;首席研究科學家Ming Dao;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校長、前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系主任、Vannevar Bush名譽教授蘇雷什(Subra Suresh);以及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的葉夫根尼·琴姆巴洛夫和亞歷山大·沙佩夫。

該團隊結合量子力學計算、機械變形分析和機器學習來證明這種長期理論化的可能性,確實可以發生在納米尺寸的金剛石中。

20多年前,通過擠壓矽等半導體材料來改善其性能的概念在微電子行業得到了應用。然而,這種方法帶來了大約1%左右的小壓力。李和他的合作者花了數年時間來發展彈性應變工程的概念。這是基於電造成重大變化的能力,光,熱,和其他屬性的材料通過變形——讓他們在中度到大型機械應變,足以改變幾何材料晶格的原子排列,但沒有破壞,晶格。

2018年,由香港城市大學的Suresh、Dao和Yang Lu領導的團隊取得了一項重大進展,他們發現直徑只有幾百納米的微小鑽石針可以在室溫下彎曲而不斷裂,產生大的應變。他們能夠反覆彎曲這些納米針,使其張力達到10%;針可以完好無損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這項工作的關鍵是一種被稱為帶隙的性質,它本質上決定了電子穿過材料的容易程度。因此,這種性質是材料導電率的關鍵。金剛石通常有一個非常寬的帶隙5.6電子伏特,這意味著它是一個強大的電氣絕緣體,電子不容易通過。在他們最新的模擬中,研究人員表明,金剛石的帶隙可以逐漸地、連續地、可逆地改變,提供了從絕緣體到半導體到金屬的廣泛的電學特性。

「我們發現有可能將帶隙從5.6電子伏特一直減小到零,」李說。「關鍵在於,如果你能連續地從5.6到0電子伏特變化,那麼你就能覆蓋所有的帶隙。通過應變工程,你可以使金剛石具有作為半導體最廣泛使用的矽或用於led的氮化鎵的帶隙。你甚至可以把它變成一個紅外探測器,或者探測光譜中從紅外到紫外線的所有範圍的光。」

Suresh說:「在不改變鑽石化學成分和穩定性的情況下,設計和設計鑽石的導電性,這為定製鑽石的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通過應變工程,在這項工作中展示的方法可以應用到機械、微電子、生物醫學、能源和光子學應用領域的其他半導體材料的廣泛領域。」

舉個例子,一個小塊鑽石,彎曲,這樣它的應變梯度,將成為太陽能電池能夠捕捉所有頻率的光在一個設備,目前只能通過串聯裝置在幾個不同類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層結合他們不同的吸收光譜。這些可能有一天被用作工業或科學應用的廣譜光電探測器。

其中一個限制條件不僅要求適當的應變量,而且要求金剛石晶體晶格的正確方向,這是為了防止應變導致原子結構越過臨界點,變成石墨,鉛筆中使用的軟材料。

該工藝還可以使金剛石變成兩種類型的半導體,「直接」或「間接」帶隙半導體,取決於預期的應用。例如,對於太陽能電池來說,直接帶隙能更有效地收集光的能量,使它們比矽等材料薄得多,而矽等材料的間接帶隙需要更長的路徑來收集光子能量。

李認為,這一過程可能會有廣泛的潛在應用,比如使用金剛石中的缺陷和摻雜原子的高靈敏度量子探測器。「利用應變,我們可以控制這些點缺陷的發射和吸收水平,」他說,這使得控制它們的電子和核量子態的新方法成為可能。

但是考慮到不同維度的應變變化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李說,「如果我們心中有一個特定的應用,那麼我們就可以優化應用目標。」彈性應變方法的優點是它是動態的,「因此它可以根據需要實時地持續變化。」

這種早期概念驗證工作還沒有在他們可以開始設計實用的設備,研究人員說,但隨著持續的研究,他們預計,實際應用可能,部分原因是因為世界各地的有前途的工作被完成在齊次金剛石材料的生長。

相關焦點

  • 新型太陽能電池可以為物聯網設備獲取室內照明
    目前,數十億個連接網際網路的設備正部署在辦公室牆壁和天花板、商場、家庭、工廠的各個角落,以感應、監視並將數據傳輸到智慧型手機或遠程伺服器。隨著電子產品的激增,它們對電力的需求和對家用電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高效率且易於整合的能量收集裝置,在獲得電能和動力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內豐富的光照資源。
  • 英媒:新型熱電發電機可將溫差轉化為電力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英媒稱,一種夜間利用地面輻射熱量發電的裝置可被用來為偏遠地區的燈和手機供電。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12日報導,全球有超過10億人——大多生活在貧困的偏遠地區——仍然用不上電。
  • 美吸光又發光太陽能電池將突破轉化效率極限
    該團隊主要負責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系教授艾利·雅布龍諾維奇說:「演示結果表明:太陽能電池發出的光子越多,產生的電壓和獲得的轉化效率越高。」  科學家們自1961年就知道,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存在著一個理論最大值:約為33.5%。但50年過去了,始終無人突破這一極限。2010年,科學家們讓平板單節點太陽能電池(能吸收特定頻率光波)的轉化效率達到了26%。
  • 將核廢料回收變為電池?放射性鑽石核電池,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過去的幾年裡,斯科特教授(Scott)和一小群合作者一直在開發一種升級版的&34;號核能電池,這種電池可以持續使用數千年而從無需充電或更換。與大多數現代電子產品中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力的電池不同的是,布里斯托大學所研究的電池收集的是放射性鑽石噴出的微粒,這些微粒可以由經過改造的核廢料製成。
  • 將核廢料回收變為電池?放射性鑽石核電池,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過去的幾年裡,斯科特教授(Scott)和一小群合作者一直在開發一種升級版的「龍蛋」號核能電池,這種電池可以持續使用數千年而從無需充電或更換。與大多數現代電子產品中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力的電池不同的是,布里斯托大學所研究的電池收集的是放射性鑽石噴出的微粒,這些微粒可以由經過改造的核廢料製成。
  • 松下愛樂普推太陽能儲存設備:可照明和為手機充電
    伴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不斷流行,人們想當然地認為世界到處都應該有為其供能的電力設備。
  • 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二烯化鈀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其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例如,據報此前的研究,二烯化鈀二維形式可以有效的進行光催化——當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可以用來生產生態燃料。現已知道如何合成單層和雙層PdSe2合成物,但是直到現在,這些材料的優缺點仍然未知。科學家首次採用高精度計算方法,對基於二烯化鈀的單層和雙層材料電子和光學性能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材料比矽基太陽能電池材料更能有效地吸收太陽能。
  • 研究人員研發吸收太陽光的單分子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供汽車使用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首次研發了一種能夠有效吸收陽光的單分子,而且該分子還可以作為一種催化劑,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而氫氣可作為清潔的燃料替代品,用於燃油汽車。該種新分子可以從整個可見光光譜中收集能量,與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相比,可以多利用50%的太陽能。
  • 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8.1%
    據美國報導,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和中國尚德電力控股公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研製出最高效的寬波段納米等離子薄膜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化效率為8.1%,研究發表在雜誌上。該研究的領導者、斯威本科技大學的顧敏(音譯)教授表示,作為大塊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便宜「替身」,薄膜太陽能電池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其矽層的厚度太薄增大了吸收太陽光的難度。要想增加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並使它們與矽太陽能電池相比更具競爭優勢,優良而先進的光捕獲技術必不可缺。
  • 發現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二烯化鈀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其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例如,據報此前的研究,二烯化鈀二維形式可以有效的進行光催化——當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可以用來生產生態燃料。
  • 「超級電池」:榴槤電池充電30秒、鑽石電池體積小超長壽命!
    電極的作用在正極和負極之間切換,這將決定電池處於充電還是放電。在鋰離子電池中,負極通常是由一種金屬氧化物製成,該氧化物包括另一種金屬,充電時,鋰離子和電子從負極移動至正極,電能將作為電化學勢能「存儲起來」。
  • 核廢料被做成電池,即使過了五千年還有50 %的電力!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研究團隊用核廢料做成的鑽石電池,聲稱通過外殼阻隔能確保任何輻射外洩的可能,其提供的電力可持續5,700年,應用在低耗電的電子產品上能有很大的功效,若未來量產,物聯網設備的電力供應將會有什麼新變革呢?
  • 核廢料被做成電池,即使過了五千年還有50 %的電力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研究團隊用核廢料做成的鑽石電池,聲稱通過外殼阻隔能確保任何輻射外洩的可能,其提供的電力可持續5,700年,應用在低耗電的電子產品上能有很大的功效,若未來量產,物聯網設備的電力供應將會有什麼新變革呢?
  • 有機 | 和主流太陽能電池互補,PSCs 能為各種遠程設備供電亮相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SCs)的轉換效率雖然可能永遠無法和主流市場上的矽晶、無機太陽能電池相提並論,但一份新發布的論文強調,這類有機電池可在遠距離供電方面大放異彩。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顧名思義,是利用有機聚合物吸收光線並將其轉化為電力,因可大量製備、價格相對低廉、材料無毒、成品柔軟可彎曲等特性,使其雖然耐用性和轉換效率無法與無機太陽能電池匹配,但仍在光伏應用方面很有前途。
  • 博材匯 | 「超級電池」:榴槤電池充電30秒、鑽石電池體積小超長壽命!
    這是通過電解質中一系列化學反應發生的,該化學反應是由充電電路中流動的電能驅動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鋰離子通過電解液以相反的方向從正極流向負極,而電子則通過安裝電池的電子設備的電路系統,為電子設備提供動能。
  • 太陽能感應燈 led庭院燈超長續航戶外家用新農村一體化太陽能路燈
    我國國網青海供電公司電力工程科學院詳細介紹,廢棄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電池板收購方法非常容易造成廢水、有機廢氣,沒法合理分離出來有使用價值的成分,且對拆卸地生態體系及居民健康存有威協。  據統計,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期為二十年至三十年,預測分析到2050年,我國廢料太陽能組件將達兩千萬噸上下。
  • 發現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 新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方法被提出
    新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方法被提出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太陽的巨大能量。地球上任一時刻接收的太陽能總量約為1017瓦,而全球電力需求約為1012瓦。儘管太陽能似乎無處不在,但在美國僅有1.3%的電力是由太陽能提供的。因此,太陽能電池產業仍有巨大的增長機會,能為世界人口提供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巨大的經濟潛能推動了能源領域的發展。
  • 韓國科學家刷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記錄
    左圖為540~570nm處的螢光發射,右圖為660~690nm處的螢光發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是一類重要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這類材料為高效太陽能光伏發電、光發射裝置...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約為22%;而在2018年,OxfordPV研製出這款含有鈣鈦礦層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效率可以達到27.3%。(來源: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ID:EnergyTren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
  • 量子點和更多用於擊敗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
    因此,太陽能將更具成本效益,並將在世界能源組合中佔據更大份額。但首先這些面板必須繞過Shockley-Quiessler極限,這是當代光伏系統的禍根。節省浪費的太陽能「SQ」限制描述了使用具有單個半導體結的傳統單層設計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效率。對於大多數常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理想條件下的效率限制約為32%。